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民国 壹 晚清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07542297
作者:江城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江城。工科硕士,资深软件工程师,历史爱好者,尤对民国史特别感兴趣。在硅谷工作期间开始创作《历史深处的民国》,回国后,作者对文稿多次进行修改,历时五年,最终定稿。2014年10月,《历史深处的民国》(全三部)系列丛 书第一部《 晚清》终于问世。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
故事的开始
第一章 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不太平
第三章 非主流少年袁世凯
第四章 谣言逼出来的洋务高潮
第五章 世纪口水仗
第六章 袁世凯的第一桶金
第七章 为了超级生日Party而输掉的“甲午之战”
第八章 孙中山,康谎谎,袁大兵
第九章 晚清冤案之戊戌政变
第十章 老佛爷要单挑全世界
第十一章 拿什么拯救你,晚清
第十二章 东方慢车谋杀案
第十三章 孙中山“劫赌款”
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第十六章 民国神雕侠侣传说
第十七章 掘墓人与送葬者

作者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中国近代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民国正史的长篇历史力作。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 们并不熟悉的事……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因此,《历史深处的民国》是当下中国数千万“民国迷”了解民国、认识民国的首选读本。
第一部《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重点突出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晚清革命,晚清立宪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轻松的笔调、严谨的态度认真探究了为何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以及共和的曙光在中国显现的原因。


 历史深处的民国 壹 晚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口语化风格讲历史,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这样跟风的书很多,但是《历史深处的民国》无疑是非常优秀的。首先,虽然叙述风格很口水,但不难看出作者掌握了大量史料,深入浅出。其次,尽管历史非常复杂,事件和人物非常多,但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不但清晰,而且故事的串连工作也做得很好,不像有些书,网撒得太大,不知道从哪开始讲,给人感觉写作者功力不够。举个例子,看《历史深处的民国·晚清》时,恰好也翻了下《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后者从袁世凯开始讲,但无论从史料功夫还是串连工作,或是叙述语言,都差远了。再者,虽然叙述风格很口水,但是对待历史还是很严肃的,一点该有的分析,一点也不缺少,正好像一个人嬉笑怒骂却一点不失去正人君子的风格。还是以《民国就是这么生猛》为例,这本书很多地方未免显得太轻浮了些。总之,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优秀的近代史大众入门读物,值得推荐。准备开读《历史深处的民国·共和》。哦,对了,插一句,本来这类书我是从来不给5星的,就连《明朝那些事儿》也只能给3-4星,但这本书,我觉得可以给4-5星。《明朝那些事儿》主要毁在后半部分,虎头蛇尾。《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篇幅不大,从这本书来说,作者还是稳稳地hold住。所以,给5星。
  •     历史深处的民国Ⅰ有句话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官方教科书的历史带有太多统治者的主观色彩。想了解历史,光看教科书,只会见到编者想让你看到的“历史”,那就很尴尬了。个人对历史很感兴趣,但要我读文言文的史料,我还真读不下去。像我一样的肯定不在少数,所以这也是《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史书有那么大市场空间的原因。这里不讲明朝,讲讲清朝。《历史深处的民国》在风格上和《明朝那些事儿》类似,都是用浅显直白、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历史。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主讲晚清。虽然作者为了增加阅读趣味而在某些地方强行幽默让人读来有点尴尬,但整体上可读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叙事逻辑清楚,比较容易理解从咸丰到溥仪这段时间里发生过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也容易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不敢说这本书所讲的历史就是真相,但起码,比教科书的真。读书少容易使人狭隘,看到“人贩子一律死刑”就疯狂转发以表热心肠,看到李鸿章就骂卖国贼。当年,他的确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被当时的人骂得狗血淋头。教科书上也给他贴上了卖国贼的标签。但是,细思,他只是受老板委托代为签署而已,犯得着被扣上卖国这一大帽子吗?掌管最高的权力的慈禧才是大boss啊。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年代,慈禧说,小李子你去签个字吧。李鸿章能违抗吗?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其实当时的百姓应该要感谢李鸿章吧。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身边几乎没有能与列强谈判的合适人选。此时慈禧又想起那个被“卸甲归田”的曾经的直隶总督及北洋大臣,只有他了。一封电报,已逾70高龄且带病的李鸿章便踏上了漫漫谈判之路。一谈就是一年。一开始,列强开口就是怒怼慈禧,禁造军火,禁进口军火,赔银十亿,允许驻兵,割地……好说歹说,几次在谈判桌上吐血,磨了一年,终于拟定了条约:不割地,不杀慈禧,赔银四亿五千万及其他。