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教训(上册)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301253532
作者:李国文
页数:358页

内容概要

李国文: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被错划后曾在铁道工地劳动。1957年发表短篇小说《改选》,一举成名。曾获各种顶级大奖:《月蚀》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大雅村言》获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年度散文家奖”。曾任《小说选刊》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世纪90年代转向文史研究与通俗大众历史写作,著作得到专家与读者的双重肯定,是长居排行榜的畅销书。作为一个全面的文学大家,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蒙田”。

作者简介

《中国人史鉴》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全面认知中国人的生活真谛、生存智慧、生命本质。本书立足大众的阅读习惯,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评论名家认为“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是一本很厚的书,它按照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顺序将世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进行了通俗而现代的解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再一次温故历史,关照当下,思索人生。由于自己在过去对历史方面的书籍涉猎不多,对于李国文这个作家不甚熟悉。看过介绍之后才了解到这是一位出生于30年代的老作家,还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一位文学造诣很深的文坛“常青树”。2002年开始,他陆续出版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文人遭遇皇帝》等多部,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历代著名文人的人生遭遇及给现代人以启示。他把目光对准中国古代文人,用大众历史的写作方式“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得到了广泛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在阅读《中国人的教训(上)》时,也确实能感受到这种贴近大众、现实、自由、随和的文风。如果用电视节目来形容的话,这本书肯定是“百家讲坛”的味道。仅从篇目的题目来看,就有不少是令人产生兴趣的,比如《孔夫子人在囧途》、《炒作关羽》、《极致狂人谢灵运》、《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很给力》等等。针对现代年轻人普遍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更对历史敬而远之的现状,采用如此方式来“大众化”历史,也未尝不是一种新方式、好办法。譬如在《嵇康和阮籍的活法》里,作者就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将这两位同为“竹林七贤”的文人进行了比较性解读。两位文人同样都有“脾气很大”的文人通病,但最后结局却完全迥异,这和两人在为人处世时的方式有着极大关系。用现代人的话说,其实阮籍属于高情商人士,他善用“捣糨糊”、“无厘头”战术,在司马氏当政的高压下智慧地保全了自己;嵇康则太“较真”、“硬汉”,最终为自己敲了丧钟,纵然有几千学生为其请命,还是只能留下绝世之音《广陵散》,用生命抒写下一代文人的“不朽”。我们都知道读史可以明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不让悲剧重演。作为后来人,既需要了解历史,又需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运用在当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才能算真正的智慧学习。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教训》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入门级的读物,给喜爱文学、历史、中国文化的人们开启一扇新的读史、学文、识人、做人之门。
  •     刚拿到书的时候,觉得沉甸甸的,放在手里,觉得很重,书页散发的一种淡淡的墨香,似乎穿越历史和空间遥遥地传来,不觉已然是一本不错的书。书名不禁觉得起的有些霸气,如同一家饭店的招牌,如果没点拿手的绝活显然不敢妄开如此的海口吧。看这样的书,内心总有种敬重感,我们将这种感觉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敬畏。书的章节十分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了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样的顺序来分门别类的讲述,每个时代都选取了经典人物来详细介绍。这教训,我现在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物簸荡起伏的人生启示。我们从中看到历史中各级人物是如何在浮生中挣扎努力的。