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成本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49523689
作者:华说
页数:3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天价榨菜”惹了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据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世之箴言。不过,从现实来看,似乎是过时了,或者说为现在的人所不屑。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个人声嘈杂的时代,沉默是有落伍之嫌的。 这些日子,一包小小的榨菜,拨动着众多人的神经。在中国,涪陵几乎是榨菜的代名词。涪陵榨菜之声名,几乎人人皆知。这一原本普通的大众食品,因为一则消息的披露,不经意中闹出了大动静。那消息说,涪陵榨菜公司推出了一款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达到2200元,是迄今为止涪陵榨菜最高端的产品。 一包榨菜,要卖2200元!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冷嘲热讽者有之:这年头太疯狂,榨菜都卖出燕窝价了;顾影自怜者有之:一个月的工资就只够买包榨菜了;忧国忧民者有之:榨菜本是大众消费品,非要赶奢侈大集,前途一定很“咸”;当然,更多的是慷慨激昂的痛斥:这是炒作,这是作秀,这是厂家策划的恶意“炫富”…… 这样的言论,外强中干,表面上气势汹汹,实则虚弱得不堪一击。咸菜为什么不可以卖出鲍鱼价?市场上一两块钱的榨菜遍地都是,嫌2200元的榨菜太贵大可以不买,是不是?这2200元的榨菜无论是卖得出去还是卖不出去,那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你操哪门子心呢?生意人都知道,好货还得勤吆喝。试看市场之上,哪家企业不在炒作,哪家公司不在作秀? 更为荒谬的声音,是居然还有人认为“榨菜价格畸高,政府不作为”。总算重庆市物价局的脑子清醒,回答得干脆利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不能随意干预企业定价行为的。榨菜并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多年来一直是自主定价,不需要到物价部门备案,无论其行为合理与否,2200元的定价肯定不违法。” 毫无疑问,2200元的榨菜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一种品牌推广行为。其目的,无非是想要提升产品的定位和形象。用该企业负责人的话说,是想“把榨菜打造成高端产品”。一个企业有这样的追求和志向,非但无可指责,而且应当加以鼓励,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痛心疾首于“中国制造”与中低档产品联系在一起,痛心疾首于中国已成世界第二经济体,却鲜有世界级的品牌。以时下的舆论而言,最为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就是有关奢侈品的议论。在中文世界里,奢侈品具有明显的贬意,从客观的角度看,其实以“高档商品”名之更为合适。这些日子,媒体纷纷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且有望在一两年内登顶第一奢侈品消费国。不止此也。由于国内外价格落差,中国的消费者前赴后继地到国外“扫货”,据说令外国人为之惊叹。这种消费的外流,自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内企业生产奢侈品或“高档商品”能力的欠缺。倘若国内也能够生产出众多的奢侈品或“高档商品”,则进口的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不会如此之高,而国人的消费也不会外流到如此程度。自然,打造“高档商品”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地努力。但倘若连尝试的想法都没有,何谈实现之可能?

前言

一提起经济学,人们往往将其与“发财致富”联系起来。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解。试看一些商业杂志每年推出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榜之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研究经济的,甚至根本不知经济学为何物。而那些满腹经纶的经济学者,却大抵“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可见,学习经济学并非是致富之道。经济学原本就不是一门研究“赚钱之道”的学问。    经济学研究什么?研究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们的行为。人间是热闹的所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经济学就是观察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的一个角度,或者说一个维度。不是唯一的角度和维度,但无疑是重要的。以愚观之,倘要深切地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    收集在这里的文章,就是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或维度,好奇地观察和打量着发生于身边的林林总总,试图解释和揭示那些人、事背后的内在经济逻辑,而行文也力图轻松从容。因为个人之见,文章之道,不外乎思想与情趣。说得直白一点,无非是要“有意义”,而且要“有意思”,缺一不可。强调前者易失之于干枯,致力后者易失之于肤浅。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之道,亦文章之道也。    西方一位作家在文稿杀青之后曾经这样感叹:“总算写完了。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写完了,总是好的。”这话,实在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断断续续地写了一年,其中的甘苦,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如今收拢起来出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本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个儿高兴也就得了。但据说“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所以不揣浅陋,发表出来,“或于世道人心不无裨益云尔”。    是为序。    2012年2月

