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09745632
作者:【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
页数:410页

内容概要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拉韦特(Robert A Lovett)讲座教授,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 ies Medal)。著有《遏制战略》(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长和平》(The Long Peace)、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We Now Know、The landscape of History、Surprise, Security,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George F. Kennan。
翟强 ,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校区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和专长是中美关系史、冷战史和越南战争史。主要英文学术专著有China and the Vietnam Wars, 1950-1975 (2000); The Dragon, the Lion, & the Eagle: Chinese-British-American Relations, 1949-1958 (1994)。
张静,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2007-2008年)。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书籍目录

序言 前瞻
第一章 恐惧的回归
第二章 死亡艇和救生艇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第四章 自主的兴起
第五章 公正的恢复
第六章 演员
第七章 希望的胜利
后记 观后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面对新的读者、使用新的材料重述了冷战时期的历史……惊人的原创作品。 ——安妮•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作者)
对冷战全面而睿智的调查。即使像我这样不完全认同他的所有判断的人也能从他的研究和调查中获益颇多。——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冷战史学泰斗用这本书总结了冷战。一部精彩的历史作品,引人入胜的权威之作。——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Lt.-General Brent Scowcroft)(陆军中将,1989—1993年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危险和政治在每一页朝你扑面而来。——彼得•亨尼西(Peter Hennessy)
扣人心弦!——莱恩•戴顿(Len Deighton)
“一流……重大事件的大集合”——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扣人心弦且清晰易懂……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伦敦《标准晚报》
“才华横溢”——英国《独立报》
“生动、值得阅读的一段历史”——英国《泰晤士报》
“令人信服……加迪斯谨慎的为这一代人描绘了冷战”——英国《观察家报》
“关于那些几乎将超级大国带向战争的政治内容和事件的大师级调查……由一位大师级历史学家撰写……一流”——《英国广播电视公司历史杂志》
“伟大的冷战历史专家”——《文学评论》
“美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精妙、值得一读的研究内容”——《每日论坛报》
“新鲜、令人钦佩的概括性故事……加迪斯对材料的高度熟悉,用他娴熟的风格和视角来讲述那段历史让他的新作赏心悦目”——《经济学人》
“简洁明了地论证的报告……富有激情的叙述,内容清晰明了,这是对本书内容的最理想的介绍”——《苏格兰人报》
“近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雅致的非科幻书籍……令人着迷”——The Tablet
“着眼世界、极具风格,但是语言平实直接,内容简单同时解除了疑惑,但有深度而且睿智,它描述了复杂历史事件最扼要的内容,关于历史争端的新的观点,还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威廉•塔博曼(普利策奖得主,《戈尔巴乔夫》作者)
“针对复杂冷战战略的大师级指导”——英国《每日电讯报》


 冷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峙的冷战,军备竞赛最终拖垮了苏联。在我们国家,教科书上出现的冷战内容总是刻板教条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西方学者眼中是什么样?很值得期待的书。
  •     好歹这本书阅读障碍很小,虽然作者仍不自觉使用着一种高姿态的叙述方式,但至少跟遏制战略(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推荐05年6月更新过的原文版本,但中译本没有做更新)之类的其它著作相比这本书的目标显然是畅销榜而非学术圈。在时间线上,正如作者本人在前言中所写的一般,每个部分因其描述方式为主题先行所以一些事件时间都有所重叠,在他抛出一个时间点的时候你至少需要比较迅速的反应过来相对应的“其它事件都进行到哪里了”的概念。所以在读完一个章节之后脑内对其进行整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对我这种对世界历史发展没有笼统概念的人来说QAQ。。)而叙述角度,有所偏颇是必然的,作为目标是畅销书榜的作品来说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不用太期待书里会事无巨细去对哪怕你认为非常重要的小区域势力变革进行记录和评价,中国被带到不少已经很荣幸了(←并没有。。相应的也不用担心这本书会因为细节和碎片太多而枯燥。虚构描述投向朝鲜半岛的那些核弹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此类的叙述方式让本书的确,可以说是情节跌宕起伏。但是对资本主义与民主概念似乎不怎么严谨的混淆诱导以及一些,嗯,带有比较明显主观角度的说辞,嗯,这本书还是只当做消遣来看比较好。认真讨论你就输了。
