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书》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49560285
作者:新周刊
页数:304页

光是各种标题,就够中国男人受得了。

对,光是各种标题,就够中国男人受得了。难怪身边诸多男性同志,对这本书的批判声那么强烈。先来看看四大板块的主题,第一部分:丑陋的中国男人。第二部分:男人没了?第三部分:如何装一个男人?第四部分:理科男。估计看到第二部分,按捺不住骂娘的已蠢蠢欲动起来,恶俗的一定在想,来呀让你看看爷到底是不是男人,有玻璃心的早就碎了一地,更脆弱的就会破罐子破摔,心想原来也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啊,心里也就平衡了。但我是女性,作为女性,我会想,中国男人真的这么不堪,这么无可救药吗?开篇《丑陋的中国男人》将言论点引到了价值观的问题上,说:“今日公众热议的中国男人之丑,落点不该在外表——价值观丑,才是真丑;中国男人丑在不自知,陋在不知耻。”看来作者要表达的不是中国男人的样子长得丑,这也是,虽然中国男人的轮廓长得不如外国人明显,身材不如外国人高大威猛,可审美这件事吧,一千个观众,还真有一千多种看法。甲之以帅哥的,乙没准认为是标准的LOW货。那我们会想,以作者之所见,中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出所料,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观点,“今日,中国男人应是谦谦君子,以思想和价值观为肌肉,以情怀和品格为魅力,成为与大国匹配的大国民。”其实,这是本很好玩的书,一本带动传媒一起玩的书。传媒界通过四个多月认真的讨论,认为中国男人的丑已是定论,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弱,懒得洗头,能不刷牙就不刷牙,不经常换洗内裤,穿松松垮垮的短裤T恤。长相上,矮小、宽脸、扁鼻子,平均身高171.6厘米(补一刀,作为四川人,想着是不是我们四川男人拖了后腿)。责任感弱,生活情趣不够等等。更是细数了中国男人的十大丑:第一丑,嗜权骄纵;第二丑,不择手段为出名;第三丑,麻木不仁;第四丑,暴戾啃老;第五丑,以大男子主义为荣;第六丑,不陪孩子;第七丑,猥亵幼女;第八丑,醉生梦死;第九丑,没有公德;第十丑,不说谢谢,也不说对不起。十丑之论,强调了作者“人之丑不在相貌而在表情,相与心合”,“中国之丑最大的祸根是人治,人心的扭曲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丑恶”观点。这一总结,有多少男人敢站出来说自己一点也不丑啊?!这除了是本好玩的书,更是一本敢直言的书。由古到今,从大人物到小有名气的,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从多年前故事到现在热点话题,无一不敢直言。“雷军刚刚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大讲情怀,转身小米就被台湾查出非法传输用户信息”;“罗永浩在上一篇微博中吐槽摩托罗拉手机做工粗糙,下一篇微博又炫耀锤子手机的工程师大多来自摩托罗拉,左右互搏打自己的脸”;“电影《小时代》火爆上映时,作家王安忆表示,她对中国年轻人如此热衷消费文化感到难以理解”;“比如沈从文,那时候能够成为‘吃到天鹅肉的老蛤蟆’,成功追到九如巷的张兆和,凭借的是一颗真心和一笔好情。但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一定是小概率的。人们首先会说他是乡下来的,然后没有学历,长得也不够高不够帅,职业还是个写小说的”;“娱乐圈正在上演‘监狱风云’!演职人员:张元、宁财神、黄海波、张默、李代沫、柯震东”;“中国男人的控制欲极强,一旦掌握了话语权,就由不得任何人说不。冯小刚反对一切反对他的‘孙子’,陈凯歌觉得全世界都不懂他。媒体怎么可以不站在姜文那一边呢?因为他不懂,像传媒记者这样‘受过教育又相对清贫的年轻人’怎能不为《太阳照常升起》叫好”……看得人怎一个爽字了得(好吧,陋习是不是出来了,喜欢当看客,虽然不冷漠)。对于中国男人之丑,好像每个人都有话说。四个板块涉及了诸多内容,集百家之言,谈中国男人。但始终围绕核心观点,“思想和价值观才是男人的肌肉,情怀和品德才是男人的魅力。”发出呐喊,“男性还在,但,男人呢?”作为女性,我们在当看客的同时,是否也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识呢。