内容概要

华说,原名郁忠华,经济学硕士,主任记者。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著有《百姓身边的那些事》(书中的文章被《读者》、天津日报读书版、《书摘》、《中外书摘》转载)。在《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经济学消息报》等多家经济学核心刊物发表过经济学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民以食为天
“万人抢萝卜”的经济分析
“免费午餐”与营养改善计划
两个菜场的故事
阳澄湖大闸蟹需要打假么
“价格虚高”是一个问题么
“不打压猪肉价格”论的谬误
“天价榨菜”惹了谁
“无利可图”的馒头:红旗能扛多久
乳业标准的争辩双方错在哪里
西瓜、膨大剂以及讯息费用
饮料业的“瘦身”游戏
面包店前的队伍
“菜贱伤农”背后的经济逻辑
食品安全事件与香港老太的故事
“农超对接”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平价商店的“秘密”
食盐抢购风波与羊群效应
茅台为什么能“想涨就涨”
第二辑 “长安居,大不易”
保障房何以成为“关系房”
楼市维权风波:表象与真相
“明码标价”管不了价格
限购、局限条件及其他
楼市拐点渐行渐近——浅析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有法不依”:一个经济学解释——从房屋租赁管理新政看法规的实施
地方政府为什么喜欢用“房补”吸引人才?
第三辑 红灯停,绿灯行
收费公路的争议
一厢情愿的“公交学生班车”
航空燃油附加费“内升外降”为哪般?
外地“的哥”入沪的背后
“加价提车”是“钱多人傻”么?
生产厂商、经销商与“加价提车”
出租车涨价后,为什么客流会出现“先降后升”
京沪高铁:票价与速度
物流成本高企源于“与民争利”
高速公路收费究竟是高是低
“公车私用”与“道德神话”
计重收费与超载治理
摇号上牌:黄牛的盛宴——浅析北京的交通新政
第四辑 一言难尽话税负
减税的话题
从经济角度看“加名税”
税收为什么——浅说税收问题之一
税收的代价——浅说税收问题之二
税收的归宿——浅说税收问题之三
第五辑 喧闹的十字街头
天真的幻想——火车票实名制会让“黄牛”束手么
“社会性讨薪”频发的背后
行业收入差距与银行利润
徒劳的“限广令”
《金陵十三钗》:片商为什么完胜院线
电信联通垄断案:一场争夺垄断权的竞争
承诺是靠不住的——再谈电信联通垄断案
书店的新陈代谢
苹果代言风波
淘宝“围城”:门槛与算盘
从温州企业老板“跑路”说到“高利贷”
东部为什么比西部更“绿色”?
从讯息费用看“跌倒干预指南”
“金缕玉衣”与灵魂之价
二线洋品牌受推崇为哪般
“零投档”预示着什么
“钱荒”的真相
慈善之困:竞争的缺席
由北大“富豪校友”风波想到
碳交易:节能减排的市场解决之道
“减负”为什么成为一句空话
商务部、市场与猪价
分工与市场范围:一个企业的例子
“电荒”与“油荒”:价格管制惹的祸
信息不对称与北大“会商事件”
无稽的“垄断”——浅析日化产品集体涨价
GDP是个什么东东?
提前出现的“民工荒”预示着什么?
“社会办医”能否破解看病困局
从联通的“停机合约”说到捆绑销售
第六辑 世事洞明皆学问
戏说 “男人有钱就变坏”
饭店包房为什么设“最低消费”
乡愁的成本
“门面转让费”是什么玩意儿
谫论“合影经济”
成本的概念:戏说上海高考作文
从“怎么给领导开电梯”说开去
也说“阿富汗牧羊人”
看客现象:道德困境与利害计算
鱼塘的价格歧视
《佣金分配表》背后的消费者行为
闲话“出名要趁早”
控烟之困:价格的缺席
曝光“陋习市民”的经济分析
商人的慈善之道
幸福可以计量么
超市进场费的背后
大学生与农民工的薪水:不靠谱的比较
从经济角度看《春天里》的风波
市场对谁更有利:富人还是穷人
有偿失物招领”有何不可?

