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01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60863027
作者:左靖 (主编)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左靖,1970年生。策展人、乡村建设者、杂志主编。曾任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策划过的展览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等;还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巴西和挪威等国的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近年来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建设,整理出版当地民间工艺、古建筑保护和再生利用、复兴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等。他曾创办并主编《汉品》《碧山》等多种杂志和图书。现供职于安徽大学。

书籍目录

卷首
崎岖有路,颠沛匪亏(左靖 王国慧)
呼吸犹存,百工尚在(苏航)
考工
工的黄金时代(顾涛)
墨子的社会蓝图与造物理念(邱春林)
物的迷宫——读柯律格《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陈方山)
传承
永康手艺人的师徒关系(卢敦基)
手工制作与设计——从小事开始学习(文:吉田守孝 翻译:棘丹)
新知
在野建筑学:乡村建造学社(王灏)
邵译农:本心不移,大匠不匠(顾灵)
田野
云南白地村纳西族东巴纸田野报告(汤书昆)
“真实”与“陪伴”——广西天峨壮族传统织布田野调查手记(梁小燕)
行动
“大栅栏领航员”计划中的手艺传承观察(吴船)
图像
夏源关帝庙百工图壁画
劳作志(刘庆元)
格物
说砚(侯拙吾)
尺素霓裳:笺纸、文学和古版画(李啸非)
批评
20世纪70年代的苏格兰:工艺、纪念品以及民族身份的商品化(文:安德里亚•皮奇 翻译:张竝 王彦之)
作为思想的匠艺(罗敏)
卷尾
文献集
作者简历

作者简介

《百工》丛书立足于本民族的乡土历史语境,力图寻找一条百工复兴之路,努力发声并贡献于世界。编辑创作团队将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影像资料,参照历史文献,重新梳理呈现中国乡村社会现存之“百工”生态。用图文形式,结合当代设计,向读者展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演变以及现状,记录并参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工复兴”活动,深入探索吾乡吾土吾民的美学观念,激活民间百工在当代的新生,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与可持续发展。