看到屈原那段,我也想看看是如何来解释这些的,作者说屈原是非正常死亡,这么一听就浑身一哆嗦,别说这说的真对,但是突然出现在一本书里,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太直观了。文字很小,细细看来,作者说屈原遇到了许多的昏君昏沉,并且说出了文人的悲惨的境地。我很喜欢这样的真实的文字,作者说的很实在,不得不说字字就是教训,屈原的许多毛病也在其中,我们能看到屈原的疏忽,屈原作为诗人的宣泄的手段,并且还语重心长地劝早已不在人世的屈原哪怕姑且小人一回也无妨啊。这样的文字不禁让人看到时露出了许多的笑容。我喜欢这样的历史文字,比那些说多少年代多少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什么事的历史书强多了,所以还是得说这样的书是好书啊。其实古往今来,文人的许多的矫情劲很多人都是很心知肚明的,但是矫情就是矫情,我们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所以很少有人说自己的不好,这个也是可以理解了。书中还写了许多的其他人物,如刘项原来不读书,李白很给力,孟浩然梦碎,炒作关羽等等,看起来倒也是津津有味,好文字总是带给人这样的感觉,让人喜欢看了又看。书的厚度还是有的,看这样的书总要有许多的准备,因为我们总能在这样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找到放弃的借口,不过如果你想要找点教训,找点智慧,那么就坚持读下去,总不是坏事。
  •     《中国人的教训》是李国文先生的一部杂文集。李国文先生从历史上取来一些有意思的人物和事件,细细梳爬,写出先生自己的感悟,也力图找到我们中国人性格形成的一些原因以及教训。整体感觉,这是一本站在文人角度来看待世界和历史的书。李国文先生对历史的把握很准确,语言也很流畅有趣,但是他看待事情的角度是一个文人的角度。书中大部分文章的主角都是文人,而其余人等都沦为配角。这一点大概与作者自己的经历和身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讲蔡邕一篇,皇帝、大臣、无行文人都是小丑,只有蔡邕光辉高大。在曹操父子三人的评价中,其文学造诣是得到好评的主因。如此种种,可以看做是李国文先生的夫子自道吧。正因为如此,这部书给人一个很强的感觉是,文中批评嘲笑的很多事情,其实恰恰是所有文人都具有的。也就是说是文人的局限。比如,文人相轻,这实际上是所有文人都具有的脾性。蔡邕被王允杀死是因为文人相轻,可是如果俩人倒过来,蔡邕不见得会放过王允—蔡邕有才华,所以没有机会表现其人性中恶的一面而已。而在王允杀害蔡邕这件事情中,最重要的教训其实是,不应该没有证据就杀人,而腹诽和哭丧是不应该入罪的。但是李国文先生特别感概人性的丑恶,大概是与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有关吧--不仅文坛大佬咬死他不放,没有才华的小丑文人也不放过他。但是个人感觉在文章中过于强烈,就给人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感觉。虽然那些蔡邕屈原很冤枉,但是文章的语气过于强烈,着眼点不是放在公平而是放在道德评判上面,结果就很难预测,给人的感觉也不是特别好了。坏人是不对,用一个华丽的道德评判的借口做了坏事,但是如果被陷害的一方只是强调对方道德败坏,那么假如他们得势,是不是也要用道德评判来进行法律的惩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人很难走出道德评判的影子,即便有学问如作者也是如此。所以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追逐着要去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如果能不那么使力,其实眼光是可以落在更高远的地方,落脚点也可以从“文人”的自认身份上走出来,以更多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事情。这就像当下的“火锅开水”伤人事件,吵架的双方都是在用道德评判来做基础,等判定对方以后,什么辱骂都可以上,要多难听都没问题,因为他们已经被钉在耻辱柱上了。可是双方都没有发现,中国最坏的一点恰恰是这种把对方钉在耻辱柱上以后为所欲为的方式!拿开水浇人是这样,后来吵得不亦乐乎的那些网友何尝不是如此!这本《中国人的教训》应该是文人对中国社会的挑剔,揭示了很多现实,但是没有实用的建议。可以看个痛快,实际的教训不多。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既可博古通今,又可修身养性;既可以史为鉴,又可品味文学。实为好书也
  •     阅读李国文的第三本书。老先生老而弥辣,积愤在胸,不吐不快。
  •     通古而知今,以古以鉴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借鉴。
  •     本书的一些观点比较新颖,摧毁了很多人物在心中的形象
  •     继续看… 不太喜欢此人的口吻
  •     负分。作为通俗历史普及,稍能一看,但是要认真一点看,发现这根本就在博人眼球,没有客观地去分析历史,全书太过武断。书名是中国人的教训,没有很客观全面地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因素,而是用一种吸引眼球却十分幼稚可笑的观点。
  •     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本身水平所限,书中旁征博引的很多文献都没有看过,自然读起来比较吃力;二是作者写作的口吻有些居高临下,似看穿一切就难免有些刻薄。不过,作为历史读物,里面有很多历史小碎片信息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     来自理性与感性的推荐。/ 读了一半,因为借书期限快到了,只能先还掉了。作者本人是文学家,所以其实写历史上的文人比较多。
  •     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