做真正的男人

周围很多的父母把孩子尤其是女孩送到各类培训班了,我也在这股狂热的育儿队伍中坚守着,儿子最近很喜欢和小女生玩,但一些小女生很娇气,动不动就哭,哭了以后还让家长找,非让男孩让着女孩,赔礼道歉。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女孩基本都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男孩往往在“男孩样”的标签下生活着。看一下周围的男孩大部分还是挺男孩的,为什么长大之后就不“男人”了呢,中国男人到底怎么了?翻开《中国男人书》看到的文章都挺“新颖”甚至震撼的,开篇就是《丑陋的中国男人》,对中国男人进行了“体无完肤”地批判,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周围的男人这么丑,这种丑陋在商界丑男、学界丑男、娱乐圈丑男、境外中国丑男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方位,读完之后,我们会心生疑问,中国还有男人吗?所以作者进一步“抛砖引玉”,又写了一系列文章,《男人没了?》从中国男人是如何走向消失的到中国男人不完全肖像,一一道来,讲到男性杂志眼里的中国男人、中国男人不够man、中国男人有多“不是男人”、除了泉、钱,男人还省下什么?……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中国男人”。正当你对中国男人彻底失望之际,作者却笔锋一转,列举了“真男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人的标杆和希望,虽然这些男人我几乎没关注过,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男性魅力,作者却用了“如何装一个男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相比于夜郎自大的某些人和事儿,作者真是够低调,让中国的男人不再先天的“自我良好”优势荡然无存。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理想中的男人,最后一部分,《新周刊》把聚焦点落在了“理科男”身上,在列举了宋丹丹的前夫英达典型的文艺范十足,生活能力低下之余,还举例说明了实用型的理科男的种种好处。把理科男当作一种“生物”来戏谑研究也真是醉了。《中国男人书》采纳了众多之观点,旨在更加客观公正地呈现中国男人的状态,有学者、研究者、作家、普通人……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消费”了男人。而作为读者,我最大的收获是,需要重新思考培养自己的儿子——中国未来的男人的方向问题,希望他能成为真男人。

