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11262236
作者:彭明辉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彭明辉 英国剑桥大学控制工程博士,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学系荣誉退休教授。曾获中国画学会“艺术理论金爵奖”与“帝门基金会艺术评论奖”, 40岁以前闭门读书;40岁以后开始摸索跟这块土地与同胞互动的方式,是影响台湾年轻人的一代精神导师。最喜欢写的文章是影评、画论、小说导读,以及人生哲学。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动机所教授、台湾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新竹文化协会创会创办人、台湾生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书籍目录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辉谈现实与理想》
第一部:现实与理想
第一章 现实与理想的困惑
第二章 快乐,在不景气的年代里
第三章 求全无须委曲
第四章 自我成长,在现实的狭缝里
第五章 取舍与抉择的智慧
第六章 爱,在真实的婚姻里
第七章 活着,为了更高的意义与价值
第八章 难解的两代情
第二部:活出自己
第九章 理想──千古不辍的传唱
第十章 生命的滋味
第十一章 无憾的人生
第十二章 走出当代的虚无
第十三章 生命的道路无限开阔
附录
陪孩子走过更艰难的挑战——台湾地区大学联考前的指导

作者简介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辉先生又一部力作;彭明辉先生的《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被《读者》《青年文摘》等多家有影响力的文摘选摘刊登。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告诉当下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自我成长是一件安安静静的事,它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更不必在乎别人的否定。停止内心的躁动,从这本书开始。
如何在现实的夹缝里保持自我成长的力量?
如何在混乱的当下找到值得自己坚持的方向?
当下的社会发展,让每一个都市里的年轻人都感受到无尽的压力和迷茫,该如何面对未来?该如何规划人生?又该如何度过人生的转型期?我们有一肚子的问题和困惑,却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排解。《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作者正是用他个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阅读感悟,舒缓我们紧张的神经和压抑的心情,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身边的人和事。谁都会在青春面前受过挫,也都会坚强地走过来看到自己的成长。
台湾最畅销的心灵励志作者,
史上最难就业季,送给727万毕业生最需要的人生指导书,
朴素的价值观导向,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一致,
读完之后,求职有底气,选择有依据,人生不迷茫!
内容节选:
学会取舍,才会无憾——无憾的人生
有人满腹狐疑地质问我:“人生憾事数都数不完,怎么可能无憾?”的确,我们想要的很多,但是人生有限,得到的远远赶不上失去的,如何能够无憾? 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尽的渴望,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取舍与先后的拿捏。 一位哲学教授站在讲台上,悄无声息地拿起一个很大的空玻璃罐,把讲桌上的高尔夫球一颗一颗塞进罐子里,塞满之后,他问学生:“罐子塞满了吗?”学生回答:“是。” 他不作声,继续把讲桌上的细鹅卵石一颗一颗塞进玻璃罐里,并且不时摇晃玻璃罐,直到再也塞不进任何鹅卵石为止。他再一次问学生:“罐子塞满了吗?”学生仍旧回答:“是。” 他又悄无声息地把讲桌上的细沙一把一把塞进玻璃罐里,直到再也塞不进任何细沙为止。然后他又问学生:“罐子塞满了吗?”学生信心满满齐声回答:“是。” 他把桌上的三瓶啤酒打开来,倒进罐子里。学生哄堂大笑。 然后这位教授终于打破沉默:“这个玻璃罐就像你们的人生,而高尔夫球就像是你们人生中最重大的事物。比如,你的健康、一份可以维持温饱的收入、亲情和友情,以及可以满足你的热情、理想与人生意义的事物。只要有了这些东西,即使其他一切都离你而去,你的人生还是满满的。细鹅卵石就像是你人生中其他次要的东西,比如,美食、华服、汽车、宽敞的住宅,有了它们可以增加人生的舒适,没有也不致天崩地裂。而细沙则是其他可有可无的东西,这辈子用不着的积蓄、超大面积的豪宅、名车与游艇。”
“假如你先把玻璃罐塞满细沙,你将再也装不下任何鹅卵石或高尔夫球。人生也一样,如果你把一生全部耗在追逐可有可无的东西,你将再也没有机会拥有任何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铆尽全力去追逐人人所欣羡的东西,而是先弄清楚什么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喜欢彭老师较早之前出的一本书叫《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那是在我人生低谷和转折期间给我动力和希望的一本书,拿书中一段话来跟大家共勉吧“赢了,得到一时的快乐;输了,难免一时的痛苦。但是,在人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的幸福却跟输赢无关。只要有了一家人的爱,很多人都可以过得幸福,而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来维系这难得的幸福。