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力”到“权利”:中国新闻职业精神考察与分析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11529372
作者:王亦高
页数:215页

书籍目录

绪章
1.新闻职业精神是什么?
1.1 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
1.2 新闻职业精神是什么?
1.3 中国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问题
2.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2.1 “权力”与“权利”之辨
2.2 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2.3 法律与伦理的双重关照
3.中国新闻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3.1 受贿无闻
3.2 接受日常馈赠
3.3 有偿新闻
3.4 侵犯自然人隐私
3.5 偷拍偷录与隐性采访
3.6 媒介审判
3.7 新闻本质真实论
3.8 新闻炒作
3.9 血腥画面
3.10 无人性新闻报道
4.法律视野下的新闻职业精神
4.1 对新闻法问题的基本认识
4.2 对新闻法问题的再讨论
5.经济视野下的新闻职业精神
5.1 对新闻与传媒领域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认识
5.2 对市场经济问题的再讨论
5.3 如何减少“一切向钱看”?
6.中国新闻职业精神溯源
6.1 中国新闻职业精神的历史回顾
6.2 中西方权利、权力问题的观念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从“权力”到“权利”:中国新闻职业精神考察与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针对中国新闻职业精神问题进行讨论。新闻传媒机构不是党政机关,也不是它的从属部门。新闻工作只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有属于它自己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规范。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只能是公民获知信息权利的延伸,而不是国家机构行政权力或司法权力的延伸。《从“权力”到“权利”:中国新闻职业精神考察与分析》进而分析了中国新闻职业精神目前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四大类:不正当的权钱交易、不适宜的越权行事、不合理的虚假新闻和无人性的媒体冷漠。


 从“权力”到“权利”:中国新闻职业精神考察与分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先说点题外话,我个人感觉这本书还是很经典的人大风格,长于思辨,紧扣关键词,逻辑周延,对问题的把握比较准确和直接,语言灵活不刻板,夹叙夹议的讲课风,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该书的问题也在于这种风格。总的说来,这样的著作提示并阐明了一个非常根本和重要的问题,但是还不够规范,中国化学术的感觉强烈,没有分析对象的范畴,没有任何抽样的概念,没有分析架构,经验材料不足,等等。应该说,这么重要的问题,应该值得在不断提高中一书再书。这里所谓非常根本和重要的问题即是如题所示,新闻究竟意味着什么?本科学习是一个人初步踏入专业领域的阶段,回想起来,当时的整体印象是,新闻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更好的写好新闻,如何更好的理解新闻。这样的认识当然我不认为是错误的,但因为过于接地气,便有种困于实操层面的感觉。仿佛当我们学习和理解这一社会现象之时,它就已经天然的存在了。这样进入“新闻”的方式,就难以理解新闻如何被建构出来,并且新闻在其他层面上是如何被控制和流通的。于是,后来我越来越从结构功能主义和建构论的角度去理解“新闻”。当然,这两种视角本身有诸多矛盾和冲突,但实际上也是不妨碍我们去更好理解“新闻”这一社会现象的。本书作者王亦高提出的进入视角与以上三种都不一样,他指出新闻不过是一种“职业”,正如医生、护士、律师、教师一般。也唯有此,我们才能避免落入新闻是权力机关的附属产物这种典型的认识陷阱里。不得不说,这样的视点的确是很有启示,也非常有现实针对性。但通读全书,难免又会有点沮丧!因为“新闻”这个职业的主要内容,真真只是负责呈现有人性的客观事实而已。不管自由而真实的口号有多么动人,在日常的职业生涯中,新闻职业人所要做的真的就是不加情绪的简单呈现事实。还有比这更让人觉得无奈的吗?当然作者也在文中举出例子批判这种不合适的情绪和沮丧感。但无论怎么说,这样的理论划分下,新闻职业,至少,真的不那么有吸引力。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可能还要回到作者的引题中来,从“权力”到“权利”。作者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将我们过去认为新闻是附属产物的看法视作是权力视角在作祟,而只有真正让新闻职业人和公众真正具有权利意识,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新闻职业精神的有效讨论中来。这样的论证我是非常赞同的。然而我想这样的逻辑顺序并非不可调整,从“权利”到“权力”又意味着什么呢?至少,意味着我们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不同的代入感。从权力到权利,我们代入是一种记者的身份,或者新闻相关从业人的身份。而从权利到权力,我们也可能代入的是新闻学研究者的身份。首先,要声明的是这样代入是见仁见智的,不是所有人看到从权力到权利都会认为是脱离了往常错误的认识论,也并非所有人看到从权利到权力都会存有研究者的意识。其次,一项优秀的研究,究竟是要进入研究所指涉的社会群体中去,还是要保持研究者的独立身份?这一问题饶有趣味,恐怕又和研究范式和旨趣有关了,故不赘述。詹姆斯凯瑞多次撰文指出,不要把“新闻”与传媒,广告,公关什么的混为一谈,新闻是独立的领域,它永远是和民主相关!国内学者对其的讨论也是较为丰富的。总而言之,新闻应该具有一种不能被泛化的品格。我想这是王亦高的逻辑起点甚为高明的地方,从词语辨析中去解剖“新闻职业精神”,正是与凯瑞的澄清意识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我们把落点放在“权利”上,正如本书的分析,真的有可能得出一种新闻职业也就是这样的平平淡淡轻轻松松的感觉。话分两头,当然我能猜到会有很多人不赞同平淡轻松的评论。但这点恐怕我还是要坚持,如果“新闻”这一职业的理想和诉求太局限和太保守,恐怕在情感伦理上它就永远无法和律师、教师、护士等相提并论。如果逻辑的落点在“权力”上,其中的问题本书已经痛陈清楚了。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批判的视角进入“权力”的逻辑呢?这不仅意味着把新闻这种职业看作一个整体,也意味着新闻在学科层面的价值被逐渐提升到哲学高度。新闻,诚然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社会构成,和法律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别无二致。当然了,新闻职业人和新闻受众是多半不会这么想问题的,而且所谓批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是需要打个问号的。但这不正表明,这样的研究起点和落点是更为重要的吗?最后还是说点题外话, 王亦高博士师从陈力丹,博士后师从于丹。从人大跑到北师大。愚钝如我,真是难以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作为博士后的出站作品,这本书恐怕在规范上还需要做得更多。目前是提出的问题很好,思辨过程也很精湛,但结论略显平凡,而由结论生发出来的理论想象,更是寥寥。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样的著述理应更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