中国男人的女人化时代

身为男人,在看到专门为中国男人而写的书和书中的很多观点时,还是不免震惊。原来中国男人还可以分为那么多种。若不是接触此书,做为男人,我还从未思考过哲学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谁?一直以来,自己对于自己性别的认定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屌丝男一枚,如果说的再高雅一点,屌丝文艺男一枚,就像大鹏的《屌丝男士》一样。我脑海海中的男人有这样几种。一种是雄霸天下的帝王,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无不是男人里的极品,是无数男人一生的向往,史书中多有记载。他们大多雄才大略,志怀天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造福苍生为福祉。当然,他们相应地拥有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金口玉言,后宫佳丽三千,这是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时代或男权社会里男人社会地位的巅峰。第二种是侠客。这在梁羽生、古龙、金庸小说中,徐克武侠电影里多有记载。李寻欢、陆小凤、令狐冲、乔峰、杨过等人,一生快意江湖,侠肝义胆,扶危济困,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是民间正义的化身,一生漂泊,四海为家,他们是中国男子气概的巅峰。第三种是文人墨客。古往今来,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墨客,倘若没有这一群人,中华文明就无从谈起,华夏历史就无法延续。从孔孟老庄,到史官宰相,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由此可见文人对社会历史发展朝代更迭的重要性,而自男权社会以来,男人在社会上占据了几乎全部位置,文人更是如此。似李清照、杜秋娘之女中豪杰,百年难出一人。社会历史的记录者仍然被男人掌握。以上说的是古代男人,反观如今的中国男人,实在有点生气。各种“伪娘”“娘炮”之流甚嚣尘上,古时男人之雄心壮志被破坏殆尽。如今男人被高度女性化,被冠上各种“萌”“漂亮”“美男”之语,不争气的中国男人竟然甘之如饴地享受着这一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在可气的很。如今的女人反而雄起,各种“女爷们”“女汉子”出炉,他们大有代替男人的趋势。难道这真的是轮回?在经历了差不多上万年男权社会以后,又重回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说到文科男和理工男,真的是势不两立。这其实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翻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就会发现,更多的欧美男人没有文理之分,他们哲学、天文学、物理系、文科几乎相通,是真正的文武全才。而这些,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饭后,市场经济大发展,行业分工显现,文理分科已成定局。如今,更多人抱怨的是理工男智商高情商低,专业能力强,生活技能弱。文科生则刚好相反。看似分工合理,各有专长,实则是对人脑的极大限制。据说,中国女人现在喜欢找外国男人。按理说,外国女人应该也会喜欢中国男人。但事实是,外国女人也不喜欢中国男人。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东方面孔的女性挽着一个外国男人的手臂。但却极少见到外国女人挽着一个中国男人的胳膊。中国男人在国际上竟然也没有市场。中国男人大多行色匆匆,面无血色,睡眼惺忪,不修边幅,给人的感觉总是一副很邋遢很糟糕的样子,尤其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乘一趟地铁下来,这种印象即挥之不去。且中国男人嗜酒嗜烟如命,唱三五相聚,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唱酩酊大醉,渐成大腹便便,再无半点男人雄风,只剩一副男人的骨架。再看看欧美男人,依然的高大威猛,八块腹肌,穿着得体,生活自理。中国男人如今还劣迹昭昭,诸如不让座,贪便宜,咸猪手等,让整个社会风气对于男人的评价逐年下降。除了站在金字塔顶尖的成功人物以外,更多的中国男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斤斤计较,脾气火爆。而热心公益、见义勇为、拼博上进的中国男人越来越少,凤毛麟角。甚至于有人抛弃自己的性别,转而去做女人!什么时候,中国男人能像古代男人那样,要么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壮志。要么有青史留名的远大理想,至少也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和自律,做一个真正的男人,而不只是为了工作生活整日碌碌无为,行尸走肉般过完短暂的一生。

