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33940245
作者:易中天
页数:193页

内容概要

易中天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8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界
罗马人来了
亚述:壮丽的错误
波斯:仁慈的征服
希腊:自由万岁
亚历山大:世界公民
第二章 历史
初生牛犊
保卫共和
被杀的岂止是恺撒
屋大维上位
各奔东西
第三章 制度
王莽失败
屋大维成功
共和的精神
法治天下
罗马之亡
第四章 信仰
我们为什么没有信仰
佛教:无神的宗教
犹太:人类的先知
原罪与救赎
救世主还是掘墓人
第五章 理念
三纲五常
天人合一
政治化巫术
东汉之亡
道教启示录
后记 为什么是罗马

作者简介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只想吐槽,乔达摩·悉达多写成悉达多·乔达摩可以吗?真的可以吗?错别字就不说了。我只想吐槽,乔达摩·悉达多写成悉达多·乔达摩可以吗?真的可以吗?错别字就不说了。我只想吐槽,乔达摩·悉达多写成悉达多·乔达摩可以吗?真的可以吗?错别字就不说了。我只想吐槽,乔达摩·悉达多写成悉达多·乔达摩可以吗?真的可以吗?错别字就不说了。我只想吐槽,乔达摩·悉达多写成悉达多·乔达摩可以吗?真的可以吗?错别字就不说了。
  •     “大流士甚至立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最长工作时间和最低薪酬……”我在这一页折了一下,希望以后能找到相关考证依据。因为如果这是真的为什么经济法学界、劳动法学界都从来没能自豪的说,我们的产生不仅仅在十八十九世纪工业大生产,而是前推2000年。我把这页内容拍照发到读书会讨论组。“基于权利的劳动法和这个是两回事吧”“仁政出于个人或集体的统治理念,是自上而下施予的,被统治者仍是客体;现代对人的地位的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最低工资、休息权是人的尊严的保障。当然保护的效果可能一致,但出发点不一样。”……这是主席的回复,然后我们就扯去了“人的尊严”这个德国基本法概念和人权、代议制政体与民主法治……记得姚老师曾说,很多知识分子名不副实,以自己拥有知识的广度为荣,即使不炫耀,也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拥有”。这种其实是知道分子。的确在初一看这个史料,我也挺想做个知道分子,你得先知道啊,不是么?跳出这本书看,这套书可能是易中天一生的扛鼎之作,当然鼎太大他扛不住可能就没法一直做知识分子,偶尔做做知道分子也是可以成为大众偶像的。后记记录了他对这本书的内心想法,原本我还觉得两汉两罗马的对比构思很有创意,看完后记我反而觉得是江郎才尽的拉郎配。后记中有两处:公元25年,屋大维和刘彻,为了对应刘彻开创的汉代新纪元:东汉,屋大维被看作共和国和帝国罗马的分水岭。但是,在前文中易中天老师自己也说对帝国罗马的推波助澜凯撒无论如何要算一个(46页),有学者认为,共和政体在凯撒时期已经死去,只不过需要一段埋葬的时间(47页)。更重要的是,加上东西罗马、米兰赦令前后的罗马和迁都君士坦丁的罗马,罗马有太多可区分的地方,非要用公元25年来划分,岂不是太牵强?作为国父的凯撒被刺,中国的天子作为皇天之子,中国的国民对于罗马人的复仇之心感同身受。“《后汉书》说罗马‘有类中国’,看来也有道理”虽然没去考证后汉书,如果真的提到罗马应该是因为本书开篇提到的汉桓帝时期大秦使团曾来过洛阳。无论两国交流发生了什么,恐怕汉朝史官都不可能知道大秦的政变,更何况两国通商为主,语言又不通,要说“感同身受”恐怕太过牵强!话说回来,关于无神信仰的论述还是不错的,不知道是否原创。这样的书,作为通识科普还是推荐的,先知道才能再知识。
  •     可能我的世界史基础本来就很弱,所以在恶补了《欧洲简史》和身边大侠力荐的《两汉两罗马》之后,对欧洲史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太不一样了。从小时候看到的“上下五千年巍巍中华史”,更感慨的是当时的技术,最让我觉得神往的是中国的古代建筑,非常震惊的是我们埋在地下的各种精美随葬品。非常疑惑,在当时生存困难、很多物力不够的古代环境里,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古人做出那么漂亮的器具和古建筑。而我在暗暗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更感慨普通平民不由己的命运,和那些可怜的女人们。救父的淳于缇萦、远嫁边疆饱受不同文化至死都无法返回汉地的王昭君,还有在正史中留名的上官婉儿(虽然上官婉儿为官但是实际上亲属被赐死),还有那些以美貌著称的女人,多数没有善终。更不要说把亡国之罪归咎于宠妃的无数“正史”了。所以,在夫为妻纲的社会里,女人是附属品和牺牲品。还有近代昭著的川岛芳子,看到她的生平,纵使她真的是个叛国者,也很让人感慨她作为女人的一生境遇。生活在三妻四妾、走下坡路的王府,被意图依靠日本人扶植清王室的父亲送给日本人领养,待及成年后被养父强奸,加上当时的好友连遭不幸,她去掉了女性的身份,女扮男装,可能女性的身份给了她太多的侮辱,以至于她一直都在逃脱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份,希望自己像个男人一样,继而回到中国。这是很多在历史上留名的女人,都是用自己终身不幸或者不得善终换来的些许历史笔墨。而那些耳熟能详的开国功臣,多数伴着皇帝的卸磨杀驴而殃及自己后代。所以读中国历史,尤其作为一个女人,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比较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至少我们生命权相对平等了。