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224108111
作者:许葆云 评注,梁启超 著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许葆云,《王阳明》三部曲作者,阳明心学传人。
2012年11月受邀参加绍兴阳明心学国际研讨会,同月,在北京外经贸大学、四川大学举行讲座,并为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录制心学讲座。
2013年,对宋明关学体系和关学与心学间的传承、融合关系进行研究,并完成相关著作。

书籍目录

目录
梁启超传略第一章 引论
一、打破罐头
二、口号的价值
第二章 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一、“假的朱学”
二、两张面孔
三、假货买卖
四、一个工夫
第三章 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一、最重实践的唯心论者
二、穿长衫的“孔乙己”
三、此花不在尔心外
四、大人者五、正统邪说六、宜动不宜静
第四章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一、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
二、见满街都是圣人
三、扎硬寨,打死仗
四、一点灵明,扩充到底
五、义利之辨
六、物我合一,心外无理
七、人生当立志
王阳明年表
梁启超年表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许葆云对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所作的注评之作。许葆云就梁启超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段一段的作出自己的理解,旁征博引,融合了自己和梁启超对于阳明心学的理解。
主要讲解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以廓清后世对阳明心学之误解,意在发扬其价值。


 梁启超讲阳明心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第一部分:先整理一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所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经典,原本《大学》、《中庸》仅仅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正是朱熹首先把这四部作品编在一起,又认为《大学》是“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特别重视,硬是将其排在了《四书》之首。在《大学》中,提出了所谓的“圣人路线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明确指出了先后递进顺序。但在《大学》原文中,对于“诚意”以下都有解释,对于“格物致知”则没有解释。而朱熹于是做了《格致补传》,对“格物致知”进行解释。朱熹的主要意思是“致知”的“知”是知识的意思,让读书人把全天下所有的“理”都给琢磨透了,琢磨到“至乎其极”的程度,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程度。但朱熹这个解释存在两个问题:(1)泛滥无归宿,即“穷理”在实际操作中根本行不通;(2)假如“穷理”成功了,“致知”与“诚意”又怎么联系在一起来呢?阳明心学中,首先是把“致知”的“知”解释为“良知”,境界高了很多,而且“致知”与“诚意”对应关系则较为明白,而且孟子所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和“是非之心,知也”中的“知”也就是“良知”的意思,也就是说“知”解释为“良知”也有依据而非杜撰。在此基础上,“致知”与“诚意”、“正心”已经联系了起来。但是“格物”与“致知”又是什么关系呢?阳明心学中,对于“格物”与“致知”的关系,重要的说法“心物合一”和“心外无物”。按照梁启超的说法,阳明分两步解释:(1)从生理学、心理学上说明身、心、意、知为一件;(2)从理论学或者认识论上,说明主观的身心意知与客观的物如何为一件。在《传习录》中有“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发动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已经将上述两个问题都解释了,不过解释得较为笼统。对于身、心的关系,阳明说“耳目口鼻非心不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离却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其实就是身心合一。对于意、知,说是“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意之明觉处谓之知”,“而心之虚明灵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明灵觉之良知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简单说一点,就是身离不开心,心离不开身,心之发动是意,但意要以知为本体,阳明所说的意是在良知的基础上的心动(准确与否?后续再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身、心、意、知是一件了。对于“物”,阳明心学中不是指客观物体,连抽象的事物如事亲、治国、读书等凡我们认识的对象都包括在里头,其普遍性质是“意之所在”、“意之涉着处”,阳明原话是“意之所用比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之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国即治国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则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在,无有无物者”。《传习录》中记道:“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个例子,应该说阳明是彻底的唯心论者,说的道理是“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物即无是物矣”,说的是“意”与“物”二者合一的道理。那这唯心的理论,有何意义?如何理解?梁启超说:“总之凡不在我们意识范围内的物,(即阳明所谓意念不涉着者)最多只能承认他们有物理学上数理学上或几何学上的存在,而不能承认它有伦理学上或认识论上的存在,显然甚明”。有了梁启超的这段话,唯心的理论可接受度高了许多。在此基础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已经基本连贯了。