  •     其实相比于更加偏理论的关于冷战的一类分析,本书更多的强调的是事实和历史;或许这和作者本身并非真正的——类似基辛格那样的实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有很大的关系;但本书更多的以时间为线,从苏联的角度来看待冷战的演变,也算是一种特色。和一般关于冷战的书如出一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写书立场的缘故——基本都是美国人的立场,至少表面上都是意识形态的斗争,代表自由人权市场经济的美国,与代表集权计划经济的苏联之间的对抗。虽然二战使得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暂时的成为了盟友,但没有了纳粹,双方很快又进入了对立。这或许是必然,但又或许是一种安排。凯南对于苏联政府是出于内部统治而需要对外部保持敌意的观点,其实对于美国何尝不是呢?相比于苏联,美国的政府体系在国内事务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和所拥有的权力,少之又少,增加一个外部的强敌其实也加强了政府职能的重要,同时也是美国自身意识形态扩张的一个好的工具,毕竟,第三世界国家还是有很多空间的。与此同时,“盟友”对于美国的需要,也正好是战后美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好的机会。核战争永远都是冷战的核心,双方都拥有可以摧毁对方同时摧毁自己的核武器;但真正的战略家是非常懂得克劳维茨关于“战争只是配合政治的一种手段”,而这需要相对的理性才能维持。活着两个大国之间的国家,如中国、埃及、法国等,都充分利用了各自在地缘战略上的关键作用,狠狠的敲诈者两个大国,并实现了各自国家的存在。而对于像马歇尔计划、缓和计划、东方策略等针对苏联的战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竞争就是个扬长避短的过程;苏联的弱点在于经济问题,根本无法再约束个人经济活动权力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增长;而这是美国的强项;美国人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点,运用马歇尔计划,使得自己的盟友实现经济复苏,而不再成为累赘;相反苏联人却因此而反感,更加把精力和财力花在对于东欧国家的控制上,这样一来,一是无法使得东欧国家获得经济复苏,二来反而增加了对于苏联统治的厌恶;再通过缓和计划和东方策略,让东欧实实在在看到差距,这一点德国问题就是体现;最终使用军备竞争迫使苏联增加政府财政的支出,更加无力在经济上施展手段;最终必然拖垮苏联。但相反,如果苏联人也给予东欧类似马歇尔计划呢?好像不太可能,第一,二战后的苏联没钱(不争的事实);第二,俄国人对于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不可能做出让其放任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和加强统治的要求,使得苏联政策制定者不会有这样的考虑。最后一点体会是:不可能在所有战场上战胜对手,关键是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执行过程中偶尔有点闪失不要紧,关键是要代价不算高的完成战略目标,而过程如何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现实主义万岁,而苏联人显然过于浪漫主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写的足够有趣 立场过于鲜明 结尾的帆船舵手感觉熟悉 或者说研究历史的都爱推导格局?
  •     典型的西方美视角,后半部分软绵绵的,叙事较乱。但当宏观了解还是写的不错(仅前半部分) 冷战时期真是人类魔幻现实主义狂欢
  •     虽然作者在序言中说“任何用单一的叙述方式概括冷战的做法,只会造成混乱和误解”,但本书仍然惊人地保留着大国博弈的叙事逻辑,对专制独裁的贫乏想象,以及对冷战所遗留问题的无视。如果说本书更新了我个人对冷战的认识,那仅仅指它描绘了常常陷入被动的超级大国(即所谓的尾巴摇狗)。另,看了此书,还是觉得冷战结束得不明不白,太过突然,简直儿戏。又及,此书中译本应该有删节,保留的部分都够大胆了。
  •     两种意识形态的博弈。
  •     尽管,我不赞同本书的全部观点,尽管,有些描述不那么客观甚至有待商榷,尽管,敏感章节无疑是被删减,但如果只想看一本冷战的书,本书是我个人的最佳推荐
  •     封面设计很独特。 四分之一是参考目录,让我觉得此书的严谨细致。 那个“朝鲜战争使用原子弹”的虚拟叙述我也差点信了,这也深刻说明当时局势是有多紧张。 作为一个理科生,终于补了点关于苏联的知识,但内容太多,还不能好好消化。
  •     2015.7.25~7.29
  •     西方视角的冷战史,写的的确扣人心弦。作者对美国制度非常自信,也很推崇里根、戈尔巴乔夫。不过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居然还写到了中国的八九事件。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世纪最危险的政权没有到在原子弹下,却瓦解在奔涌的民意里。游戏最开始是公平的,几代领导人斗智斗勇才终于撑到冷战结束,也许最初苏联领导人换个思路就有不同结局呢?
  •     本书的遗憾之处在于作者的喜恶太过分明,对不利于西方声誉的一些事件轻描淡写甚至略去不谈。其实作者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本该讲述更有意蕴的故事,而不是唱赞歌。
  •     用了三天中午看完的,简略广阔的冷战史
  •     书是好书,中间有几章的翻译实在是……
  •     基于时间的横向唯独与基于主题的纵深维度相得益彰,行文极其流畅好读,学术专业水平极厚,身架却放得极低,不愧是入门好书。
  •     当我看到美国对中国投放五颗原子弹的时候对整本书都产生了怀疑…
  •     2016年 第四季度书单
  •     很棒的一部书,虎头蛇尾有一点,肯定不是作者的问题,应该被删节不少。
  •     完全西方中心论+单一视野的狭隘之作,作者观点过时腐朽。
  •     西方视角的冷战通史,应该一读的一本书。
  •     非常好的入门类书籍,学习很多。34
  •     叙述生动而宏大,语言鲜活而引人入胜。但是全书逻辑性有待提高。表达了太多的观点,但是应该在观点之间进行梳理。
  •     完全就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扛着意识形态的大旗,对失败者的挖苦罢了,当故事看不错,研究就算了吧!
