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风气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6137545X
作者:穆涛
页数:295页

内容概要

穆涛,1963年生于河北廊坊,《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变
玉皇大帝住什么房子
树和碑
黄帝的三十年之悟
多士
职官
反粒子
道理

敬与耻
苜蓿 蒲桃锦 身毒国
“儒”这个字
谁敢窥天机
局限
自然者默之成之
代价与成本
认了
《汉书》告诫我们的
算缗和告缗
董仲舒的藏身之处
《食货志》里的一笔良心账
八政与九畴
采风是怎么一回事
使时见用 功化必盛
刘邦的新农村建设
身体里的风气
身体器官的服务员
笨人
内装修
去欲的态度

客气
会说话
睡觉
心底那个“愚”字
身体里的风气
正信
正信
敲木鱼
觉悟
空指什么
本钱
化和幻
什么样的朴素什么样的爱
旧砖与新墙
师和傅
致中和
敬礼
静雅
标准和榜样
清谈和清议
读文件
大实话
神话与鬼话
活力源
坊间言
贾平凹记
给贾平凹的一封信
《带灯》这本小说带来了什么
两本书:《秦腔》和《废都》
创新
立场与观念
以前
收藏
千字文
另一支笔
履历
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发的七个话题
坐船和吃饭
带着问题读书
李浩怎么读《隋书》
事关唐朝的三个问题
我们的地域文化意味着什么
双轨制或三轨制
史家怎么史
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解
文学标准和文学生态
李渔的“四期三戒”
《人间词话》的方法
言者有言
文学的核心
鲁迅在西安
虚心实腹
境界
文风
再说文风
解放思想
简洁
乡土散文
网络语言
搜旧书
安黎兄
忘我
再说忘我
夜读抄
听说过的两句话
四月天
河东与河西
清明
秩序
传神
内涵
描写
一杯水
小的故事
表面的东西
念旧的水准
回头看
时代烙印还是时尚趣味
现代精神与民间立场
言立而文明
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
文而不化不叫文化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
化是讲规律的
在汉代,文学意味着什么
真实 境界 表达
底线
怎么样理解主见

作者简介

《先前的风气》是穆涛先生新创作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分信史的沟与壑、《汉书》告诫我们的、身体里的风气、正信、贾平凹记、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发的七个话题、耳食之言和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八个部分。作者读史明变,循经思义,评古察今,怀旧不守旧,既考查传统典籍里文化生态的润泽光亮之处,又反思当今生活,有清醒的现代意识。且笔力踏实,文风朴素。堪称一部文学佳作。


