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玛格丽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20097104
作者:[俄]米·布尔加科夫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米·布尔加科夫(Михаи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1891-1940),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神学教授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曾梦想当歌剧演员。九岁时初读《死魂灵》,便深深爱上了果戈理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但中学毕业后,却考入基辅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从事医生职业。一九二○年弃医从文,开始文学生涯。两年后,他开始在《汽笛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特写和小品文,揭露并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风著称。他的中篇小说《不祥的蛋》(1925)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高尔基等人的重视。但不久,他被批评为作品严重反对苏维埃,根据他的长篇小说《白卫军》(1925)改编的剧本《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和话剧《逃亡》被斯大林斥责“为白卫分子辩护”,连同《佐伊卡的住宅》(1926)、《紫红岛》(1928)一并遭到禁演。此后,他的任何作品都无法通过审查,但布尔加科夫依然坚持写作,一九二八年他开始了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创作,直到逝世。一九六六年,《大师和玛格丽特》在布尔加科夫去世二十六年之后经删节、改动后首次在苏联出版。一九六九年小说完整俄文版在法兰克福出版,从此走向世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永远别跟生人攀谈
第二章本丢·彼拉多
第三章第七项论证
第四章追捕
第五章在格里鲍耶陀夫之家
第六章果然是精神分裂
第七章凶宅
第八章教授与诗人交锋
第九章卡罗维夫的花招
第十章雅尔塔急电
第十一章伊万人格二重化
第十二章表演魔术,披露内幕
第十三章主人公现身
第十四章光荣归于雄鸡
第十五章尼卡诺尔的梦
第十六章行刑
第十七章惶惶不安的一天
第十八章碰壁的来访者
第二部
第十九章玛格丽特
第二十章阿扎泽勒的回春脂
第二十一章飞翔
第二十二章烛光熠熠
第二十三章撒旦的盛大晚会
第二十四章唤来大师
第二十五章总督如此拯救犹大
第二十六章掩埋
第二十七章第五十号住宅的末日
第二十八章最后的风波
第二十九章命运注定
第三十章时辰到!时辰到!
第三十一章麻雀山上
第三十二章宽恕和永安
尾声
水消失在水中

作者简介

撒旦假扮外国教授沃兰德走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首都莫斯科,遇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青年诗人伊凡,他们不信上帝,也不信魔鬼,沃兰德逐一反驳,并预言柏辽兹当天的死亡。伊凡目睹柏辽兹被电车辗毙的惨剧,怀疑沃兰德是外国特务,紧追不舍,却被关入精神病院,并认识了大师。大师是个不知名的作家,情人玛格丽特崇拜他的才华,称他为大师,他也就以此自居。
大师写过一本关于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小说,受到批判后,惊恐之下烧毁了手稿,进了精神病院。大师失踪后,玛格丽特到处寻找,遇见撒旦的随从,得到回春脂,恢复青春,经历许多奇事后,终于救出大师。在撒旦的指引下,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灵魂越过莫斯科的麻雀山,飞向永恒的家园。
