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增订版)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020114660
作者:何兆武 口述,文靖 执笔
页数:297页

内容概要

何兆武
1921年生,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哲学、外文四系。1956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等。
文靖
1975年生,本名文静,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哲学系,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言………………………………………………………………………………何兆武
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葛兆光
第一章 (1921-1939)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
三民主义的少年兵
“一二·九”见闻
上学记·甲
1. 力矫时弊,以古为则?
2. 无事乱翻书
3. 天籁幻想
鬼子来了
返乡
也是故乡,北京
湖南印象
上学记·乙
1. 中央大学附中
2. 西洋教科书
3. 逃离“修道院”
第二章 (1939-1946)
上学记·丙:迁徙的城堡
1. 自由散漫的作风
2. 三个大学从来都“联”得很好
3. 自由,学术之生命力
4. 逃课、凑学分与窗外的聆听
5. 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6. 茶馆听吹牛,里根挂二牌
7. 兼职做教师
8. 闹恋爱?
9. “天人交感”下的人生转变
大学之谓:忆先生
1.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
2. 民主人士张奚若
3. 战国派雷海宗
4. 吴晗印象
5. 冯友兰先生
6. 金岳霖先生
7. 中国通温德,白俄噶邦福
8. 曾昭抡先生
9. 数学系
10. 物理系
战火硝烟
“一二·一”运动
1. “打到孔祥熙!”
2. 一多先生被刺
3. 一个人的政治底线
五柳读书记
忆同窗
1. “科里红”何佶(吕荧)
2. 殷福生(殷海光)印象
3. 大才子王浩
4. 因言获罪的陈良璧
5. 老友郑林生
6. 高干子弟?
第三章 (1946-1950)
教书台湾
日日江楼坐翠微
上学记·丁:革大学习
零敲碎打
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
增订版后记