  •     如题,这句话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是一个博士,博而不精的博士,一向或还以此自傲,因为我喜欢着文科,读的却是理科,上学时候最爱干的事就是在语外数理化课上博览群书(小说为主)。读书是我喜,旅游亦为我所喜,凡入门浅显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新闻我都很有兴趣。读小说最喜欢:“有共鸣!”,读好书必曰:“涨知识!”,说明我的阅读范围其实有限,学习深度也一直不够,所以读书评论也无话,旅游记录也不敢下笔,随然看过我写的文字的人都说好,到底自己没有信心,无从成文章。我一直不解,是为何一事无成?初中替人成人考试,写作文时自己写的一句词让我念念不忘:“厚积而薄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积德不厚的缘故,以为年岁渐长,总会下笔如有神,但年岁渐长,灵光渐没,生活琐事日渐拖累,更加不着一字起来。昨日读书,不曾想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乃不知也”,原来如此!我只是闭门造车,自赏自怜,并没有狠下决心去实行一件事,也就没有在行动中进一步学到真知识,一点毛皮只是丰富了知道的范围,可离真正的理解和领悟还很远。又如四大化学中,无机是基本原理涉及整张周期表,有机是在周期表的碳一格里深挖下去,于是照我的一贯,自然无机化学学得好,有机根本深不入!知而不行还是不知,所以我以前总想好好学英语,现在又数次下决心要好好做实验,好好学专利写论文,结果还是不成,是因为还是不知厉害。任何学说都是针对一种已存在的传统学说发起的战斗,凭空而来的都是民科!因为民科基本不读书不看报。卡耐基说不要批评别人,那只会激起对方的反抗,那是指在为人处世社交沟通上,在学术上却非批评不可,在政治上也总是针锋相对的批评,真理在批评中逐渐接近。阳明学说批评的对象是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虽然在王死后来衰微,但和孔子学说、佛教一样,在隔代异域发光,这正好说明了好的学说的正确性、先进性,它要等到时代发展、条件成熟人们才有可能接受,它才有可能流行开来。历史事实上是螺旋发展,因此一段时间后一个学说又被打倒了,可是只要它是好学说,将来又可以起复来。天下并无新鲜事,不过是冷饭热炒或者换个盘子。至于本书,真真是一本好书,作者许葆云的评注清楚明白,而且前因后果、典故内涵都点透了,把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讲明白了,也把梁启超的主要思想发展交代明白了,能够在一本书里见识三位大儒!真是一书三得!
  •     孔孟之后,只有儒教儒术,而无儒学,要到阳明才再度重视仁义的内圣观念: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有辨是非之心,为善去恶之行。用阳明的四句教来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梁与许两人的讲解都还不错,值得一读。几个校对错误~~P148 & P149 :“大写的人”应为“大人”;P295:“大队人”应为“大圣人”;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梁先生是个大家,上承儒学,身体力行,本就讲得真切。许先生又结合当代实际,用语俚俗,讲论透彻,解了我不少疑惑。看了这本书,了解了一点阳明心学,也总算知道了老子并非虚妄谈玄,孔子并非迂腐泛泛。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又积极有为的,只是被一代代阉割,才成了现在的所谓“国学”。
  •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梁启超
  •     还可以一读,毕竟是大师著作,思想性不强,毕竟心学强调自性自悟
  •     孔孟之后,只有儒教儒术,而无儒学,要到阳明才再度重新重视仁义的内圣观念: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有辨是非之心,为善去恶之行。两人的讲解都还不错。
  •     通俗易懂
  •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不知” 批判迂腐读书人和统治者 不太喜欢作者的上帝口吻
  •     老夫狂歌愁万里,龙场悟道创绝学。莫道人为此月明,浮名于我亦何用!阳明先圣所创之心学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
  •     直接读梁启超原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     从梁氏和许氏角度,去讲解知行合一、致良知、立志。很多细节让我感悟慎重。也解惑了我内心的部分困顿。不管怎么样,还需自己坚持的致良知,方能正真体会》》》》》
  •     心学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即实践学习不可分,这在那个时代的确是石破天惊。致良知的意思也很简单,自我反省知错能改,这需要的是勇气。 梁启超不愧大家,知道“中国之亡,亡于士大夫之议论”,也知道中国的出路在于“广民智,振民气”,但伟大如他也曾在年轻时错误幼稚过,何况我等庸俗之辈呢?他的一生都在进步,不愧心学人。 许葆云的注释很有用,除了背景知识以外,也有对梁启超的说法的改正,这点难能可贵。但是他的有些历史观点稍显狭隘,但是,瑕不掩瑜。。。
  •     人家写的好好的书,你偏要自作多情解释下
  •     以前评注都不忍看,这许葆云是通透的大人吧?其评注有水平,比王阳明和梁启超讲的明白,当然是我水平所致,后两者是伟人,但因文字隔阂,真心领悟不了。这本书把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讲明白了,也把梁启超的主要思想发展交代明白了,真是一书三得!另外,从其中可知文言文自有一些固有缺点,表述有时候是车轱辘话,古人还觉得那样有文采,结果就越发浆糊,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所以印证了之前南怀瑾说的古文字的好处:与口语独立,不会随时代变化,至于理解困难,只要受过一两年训练,古文自然通晓。这是把他的自我经验推广及人,但不能人人都是他那般天才!当然,语言与时俱进之后,古文更加难读是确实,但孔子都认为:时也,与时俱进是当然之然的事情。
  •     如果不懂哲学史,是很难理解阳明心学的苦衷!梁将心学包装成解决当下问题的良药,用心良苦
  •     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     知是行,一体两面,先念起,X,计划,实践,再到其他
  •     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