 百工01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封面设计干净又讲究,仔细看百工的设计又有深意在片面之言,未及《百工》中诸论深刻精微,好书自有动人之处,聊以小窥其妙而记。因为我自身学习建筑设计,自初中时便热爱设计,光明城出的一系列书从董豫赣先生讲红砖博物馆的那本《败壁与废墟》开始追,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初闻《百工》,想起的是原先看过的获过中国最美的图书奖的《黔县百工》、申赋渔先生描写家乡手工艺人的《匠人》和汪涵先生描写长沙市下属靖港小镇的手工艺的《有味》,但待到翻开来看的时候,《百工》虽也是紧紧扣着匠人、扣着手工艺展开,却和前三者大不相同,前者主要是一篇篇针对具体工艺的记录或者散文化的优美描写,《百工》却要细致、深入的多,更像是一部学术研究论文的汇总,却又比论文多了丝丝缕缕的人文关照与感性情怀。稍稍有些观察的人,都会发现,近三四年来,原创设计、中国特色、手工艺、匠人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言论报刊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一个进口皆大的时代似乎正在慢悠悠的过去,国人关注起我们历史中、记忆里那些辗转街巷的叫卖、梁宇间一枚枚的木雕、以及那些渐渐远去的各种活计的扁担艺人。这些人们对于匠人精神的感情回温的蛛丝马迹自不必多说,而《百工》中《考工》一章,便细细收录了顾涛先生的《工的黄金时代》、邱春林先生的《墨子的社会蓝图与造物理念》、陈方山先生《物的迷宫》几篇,讲中国历史中工艺史缺失的部分,匠人的历史渊源,然而看史,自不脱离如今的社会背景:我们为什么关注匠人,这种关注代表着何种生活态度的转变。历史可以回顾去汲取其精华,审视现世,《百工》却比单纯的学术走的远得多,正如书中记叙的:《周礼》将《考工记》编入,与行政国务(天官)、教育管理(地官)、邦国礼典(春官)、军事国防(夏官)、司法刑律(秋馆)并列举为冬官,使《周礼》避免了成为彻头彻尾的高头讲章,而与万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起来。《百工》讲述匠人,讲述匠人精神,其本身亦是用匠人精神辑录、装帧的:除《考工》章节,也设立《传承》、《新知》、《田野》、《行动》、《图像》、《格物》、《批评》等数章,从各种各样的视角,切入匠人自身、技艺、历史、现在等手工艺问题。我们常常讨论设计、也常常讨论匠人精神,它们听起来是如此令人混淆。当我看完全书,再一次翻到卷首中讲到的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先驱John Ruskin的话:“放弃控制权,至少是暂时放弃,恰是手工时代匠艺活动的秘诀所在,也是人类需要懂得的道理。”忽然有了点想要热泪盈眶的感觉,设计者也许本身就是匠人,但是后来,随着设计者越来越注重建立自身的意义,而将物的意义放在了次位,渐渐地和匠人有了区分。《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而守之,世谓之工。”匠人究竟适何?是“放弃控制权的设计者”,是“守”,是追求物的本身,是不放弃生活的质,稚朴、直接、所见即所得…匠人精神的物、器具,是服务于使用者的,是温和的浸润,而不是刺激的吸引注意。主编苏航如此描述:“我们总在强调器物的可呼吸性,喝茶时需要紫砂和粗陶,种花时需要瓦盆和水泥,穿衣时需要土布和粗麻,配饰时需要白银和碧玉,建造时需要木头与青砖,我们要求它们有着呼吸般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却又是随着主人的呼吸而变化。”“每当我们看到一件传统细腻的手工旧物,总会美到让人窒息,而那种窒息感,其实确是手工艺者在用自己的呼吸来调整观者的呼吸。”那一瞬间忽然似是而非地明白了,匠人们打动我的是为何物,他们的平实、质朴的去创造,顺应着生活的需求,加入时间和精力去打磨锻造,而后将物送到我们身边,陪伴我们生活,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平实与质朴的热爱。身为中国人,骨子里觉得生活是虚无的、时间是用来消遣的,尽职尽责的尽了本分,而后在每一刻日常里去铺张生活的美。所在及远方,远方即所在,而那些触人心魄的瞬间澎湃,往往在于午后花影烙在暗红的砖墙上,团扇上牡丹花开富贵,木件在日复一日的把玩中渐渐包了浆、变了颜色…生活的繁盛馥郁如此动人,而正是包含着温柔之情的器物将我们的热爱含吮其中,让我们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寄赋深情。编辑出版《百工》的这些人,想要把这种珍贵的对于文化生命持久力量的感知传递给读者和观众,最起码于我,是成功了的,他们所希望的百工的复兴,我也是真切的期待着。一万个人心中,也许有一万个匠人精神的定义,一万种生活里,有一万种对于匠人的看法。《百工》所取诸言,其中有补充知识与见解的客观,亦有感动与启发的主观。“崎岖之路,颠沛匪兮”,我却认真地相信,匠人之路,百工之路,必将是复兴的,而《百工》本身的优质设计,亦是一本不悔收藏的好书,值得在阳光慵懒的午后,反复品读。
  •     自从“工匠精神”一词作为一种政治性话语替代了情怀性话语呈现在大众的面前,社会上对于“工”这一群体的关注与讨论似乎愈演愈烈。然而除却在宏大叙事语境下对国家制造行业的深刻批判和殷切期望,人们似乎还是很容易忽略那些起于民间的,根植在大地之上的手工艺类的“工”。《百工》的创刊大概是源于发起人对于这类“工”的意义的深刻洞见,我们了解工匠,了解工匠精神就要先了解“工”的含义,“工”的形象,“工”的前世和今生。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手工艺文献,一般是对某种或者几种手工艺的制作流程或者历史传承的呈现,《百工》所展现的东西更加的全面,它将“工”作为一种学科的门类来叙述,里面涵盖了历史和当下,理论和实践,实物和评论,总体上跟更是一场对于“工”的立体式呈现。全书除去卷首和卷尾一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一般有1-3篇文章。章节名称分别命名为《考工》,《传承》,《新知》,《田野》,《行动》,《图像》,《格物》和《批评》。我按照内容大抵将其概括为“历史维度”“当下视角”“实践实例”“评论话语”这个四个部分。在“历史维度”中,第一篇文章就对我国的“工”的历史进行了考证,论述了“工”自古以来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也探究了形成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这样一篇文章放在开篇有着特殊的意义,实际上就是首先向读者梳理了“工”的往与今。而《考工》的另一篇文章则考证了先贤墨子的“造物”思想,为读者理解“工”的含义打开了新的大门。同时在“历史维度中”,编者还选取了两篇论述中日两国手工艺传承的文章,反映出了手工艺所承载的社会关系。在“当下视角”即《新知》的部分,编者分别选取了“乡野建筑学”和“艺术家邵译农的创作实践”来展现当代工匠在各自领域对历史和传统的探寻以及对于创新的思考;在“实践实例”部分,编者则先是选取了两篇手工艺田野调查报告和一篇手工艺传承观察报告,细致地记录了手工艺的原始形态以及传承状况,而后则选取了几篇向读者展现手工艺作品实例的文章;在最后的“评论话语”部分,编者则着重选取了两篇对手工艺理论的评论文章。令人欣喜的是,编者还在卷尾的文献集部分编排了数本手工艺相关的书籍介绍,将《百工》作为一个链接平台直接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百工01》整体读下来,信息量非常的大,角度非常的广,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没有过多精美图片的罗列和过多渲染性故事的熏陶,在文艺类书籍出版流于表面化、刻奇化的今天,《百工》的出现为深度阅读类提书籍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不仅是一本难得的介绍“工”的知识工具书,也是一本将阅读拉回“格物致知”本质的启智书。愿《百工》系列可以继续践行它所追求的使命。