编辑推荐

经济学研究什么?研究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们的行为。人间是热闹的所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经济学就是观察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的一个角度,或者说一个维度。不是唯一的角度和维度,但无疑是重要的。以愚观之,倘要深切地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收集《乡愁的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里的文章,就是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或维度,好奇地观察和打量着发生于身边的林林总总,试图解释和揭示那些人、事背后的内在经济逻辑,而行文也力图轻松从容。

作者简介

经济现象纷繁复杂,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如何在表象之下,看清事情的真相?本书关注与百姓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林林总总,从宏观的经济运行到微观的经济生活,无不涉及。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经济时局、政策走向、社会民生、日常生活予以审视,深入浅出地道出其内在的本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看懂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相比枯燥难懂的高头讲章,它生动活泼;相比快餐式的经济时评;它专业独到。犀利华彩的文字,独特深刻的见解,淋漓充沛的激情,让你在准确把握经济生活脉动的同时,别有一种阅读的享受。

图书封面


 乡愁的成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如果提到经济学,那么我的下意识的反应定是拒之以千里。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太过的专业,太难去理解,太多的原理和图形困扰自己。选择这本书来看,只是因为我在图书馆随手翻开,看到第一篇文章,让我惊讶的是华说竟可以把“万人抢萝卜”事件分析的那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更贴近我们的内心。所以自己便毫不犹豫的把这本书借走了。每当我读完一篇文章时,本想今天的阅读就到此结束,但是下一篇文章的标题却早已经进入我的眼球。好似欲罢不能的继续下一篇的下一篇的阅读。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事件的选取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最贴切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件,这本书里对每一个事件的分析都是那么的通俗易懂,用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耳熟能详的事件相结合,如何不让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世上更多的事件背后的“故事”。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种享受,没有更多的高谈论阔,没有更多的天马行空,有的只有实实在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用经济学来解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曾经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多就停留在,有钱了外界的诱惑力自然更多了,而有些人禁不住诱惑所以很容易学坏。但是看了作者的分析我才更好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作者意思是,当男人没钱的时候他,他没有陷入外界的诱惑是因为金钱的限制,没有金钱让他去这么挥霍。而当他们有钱之后,那些诱惑金钱很容易去实现,自然而然他们可能回去消费。那就是所谓的我们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消费能力罢了。另外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对当代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资比较分析,作者说这是一种不靠谱的比较。而从前我从来没觉得什么所谓的靠不靠谱,我只知道这是一种事实,又时不时的对自己的大学以后的出路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但是作者意思说,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当你说你的工资不如农民工的时候,有没有看看你的工作和他们工作的对比?如果给你4000块钱每个月的工资你愿意每天烈日炎炎的粉刷墙壁吗?你愿意每天扛着上百斤的东西奔波吗?你愿意手冻得没有了知觉还在继续为工厂劳作吗?还是,听了这么多你情愿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坐着,点击着鼠标喝着茶,整理者文件呢? 所以说,不要说太多的不公平,那只是因为你们所承担的精神,身体的压力根本就大相径庭。换言之,如果给你不满意自己的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工资,那么给你4000块的工资让你去做农民工的活你可以吗?所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不靠谱的比较。有太多太多的经典,作者从另一个角度,从另一个叫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出来的事件背后的经典。对我来说,它是一本很棒的书,如果你有空,如果你喜欢经济学,又如果你不喜欢,这本书都是你的选择!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生活在变化如此快的世界中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而纷繁复杂的事件有很多角度可以探寻其中的本质,本书就是用“经济学人”的眼光看待这些事件,用经济的杠杆撬动事件,得出的很多结论往往更加有趣,用经济的眼光观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如果用“经济学人”的眼光看来,其实任何事件的出现都有着它的根本原因:利益双方,或者叫做买卖双方。而无论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方面,我们都已经成为这双方之中的一方参与其中,也就必然会成为买方或者卖方。