都说弱国无外交,在八国强势围攻下,“天朝上国”的大清早就扛不住了,能谈到这一地步,算是这样了。但当时的人认为,妥协就是软弱,谈判就是卖国。人们对清政府的无能而激发的愤怒可以理解,但冷静想一下,以当时的国力、军事能力,不谈判可能被瓜分得更惨,被剥削得更惨。武力反抗?以卵击石只会更惨烈,除了在史书上留下“清政府坚决不议和,斗争到底,最后……”,说起来“荡气回肠”,好像也没别的好处了。流更多血,毁更多地,还能怎么样呢?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鸿章都算不上卖国。相反,他对国家还是有点贡献的,比如推动近代化建设。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开展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业,办学校,建海军等等,一系列举措加快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脚步。当然,他也不是没有过错。耗资巨大的由他一手打造的三大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居然全军覆没,对战争没有贡献,导致《马关条约》成为中国人民沉重的枷锁。除了被误解的李鸿章 ,本书还有好多好有趣的人,比如慈禧、袁世凯、光绪皇帝、曾国藩、张之洞、孙中山……历史的剧情比电视连续剧有趣。
  •     想了半天,想出了这么个题目。其实我是硬逼着自己写出来的,总觉得自己一年看那么多书,不留下些什么东西也说不过去。(其实也可以当做是一种日记吧。)现在是11月底了,有幸在双十一买到了这套书。原以为是一时兴起,拿来凑数的书,却勾起了自己无穷的乐趣。以至于买来没有半个月便让我拆封了(这应该算是最快纪录了吧)。提到民国,不由得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张鸣老师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与这本书有年代上的重合,只不过那一本更专一些,毕竟是比较严肃的论文集性质的书。而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做学问的钻研精神,那样的书可以先放一放,先品一品此类幽默小品文为佳。而且自从《明朝那些事》以来,各类模仿之作的问世之声不绝于耳。本人也拜读过一些,窃以为均有模仿太重而创新不足的嫌疑。有的甚至将一个好好的、趣味横生的朝代写得寡淡无味。(在这里不是扬《明朝》。)不过到今天,我找到了这样一本可以说是模仿更是独创的丛书,甚是欣慰。更应了自己一向以来的观点: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反之亦然。民国本是一个神仙老虎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短短一百年,天地都换了颜色,因此我一直认为这段历史是不容易,也不愿细细研究的。不过在这里,我读到了带有很强的条理性、概括性、专业性的文字。不得不令人对作者刮目相看!也慢慢勾起了我的兴趣。(其实历史课本真的是骗人的!)原来晚清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有同光中兴),原来李鸿章并不像众人想象的那么卖国(至少他无数次挽救了慈禧乃至大清国的命),原来袁世凯是个很有抱负的有志青年(那时候想着富国强民的人并不在多数)……有些应该深深的颠覆了自己以前的观点。有人可能比较反对通过读这样的通俗历史读物,来对一段时期作深刻的启蒙认识。我倒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还不够装逼)。历史,先要自己了解,才能深究。并不是每个人上来都能通读《史记》、《资治通鉴》的。没想到自己能写这么多,赞佩自己!(我觉得现在离自己年度200本,总数1400本的目标渐行渐远了。还是争取吧!再出发!走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简单诙谐,还是有点意思的。
  •     好看的好玩的晚清历史,第一次正视袁世凯
  •     历史书不好写,既要有趣味,又要有深度,实在是难。这本书很好读,但如果说“深处”却谈不上了。总体来说,算是好书,可以一读。
  •     抛弃教科书给你定义的人物是非,或许才能更好地看清现实
  •     其实一直对清朝和民国不感兴趣,但是这本书让我对那些历史的印象有所颠覆,一是大众媒体的误导害人不浅,一是自己不愿触碰一些故事。从以后开始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去了解了 哦。对,这本书对我这种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说算是科普般不错的书了
  •     作为一个分心严重的人,终于在周末看完第一本。对于熟知这段历史的,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比较适合理科生入门吧。
  •     应该是借鉴了《明朝那些事儿》,但是觉得还没有《明》写的深入,也不如《明》对于人物笔墨分配的好。是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过于展示自己喜恶的嫌疑,我第二部都看了一半了,也没见怎么描写孙中山……感觉孙一直在海外度假似的……
  •     入门级民国史…主线还算清晰…有一处错误,石达开并非战败被杀,而是主动投降被凌迟,未发一言,以求赦免其部
  •     作者写文章风格风趣,有特点,和明朝很像,看历史不乏味。
  •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慈禧都认识了
  •     民国版“明朝那些事儿”
  •     江城可以,把一段波澜壮阔的晚清历史写的极其有意思。
  •     3.5
  •     挺轻松的了解了那段历史
  •     有几个地方跟重说中国近代史叙述方式极为相似,写作手法仿的当年明月。看明朝那些事儿快看吐了,这种写作手法用多了也不讨喜了。袁世凯在作者眼里是个英雄人物。
  •     这本书的史实基本是正确的,但值得推荐的是以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民国的历史作了一个全景展现,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不一样的历史,值得推荐。
  •     确实有模仿明朝那些事的痕迹,不过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将那段特殊的历史相对客观的写出来着实不易
  •     读起来过瘾,作者文笔幽默,枯燥的历史都变的有趣了起来。
  •     慈禧 曾国藩 李鸿章 袁世凯
  •     越是近代史越有许多模糊之处,许多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作者转换视角,有些看法让人耳目一新!