性别观念的一次大冲撞——读《中国男人书》《中国女人书》

性别观念的一次大冲撞——读《中国男人书》《中国女人书》林颐男人,女人,永远热闹的话题。《新周刊》出品的《中国女人书》、《中国男人书》,集合了一批重磅作者:陈丹青、李银河、梁文道、白岩松、蒋方舟、叶倾城……槽点与嗨点共存,思想与口水齐飞,大家伙儿热热闹闹喷了一场又一场,到底也没能整出个像模像样的结果,但重要的是过程,不是吗?于是,读者如我跟着亢奋了一把,挺过瘾!作为杂志文章结集,两书所选文章篇幅都不长,几千字而已,胜在作者面广,有见识、敢说话,因而奇谈妙论不断,不乏睿智深刻,兼且犀利毒舌。最大优点是有时代感,扣紧了近百年男女性别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史观察切入点。相比而言,《女人书》的时间纵贯线更明显。比如,侯虹斌的《百年中国女性影响史》,大致以20年为阶段,释放时代、奢华时代、禁锢时代、浮夸时代,脉络条理很清楚。总体而言,这近百年是女性获得解放、蒸蒸日上的好时代。被束缚了几千年的女人,急于喷薄的能量令人惊诧。如书中插图赫尔伯特•牛顿的摄影作品《她们来了》(1981),第一幅的女体被衣服重重包裹,第二幅则坦裸以对,惊心动魄的华丽转变,是一种昂扬自信的姿态。从1917年诗人刘半农造出新字“她”,到今天无数女人宣告“她世纪”已经到来,女人变得生猛,消费男色也不在话下,宣判“剩女”是个反动词汇,热衷于“如何成为一个妖孽”,每个职场领域都有女性出没,以及指挥若定的身姿。我注意到,两书撰稿作者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有意思的是,不管作者性别是男是女,对于女性的态度,即便偶有微词,仍然大多肯定、赞美,而且女作者普遍呈现出较为张扬、锋芒毕露的态度。如,绮色佳历数《她世纪的30个游戏规则》,女性在各种场合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李银河说“女人的美发生可切实的改变”,女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洪晃高调宣称“女人的自我解放让我们非常自信地去和男人调情”。男人们则比较温和,何雄飞说“女人的逆袭和男人的溃退”,蔡澜说“美人不仅要有容貌,还要有态、有趣”,梁文道认为,女性力量的崛起有媒体炒作的成分。给我的感觉,女人们在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很快,让那些心态开放、支持男女平等的品位男士也很难跟得上节奏。但在《男人书》里,男、女作者的思维统一了——大家枪口一致,几乎人人抨击“丑陋的中国男人”“男人没了?”,痛切地控诉中国男人在现代社会的失语。虽然在《男人书》最后,萌萌哒的“理科男”多少挽救了男人的形象,但是,干爹、叫兽、渣男,还是让人很倒胃口。其实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性别现象。女人历来很会抱怨男人的各种不靠谱,但女人和女人之间,“一个女人只延伸为另一个女人,最终我理解了你。通过你的女儿,我的母亲,她的姐妹以及通过我自己”。(某加拿大女诗人)男人则常常自恋地以为唯独自己最男子气概、其他男人都不够man,男人们常常幼稚好斗、虚荣自大,男人在力比多(性欲、性冲动)的作用下干的蠢事还少吗?所以,作为一名女性,我嘚瑟地认为,让女人统治世界,估计是要比男人更稳定、更有凝聚力。不过,仔细想想,男人活得并不容易。潘滨在文中感叹:“曾为物质所累,异化为赚钱机器;曾为女人所累,退化成原始动物;曾为社交所累,衍化为社交狂人;也曾变身改革先锋,不公斗士……”什么是男人的担当?家里下水道堵塞的时候,女人与其找男人,不如去找物业,对女性,这是自立;对男人,这也是解放。男人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体制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男性的很多话语权逐渐让渡给了女性,这对男人未尝不是好事。我们的时代呈现出“雌雄同体”的特征,女汉子当道,花美男流行,虽然这些词汇里依然隐含了性别的歧视,但说明社会大众的接纳度和宽容度已经非常广阔了。2015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某些涉及女性的词语成为了网友热烈讨论的对象,并引出“春晚歧视女性”的争议话题。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以及争执,其实质正是我国现阶段性别观念的一次大冲撞。《新周刊》如果重版《中国男人书》、《中国女人书》,不妨也收录几篇文章,如何?书评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

想了解中国的男人吗?《中国男人书》

想了解中国的男人吗?《中国男人书》这是新周刊出版的系列读物之一,两本一套,一本叫《中国男人书》,一本叫《中国女人书》。就是汇集了近年来新周刊制作的关于男人的专题里的文章,新周刊是我最喜欢读的杂志之一,而且在这里不仅仅在读新闻,总是感觉新周刊经常会通过选定的专题,来制造新闻。很少看到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杂志。在获得新闻触手可及的今天,也许只有这样的杂志才有生存下去的理由。中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最关心这个话题的是中国的女人。老实说这可是一个大课题,估计谁都很难说清楚,不过新周刊从来不较这个真,只是把关于男人的文章汇集到一起,让你看看,看看这些人都是怎么说男人的,所以给人的感觉,这本书就是以男人为专题的一期新周刊,就是一本关于中国男人的杂志,涉及了方方面面,杂七杂八,也许看到最后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你却在心里对中国各种各样的男人有了一个模糊的大致的印象。这就是这本书的作用吧。本书一共有四大主题,分别就是新周刊制作的四个关于男人的内容,一个是丑陋的中国男人,一个是男人没了?一个是如何装一个男人?一个是理科男。不知道为什么我最喜欢的偏偏是最后一个专题,理科男,也许是因为我本来是一个理科男,后来转身投靠了文艺了吧。所以特别理解理科男,也特别欣赏对理科男的嘲讽,毕竟我已经告别了理科男的岁月了。书里面提到的男人实在是太多了,从民国著名的大学者,到娱乐圈里的丑男,从商界到学界,从文科到理科,从极品男到装男人,还有渣男,暖男,普通男,凤凰男,还有王老五,有从鲁迅到白居易,从乔布斯到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看得眼花缭乱。男人这个话题就是这么复杂,就是这么凌乱,好像是千头万绪,可是你只要抓住属于你的那条线,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中国男。没错虽然这本书的作者多数都是男人,但是读这本书的,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女人。

别拿矛盾的价值观骂中国男人行吗?