但是,一家人的爱不能只凭运气或命定的良缘,它更需要当事人的用心经营,以及“爱人”的能力,才有办法克服彼此成长过程中被潜移默化的文化与价值差异,通过彼此的努力倾听,才会有真正的尊重与了解,以及在内心痛苦时给予最大的扶持。”——《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     一向对励志书无感的我,偶然从朋友处瞧见此书。拿起又放下,我心中暗想:“或许,这本书不是我的菜。”但我又深知朋友的脾性,如果不是因为书中真正打动自己的那些内容,如她这般花钱谨慎的人,是断不会在囊中羞涩时还买回一本纸书捧起来读的。也正因此,这本书来到了我的桌头案边。这本书围绕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等诸多问题来阐述。引用的名言警句不少,阐明的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很多,正如作者自己所言“生命就是一边凋零一边成长”,一句话便点明生命成长应有的代价。不论付出何种代价,只要我们在不断地圆满生命、完成生命,那便是一个正向的动态。最悲摧的可能莫过于生命只见凋零而不见成长,但遗憾的是,往往这种生命状态比较常见,而更可悲的是,许多人停留在这种生命状态中而不自知。作者说:“人心就是道场,理想与现实尽在人心之内;追求理想无须翻山越岭到遥远的彼方,也无须与现实决裂的悲壮,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由衷而言,直心而行,就是在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由衷而言,直心而行”的生活状态,便是在当下完成的。我们有权力选择从现在,从当下开始,做一个怎样的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权力选择延迟这样做,或者,压根儿就不这样做。生命的建设取决于每个人他自身,而作者也只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而已。只是,我觉得,人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他自身,而这种完成注定是与外物无关的。你能说,你的权势地位、所拥有的财富、相貌身高与你的生命质量完全挂钩吗?至少,我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正如佛教中说,世间万物皆是无常。眼前拥有的一切,它就一定能保证未来的生命状态吗?伊壁鸠鲁曾说:“独立于身外之物的自我满足是最重要的。”作者自己也说:“拥有人人羡慕的身外之物,不如拥有能让自己幸福的内在能力。”其实,读到此处时我也困惑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物欲很强的人,在某些时候还颇自豪过,觉得自己有一份相对而言比较超然的心态。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是动摇了我的心,更严重的是,令我开始怀疑起自己,怀疑起人生。可转念又一想,谁还不是一边摇摆着一边长大?一边收获着一边失去?凡是含泪辛苦耕耘的人,最终也必将微笑着收获。只是,我们不要把这“收获”仅限于物质上的获得,窃以为,心灵上的安宁平静相比于物质上的收获更是难得。为何?就因为物质代表了人生的有限性,而心灵上的成长,或一种状态是无法衡量的,因而也意味着生命无限可能的延伸和扩展,而这种延伸和扩展,都可以从当下开始,只要我们自己愿意。生命总是短暂而无常,充满了各种变动性。当我们嘴上说着“以后如何”的时候,当下的生命状态该由谁来观照呢?不要一谈起理想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活得多么“悲壮”,如果我们从没有在当下开始将生命状态与“理想”对接,那么所谓的将来、所谓的悲壮,那是根本只是我们自己的臆想。生命最好的可能,永远只存在于当下之中。因为只有这当下的生命,完全归我们自己掌控,至于未来的梦想,那就交给未来吧,——如果我们不曾从当下开始做起,“未来”又谈何存在?
  •     这是第二遍读了,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得到的收获远比第一次多,因此也由3星推荐改成了5星力荐。我猜测原因之一可能跟我出去实习了一段时间有关,也就是离现实更近了,体验后能够分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珍惜理想的价值,更看重有人跟我语重心长谈理想。原因之二必然在于心态的开放,这可能和我看了蔡康永的两本《说话之道》有关,而想起看这两本书自然是实习过程中发觉到了自身沟通能力的不足,所以原因之二也是由原因之一产生的。说实话,以前的我因为说话毫无逻辑,所以老是注重别人言谈举止是否线性约束,期待培养自己逻辑思考的习惯,殊不知陷入了误区,很多情怀、精神层次的东西,是无法全用逻辑来阐述的,用错误的模型去解释情感的言论,自然看不懂作者所云。那好,讲完重读得到更多的理由,那我重读究竟读懂了什么呢?之前读到一点作者的淡然,读到一些“品味”上的差异,读到一丝教育的本质。那这次读又是读得如何呢?我自认为在之前的基础上认识得更深刻了些,除此之外,还有一缕理想的篝火在我心中悄悄燃起。说淡然。以前总是很急着要做什么,担心有很多东西忙不完,活在一种焦虑中。这个时候,需要一味药,来治愈自己,彭明辉的书做到了,哲理人生性质的散文,很平淡,仿佛把你带到乡村,带到郊野,带到流水旁,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人生。就像我听May day的《笑忘歌》一般,这种感觉好轻松,加上阿信慵懒得像刚起床的声音,听得懒洋洋的,好想乘热气球,好想从草原上滚下来,好想大声说:撒拉黑哟,某某~讲品味。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里生活的我们,容易养成“快餐消费”的习惯,吃饭、阅读、甚至是睡觉,都草草了事,时间久了,感官就容易粗犷,失去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整个人如行尸走肉一般,充满了“兽”性。正如书中讲到香港人和台湾人饮白兰地,大口大口地饮,失去了法国原有慢慢细品的韵味,品尝不到白兰地的精华。这其实就是快速的生活节奏带来感光上的粗犷,对美好的事物遂看不明白。就像野兽一般,比的是蛮力,看谁喝得多,喝得快,满足一些所谓虚荣心上的成就,无视内心的价值观,无视作为人有勇气“抗拒”的人性。谈教育。