《大师和玛格丽特》把历史传奇、神秘幻想和现实生活糅合起来,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大师和玛格丽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和彭冲看完星爷的《美人鱼》,在打车回去的路上,我心绪难平。不止因为笑料。星爷,还是我熟悉的那个星爷。他的主角,不论男女,总是心怀梦想而不被世人看好的小人物。一开始,梦想总是那么可笑。主角费尽心机、穷尽全力,也不能靠近目标一点点,自己反而伤痕累累。可敬的是,主角从不因此而放弃,尽管失落,尽管伤心。可喜的是,主角很会自嘲,生活尽管艰难,但并不无聊。可叹的是,主角总会聚沙成塔,奇迹般地实现梦想。这种热血追梦“小”人,就是星爷心目中的英雄吧。我最佩服的是小人物苦中作乐与自嘲的功力。生活已如此艰难,梦想已不可能再远,何不也像别人那样取笑下自己呢。反正也不会死。如果我不是我,说不定我未必能全部get其中的笑点。我最羡慕的是小人物坚持的韧劲。在我看来,坚持需要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常言道,人言可畏,唾沫星子淹死人。很多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却试图用嘴巴控制他人。生活颇多吊诡。脑海中闪过布尔加科夫。这个纯粹的写作者的形象忽然在我心目中无比伟岸。春节在家看了《大师和玛格丽特》,当时并未觉得该书有多伟大。大师和玛格丽特简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主角了。与其说是主角,倒不如说是作者需要的两个跑龙套的。大师在书的第200页左右才出现,玛格丽特更是在第二部才出现。作者以魔鬼撒旦和他的3个助手对莫斯科的造访为主线,展示了专制统治下的人间百态。故事很滑稽、很魔幻,甚至还有点搞笑,但我当时觉得并不如《1984》和《动物农场》深刻。此刻,我突然觉得,与1984通篇充斥的压迫感和窒息感相比,《大师与玛格丽特》传达的完全是超脱的姿态。布尔加科夫似乎就是魔鬼撒旦,他突然间到了斯大林统治下的莫斯科这样一个荒唐的地方,他看到滑稽制度下的人们,每个人既是表面上和蔼可亲的同志,又是私底下斤斤计较的敌人。于是他决心捉弄一下他们。他先在牧首湖畔假装倾听莫文联主席和诗人对耶稣的批判,顺便预告了莫文联主席的死亡,目睹一切的诗人便发了疯,被送进了疯人院。他假装表演魔术,引诱妇女们穿上时髦的衣服和鞋帽,于是乎大街上便出现了许多衣不蔽体的妇女。然而现实生活中,布尔加科夫却是一个因作品冲撞了当局而丢了饭碗的作家。他的作品再也通不过当局的审查。他本该像书中的大师一样,恐惧得发了疯。谁知竟没有。布尔加科夫只是写信给当局,请求当局尽快对他进行处理,以便尽快给他安排工作。他要吃饭,要养家糊口,仅此而已。他仍在坚持写作,即使通不过审查又何妨。他为写作而写作,写作就是他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那些莫文联的所谓的作家、诗人们,尽管有官方颁发的作家证、诗人证,但却写不出一部像《浮士德》一样伟大的作品,全都是在装模作样、歌功颂德。文艺一旦谄媚,就只有死路一条。他未必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但是他可以做到不谄媚。同是与专制统治相关的作品,考虑到《1984》和《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的假想,而《大师和玛格丽特》却是布尔加科夫置身其中的超脱作品,我更加觉得布尔加科夫的难能可贵。因为,布尔加科夫不仅揭露了专制对人的压迫,而且给出了个人对抗专制的方案——个人对善的坚持。《大师和玛格丽特》就是他身体力行的结果。(他在作品全面被禁之后开始创作《大师和玛格丽特》,该书在他逝世之后才发表。)利维坦总是想为所欲为,设若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坚持善,利维坦也会被关进笼子里吧。可怕的是普通人的淡漠与势利。书中的本丢彼拉多就是例子。