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研究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1239884
页数:256页

章节摘录

导论《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研究》,旨在研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即在“伟大旗帜”引领下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和主要内容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是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而展开的。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大体系”的话,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大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子体系”,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一、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形成(一)科学体系形成的客观依据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形成是具有客观依据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这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更是摆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前要首先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重大战略问题。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伟大使命,继续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千头万绪,归根到底要从客观实际的新变化出发来发展创新党的指导理论,并提出奋斗目标和做出战略决策,进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就是要认清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新特点。而科学判断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对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审视发展,以科学发展的思想和思路引领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显而易见,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形成观点和构建体系的,或者说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就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形成的客观依据。胡锦涛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这些新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新变化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与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其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先看世情的新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仍很不安宁。近些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基本趋势在深入发展,并呈现出“五个重大”与“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即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在这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核心问题还是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而当代世界的安全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当看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主要的都是对能源进行争夺的战争,首先是对安全的挑战,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对发展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美债和欧债危机以及经济领域的其他诸多危机,更是直接地对世界的发展形成挑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世界里,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而不受挑战和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其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和严峻。怎样应对这些挑战?首先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世情”做出辩证的科学的判断,那就是:这些挑战对我国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和改变我国发展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是推动我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阶段。这个特殊阶段既是我国在大国格局调整中的上升期、国家软实力的拓展期,也是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相对安宁期。在这个特殊阶段,我国发展外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增多;我国整体战略环境进一步改善,但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我国对周边事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周边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我国软实力影响进一步上升,但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这个特殊阶段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更为多元,两者的转化也更为迅捷。可以说,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新一届领导集体要洞悉国际大势,作出科学判断,使党的指导理论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提出有利于继续推动科学发展和应对发展挑战的新理论、新决策。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不断地形成的,或者说这就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世情”依据。再看国情的新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和发展仍然是中心。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当前我国的发展又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我国国情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毫无疑义地将对我们党的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如何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国情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就成为理论创新发展、方针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只有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国情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发展变化的新特点进一步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总的说就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客观上就要求提出科学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决策。这就是说,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和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或者说这就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国情”依据。还看党情的新变化。党情即党的基本情况。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最基本的情况就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与此相联系,就是党的现实状况,包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党员队伍素质等状况的新变化,也就是胡锦涛所阐明的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新挑战的现实状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就意味着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是党情的最大新变化。这个新变化不仅体现在党“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上,更体现在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上。这样的“党情”说明了什么?首先就说明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首要使命和“第一要务”就是“推动建设和发展”。或者说,“党情”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注意力必须集中放在发展上,这就是不仅要创造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还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理论建设。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论是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党的自身发展问题,也都面临着诸多矛盾、问题和挑战。正如胡锦涛指出,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怎样才能化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才能应对并战胜这些挑战?那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而最具决定意义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其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又被放在了首位。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这样的逻辑联系:“党情”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变化——在“新变化”即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党要应对挑战就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放在首位——在这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给我们党赋予了理论创新的使命;在这里,理论创新直接的是基于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理论武装考虑,但归根到底还是为正确领导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发展”的主题又被突出出来了。由此可见,作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党情”也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或者说这就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党情”依据。从总体上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到底给我们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就要看这些新变化带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从前面我们对客观依据的“三情”的分析来看,这些新变化带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上,在当代中国就是集中体现在发展的不科学即发展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和发展的成果分配的不公平等问题上。由此可见,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科学发展”问题就是“新要求”,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展开理论的创新和创造就是“新要求”。科学发展观不断形成科学体系,就是这种“新要求”在理论上的集中体现。或者说,这一科学体系的形成是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的,是有着坚实的客观依据的,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这一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基础。结论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不是符合时代的要求,是不是适应实践的需要,是不是有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不是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不是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利益的需要,如此等等,如果“是”,那么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理论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客观依据和民意基础,就有了科学价值,就有了可靠性和可信度,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以后,就可以上升为基本经验和基本理论,进而不断地被纳入到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中。用这样的具有可靠基础、科学价值和很高可信度的创新理论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人们才会更放心,人们才会更有信心和决心,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更加坚定。

内容概要

刘忠和(1969- ),男,大连人,1969年生,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学博士后。现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导读》等多门多班次课程。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等国家、军队和海军级课题8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8部,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军队、海军和学院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多次承担海军、学院的重大理论宣讲任务。石家铸(1967- ),男,辽宁营口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权与海军战略问题。著有《海权与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专题研究》、《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海权视野下的中国海军发展战略研究》,主持全军“十二五”军事科研课题《以新海权观构建中美海军安全合作框架研究》,在包括《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历史》、《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形成(一)科学体系形成的客观依据(二)科学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三)科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与标志二、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一)确认科学体系的基本前提(二)构建科学体系的主体框架三、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即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三)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篇一、引领发展的伟大旗帜论(一)旗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二)高举伟大旗帜,引领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二、指导发展的思想路线论(一)要永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一大法宝三、谋划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论(一)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确定为“五位一体”(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要求四、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论(一)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篇五、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论(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二)以“主题”和“主线”为牵引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六、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论(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七、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论(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八、推动社会建设与发展论(一)社会和谐也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和重要目标(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加强和创新管理中推进社会建设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论(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篇十、推动发展的依靠力量论(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也要积极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二)永远不能忘记人民的历史功绩,就必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十一、推动发展的坚强后盾论(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二)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三)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紧紧抓住“主题”和“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十二、推动发展的国际环境论(一)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发展道路(二)实现和平发展必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核心利益十三、推动发展的领导核心论(一)推动科学发展迫切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二)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后记

编辑推荐

《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编辑推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党的理论建设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科学体系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