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与重构

出版社:杜承铭、 等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2045656
作者:杜承铭
页数:42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随着90年代,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起来后,对迁徙自由政策上的限制在事实上被进一步地突破了。对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在事实上持认可的态度,大量农民进城,为社会进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1990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做好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通知》,专门对农村劳动力进城进行了有效的管理。1998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解决老年人投靠和归属的政策;解决在城市投资、购买商品房的公民随其共同居住直系亲属在城市落户的政策等。该意见曾被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这份文件的颁布实际上意味着40年来铁板一块的传统户籍政策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松动。” 但是,该意见对所涉及的群体相对庞大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是非常非常小的,它对占外来人口绝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以及城市对这些人群的政策并没有作出任何具有进步意义的指导,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特别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但由于他们没有合法的城市居民身份,于是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成为了城市中的“另类”,并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建构迁徙自由权法律制度的宪法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传统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以户籍制度方式限制公民迁徙自由的制度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迁徙自由的入宪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可能和现实。公民迁徙自由权的进一步恢复与完善本身是社会权利范式转型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对当今中国社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以及发展的内在要求。前已述及,传统的限制迁徙自由的法律政策与制度,把本来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主要通过行政计划来实现,这种制度在强有力的国家行政手段推行下得以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控制的需要,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目标的需要。但是,就已经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不断深化完善这种体制的背景下,支撑这一制度得以确定的制度基础在逐渐丧失,传统制度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实现社会效率;人为地造成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迁徙自由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家为实现自由雇佣劳动力而提出的。它适应了市场经济一个共同规律即市场是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它要求生产要素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进行自由式流动,以达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增长。劳动力作为首要的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今天,在国家从绝大多数生产要素领域退出的时候,没有理由不把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放回市场。政府应当作的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和劳工自由,规范和引导劳动力人Vl的合理流动。

内容概要

杜承铭,男,1966年生,法学博士,教授。2003年入选广东省省级“千百十人才工程”,2012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兼任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理学和法律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和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17项目;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4项。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章近现代中国宪法权利制度的变迁与演进 第一节近现代中国宪法权利思想与宪政意识的启蒙 一、权利思想与宪政意识启蒙的经济社会基础 二、近代权利思想与宪政意识的启蒙 三、近现代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近现代中国权利制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一、晚清末年“臣民的权利”与权利立法 二、《临时约法》开创民权立法先河与孙中山的实践 三、北洋政府时期民权立法的虚置 四、国民政府时期权利立法的游戏与实践 五、根据地的权利制度的尝试与实践 第二章当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制度的转型分析 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权利意识的转型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利意识的转型 第二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制度特征及其实际转型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利制度的转型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规范特征 第三节当代中国宪法权利制度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一、《共同纲领》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权利制度 二、五四宪法的权利制度与权利立法 三、七五宪法与七八宪法的权利制度 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基本权利制度的转型分析 第一节权利制度转型的经济社会基础 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经济自由的确立 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 三、经济多元化基础上的价值与文化观念的多样化 第二节权利主体与权利结构的转型 一、权利主体的转型 二、权利结构的转型 第三节宪法权利价值理念的转型与基本权利的宪法变迁 一、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演变与特点 二、基本权利价值理念的转型分析 三、宪法权利的变迁与基本权利制度的完善 第四章人的尊严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一节作为民生之本与基本权利核心的人的尊严权 一、作为民生之本的人性尊严 二、作为基本权利核心的人的尊严权 第二节人的尊严权与我国宪法人格尊严权制度的评价 一、人的尊严权的内容与性质 二、我国宪法的人格尊严权制度及其再认识 第三节保障人性尊严是立宪国家首要关注的民生问题 一、人的尊严的保障是立宪国家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人的尊严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生命权制度的完善与构建 第一节生命权的特征及其规范比较 一、作为宪法权利的生命权 二、生命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规范比较 第二节我国宪法生命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一、我国宪法生命权制度的构建 二、我国宪法生命权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生命权入宪的几个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死刑存废之争中的生命权问题 二、终止妊娠中的生命权问题 三、“安乐死”中的生命权问题 四、“克隆人”中的生命权问题 第六章人身自由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一节人身自由的概念及其规范比较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人身自由权的规范比较 第二节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和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完善 一、收容遣送制度废止的宪法学思考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第三节迅速接受司法裁判原则与超期羁押问题 一、迅速接受司法裁判原则 二、超期羁押与人身自由的保护 第四节强制性戒毒制度与行政拘留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强制性戒毒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二、行政拘留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七章表达自由与结社自由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一节表达自由权制度及其完善 一、表达自由的概念、价值及其种类 二、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 三、表达自由的一般界线与宪法保障 四、我国表达自由制度的评价与完善 第二节结社自由权制度及其完善 一、结社自由的含义及其宪法权利属性 二、结社自由的宪政价值与结社自由的限制  三、我国结社自由权制度的评价及其完善 第八章作为宪法权利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作为宪法权利的隐私权制度之建立与完善 一、隐私权的发展及其宪法权利属性:域外经验的视角 二、隐私权的宪法地位:基于文本的解读 三、隐私权的国家保护义务与限制 四、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治建构:规范与实践的考察 第二节作为宪法权利的知情权制度之建立与完善 一、知情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特质 二、知情权与政府公共信息公开 三、知情权的国家保护义务与知情权的限制 四、我国宪法知情权的构造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第九章监督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一节监督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与内容 一、监督权的宪法权利属性 二、监督权的内容 第二节信访制度与监督权 一、信访的宪法权利定位 二、我国信访制度的宪政功能定位及其完善 第十章工作权与迁徙自由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一节作为基本权利的工作权制度及其完善 一、工作权作为宪法权利的由来发展与宪法权利规范特点 二、工作权的基本内容与宪法权利属性 三、工作权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与完善 第二节迁徙自由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迁徙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与发展历程 二、迁徙自由权的宪法规范比较分析 三、我国迁徙自由权制度的重新确立与完善 …… 第十一章作为宪法权利的社会保障权制度及其完善 第十二章作为宪法权利的环境权与健康权制度的构建 第十三章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基本权利理念的调适与重构 第十四章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及其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完善与重构:社会转型期的基本权利问题研究》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完善与重构:社会转型期的基本权利问题研究》系统地从宪法学视角研究社会转型带来的宪法权利转型问题,从中国宪法基本权利转型历史维度,社会转型现实维度和基本权利类型层次维度,对我国宪法基本权利应然变化和基本权利体系实然构建如何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对基本权利的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完善与重构是现在与未来中国宪法基本权利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完善与重构是一十从价值理念到制度规范的长期过程;完善与重构既是我们在研究转型期的基本权利问题时的基本寿度,也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完善与重构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