  •     继《碧山》杂志书和《黟县百工》之后,左靖老师领衔的团队最近又推出了《百工》杂志书。受左老师邀请,让我为《百工》杂志书的创刊写点东西。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我顶多只能算是一位票友,因此就从自己浅薄的认识入手,写下以下一些文字。不当之处,欢迎行家里手批评指正。“百工”,意即手工业者和各种民间手工业的代名词。早在西周时期的铜器令彝、伊簋铭文中,就有“百工”一词的记载。而伴随着汉代的学者和礼学家把记录“百工”状况的《考工记》编入《周礼》,中国的手工业就正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社会体系的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在随后的两千年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不易。进入近代之后,手工业的衰落,一方面是西方的工业革命输入中国的结果。在大机器、大规模、简单复制的现代工业面前,强调独特性、人工精雕细琢的手工业尽管产品独特,但在效率方面则相形见绌,因此不断败下阵来。而另一方面,则源自中国从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一下子成为落后、封闭的东方传统国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精英阶层心态的转变。在一个一切以西方为师,传统文化与文明不断受到质疑和批判的时代里,手工业和民间工艺便也被很多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再问及。时过境迁,在当下这个时代里,手工业和民间工艺的复兴能够成为可能,同样源自上述两种原因的反动。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已经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不同于现代社会里的大规模工业化和简单复制化的生产流程,在后现代社会里,无论是出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纠偏,还是源于一个消费主义逻辑主导下,对消费品的重新“赋魅”(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语),个性化、手工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重新得到追捧和推广。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型思路已经开始影响中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其经济、政治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国家实力的提升,也让相当一批精英阶层摆脱“逆向种族主义”的思维,重拾国家信心与认同感。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提振活动,在中国各地,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手工业和民间工艺的复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百工》的创刊,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可谓是恰逢其时。当然,在一个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谈“百工”复兴,我们绝对不是要让手工业和传统工艺重新成为当下工业生产的主导模式,而应该是在所谓“工业4.0”的大背景下,通过还原与尝试个性化、独特化的传统工艺,给中国制造的复兴,提供多种开拓模式和可能性。这一点,从《百工》的栏目设置中也可见一斑,书中既有“考工”和“传承”这样聚焦复兴的栏目,也有“新知”和“行动”等栏目直视当下。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结合了新时代需求和传统工艺精华的“百工”复兴尝试,能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灿烂、多元化的中国助力护航。就此搁笔。2016.7.16上午作于竹林斋 (本文是蓑翁为《百工》杂志书创刊号撰写的书评,首发于《百工》微信公号,微信号为:baigonglife,欢迎关注。)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特别吸引你,我是很喜欢这种民族文化,而里面的文字与图画更是让我回味无穷,支持!
  •     百工既对手工业者的通称。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下,手工业者的种类何其多,工艺何其的复杂与精湛,但却面临着种种窘境。此书带你了解百工的过去、了解百工的现状、如何复兴等问题,还向大家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作品。赞一个。
  •     扎实的文字,翔实的资料,恰逢其时。用编辑工作的“工匠精神”致敬失落的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
  •     喜欢那句:“呼吸犹存,百工尚在”。
  •     左靖团队推出的最新杂志书,照例关注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下语境中的再造与复兴,作者团队一如既往地强大,来自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公益人士和媒体人,内容兼具可读性和学理性。而这本书美轮美奂、精雕细琢的装帧设计品质,本身就在诠释着“匠人精神”的含义。
  •     喜欢这种细细道来讲解的作品,读起来一气呵成像是跟随作者一起探索,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百工这两个字,希望这些传统的工匠们,这些精神会一直保留。
  •     左靖先生的书都是五星好评。这本是留言赠的。第一次知道“建筑人类学”。
  •     对传统手艺新的认识和发现。
  •     实地考察、历史文献,贯彻百工精神,引领当代设计从古老技艺中探索新思路。
  •     他说;“圣人之为衣服,和肌肤而足矣。” “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墨子明确反对奇装异服,以为衣服带履的设计关键是如果去适合人体结构和比例,与肌肤相亲。“便于身”的目的不仅是让穿着者感到舒适,还要不妨碍穿着者的生产和生活。”——这本书里面,最喜欢的就是第一篇和写墨子的那一篇,这本书在整体上是不错的,说学术也不是非常学术,还蛮容易看下去的,该学术的地方也蛮考究,我觉得普通的读者也应该读读手工艺类的书,中国的千年文化不是凭一张嘴说“不行了”就不行了,至少也该知道为什么不行了,多吸收他人的观点,将自己所见的与之印证。
  •     学术性并没有很强,不过作为当代民艺理想主义一个布尔乔亚的尝试,似乎也还说得过去?
  •     □格很高
  •     在机械逼退手工的时代,记录和传播变得更具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