 先前的风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穆涛先生的文章,有大境界、大情怀、大坚持,却好从小处命笔。若是一不留神,从小处看了,容易走眼,也容易不得要领。他讲信变、史官、树和碑、道与德、敬与耻、代价与成本,以史实作参照,说“春秋”的涵义,却下潜着深度,有现实的关怀。故能“意翻空而出奇”,引经据典,却不死于言下。全因“读史讲致用,温故为知新。”“历史原本已经死去了,只有读活了才可能出新价值。”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意大略如是。但能否读活历史,除学养外,还考校着读者的识力。穆涛欣赏班固的“春秋”笔法,赞他写刘邦出生的文字“真是从心所欲又不逾矩”,足为后世史家楷模,看重的,便是“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著史传统。他强调历史的醒世意义,不大赞同对待历史的实用态度,把目光越过建立史馆制度的有唐一代,借先秦两汉的史籍说“常道”,找“天地人的大道理”。若无兼容并蓄的气度,取精用弘的识力,还存着一份“经世致用”的心思,大约是不会如此着眼和落笔的。稍和文学沾边的学人读《汉书》,用心多在《艺文志》。穆涛谈《汉书》的告诫,却从《食货志》说起,他谈汉文帝减免农业税,说贾谊的《论集贮疏》和《谏铸钱疏》,背后均有我们时代的诸般事项作参照。褒贬之意与良苦用心,读者不难辨明。不说艺文而谈食货,见出的,是作者的天下胸襟与济世情怀。欧阳修说“大抵文学止于润身,而政事可以及物”,用意亦在此处。穆涛盛赞董仲舒,说他“奠基了儒学在中国文化里的核心位置,由礼而理,以礼入教。”是由对缺乏主体宗教的中国文化的内在问题的切己体察而生的“忧心”的自证和自我突破。蔡元培多年前努力“以美育代替宗教”,今人刘小枫曾不遗余力为国人“输入”基督教的根本用意,与穆涛的心思并无不同。但穆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有“由‘陈’而生的机心”,他的“新思”不是引进的,如他强调贾平凹的小说笔法,需“用看‘国画’的眼光去打量”“他(贾平凹)擅用‘破笔散锋’,大面积的团块渲染,看似塞满,其实是有层次脉络的联系,且其中真气淋漓而温暖,又苍茫沉厚。渲染中有西方的色彩,但隐着的是中国的线条。他发展着传统的‘大写意’,看似一片摊派,去工整,细节也是含糊不可名状的,整体上却清晰峻拔。”熟悉贾平凹的读者不难体味出,这是在说《秦腔》和《古炉》这样的作品。但也不妨读解为穆涛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化的问题,是可以靠中国文化自身来解决的。但“反求诸身”的功夫,却不易得。若非有深厚的旧书底子,且浸淫古书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得其性灵,大约难有这等识见。否则的话,《秦腔》和《古炉》的写法,也就不会遭致不解和批评了。正因为看透了缺乏主体宗教的中国文化的内在问题和局限处。也深知上世纪初放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的文化革命的不足“是传统的文化链条断裂了”,“一提中国传统,就是落后和守旧,一提西方,就是进步和先进。”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的简陋和粗暴。那种在特殊社会文化语境下的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事一俟成为“常态”,且“驯顺”数代知识人沉浸其中而不自知,无心也无力反省“文化的这颗树上结出的这种恶果”,更遑论努力“重建中国文化,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穆涛反复讲老规矩、讲礼、讲秩序、讲文风的朴素、强调守文心之正与书写清正之气,便是要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问题发言的能力。是“返本”,但“返本”是为了“开新”。若将此说视为“守旧”或“文化守成”,便是低看了他。学界以“文化激进主义”的态度,将当年的“学衡派”诸公“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的文化努力判定为“文化守成主义”,已足以说明此种思维的鄙陋。明眼人不可不察。因此上,要读通穆涛的文字,头脑便不能在近百年的知识氛围中打转,得做些现象学所谓的“悬置”的功夫,暂且悬置西学的传统,还有“五四”一代知识人所开创的文化的现代性传统。不是说这两个传统不好,只是说,文化的境界,其实还有另外的可能。还有从“中国之心”延伸出来的可能。这种可能根植于古典传统的精魂和性灵。须得“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还要有悟性,有器识,这是穆涛文章的绝妙处和显眼处,我以为,也是他的得意处。古之君子,明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这恐怕是对传统文人最大的责难,也是今人读书为文需倍加小心的重要问题。穆涛写世态,写人情,指陈弊病,纵论古今,不乏诛心之论,便是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底子。他强调“文章当合时宜而著”,并进一步指出“合时宜,是切合社会进程的大节奏,而不是一时的节拍或鼓点。写文章的人,宜心明眼亮心沉着,看出事态的焦点所在,看出社会的趋势之变。文章一旦失去时代与社会的实感,失去真知和真情,就衰落了。”有这般识见,文章自然不著一字空。他说“我们中国以前自诩为‘礼仪之邦’,这话没错,因为规矩具体,礼数清晰。后来对礼失敬,诸多规矩被当成‘四旧’砸个稀巴烂,大的规矩失于朝野,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就冒出来了。”说的是旧人旧事,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在当下,借古喻今或以今说古,是读史的紧要处。西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智的眼光,是能堪破世间幽微,洞悉世道人心众生万象,由此生出的境界与情怀,是有根基的。穆涛有极好的修辞功夫,他的笔法,深得历代笔记野史丛谈用思运笔之妙。前人笔记野史中,存着中国好文字的魅力,也容易培养出文人的“隐逸”情怀,但穆涛的文字,境界是上出的,字句却落在实处,有烟火气和人生的况味。“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古训。练是磨炼,达是透彻。人世间的好文章,就是要写透天是怎么磨练人的”。穆涛对自己的作品,好用“闲书”二字作评。这话不可直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云:“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是非皆不谬于圣人。”细读穆涛的文字,便知这先生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文字的志趣,离施耐庵较远,与太史公倒颇为相近。《周易》“地山谦”卦《系辞》曰:“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谦君子”与“称物平施”,是穆涛其人其文给人的基本印象,但他还有金圣叹的“情”和“侠”的一面,有“棉针泥刺法”“笔墨外,便有利刃直戳进来。”读他的文章,若体味不出这一点,便是错会了他。还是在《周易》中,有“复”卦《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返转回复,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也体现着天地生育万物的用心。穆涛看重古人的规矩,强调“我们已经到了思考正常国家状态下文学创作标准的时候了,”要有“中国制造”,走出百年以来国人于西学的“学徒”心态,寻回文化自信。大约要取“返转回复”之意,做些“返本开新”的工作。虽说是“先前的风气”,焉知不是向未来的可能性的敞开。孙郁先生自谓,在七十年代初,因偶然的机缘读到《胡适文存》,始知“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乃深味国学的一族。后来接触鲁迅、陈独秀、周作人的著作”并为之吸引的,“不都是白话文的篇什,还有古诗文里的奇气,及他们深染在周秦汉唐间的古风。足迹一半在过去,一半在现代,遂有了历史的一道奇观。”这一段话,恰好可以拿来说明我读《先前的风气》的感受。说实在话,这个时代,有真见地、大识力的人,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多。曾于耶鲁研习国史的郑培凯先生说:“五四”那一代人,自己与传统并未断裂,但却使我们这一代断裂了。这话我十分赞同,但总还是想,如果郑先生读了穆涛的文章,除大赞“於我心有戚戚焉”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启和千年文脉的赓续,恐怕也不至于太过悲观。
  •        鲁迅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它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命名,为鼓励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而设立的。 它与茅盾文学奖,共同构成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本届“鲁奖”是首次实行实名投票评选,评奖年限由“每三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本届评选2010年至2013年的作品。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愤世嫉俗,但又给不出治世良策,读来觉得只是为了抨击而抨击,还带着一股伪学问的酸劲儿。文中部分观点前后矛盾,甚至还有重复的文章,真不知怎么编辑的。最值得吐槽的是贾平凹记,这些文章和先前的风气有毛线关系,作者假装清高还一个劲儿拍主编马屁,也是够了。
  •     自视颇高。
  •     文字的寿数有悟性、器识
  •     小品文,家长里短
  •     体制内的好书。哈哈哈哈
  •     儒风男子
  •     很多话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写得太泛泛了,多而不够精。而且。。。额,能别动不动就突然忧国忧民指摘时事,然后就开始政治制度浅浅评说嚒?
  •     读这本书,是自己中国文化的补课。
  •     有些解释很能释惑 有些不太懂。
  •     为了写高考文买的一本书,看着颇有趣味。
  •     近年来读到的最好一本杂文,我归为杂文。深研史书有内涵,引用的小故事有趣味,还有思想有见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