阅读新周刊出品的这本《中国男人书》带来的是一种十分不舒服的阅读体验。不舒服并不是因为它骂中国男人骂得对,而是它没骂到点子上,不光骂不到点子上,还以根本冲突的两种价值观来苛求中国男人,简直是逆天神逻辑。此话怎讲?因为这本以批判中国男人为目的的文集在整体价值观上是互相打架的。一方面骂中国男人很丑,不光外表丑,心灵也丑。外表丑是因为不健身、不运动、审美力低,还自以为很有品位;心灵丑是因为一副大男子主义,不懂尊重女性。——这是一种女性主义的逻辑。然而马上,一到59页,又摆出一副男权主义的逻辑来要求中国男人。一上来就说“男人不只是一种性别,男人更加是一种社会角色。男人应该是主流价值观的承载者,是社会道义的担当者,是家庭的基石……男性还在,男人的精气神没了。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志,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他的责任感与正义感,大幅度让位于随波逐流,不亦乐乎地争名逐利……”。我没见过这么精神分裂的一本书,当然它出自不同的作者、编者。这些作者编者之中就有很多人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不自知,正如写下这段话的人。如果没有深厚的学理依据,不能调和女权主义和男权主义对于男人不同的要求,那就不要信口开河地再来攻击中国男人了。百年前的国民性批判,如今变成国民男性批判,仍然摆脱不了后殖民主义的一种赶英超美的调调,仍然是民族自卑、民族精神自残的写照。话说,根据女权主义的逻辑,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要重新定义男女的角色。你让男人都去修齐治平了,女人退回到家庭中,这你还好意思再要求男人用自己的肉体取悦女性?你还好意思说中国男人尊重女性?你连让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具有波伏娃所说的“外在性”的身份都不给,就别再唧唧歪歪批中国男人了。尤其还用了一些毫无专业素养的人写的文章,更让人读起来一肚子气。比如加藤嘉一开地图炮式的抹黑中国男人,仿佛他们日本男人就很牛叉式的,中国男人的阳痿率可比他们小日本低得多。这么价值观混乱的一本书,让我不得不思考,现在中国媒体都在干些什么?真的以为自己能文以载道、文以担纲吗?还是说仅仅为了找个噱头,好吸引读者的眼光?依我看,就是为了后者,否则编者哪怕稍微用点心,稍微统一一下价值观,也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中国男人多么辛苦,又要买房供车,还要回家哄老婆孩子,哪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健身、阅读呢?而且所谓对中国男人的批判,其实子弹都打在了中下层男人身上。你看看那些金融街和陆家嘴的金融精英,收入高了以后当然有时间锻炼身体、穿高档衣服、然后潇洒地为女士开车、点烟和鞍前马后了。比起《中国女人书》中一味地赞扬中国女人,《中国男人书》缺乏最起码的真诚和尊重,这种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只能失去你们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最可笑的是,拿着美国人的政治正确来讨好女人、攻击男人,仿佛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的现状之间毫无因果关联似的。我告诉你们(如果有新周刊的工作人员能看到我说的话),中国的男人和中国的女人是互相选择的结果,男人差、丑、穷也是你们惯的,你们女人一味地要求男人在社会身份上要混出个模样,就不要指望他们还能拿着美国人的政治正确来要求自己了。

