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35188826
作者:郭华瑜
页数:266页

内容概要

郭华瑜
1988-1992年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1995年 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2001年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任教
1997-2001年 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1年-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任教

作者简介

绪论: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上篇 追本溯源——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最初的建筑形制
第二章 土木建筑形制的高潮与式徽
第三章 木构建筑主流形制的确立与传播
第四章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最后成熟期
下篇 条分缕析——中国古典建筑各部分形制的演变
第一章 屋顶的形与制
第二章 屋脊与瓦
第三章 屋身的形制
第四章 台基与平面的形制
第五章 斗拱形制及其源流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的一本著作,内容还是很精彩的。书的前面有吴良镛先生写的总序,其中一句话我很认同:“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对本土文化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这一套学术著作的出版也是为了进行文化的反思。书的前半部分追本溯源了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起源与发展,其中参考了梁思成、刘敦桢等老先生的著作如《中国古代建筑史》、《营造法式图解》。整个解说娓娓道来,像是播放一部纪录片,但是着重于形制的解析。构木为巢与干阑住屋是长江流域的构屋之始,而黄土小穴与木骨泥屋是黄河流域的建屋之源。由此开始了土木建筑形制的高潮与式微,和木构建筑主流形制的确立与传播。书中常常提到不同学者的观点,但是也有自己的立场。后半部分则条分缕析讲述古典建筑各部分形制的演变,其中包括屋顶、屋脊、屋身、台基、斗拱等。从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能窥探当时建筑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经济文化的繁荣情况。对于非建筑学专业学生,斗拱部分有点晦涩难懂,其中一些专业名词“三彩昂后尾溜金”“五踩重昂平置后尾”等等我是在无法理解。其中一些配图还不错,除了个别的解析图实在是太模糊了。有时候我会问像这样建筑史晦涩难懂的研究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当下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重修与复兴恰恰需要建筑史的知识。一个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不能插入唐宋时期的斗拱木作做法吧。此外,中国的古代木楼阁被毁坏太多,很多只能从史料、壁画、雕塑中去寻找时代的痕迹,如果我们再不进行整理恐怕会被遗忘于世了。学了建筑史,出去旅游也就有新的看头,看看斗拱的做法,建筑的开间与进深,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等,总会有新的感悟。古建筑的魅力是能穿越时空的,当时漫步在正定县的隆兴寺就被深深震撼了。中国古代有很多值得细细观赏的古建筑,例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应县木塔,河北蓟县的独乐寺等,但是在普通大众印象中也仅仅存在北京故宫、天坛了。这实在是可惜了。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首先,要向傅熹年先生致敬。其次,乾陵现在的样子和原稿对比真是丑爆了。
  •     郭老师的书,必须力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