本丢彼拉多本有机会赦免耶稣,但却因为一时的因势利导,处死了治好他头痛的耶稣,从此他便永远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永远也走不上那条与耶稣并行的月光路。世上还是凡人多。凡人皆有七情六欲,皆要养家糊口。所以罗曼罗兰才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热爱什么样的生活呢?不可能是假丑恶的生活,而只能是真善美的生活。在我看来,布尔加科夫算是大英雄了。我钦佩他对文艺的态度,敬佩他对写作的坚持,景仰他对苦难的超脱。我这个凡人,也有自己的英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在平淡生活中,用祛邪安神的诗意,熨平心灵的褶皱。
  •     克服了令人神烦的苏联小说人物名字记忆障碍后,就欲罢不能了,好看。深深的觉得宫崎骏的动画一定受到布尔加科夫的影响。直立行走的巨大黑猫,涂了回春脂后骑在地板刷上自由飞翔的玛格丽特,剧院里被魔法迷惑疯狂换购华服的女人们......撒旦大闹莫斯科的那些章节里那种轻盈的魔幻的荒诞的天马行空简直和宫崎骏动画里的光怪陆离一毛一样!审判耶稣的本丢·彼拉多最终也克服了“人类最大的缺陷是懦弱”,杀死了告密者犹大,释放了利未·马太,算是对自己后悔宣判耶稣死刑的救赎。诚如大师从自己小说被批判被禁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惶恐中走出,“爱者应该跟被爱者同甘苦共命运”,最终和深爱他的玛格丽特一起越过莫斯科,灵魂飞向安宁。撒旦搅乱了现实社会的秩序,不过是撕下了人们的伪装,把隐藏的怯懦亮了出来。唯有善意能战胜怯懦。
  •     我身隐蔽!自由来去!玛格丽特用撒旦赐予她的油脂涂遍了全身,她年轻焕发,周身轻盈。一把扯掉遮身的蓝色衬衫,骑上飞刷,高喊着咒语,狂笑着向远离莫斯科的撒旦狂欢晚宴飞去。真不敢相信这样迷幻绮丽狂放不羁,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字,竟出自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作家之手。和我印象中斯大林时期的作品迥乎不同,它明快畅达,黑暗华丽,又充满了疯狂的幻想。这是一个关于魔鬼、怯懦和爱情的故事。假扮成外国教授沃兰德的撒旦,带着他的随从们来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长着獠牙面目狰狞却彬彬有礼的阿扎泽勒,身形瘦长如同巴松管一般圆滑诡辩的卡罗维夫,以及行为举止像人一样的黑猫河马。魔鬼们的降临把“恶”带到莫斯科,从沃兰德教授预言柏辽兹的死开始,整个城市被闹得天翻地覆。人们的面具在魔鬼的恶作剧之中被狠狠砸碎,无以遁形的丑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们竞相抢夺的从天而降的卢布变成了各种纸片商标;从魔鬼扮演的“中介人”那里得到的钱全部变成了违禁的外币;妇女们在马戏团里免费换得的流行华丽的衣服,却在出门后全部消失了,所有人赤条条如同伊甸园里的夏娃一般走在大街上;卡罗维夫和黑猫扮作贵客,在外宾商店和格里鲍耶陀夫之家奢侈的享受了一番之后,用燃烧的大火狂欢般的结束了这一切。与此同时,犹太总督彼拉多处死耶稣的圣经故事也在大师的笔下进行着。彼拉多同情被捕的耶舒阿,然而他必须维护罗马皇帝的使命,他的怯懦,却让他无法力排众议拯救耶舒阿。被释放的罪人巴拉巴因为贿赂了大祭司和长老们;犹大也并没有因为得知耶舒阿的死愧疚自杀,而是在得到银钱后在和情人幽会的路上被刺身亡。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看到不同的支线汇在一起,到彼拉多面前却呈现出的依旧是和历史相同的结局:耶稣因为被犹太人憎恨而钉死于十字架;释放杀人强盗巴拉巴是因为他的罪孽最为深重,释放他更能体现出罗马皇帝对逾越节的重视;贪财好色犹大在彼拉多有阴谋的精心策划刺死在橄榄山上,而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依旧是那个因愧疚而自杀的犹大。彼拉多无法自拔于杀害耶稣的事实,在月光下徘徊,痛苦了千年。而耶稣之死也充满了象征的色彩,不仅是彼拉多自己无穷悔恨的源泉,更是大师渗透于笔下的执念。