我们的物质也变化了,通过很多故居景点来看,之前士大夫的府邸不过几间大屋,卧房和客厅都非常小。小时候我常常担心古人晚上看不见怎么办,没有灯,四处都黑漆漆的,多可怕。所以即使读唐诗那些描述出很田园的风光,感受到诗句的美,也暗自为古人晚上摸黑而担心。至今读中国历史,更愿意读传记,从一些事件处理上发现,纵然相距千年,但是那些传记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在要处理的关系差不多,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差不多。所以更加明白为什么会有三纲五常,我们古人一切关系围绕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兄弟而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家。等到稍稍了解现在的美国、英国,现在的中国,看看自己身上的思想局限,看看“丑陋的中国人”,非常奇怪,我们中国这片土地,我们这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的土壤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明代的时候我们还是真正的上国,到现在我们就一直落后。因为我们一直都要考虑好维系自己家,经世致用也主要考虑在自己身上。另外由于历代一直是尊儒轻商,所以那些经世致用的科学没有办法来推广。所以虽然对欧洲史、罗马史虽然还不够了解,但是从这本书上,我能看到罗马的民主,和他们对罗马民主的献身,对原则的信仰与坚持。我们一直围绕着家,在人情关系、等级上精耕细作,他们欧洲人一直都在关注更广泛的东西,他们把我们觉悟人性的时间用在了信仰和科学上。所以懂得人的缺点的,是我们,懂得人类需要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在家这个小天地里,以家为单位,和其他单位之间进行比较、竞争,合作,归根到底,是器量小而精。什么时候,视野再开阔些,对所有人都宽容尊重,把耕作人情的心思用在维护我们共同原则、共同信仰上,用在改善大众、经世致用的科学上,那就好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完全不好好讲中华史。要扯罗马也就算了,不好好谈罗马史也不和汉做比较,只是牵强地一下罗马的哪个时间点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东汉的历史更是一笔带过。想聊宗教但又不把每个宗教理清。
  •     这一卷少了很多戏虐,多了几分严肃,可观。共和:和舟共济也。
  •     其实就讲了一汉一罗马。
  •     分几次读完,记忆不完全。两汉完善秦制,是帝国制度的样板。古罗马是最接近现代的国家,制度、精神都很超前,却让基督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罗马的灭亡输在核心价值缺乏。讲各种宗教,理解了一些宗教用语。董仲舒天人合一,刘秀图谶。东汉内忧外患。政治巫术化、佛教道教化因巫术未能科学化。
  •     不错,为何不谈谈拜占庭帝国。
  •     共和与帝制。没有这本书的科普我不会对美式的共和与民主了解得这么快。
  •     站在世界史角度,更宏大的历史格局。
  •     比较浅显,实际更像一个科普类读物。不足的是有些缺乏深度,但是信仰一章讲的很棒,基督教拯救了罗马,但也是罗马的掘墓人_(:_」∠)_
  •     从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简单介绍和对比汉朝和罗马帝国的异同点,浅显易懂,读史使人明志。
  •     从信仰,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罗马帝国从帝制走向共和,又走向帝制。 阐述了道教的起源及宗教对统治的影响。 德治不能够长久,唯有法治。 喜欢易中天这种从文化,制度角度写历史的方式。
  •     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知识匮乏,所以读起来干巴巴的。
  •     重在讲文化讲社会,对于历史事件着墨不多,而且事件也不是按照时间进程介绍的,而是根据不同章节所要阐述的重点去选择性介绍的,所以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文化社会和政治,但要了解历史事件和故事,则不建议读此书。
  •     和本系列的其他几本与众不同,多了很多横向对比,有点意思。但是,弱化了国内的一些东西~
  •     易教授还是喜欢犯读史不细心的毛病,比较历史看似新意,却经不起推敲。
  •     选择罗马和汉朝进行对比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但是两者的历史角色和相应的历史含义却有很大的不同。 罗马的重要性是世界性的,同时罗马的国家发展程度也是充分的。作为西方世界的非现代时期的高峰,也为西方的现代打下了心理和制度的基础。 汉朝是中国历史发展一个重要时期,但是却不是决定性和高峰性的时期,因为中国历史是一条长河,尽管汉朝这一段雄浑宽阔,但是终究也是一个航段,之前有战国和强秦,之后有唐宋。在历史意义上,是一个航道回归中途也有左右摇摆的时期。
  •     非常耐人寻味的易中天! 一方面说历史只有照进现实才有意义,另一方面却在此书叙而不评----只谈历史!比较历史同期的两汉两罗马,从世界格局、历史进程、制度变迁、民族信仰、治国理念五个方面看,结尾部分却意犹未尽地说:中国文明虽未中断,却在衰落,并逐渐失去世界性。相反,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这里面难道没有奥秘?
