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国学”思潮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49531875
作者:贺昌盛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贺昌盛,1968年生,湖北十堰人,文学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论及文艺学学术史研究。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象征:符号与隐喻——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型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想象的“互塑”——中美叙事文学因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1912-1949)》(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

书籍目录

导 论
上 编
现代“国学”:命名及其功能
语言、民族国家与“国学”形态的内在构成
国学院体制与现代中国学术的知识聚合
国学何为: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国学热”问题论争综述
现代中国“文学”学科的建立
载籍·考据·立论
——现代中国学术的方法论转换
下 编
现代中国文学与启蒙理念的逻辑关联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钱锺书早期的“异国形象”研究
——《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及其他
闻一多与鲁迅比较研究论纲
现代思想的抉择
——新儒家与自由主义之争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以“知识还原”的研究策略为向导,通过对“国学”与“现代性”两个核心“原点”基本知识构成的分析与梳理,重新观照了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演化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国学”与“现代性”范畴的基本内涵,并深人探讨了这一范畴统摄下的“文学”、“启蒙”、“政治”、“审美”等诸多知识元素的特质、意义、变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由贺昌盛编著。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整理国故”产生的“国学”与以打破传统为己任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对冤家;其实,正是“现代性”当了“国学”的助产士。如果没有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的侵袭,自大的满清帝国会一如既往地守着自己的疆土按照千百年来的统治方式前行。而日本的崛起给了沉睡的清朝又一记耳光,终于唤醒了民众,改革、变法、革命成为民心所向。而在思想文化领域,伴随着坚船利炮而来的是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时间对于西方文明的崇拜、学习之风盛行,也有人提出全盘西化,对古老的中华文明持否定与鄙视的态度。正因为此,那些希望保留、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国粹”与“国学”的概念,期望能够固守住这文化的最后一块阵地。因此可以说,没有“现代性”的入侵,永远也不会有“国学”概念的产生。民国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现代性”与“国学”的最好实验室。那里的样本丰富鲜明。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民国期间对于“国学”的研究与发展,才使得后世的我们能够有更多了解中国古老文明的窗口。那个时期知识分子虽然也有自己的困扰,然而政治权力对于知识分子的控制还不强,各种思潮相对自由的出现并蔓延。也正是这一段时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流派通过译著和主动交流而成为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借鉴。在这种交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那些“传统”的思想慢慢地注入了新的动力,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活力,而那些“现代性”的思想也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附着点,慢慢地生根发芽,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分子。 “现代性”对于“国学”的影响似乎从1949年开始就停止了。“自1949年开始,大陆对知识分子逐步加强的思想改造,以及持续不断的批判运动,一直都是迁台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对象。”而伴随而来的不是“国学”的回归传统,而是由一种思想统揽全局、解释一切的极权破坏,虽然没有了“现代性”的侵袭,而来自于内部的政治势力更为强大,破坏性也愈发强烈,虽然仅仅是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而在文化上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却极其深远,那段时间所造成的不光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直接产生了几代人的文化断层。如果没有赴台、赴港等专家学者的坚持与传承,中华文明可能就此来一个180度的转身,那些我们曾经坚持、笃信的,都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那些被带上“臭老九”标识的学者们哪里还有胆量奢谈“国学”或者“现代性”?就如刘复之在其《艺术创造与自由》一文所指出的:“文学家们一旦被“动员”起来,并富裕文艺作品以“固顶的主题”,文艺就被彻底转换成了“政治性的口号和八股”与“既单调又无效的宣传品”。”而文艺创造力的消失意味着“民族活力的衰萎”,且必将导致“民族文化存亡绝续的危机。”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国学”与“现代性”的碰撞,我们如今的环境有了多大的改善呢?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和活力是否已经恢复并被释放出来了呢?这些问题还有待大家认真的思考并做出回答。作者也试图给出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高调的政治宣传虽然在短时间内比较容易起到统摄文艺思想甚至形成强大潮流的效果,但它同时也很容易使人们迅速地产生对政治本身的疲劳与厌倦,进而形成政治文艺被彻底架空且完全丧失其现实支配能力的特殊局面,这几乎是一切政治文艺所必然具有的通病。”“现代性”终究会成为传统并最终成为“国学”的一部分,只不是我们如何为后辈书写这一段历史才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反思国学历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