从新周刊谈起

从新周刊谈起——评《中国男人书》文|杜子腾当下的中国社会,舆论空间有着奇怪的分布,所谓政治,宗教一概是标准答案式的强势地位;所谓改革,法律与教育则是见缝插针,给点儿阳光小灿烂一下;只有社会生活与八卦娱乐是肆无忌惮,给了其孙猴子大闹天宫一般的特权。如是,张者自张,驰者自驰,夹缝中求生存的我们将眼界放在社会生活的小圈圈里,也算比视而不见者略胜一筹。赘言一番,无非是想为今日之《中国男人书》一书做一番大背景的陈述。因为本书作为《新周刊》推出的的作品,自与其立刊之本意相符。作为创刊于1996年的时事生活类杂志,《新周刊》历经十余年发展,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可能你所能知道的大多数幽默段子和犀利见解都来自于《新周刊》中的某篇时文,这便无怪乎其在媒体圈内“话题发源地”的称谓。时下正在进行的,或者是那些即将发生的社会新锐人物或事件不是《新周刊》已经提到过的就是因《新周刊》而进入人们视野的。也就是说,《新周刊》之存在便是狭之又狭的舆论空间里最能号准社会脉门的行家之一。回到本书,为何它偏偏将着眼点放在了“中国男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上呢?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男人开始走起了“中国特色”的道路,开始渐渐区别于男人。“中国的男人,是不一样的男人,他们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男人。”这样的说法在网络上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疯传了起来,只不过这所谓的“中国特色男人”似乎贬义占了绝对地位。这种贬义根本不是“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般的温开水假话,是刀刀见血的写实曝光,更是货比三家恨铁不成钢的赌气。中国特色男人,必有着其出众的丑,经过媒体不厌其烦的“讨论”,基本可以概括如下:他们懒得洗头洗澡,能不刷牙就不刷牙,内裤也不是天天换;他们穿着松松垮垮的T恤短裤,没一件合体西装,更不会打领带;他们矮小,宽脸,扁鼻子,平均身高只有171.6厘米。各位男同胞可以比对之,是否有中枪?笔者无意于去验证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仅仅只谈一个感性认识,“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啊,数量确实也不少”。那么,然后呢?既然这个观点能引起网友如潮的关注与持续不断的讨论,我们似乎也有必要梳理一番中国男人的“成长史”,倾听各为方家的独到见解,从而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中国男人书》就是试图回答并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努力。它甫一开篇便狠狠地给了男同胞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丑!一众文笔蜂拥而上,从“中国男人怎样变丑”到“中国男人十大丑”,再到商界、学界、娱乐圈等等圈子领域内出奇一致的丑男批判,最后一句“价值观丑,人就丑”收了个好尾。是啊,暴发户式的臭男人们一多,道德观哪里挡得住欲望的纵横交错,肆意妄为?丑极的事件源于丑极的行为,丑极的行为生发于丑极的男人,丑极的男人则藏了一颗丑极的内心。那么问题又来了,中国这么大难道就没有一个真男人?洪晃黑的好啊,“低奢就已经不错了”。我们的母亲喜欢的是高仓健,我们的姐妹及异性友人喜欢的是韩国欧巴,我们的下一代都是贾斯汀比伯的脑残粉……洪晃大姐抓狂了,“我的都市玉男你们到底在哪里?”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这样一个纠结,自省,急病乱投医的氛围。本着不能让我们的男同胞失去信心的原则,终归在接下来的部分让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以一个个“真的猛士”,哦,不!是以一个个“真的男人”的榜样示于众人,我们发现,小众的真男人是可以有燎原之势的可期未来。无耐本书在最末还是不忘调侃那些忠厚老实的理科男,算是在不羁之中放浪了一番被压抑已久的吐槽形骸。其实,统计学概念上的当下中国男人那便是当下世人眼中的中国男人,《新周刊》敢说,敢这么大篇幅的说,敢“往死里”说,除了从鲁迅老先生那里舶来的文胆之外,更多的是夹缝中求生存的理想之心不灭吧!