  •     打个卡
  •     我们为什么没有信仰?这一章好精彩!还是第一次知道佛教最初是一个无神的宗教。
  •     信仰那章写的最好
  •     罗马,大汉,当之无愧世界文明,在中华文明日渐失去世界性,罗马文明重燃世界化的时代,值得深思
  •     为什么是罗马,我也想问作者这个问题。割裂的两个帝国的故事,只有叙述没有比较
  •     门外汉的科普读物
  •     汉帝国奠定了中华的核心,从体制到疆域到民族组成,使得中华成为最为稳定的集权制国家,罗马提供了现代国家的样本,从三权分立到从希腊继承过来的民主、法治和自由的精神,从制度信仰和理念来比对两个代表性的文明。
  •     对于一个西方历史盲来说,这本看的很无趣也很懵逼。。。
  •     中华史。。写中华的东西可真少。
  •     对外国名字采取非主流翻译……
  •     横跨经纬,时空略错,罗马的强大无非法制共和,可惜没有核心价值观,反不如希腊自由民主,也不如中华三纲五常,虽然秦汉不如罗马帝国长寿,但中华不灭,蛮有趣
  •     说了比较多的罗马,可我还是想更了解一下汉朝,不过也给我带来不少新知识,一日读完,也算通俗易懂了。
  •     易先生的思维是越来越发散了
  •     混乱
  •     文明延续的时间和该文明所伴随的制度的合理性成正相关。罗马的权力制衡(元老院,人民大会,执政官)和中国的中央集权,官员代理行使权力是当时不坏的制度,所以两大文明可以延续千年是有其必然性的。
  •     写的还不错 有很多与对比的地方
  •     神奇的罗马人民。。。对于信仰的论述,表示开启了新世界大门。
  •     罗马故事竟然讲得比汉朝明白,盐野七生的书大概真参考不少。
  •     二者相似又不同
  •     拿两汉与东罗马西罗马做对比,通俗地讲解
  •     这套书叫中华史 这本书大多讲罗马 失望至极
  •     易中天老师写的书和Babymetal的CD一样,每次都被现场Live甩两条街。
  •     通俗易懂,但不平庸,很深刻,从文化到文明,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好书!
  •     视角好,观点牵强,中国史方面的内容过少
  •     中西合璧,双方对比,都是大帝国,诞生和结局都很相似。分析对比点到位,到力度不够。
  •     对于我这种文盲还是挺好的了
  •     这是这套书里 读的比较艰难的一本。罗马与汉的对比 但缺少时间逻辑之后 又是分隔开来描述 体会起来有难度。
  •     天地为炉 世间万物 芸芸众生 谁不在这其中煎熬楚楚。。。。
  •     创意好。
  •     罗马:执政官、元老会和人民大会对应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汉: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对照的写法,读起来意犹未尽。
  •     中华文明虽未中断,却在衰减,并逐渐失去世界性。相反,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     能大胆把这个时期的东西方对比,也是新意十足,确实也比出了世界文明的些许奥妙,只不过这是一种不严谨的对比,看过就好。
  •     视野开阔
  •     喜欢历史的读者和作者都是有一定责任感的人,即使没有匡世济民的凌云壮志,至少也有点忧国忧民的悌己情怀,易之浸透在历史长河的寻踪觅影颇有春秋笔法的呼号,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理念入手,引外射内,钩古稽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