  •     浓郁的西方视角。另外,“团结工会”译错了。
  •     里面有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中国军队投掷了五枚原子弹?
  •     确实是很好的
  •     历史
  •     我不知道随处可见的对与共产主义以及信奉者的或明或暗的反讽,这书怎么就能出得出来?!
  •     叙事略浅,翻译略糙,虽然运用了不少CNN纪录片《冷战风云录》的口述史料,但显得缺少连贯性,主题也并不突出,看来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的确是一门技术活。但不可否认的是,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的学术写作能力依然是新冷战史领域的一座高峰。
  •     以二十世纪后半叶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及他们的盟国间的冷战为研究对象,详实的描述了冷战期间多次险些一触即发的核危机,以及盟国如何利用局势胁迫两个超级大国以达成他们的目的。全书以资本主义的视角解读了冷战时期的种种事件,内容较为丰富。译者水平有限,部分语言翻译的过于晦涩,另一些过于直译。
  •     引人入胜的简明冷战史。冷战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希望胜利了吗?后冷战时代更安全吗?一切都在迷雾之中。
  •     有别于国内传统社会主义思维角度来阐释,使很多疑惑得到了最好的解释,也许不够客观,但绝对有用。 ps 刻意纠结作者立场以及思维模式是件很无趣的事,你必须认同的一点是它从内容到译文到封面设计,都是一本五星之作,作者讲述故事,启发在于自身。
  •     从大的视角对冷战进行了大略的描述,确实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ps.书的四分之一是引用。
  •     求购此书
  •     非常棒且很易读的冷战史
  •     这就是标准的美帝视角呀,站在胜利者的视角上来写历史当然是怎么说都有理。书中关于我国的论述尺度还是挺大的。
  •     乔治.凯南第一个提出应对战后苏联的威胁,针对战后日本与意大利的重建建议以民主方式培育资本主义的萌芽,马歇尔重建欧洲也是他的杰作,这一系列的布局,都为后期两大阵营的对抗增加了战略性优势。不可否认两大阵营在长期冷战时内部都出现了难以调和的自我矛盾,最终苏联是败在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     #t# 冷战全景图。感慨的是,1989年初,没人料到这一年会发生什么。
  •     很精彩的书,读了三本冷战的书,这本最好。
  •     这本西方视角的冷战史主题鲜明文辞流畅扣人心弦,我印象中的历史老师都是会讲评书的,而说书最要紧的是有立场,在历史求客观往往不得的前提下,讲(自以为是)的真话比讲不痛不痒的中庸套话来得实在,加迪斯在内容选择和事件描述上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堪称西方意识形态的硬广,但我喜欢这种极端是因为这些极端的观点作为事实的一个面向,和某党自家的读物对照起来看,我们才能看到两方观点的火花与分歧,才有利于综合出的一个更靠近事实的真相。除此之外,加迪斯关于强国间核战策略与平衡方面的论述是本书特别精彩之处。最后,总共四百页的书中有一百页是参引文献目录,建议再版时把这一百页作个链接放网上,这样省钱省纸还环保。
  •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某些细节有待商榷。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前半部分流畅清晰的写出了小国之间的战争对美苏两个大国所产生的政治绑架,后面收尾有点乱,可能是我看得有点晕吧。主要的亮点还是写出了小国之间的斗争绑架了大国关系,这个想法挺新颖的。
  •     棒棒的,堪称冷战版苦难辉煌,
  •     对之前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一本美国视角、较强倾向、文笔不错的简明冷战史。美国对中国军队使用过五次原子弹?只是作者开的玩笑啦。
  •     读了 好久 大国对抗为主线,不时一笔拓开写写同盟国,卫星国的草蛇灰线,战后两极对未来社会的相反构想,核博弈后的共识原则,对不结盟运动、垮台勒索等的解读(尾巴摇动了狗),六七十年代广泛的社会运动,美国的道德困境,我觉得是最优秀的部分。到政治演员后部分却让意识形态搭台,胜利者视野唱戏,扣一星。
  •     大家写给学生大众的冷战史,按主题分章,写得很精彩
  •     两点印象深:一是借此读了乔治凯南的《美国大外交》,二是了解弱国可以绑架盟主。
  •     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一本关于冷战的普及读物,着重描写了五十到七十年代。可能因为某些缘故,七八十年代的篇幅比较少。
  •     差强人意
  •     本书通俗易懂,比较全面的从世界局面来分析冷战,把苏联与美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微妙关系描写得淋淋尽致,对二战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世界格局和事态也分析得很到位。但此书毕竟是西方作者写的书,在立场上难免有站在西方角度的问题,这些就需要读者自己来分辨了
  •     其实还蛮好看的。虽然一股子直男硬汉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