  •     雅俗共赏
  •     作为讲故事的历史,还不错,让读者通过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了解历史不只是课本中盖棺定论的一小章节。但是不如当年明月讲的好,当年明月的文笔有点启发性,让你思考下当前与历史的关系。而江城的这本看完就看完了。
  •     客观,真实,全面
  •     有意思的书,可以看看
  •     写法和明朝那些事的风格比较像,可以了解很多过去不知道的史实,如果高中的时候看过这样的历史肯定会对历史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但书中细节不够深入,很多地方一笔带过。
  •     晚晴民国的历史脉络十分模糊复杂 这本书脉络比较清晰 语言也比较幽默 但距离当年明月还是差了点火候
  •     风趣幽默,颠覆常识
  •     写的有意思,喜欢!推荐!
  •     第一部作品没有书名,我认为“晚清风云”比较恰当。如果想了解晚清那段历史的话,推荐看这本书,比较详细。对于我比较崇拜的曾国藩所花的笔墨较少,而对于国人争议的袁世凯大加赞赏,你可以说另辟蹊径,也可以说作者是主观。如何看待,选择在你。
  •     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     人物关系捋的还可以,文笔比较有趣,但是看到后来就觉得一个套路了。
  •     值得一读,让读者对中国近代史有个大致印象,行文不失诙谐幽默。
  •     大吃一惊,历史果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2016最后一本书
  •     幽默简洁有逻辑
  •     穿插很好,通俗易懂
  •     写法上感觉还是和明朝那些事相差太远
  •     和明朝那些事儿有点像的写法,对于爱好历史的人值得一读
  •     读着有种《明朝那些事儿》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     写得很有意思,感觉近代史开始入门了。袁世凯,真爱啊,真爱。
  •     模仿明朝那些事,给袁大头洗白
  •     《明朝那些事儿》风格,读起来不费劲儿。回顾一下。
  •     16年前前后后Kindle读两遍,不过瘾、未深刻,所以又买了纸质书划重点重读,虽然这一次用了整一个月的时间,但却绝非系书不好读(我已认定作者为我通史写作偶像
  •     非常不错的民国历史书 值得多读几遍
  •     通俗易懂,像小说的历史故事,可惜我对历史人物事件特别不敏感,期待再读一次。
  •     第一本告诉我们 晚清民国 如果没有李鸿章 袁世凯 曾国藩 张之洞 张謇等维新派 那么革命派算什么?用乌合之众都不为过 真正干实业的一群人后来都成了卖国贼和反动份子 历史 偏向谁 利于谁 谁胜利了 这才是硬道理 其他确都成了历史的炮灰
  •     真正有见解,让人真正走进那段历史,去了解晚清民国,思考历史真相!
  •     2016年(对,是2016)50本之21(历史7之4):这不是一本严谨的历史书,是一本“普及近代史”的通俗历史。因为我们这代人被中学历史书荼毒太深,所以更显得这本书值得推荐。两点体会比较深刻,一是李中堂确实不容易,他已经做到很好了,毕竟他不是最高领导,没有资格谈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二是中外历史的联系,英法是在克里米亚收拾了俄国人,然后才有兵力来揍清军,这点倒是没有注意到。
  •     时间线有点乱,还是这个感觉,人物太多,线索太多,可能得二看才能捋顺,只记得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有勇有谋,鲜活立体,但康有为却成了导致变法失败的冒失鬼,历史确实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     改变了对李鸿章、曾国藩的看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