把现实中的莫斯科和故事中的彼拉多接连在一起的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全书在进入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们总算是盼来了大师,这个独居小楼不被赏识的作者数年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这部关于犹太总督处死耶稣伟大的作品。然而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只被他的情人玛格丽特一人珍重赏识,并敬称他为“大师”,其他人却不由分说的把他关到了精神病疗养院。失意的痛苦让他烧毁了所有的手稿,心中痛苦绝望,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无人倾诉。绝望之中,玛格丽特在撒旦的帮助下不仅得到了肉体的新生,得到了被付之一炬的大师的书稿,更是得到了撒旦的祝福,和大师一起抛弃了肉体,骑着黑马坠入地狱的深渊。俄罗斯小说最常见的除了充满了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的美学,更有着富于东正教色彩的基调。可以说“魔鬼”那一群人,就是狂欢和宗教的化身。而在全文当中,撒旦反而带给了大师和玛格丽特救赎,充当了上帝的职能。在《旧约·约伯记》中,撒旦作为上帝的使者被派遣下来考验约伯对上帝的忠诚。在这本书中,撒旦也是担负起了“考察百年之后的凡间”这个重任。而他做出的这一切“恶”,看起来更像是对凡人的警醒:惩戒了虚伪又一本正经的剧团负责人,制造出一连串荒诞又滑稽的事件;搬走了哗众取宠自以为是的主持人乔治·孟加拉斯基的脑袋;让上瘾于组织各种业余小组的领导人,无休止地合唱下去;“绑架”了贪污受贿的人,把他们带到马戏团接受审判,让那些为自己开脱的人再次陷入他们更深的丑闻中;捉弄妄图不劳而获白的钱财的人们,让他们得到的一切统统又化为虚无……撒旦和他们的使者在马戏团的那场表演,赤裸裸的揭开了莫斯科人们虚伪的表象,是故事发生在莫斯科的高潮;而玛格丽特受撒旦之邀扮演女王,接受地狱之中万千罪人的致敬和亲吻,是来自撒旦晚会的高潮。这场盛大晚会举行地点是在已故的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的家中——那个位于市中心面积较大人人觊觎的珠宝商遗孀的故居里。疯狂的撒旦晚会上,无数历史中罪恶狠毒的人纷纷出现,他们纵情于声色欢腾之中,亲吻女王的手脚,在黎明的干杯声中又一闪而过,消失在灰白的雾气里。有罪的灵魂源源不断出现,让撒旦的晚宴拥挤不堪,连最后人们认为无辜死去的推销旅游的麦格尔男爵,竟然是暗中做着一些告密暗探的勾当,当然也被撒旦一并“邀请”到了晚会之中。地狱中没有无辜的人,被魔鬼们捉弄的可怜兮兮的也并不是清白正直的人。每个“受害者”的背后都有为人不知的隐情,只有魔鬼知道这些,捉弄他,惩罚他。这时的撒旦带有了“上帝”的一种色彩——惩治人间的罪恶,让人们经受苦难。就像上帝惩罚人类的洪水一般残酷无情,却又不是无理而为。这种无情便是一种绝对真理的体现,也就是在这荒诞的闹剧中才能剥开人们光鲜亮丽冠冕堂皇的外表,看穿其中丑恶不堪,自私虚伪的部分。魔鬼们进行的是上帝般一场场严酷的惩戒,而魔女玛格丽特则担任了上帝“救赎”的角色。玛格丽特扮演宴会的女王,接受下地狱的罪人们的祝福,给予他们宽恕。那些历史上被人们认为是罪大恶极的人们,他们的行为在恶魔们的口中,却包含了“善”的光辉。此时玛格丽特给他们的亲吻祝福,也真如上帝的亲吻一般神圣又亲切了。耶稣赞赏大师的小说,派遣使者马太恳求撒旦赐予他永生:“按功德他不应得到光明,他只配得到安宁。”撒旦就让带玛格丽特他逃出精神病院回到地下室里,又和他一起饮用毒酒摆脱肉体的束缚得到永生。而坠入深渊的前一刻,玛格丽特为大师尚未做出结尾的小说写出了圆满的结局:彼拉多等到了耶舒阿的宽恕,和他一起走向萨满月光的道路。“你解脱了!解脱了!他在等待你!”玛格丽特释放了最后一个不可饶恕的罪人,做了最后的“救赎”,然后纵身一跃坠入深渊之中。“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千年前的彼拉多因为怯懦,屈从于犹太众人,杀死了耶舒阿,让自己的灵魂徘徊在一万二千个满月的煎熬中。千年之后的莫斯科,就像沃兰德教授说的那样,人们并没有多少改变。