对于身边的每一件事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的话,其实无非就是“价高者得”。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已经身处“市场”中,在市场中能做的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 在市场中,能够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异常重要,而要预测的准确,必然要掌握比别人更为详尽的信息。因此在市场上,其实各种“信息”都是有价的!掌握信息越多的人往往成为市场中获利最多的人。当一个市场被管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的不流通或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供需双方必然要获得更多信息,因此管制市场的主体必然成为腐败的温床。如果不幸的,管制市场的主体成为了市场交易的一方的话,可想而知,很多经济学的原理就会失效,因为交易双方根本性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均衡,因此造成的众多看似“离谱”的事件就可以理解了。《保障房何以成为“关系房”》一文就很好的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价格管制下导致的资源价格下降,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采用,两者累加产生的交易费用,加上被管制的价格,实际上以迂回的方式向市场价格逼近。”其结果必然是真正需要的得不到,而保障房小区里面满是宝马、奔驰。中国的“市场经济”真的有其独到的地方。在《航空燃油附加费“内升外降”为哪般》一文中,谈到了油价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定价权的垄断者,在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推动下,涨价是势所必至的。在不放开行业管制,不打破现有体制和格局的前提下,推进“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只是无稽之谈。它所能带来的,只是权力的市场化,是徒有其表的伪市场化,与真正的市场化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其结论是:“这些依靠政府管制而获得垄断权的所谓的“央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就如作者所探讨的,其实很多经济的现象、问题,探讨到最后却是政治和制度缺陷所致。很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政府部门。”真的是如果政府部门愿意放弃一部分自身的收入,愿意放弃一部分既得利益,那么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根治很多经济顽疾的关键,“其实是政府是否愿意让利于民,放弃与民争利。” 本文关于税收的话题有几篇文章很有深意。经过深入的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税收是有代价的。其代价,并不仅仅在于钱从一个口袋到了另一个口袋,从企业和居民那里流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而且在于它造成的大量的“无谓损失”,造成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巨大流失。”并且“政府可以决定税收来自于谁的口袋,但不能决定税收的负担真正落在谁的头上。一旦征税,无论向谁征税,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买卖双方共同负担。”因此,减税是政府挽救中小企业和中国经济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然而不改变“大政府”的状态,在庞大的政府机构开支的背后,减税是如何难以实现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期待着“小政府、大社会”真正的来临那一天。 用经济的眼光“看”,用政治的思维“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内涵,但是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生活在变化如此快的世界中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而纷繁复杂的事件有很多角度可以探寻其中的本质,本书就是用“经济学人”的眼光看待这些事件,用经济的杠杆撬动事件,得出的很多结论往往更加有趣,用经济的眼光观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如果用“经济学人”的眼光看来,其实任何事件的出现都有着它的根本原因:利益双方,或者叫做买卖双方。而无论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方面,我们都已经成为这双方之中的一方参与其中,也就必然会成为买方或者卖方。对于身边的每一件事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的话,其实无非就是“价高者得”。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已经身处“市场”中,在市场中能做的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
      
      在市场中,能够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异常重要,而要预测的准确,必然要掌握比别人更为详尽的信息。因此在市场上,其实各种“信息”都是有价的!掌握信息越多的人往往成为市场中获利最多的人。当一个市场被管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的不流通或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供需双方必然要获得更多信息,因此管制市场的主体必然成为腐败的温床。如果不幸的,管制市场的主体成为了市场交易的一方的话,可想而知,很多经济学的原理就会失效,因为交易双方根本性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均衡,因此造成的众多看似“离谱”的事件就可以理解了。《保障房何以成为“关系房”》一文就很好的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价格管制下导致的资源价格下降,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采用,两者累加产生的交易费用,加上被管制的价格,实际上以迂回的方式向市场价格逼近。”其结果必然是真正需要的得不到,而保障房小区里面满是宝马、奔驰。
      