第七章还回答了前书《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中“到底累积的是什么?”这个好问题,累积思想的能力、情感的能力与人生的智慧,累积出愈来愈成熟的自我;累积生命里的深刻、庄严的感动,累积生命的巅峰体验。这些累积无疑是区别人与动物的要素,让作为人而活着,有着更高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就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更具有人性,这个人性指的不是动物应激反应的“第一天性”,而是人类自觉品味的“第二天性”,彭明辉的话让我更能反省自己平时作为,哪些属应激,又哪些属鉴赏,以便让自己更具人性,也因此更加注重自己在艺术、体育、语言、文学上的积累,欣赏更多表达人性美丑的作品,不至于让自己在世俗中流失。如:艺术上自己有坚持看《绘画的故事》和欣赏歌手李健的音乐,有时也聆听些古典音乐或去听一场音乐会,甚至自己有买吉他开始从零学起;体育上自己善于长跑,白天天气好自己就会绕操场跑个10圈,晚上就骑行,骑个1h,还喜欢玩乒乓和轮滑,虽然玩得不怎么好,但自己中意,宅在室内时就举举哑铃,做做俯卧撑,也挺好的;语言喜欢的有英语、日语和python,也是初级,但兴趣不断,有空就学(这里也是太过粗狂,导致分不清各元辅音发音差别,不够细腻);文学上,最近在重读一些读物,才发觉以前太过粗放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读懂(比如此书),现在算是赎罪吧。以上种种,都有在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性里的光辉,就连一块砖头都幻想被砌在教堂让人欣赏,何况是人呢?是人都有向好的渴望,需要一些活动来承载这份美好。看理想。老实说,第一次读我以为现实和理想差别不大,只要我去实践,有心人天不负,最终将必定成功。可是,实习了接触了现实才发现,很大部分是我假想了现实,并且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是外人的“羡慕”,而非“敬重”,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理想,这样的理想面对变幻多端的现实自然不堪一击,所以自己有在调准理想的方向,调准自己心里理想与现实“X% + Y%”的比例。彭明辉给我的启示自然是让我肯定了自己真正理想的价值,那就是投身教育领域,想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灵上的难题。这是我一直感到痛楚的,也是让我感动的。痛楚是因为现在人文教育的缺失,自己只能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地自我找寻,像大海捞针般迷茫;感动的是一直有好心人帮我,给我力量,给我方向,就像夜航时的灯塔,让我感觉走在正轨上,从未迷失。想必同龄的青年也有相似的烦恼吧,自己得经验丰富起来,情感和智慧升华起来,有朝一日也回报社会,帮他们解决点内心的困惑。最后,我发现我养成了通过作者的文字来洞察作者本身的习惯,我想彭明辉肯定是个清淡典雅之人,应该是慢条斯理的,睿智阳光又不乏深刻的,读好书等于交到作者这个好朋友,有这样温和的朋友在你身边,我想自己也是能减轻些许焦虑吧。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真心没看懂啥 只想对自己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 没文化真可怕
  •     建议还在念书的人都看一看
  •     一碗好鸡汤!
  •     “人该在意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自我成长,以及认真地活出生命的滋味、意义与价值,如此而已。”正解。
  •     生命经验不同的人,本来就不该替另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做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必须以当事人的生命经验为基础,每一个决定的好坏都要视当事人承担痛苦与感受喜悦的能力,而不该用“客观上”的“对、错”或“好、坏”来强迫一个人去接受“正确”的决定。重要的不是“对”或“错”、“好”或“坏”,而是“受得了”与“受不了”、“适合”或“不适合”、考虑“周全”或“不周全”。因此我常对学生说:“我不是你,无法替你承担一个决定所必须忍受的痛苦,也无法引导你去享受一个决定所能带来的满足。我不是你,就不该替你做决定;你不是我,就不该模仿我的决定。”即父母与子女亦然。
  •     改变心态,接纳自己,活出自我,超越自我。
  •     永不绝望,永远热爱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     讲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挺好的,简单真实易懂,大量举例。启蒙思索型。
  •     看到一多半,多心灵鸡汤,适合给自己降降温.读完之后,权当励志书看就好了,并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既不能告诉你方法,也不能鼓舞你的斗志。这种励志书看少为好。
  •     很有诚意的心灵鸡汤
  •     一碗带汤勺的鸡汤,注重人文心灵的成长
  •     看的有些仓促,觉得还要再读一边。的确可以解开不少关于自我的困惑,那句——生命就是长期而持续的积累,具化的好。深受影响。我们看书,总是会有各种出发点,而看这本书,则是我为了肯定自己走过的及即将要走的路没有错,至于对不对——成王败寇任凭说。
  •     第一部还行第二部完全看不下去了
  •     看多了就那么几个观点~有点啰嗦
  •     一直对励志书不感冒,不过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的。就是感觉整本书举例的地方太多,也好,就当扩展知识面了。
  •     还不如第一本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     没啥意思。偶见几句话倒是写到了心灵深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