作者简介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
有评价将何兆武的《上学记》、齐邦媛的《巨流河》和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并称为“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上学记(增订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何兆武先生是令人敬佩的学术大家,当代学子还诸多得益于他的译作,首先了解何兆武先生,大概也是从他的译作开始。对何先生的译作了解不多,由于外语较差,并不能了解他的译作水平如何,不过能多次收入汉译名著丛书,应该属于优秀的行列。仅仅从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何先生的印象谈起。在上世纪前半叶那样动荡的岁月,何先生作为青年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并没有随大流, 而是认清自己的特点,对政治抱有若即若离的态度,积极投身各种争取民主、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却从不从事政治的组织工作,可谓独立之精神的典范。没有政治的热情,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平淡如水、忠厚正直的何先生,一方面喜爱不带功利色彩的读书,另一方面又不忌讳对各种人物直言臧否,真可谓性情中人。许多时候想,何先生的性格与自己多么相似,同样闲散的性格、同样对政治持有谨慎态度、同样对自由抱有内心的渴望,可是,我想,我还必须认识这本书背后的何先生,何先生考取大学时成绩那么优异,说明他虽然性格闲适,却并不懒惰,读书学习一定一丝不苟。这却是自己缺乏的,自己最大的缺点不就是自制力的薄弱吗?面对大学这样的环境,有时候人不免走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面,但厦大的环境在国内应该算是闲散自由的了,自己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几乎浪费了三年的光阴。一想想,自己都21岁了,昨夜在床上一想,忽然发觉自己从一个小孩子走向了成年人,必须真正独立的思考,独立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而自己却并没有做好准备,整天浑浑噩噩,并没有树立起独立之精神,并没有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如果能克服自制力差的缺点,真正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何先生难道不是自己一个理想的目标吗?何先生的生活状态不正是自己梦想的吗?勉哉!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又读了一遍,希望能重塑下自己的三观
  •     一直对老年人的回忆录有种特殊的好奇心,每一个人只要活了那么多年总归是有很多精彩故事的。各种诗歌外语高数哲学都有涉猎的一生,虽然逝去之后不值分文,但是总归这些才是汇成一生、让何兆武之所以成为何兆武的道理。
  •     看过《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读起这本书来就比较容易了。每个人的处世观点都与他的经历有关,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可以借鉴,不能复制。
  •     期待《上班记》
  •     想给他六颗星。真实、可爱的老头,还负责普及常识~
  •     M
  •     再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仿佛在听讲述闲聊一般,竟不觉枯燥。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事,讲述的那么平凡而又真实,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在讲述那些大家。
  •     听了一个长长的故事,然后空发了许多感想,欣赏何爷爷的人生态度
  •     非常棒的一本随笔记忆,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因为自由因为容纳有多样性,才能够出现百家争鸣,我想想确实如此,任何事物就算此刻是对的,也要与时俱进,尽外也要适合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希望能看到何老的上班记。最后还是感叹和羡慕那个年代,精神世界丰富的好时光吧。
  •      知道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小八卦,杨政宁,胡适,金岳霖等。学术和政治很难彻底划清界限,但是学术终究不能变成政治,搞学问的人还是要有一种骨气和清高在,毕竟知识分子不是为了政府而服务,而是为了整个世界。何老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的父亲教导他,政治是肮脏的。他认为幸福有两个条件,即个人情境和社会前景都应该是光明的,因为人总是靠希望生活,这两个希望是最根本的。他谈到了当时西南联大的自由学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好让人羡慕。“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看淡荣辱,淡泊名利,不要太功利。人的一生不过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     三观太正 不能再赞 心生向往 西南联大
  •     非常有意思,一看就是个可爱的老爷爷!向往民国向往西南联大向往自由,期待《上班记》!
  •     老先生几乎是用记忆与旁观为我们再现了那一代(一二十年代生人)的学子和理想和遭逢 老先生一讲哲学我就晕 可是隔着这些字纸 都仿佛听到老人家爽朗的思语 感觉到从容闲适背后的智慧取舍悟 对于绵里藏针一点 见老先生与出版社两份风骨 8.16
  •     十年间,完整读过可能七八遍,零碎无数。我自以为是看懂了的,昨夜重读,才知道还差的远哪。新版,文靖多有修订,除了注释,还有一些之前删去的碍语,后记也有所修订。就像她所说的:书是一面镜子,其实看到的是你自己。这一次最有感的,似乎是221页的那段话。弥尔顿说,我想证明上帝之道是公正的,并且是向人们可以证实的。何先生说,我真想同时也补充说:我要证明人世之道是不公正的,并且也是向人们可以证实的。
  •     和学生共读的第一本书。第二遍读,有了更多的感受!
  •     很后悔,这么迟才读!很感激,这么好的老先生,这么好的书!
  •     在Y书店读的第一本书。那反复论及的幸福呵。新版加了很多细心的注,这位文婧同学也是个可爱的人。
  •     倒是没有觉得那么好,整体来说内容挺轻松的,大概适合在杂质专栏看吧。作者作为当年少数的精英、高级知识分子不经意间透漏的优越感(非贬义)算是个人阅读的一个发现。
  •     好像就坐在这位睿智的老先生旁边,听他娓娓道来。他们所处的年代动荡不堪,但是通过上学记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老先生的意气风发。那是上学是为了做学问,非常之单纯,所以大家辈出,而如今呢?西南联大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     013 个人眼中的历史和教科书上的历史是如此不同如此鲜活
  •     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 很喜欢的书,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心态,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心向往之
  •     无比庆幸在二十岁的时候看到过这本书。现在回过头看,也许正是此类书造就了我不求甚解、随心所欲的读书观。幸甚至哉。
  •     中国再也没有一所大学可以超越西南联大了,那个年代贫困战乱,可是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仍是无比丰腴,自由的学术氛围,文人大师辈出~真是理想的大学~看的真是令人感慨感动~
  •     钟情于老人家写的书,一来是自己太过浮躁,过一段时间便需定定心智;二来是素养与岁月的积淀带给他们的气定神闲能让人淡看眼前的烦心事,不用刻意追求意义,或许人生到头来亦如王浩的那句“From nothing to nothing”
  •     很好的一本了解民国时期生活的书。其中何老的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
  •     89.为了某某某增订的。
  •     【2017.1.12--第一本】何老先生有段话印象很深,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日本的仇恨非常强烈,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有这种感受了。可以说,对日本人的仇恨是我们这代人难以了却的情结。比我年轻一代的,也就是解放以后一直到'文革'时候的中小学生,他们大概也有一个情节,就是对个人崇拜的情结。一听到伟大领袖,马上泪流满面,现在的青年人恐怕也没有那种情结了。”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结,可现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情结究竟是什么呢?
  •     特喜欢的一本书。
  •     很不错!西南联大真令人向往。一些见解颇有意思。
  •     一本平和的个人小史。大背景下,国家颠沛流离,还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很了不起。
  •     二刷。7年前读,仰慕联大,喜闻八卦,奉“无故乱翻书”为圭臬。7年后读,最入心的只一句,“世界上一切消逝的,都只是象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