总要说叨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

高度敏锐、观点犀利、言辞像锋刃,应该是新周刊特色。其实从主观讲,这本批判男人之丑的杂志特辑,更多是一些层面的展示而不能概括其全貌。书的选摘从“丑陋的中国男人”开始。邋遢、不练肌肉、不知节制、土气、追逐不了时尚等都是中国男人深层次欠缺自我提升的意识行为。然后从这里很自然地扩延到女性自我意识提升的觉醒状态,女性的爱美、懂时尚、注重身材、善于增加知识储备和在社会活动上表现愈加活跃的身影,对比出了男性的退却和逐渐消没的气息,于是“男人没了”这个话题演变漫溢。那中国男人真的需要致力纠结于“如何装一个男人”的问题吗?赵行德环球旅行带着同一个颗足球踢了22个国家,当然这里讲的是热爱;孙宏斌三起三落最终完成房地产事业成功规划的创业路,他映和了屡败屡战的精神;五岳散人凶狠毕露的目光遇见一个心爱的女人后随即就敛下不少,这印证了真男人的独特温柔,但有一点,他们同是社会上世俗层面中少有的成功人士,却让梦想的成功遮盖了他们世俗的一面,变的金光闪闪,也令其他平淡无奇只为吃饭住行打算的男人,简直黯然形愧。可能章节的大标题不好,“如何装一个男人”,就像是多数人都得朝少数人的方向走才是真理。但世界的真理最是贫瘠和软弱。多数人有着各自泛泛的面貌,中国男人的丑,从这几个大方面一一细数开来,如果客观看,就能发现这里讲的是社会形态上和人们心里需求上的东西。胡适这么大的知识分子,留洋回国装着时髦讲究却被人好笑,而后返璞归真只套件蓝布大褂和棉袍又被认为是别人的跟班。这真是不好申辩,不好细说。再看“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总是想象男人需要有粗粝的外表和强健的身体”,而当今时代,“美男”横行霸道,好看的脸修长的腿深情的眼和温柔的心,统统占据女人心底柔软的深处,与此同时,他们重新定义了时代男人的典范。“不同时期的男性典型形象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价值取向的转折和变迁。”恰恰说明男人的美丑,是被社会拉扯的一种面向。其实用到女性那里,同样合情合理。而说白了,我倒认为当整体社会需要哪种有利的人带来哪些有利的生成,那些人就都应运而生了。到男性这里,就不乏有和女性关系之间最和谐的利益分化。作为社会人,男女关系自然弥合着男女性别差的距离和三八线。男性的美大多也是女性浇灌的,社会女性对男人的要求在哪里,男人几乎就理当朝往那些有所要求的地方使劲儿,如此,金钱代表稳妥的生活环境,赚钱便成为人生优选目标,在“齐家”都已经成为汲汲营营兢兢业业的难事的现下,治国平天下、个人品味、优雅绅士也就落于其次。就如书中为“理科男”正言的篇章,“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真实、理性和逻辑所带来的美感,这就是我们热爱理科男的理由”。我们需要,所以我们热爱。琢磨一下,算是非常势力与实际的作用。就这样,从里到外把中国男人栽倒到中国女人那儿的气概,用力扳回一城。还得说时代竞争如此激烈,女性自由意识的掘起又让习惯男权社会的男人们,心理有落差,行为焦躁不安,某些反应显出迟钝都不难理解。不过仔细观察来,中国男人确实比中国女人更想证明自身价值,特别是期望从物质世界里得到蜂蜜的男人,他们想赢取身份地位,娶枚娇妻,或者承受妹纸们的青睐,安享太平。抛开其他,他们的独立精神,中国女性在这点还是平均比例略少些。回到这本《中国男人书》,它就像渴望切中中国男性丑的某层要害,以求突破,但也始终停留在片段式的认识和片面化的批判当中,观点掷地有声,言之凿凿、切切,实则是应了那句话:知易行难。反正要想全面性认知中国男人魅力的消失与重组,是很难很难的,而从这种逐渐堆砌的意识断层中,大可寻找生机。老实说,我并认为中国男人有那么丑恶,他们更多是需要急需改善的面目和迫切提拉的更高品质,融入女性主义世界的速度也得加快脚步,社会形态的趋势已经拉开序幕,磨磨蹭蹭的扭捏只会加深他们愚昧的印象。而为什么总把男人和女人的问题绕回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因为当下这一刻,女性还只是在男权社会里暗涌的骚动,少有直击,未免还是欠缺平衡。毕竟习大大都在某次会议中申明:“要把控好金钱交易、权势交易、美色交易!”那些一眼扫过,清一色的干部男同志们,难道真有想到把“美色”,换算成男女平均值?


 中国男人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