想满足自己的私欲,却又不愿直视自身的肮脏与罪恶,顶着仁义道德的名义招摇过市,假面被揭穿后,又摆出了受害者的姿态。人类的本性历经了千年从未改变,恶魔们带着大师和玛格丽特离开后,对这出荒诞剧,城市里的人们依旧选择用一个合情合理的结论催眠着自己:发生的一切荒诞的事不是因为自身的贪婪被魔鬼无情揭穿,而是源自于不知名的催眠大师的催眠,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不曾发生过。魔鬼的降临,为城市带来了不安,为玛格丽特带来了自由,为大师带来了安宁,也为二人带来了结局完满的爱情。撒旦去伪存真,耶稣以善报恶,故事的结局就像世界尽头的圆月一样完满,魔幻现实主义浓墨重彩的三重奏,为这则荒诞离奇的故事隐上一层神秘迷幻的色彩。不管是莫斯科的众生相,还是大师的蹉跎经历,多多少少都影射着当时苏联社会存在的种种滑稽的丑相,以及作者布尔加科夫自身作品被禁载,仕途失意,衣食无着的现实。而这个一生困苦灵魂孤独的作家,倾其一生用《玛格丽特和大师》这部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他艰苦的人生历程,也向大家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终极完美道德的追求。“根本没有行刑!是不是?我恳求你,说吧,没有行刑,对吗?”“嗯,当然没有,那是你的幻觉。”“是这样吗?你能发誓吗?”“我发誓。”“那我就别无他求了!”只有直白的揭穿和温婉的感化,也许这世上本身并没有什么魔鬼。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趣,实在有趣,强推
  •     这本书快把我搞疯了
  •     觉得这本企鹅经典故事性和结构性上还好,或许是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但和真的经典也差好多吧,我还是喜欢我的《飘》。
  •     被撒旦解脱。最喜欢描写耶路撒冷城的几章,看到空中的五烛灯就莫名肾上腺素激增……太漂亮了。
  •     飞起来的剧情让人痴迷。但书中撒旦仆从对人的玩笑和玛格砸钢琴莫不是因为作者受到太多现实的迫害… 赞同余华结尾所说“玛格丽特是他的”他沉重爱情的。
  •     不是我辈可以评价的。。。六星。。。
  •     把众生一刀劈开,有一半都是琐碎的恶。
  •     这个撒旦充满柔情,甚至施善于人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需要巨大的脑洞来吸收:)
  •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看了书后余华写的书评对内容的理解更为清晰。很少写书评不知该如何表述,对于内容的整体结构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在合上书本后更加清晰,而在此那种神秘一点点增加随后消失很符合整体小说的风格。感觉死亡笔记和蔡骏的一些书应该有它的影子。 真心超赞!
  •     极幻与极真都乃是欺世盗名,唯幻真之间……
  •     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佳作,有些情节看起来甚至有些阴森恐怖。书中有讽刺,有罪恶,有宽恕,有爱情,有人生百态。太好看了!!强烈推荐!!
  •     啊,要学习这样的叙述。
  •     像Dracula
  •     更喜欢上半部
  •     余华的评论极好。
  •     愚昧的众生,喧嚣的闹剧。借魔鬼之手使吾爱永恒。
  •     魔幻现实主义起初看起来是有点懵的,后面越看越带劲,尤其是马太抢耶稣尸体那一段和玛格丽特变身以及成为王后的一系列过程,看那些凡人真的很傻哦
  •     还没读完 已经给人很爽的阅读体验了
  •     致敬。
  •     妖才布尔加科夫
  •     谁在爱,谁就应该与他所爱的人分担命运。
  •     用遁世的幻想来反抗现实,最终以死为解脱,自由太难了
  •     创造力非凡
  •     棒呆了,有许多《浮士德》的影子。
  •     想象无限
  •     现实更魔幻→_→
  •     9.5 三条线 绝了
  •     撒旦的舞会那几章 张力十足!
