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与必然性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301234341
作者:【英】伯纳德·威廉斯
页数:246页

内容概要

作者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1929—2003),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伦理学、知识论、心灵哲学和政治哲学。威廉斯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批判,以及对道德和道德要求的本质的探究,主导了近30年来西方伦理理论的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道德哲学家。著有《道德运气》(1981)等作品。
译者吴天岳,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哲学、教父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尤其关注这一时期心灵哲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著有《意愿与自由:奥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学解读》。

书籍目录

目录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
序言
2008年版序言
第一章古代的解放
第二章能动性的核心
第三章确认责任
第四章羞耻与自律
第五章必然的身份
第六章可能性、自由与权力
尾注一羞耻与罪责的机制
尾注二菲德拉的区分:欧里庇德斯《希波吕托斯》380—387行
参考书目
索引
出处索引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尼采和维拉莫维兹都曾说过,唯有交付我们的鲜血和灵魂,才能让古人向我们发声。威廉斯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深邃重回荷马史诗与希腊悲剧和其他希腊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示其中有关人类行动和经验的洞见,澄清基于进步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误解: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原始,神灵、魔力、命运、机遇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在场并没有妨碍他们理性地洞察人的自由与责任。威廉斯对希腊人伦理传统的阐释饱含热情,然而,他并没有尊经复古的企图,他对古代世界观的重构始终渗透着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重建,理解古人实际上就是在理解我们自己。


 羞耻与必然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真是走不了古典路线啊T_T
  •     短评完全无法讲清楚。对于道德的高谈阔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遵循行事,框架很大,涉及哲学派别也颇多,主要以康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主。对自己和别人言行有疑惑的,或者对当下法制,人文无法理解的,这书值得一读。
  •     对理解尼采有很大启发。
  •     佩服作者,不过谈论的主题都挺无聊的,想看看作者其他的书
  •     威廉斯和他崇拜的尼采都是那种啰里八嗦一大堆里夹杂洞见的人,威廉斯认为古希腊还是有同当代社会共通的好的东西的,我认为这是废话,你去垃圾堆也能找到好的东西。但因此暗示说扔垃圾的人没你严肃就有点古代人书读多了而自大了。
  •     在《羞耻与必然性》一书中,威廉斯以哲学的方式,对古典时期的文本尤其是悲剧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讨论了一系列重要的伦理概念。与许多人类学者那种将古与今截然对立起来的认识相反,威廉斯认为,在古希腊人与现代人之间,其实共享了许多共通的伦理观。总体而言,威廉斯的立场可概括为:不薄今人爱古人。
  •     古典学-哲学太高雅。可作为尼采《悲剧的诞生》注脚,威廉斯要回到古风希腊去;荷马世界也存在决断和意愿,缺的是义务概念、缺道德/非道德的区分,后者是柏拉图之心灵由范畴界定所引发的:诸神退隐,Plato回到人的本性来寻找范畴;古今区别在于归责时国家的不同作用;古风希腊远离义务,生命在命运前无助;古希腊羞耻世界与guilt世界迥异:我们是什么样的存在vs在他人身上发生了什么,guilt要求补赎和惩罚,都是自律的;古风希腊的自然必然性:身份必然性-运气;另一种超自然必然性(权力之下)-神退隐则留下自由(形而上)-权力强制的必然性:缺乏自由是屈从于别人的意愿;康德处的扭曲:理性被等同于自由【173】;柏拉图-康德的‘无个性自我’,但威廉斯提供的出路不在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传统,而在古风希腊史诗-悲剧。
  •     对“应该如何行动”这个问题,不认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存在世界、历史或理性的结构,只要它得到了理解,就会有一种模式为人的生活和渴望赋予意义”,赞同索福克勒斯和修昔底德的看法“人时而睿智时而愚蠢地应对世界,人的行动只能部分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必适合伦理渴望”。为哲学的社会功能设限的哲学。说到底不像柏拉图到黑格尔那样,试图用哲学教谕人应该如何生活,反过来试图说服哲学家,不存在那样一种哲学。
  •     BW大师真是犀利的不得了
  •     作者开篇即指出,西方文化里的“我们”回到古典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代,“我们”努力去了解古希腊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整本书以伦理学为纲,通过分析诗歌与悲剧文本,从荷马史诗里的人物能动性开始,历经责任意识、羞耻机制、古风世界里的三种必然性、必然性中的可能性张力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由与权力概念,最终基本完成了作者设想的研究路线,将古典与现代合理而恰如其分地连接起来。其中,有两点可以延伸到柏拉图笔下对荷马的批判与对悲剧诗歌的矛盾态度,即对荷马笔下的众神以及凡人意图的讨论,还有对羞耻机制与罪责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讨论。书中所涉文本及各类评述论文实在太多,因此有不少讨论只能算是隔岸观火,不如有过阅读经历的部分感触之深,好在并不影响对整体脉络的把握。论理之后,全书正文的最后一段堪称催泪之作,强推之。
  •     第六章非常精彩!
  •     译的佶屈聱牙,大意是懂了,但是方法难以习得与再现
  •     等熟悉希腊悲喜剧再读一遍吧……对于前体系化的伦理行为的描述有启发,但感觉论题分散,没把捉感。
  •     2015/07/07 以前会给威廉斯五星的我真是バカバカし。虽然本书探讨的内容和题材略显琐屑,但其实主题和《道德运气》、《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中的基本思路都没什么差别,都是对基督教-康德体系的罪责观和自律观发动不遗余力的攻击。以前很喜欢他娓娓道来的高逼格文风,现在再看除了佩服其聪明之余更多是感到烦躁,不像是一位(英雄式)的哲学家所作所为。具体威廉斯对康德式自律和义务观最多是漫画化和轻佻的描绘一番,然后就打发走了,而他自己所推崇的伦理观则把道德与实践理性下降到要么是以社群文化为基准,要么自是恋狂的顾影自怜的副产品。
  •     穿越迷雾 寻找现代伦理的古典源头 重新发现和建构对于经典的认识 与古人基于共同体生活经验的共情理解 出离于古今之争的真诚
  •     写得好,译得好!很难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