      中国的“市场经济”真的有其独到的地方。在《航空燃油附加费“内升外降”为哪般》一文中,谈到了油价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定价权的垄断者,在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推动下,涨价是势所必至的。在不放开行业管制,不打破现有体制和格局的前提下,推进“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只是无稽之谈。它所能带来的,只是权力的市场化,是徒有其表的伪市场化,与真正的市场化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其结论是:“这些依靠政府管制而获得垄断权的所谓的“央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就如作者所探讨的,其实很多经济的现象、问题,探讨到最后却是政治和制度缺陷所致。很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政府部门。”真的是如果政府部门愿意放弃一部分自身的收入,愿意放弃一部分既得利益,那么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根治很多经济顽疾的关键,“其实是政府是否愿意让利于民,放弃与民争利。”
      
      本文关于税收的话题有几篇文章很有深意。经过深入的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税收是有代价的。其代价,并不仅仅在于钱从一个口袋到了另一个口袋,从企业和居民那里流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而且在于它造成的大量的“无谓损失”,造成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巨大流失。”并且“政府可以决定税收来自于谁的口袋,但不能决定税收的负担真正落在谁的头上。一旦征税,无论向谁征税,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买卖双方共同负担。”因此,减税是政府挽救中小企业和中国经济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然而不改变“大政府”的状态,在庞大的政府机构开支的背后,减税是如何难以实现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期待着“小政府、大社会”真正的来临那一天。
      
      用经济的眼光“看”,用政治的思维“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如果提到经济学,那么我的下意识的反应定是拒之以千里。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太过的专业,太难去理解,太多的原理和图形困扰自己。
       选择这本书来看,只是因为我在图书馆随手翻开,看到第一篇文章,让我惊讶的是华说竟可以把“万人抢萝卜”事件分析的那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更贴近我们的内心。所以自己便毫不犹豫的把这本书借走了。
       每当我读完一篇文章时,本想今天的阅读就到此结束,但是下一篇文章的标题却早已经进入我的眼球。好似欲罢不能的继续下一篇的下一篇的阅读。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事件的选取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最贴切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件,这本书里对每一个事件的分析都是那么的通俗易懂,用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耳熟能详的事件相结合,如何不让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世上更多的事件背后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种享受,没有更多的高谈论阔,没有更多的天马行空,有的只有实实在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用经济学来解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曾经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多就停留在,有钱了外界的诱惑力自然更多了,而有些人禁不住诱惑所以很容易学坏。但是看了作者的分析我才更好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作者意思是,当男人没钱的时候他,他没有陷入外界的诱惑是因为金钱的限制,没有金钱让他去这么挥霍。而当他们有钱之后,那些诱惑金钱很容易去实现,自然而然他们可能回去消费。那就是所谓的我们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消费能力罢了。
       另外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对当代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资比较分析,作者说这是一种不靠谱的比较。而从前我从来没觉得什么所谓的靠不靠谱,我只知道这是一种事实,又时不时的对自己的大学以后的出路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但是作者意思说,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当你说你的工资不如农民工的时候,有没有看看你的工作和他们工作的对比?如果给你4000块钱每个月的工资你愿意每天烈日炎炎的粉刷墙壁吗?你愿意每天扛着上百斤的东西奔波吗?你愿意手冻得没有了知觉还在继续为工厂劳作吗?还是,听了这么多你情愿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坐着,点击着鼠标喝着茶,整理者文件呢? 所以说,不要说太多的不公平,那只是因为你们所承担的精神,身体的压力根本就大相径庭。换言之,如果给你不满意自己的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工资,那么给你4000块的工资让你去做农民工的活你可以吗?所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不靠谱的比较。
       有太多太多的经典,作者从另一个角度,从另一个叫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出来的事件背后的经典。对我来说,它是一本很棒的书,如果你有空,如果你喜欢经济学,又如果你不喜欢,这本书都是你的选择!
  •     这年头谁都可以写时事评论
  •     深入浅出,以清新的文字,生动的身边案例阐释经济学原理,显示着作者的经济学功力。
  •     在心情很down的情况下,又看了这本很low的书,简直要负能量爆棚了
  •     深入浅出
  •     好书,逻辑井然,文采斐然。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