  •     打开过无数次,终于看完了。
  •     魔幻現實主義啊 沃蘭德啊
  •     魔幻现实主义我见过。但是这样的叙述我没有见过。
  •     是比较文学老师推荐看的。从诗人伊万的"精神分裂"深感自己都有些在魔幻现实主义中眩晕。 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     魔幻现实,不能细想。
  •     年轻时候不懂在讲什么。。。
  •      我想用美的历程里的一句话作评:“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
  •     古典浪漫主义最后的疯狂,现实是最可有可无却必不可少的部分,这就是人与上帝的距离。
  •     很神奇的一本书。小说结构、叙事很神奇,近半才现身的主角,莫名其妙的前章。但是玛格丽特和大师爱情线的引入确实增加了很多趣味和柔和,魔女、撒旦宴会的部分魔幻又特别有画面感。看到最后就不想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了,因为大师和玛格丽特得以安宁,剩下的也就,可有可无了。
  •     我愿意当暗夜的女王,我愿意和撒旦同行!读完可以理解布尔加科夫了,其实也可以当讽刺小说读?中间那段有点像恐怖小说了,然后像余华说的一样,结构断了,叙事开始舒展起来,最后就和《浮士德》结尾一样,两人飞走啦飞走啦!我其实老感觉俄语作家用词很怪哎!最后,河马太太太萌了!竟然是个美少年!
  •     本书人名超级复杂,思维也各种混乱跳跃,千万不得跳着看,得一字一句看清楚,不然会被搞得如坠雾中,人都分不清谁是谁。但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者表示看这种天马行空的文字超级爽,简直被吸入了小说里的世界。耶稣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撒旦,撒旦并不是魔鬼,他的到来是重组这个伪善的人间。
  •     好看
  •     我想应该是我自己的思想深度和阅历还不够,这本小说带给我的启发和触动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强烈和深刻。
  •     1.非传统俄国小说的魅力,用幽默的方式熄灭了悲凉和痛苦。2.玛格丽特(拯救大师)等同于布尔加科夫的写作(拯救布)。3.上个世纪的伟大作家们,都难以用写作谋生。布早已断绝自己发表此作的可能,所以此书如此纯粹如此包罗万象,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寄托了热望,如魔鬼的存在正当性。4.非常让人感动。
  •     一个对现实有着切肤之痛的作家,却与现实建立了幽默的关系,用自己瑰丽、宏大的想象讲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荒诞而迷人。
  •     在我的梦境中我变成了恶魔。现在我要对那些现实中的疼痛复仇了。然而,我爱着她...爱着玛格丽特。 我只愿获得安宁...
  •     人文版附了篇余华的书评,幽默云云,不知所云。文中提到爱情短章的结构对于叙述的作用,提供了小说家的理解。我的关注点还是在“解脱”上,大师释放了彼拉多,同时也释放了自己。这种写作观与讽刺、批判……等要结合起来咂味。
  •     布尔加科夫的痛处全部都用幽默以概之,但是混乱,欢闹之下,有的只是一颗宁静的心。讽刺,魔幻,撒旦与一众妖魔的游历使得无数荒唐尽显开来。玛格丽特与大师的归宿,是布尔加科夫释怀后所想要的归宿。写作,是他将自己灵魂回归的途径。
  •     以前的作家是真的把写作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做,因为除了写作他没有任何希冀,所以在以前的年代才会诞生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很敬佩布尔加科夫,这部小说越到后面越吸引人,一直很好奇作品的逻辑,但慢慢适应后就觉得真的很厉害。去旅行的途中读了十多个章节,欲罢不能,在那个年代能写出这么奇幻的故事来真的很不容易,能想象到无法被发表的痛楚。感觉这个故事要是能被拍成电影也是很不错的,非常有意思,希望有一天真能实现。
  •     糅合了俄罗斯文学传统、魔幻现实主义与个人的苦闷。瑰丽恣肆!此中有陀意!
  •     啊,一脸懵逼的找不到主题的困惑脸,只剩下嘲讽、逗趣的印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