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4747028
作者:[西班牙]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页数:308页

内容概要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1864—1936),西班牙作家、哲学家。生于毕尔巴鄂,卒于萨拉曼卡,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为小说《迷雾》、《图拉姨妈》、《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等,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

书籍目录

序言 / 1
后序 / 12
《迷雾》的历史 / 14
迷雾 / 1
仿照尾声写的悼词 / 260

作者简介

生活好像一场迷雾。奥古斯托爱上了欧亨尼娅,但欧亨尼娅并不爱奥古斯托。对于奥古斯托来说,整个故事看起来是一个爱情悲剧。他反复思考,是“我爱故我在”,还是“我思故我在”?爱与思的困惑,正是上千年来欧洲哲学的迷雾。
但是,当作者乌纳穆诺亲自出现在文本之中时,我们遇上了淡淡的嘲讽。然而,这一切终究笼罩在更深的隐忧之中,因为作者明白:乌纳穆诺创造了奥古斯托,而上帝创造了乌纳穆诺。我们的生存,是一场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迷雾。


 迷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毫不客气的说,乌纳穆诺的《迷雾》,如果仅仅作为一部爱情小说来看,是非常平庸的。奥古斯托爱欧亨尼娅,欧亨尼娅爱毛里西奥,追求无果,于是奥古斯托又爱上了罗莎里奥,但在欧亨尼娅表露出暧昧的态度后,迅速和欧亨尼娅结婚,最后发现这不过是一场骗局。情节平淡无奇,语言也称的上乏味,差可打发时间——如果它的作者不是乌纳穆诺的话。乌纳穆诺通过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和胡思乱想成功地将奥古斯托塑造成了一个近乎疯子的绅士,同时,也成功地把他的哲学级别的思考过程披露在文字中。是的,我称之为“思考过程”而并非“思考”。因为,奥古斯托显然没有继承乌纳穆诺自身的意志,他的心理活动不过是作者思考的一支。对于乌纳穆诺在文本中提出的一些哲学问题,奥古斯托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他的杂乱的思绪往往半途中断,甚至是停在了一些可笑的地方。一直到第三十一章之前,这些文字都是一种近乎废话的存在,但在第三十一章,当作者本人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小说中时,它们突然嚷嚷起来,“为忽视我们而后悔了吗?亲爱的。”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如何判断到底是“我们爱上一个人”还是“我们认为自己爱上一个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曾经有一个同学,他疯狂地爱过一个女生三年。三年后有一天,他疲惫地对我说,“我终于清醒了,我不是爱她,我不过是以为自己爱她罢了。”当时我想,这不过是他放弃的借口罢了,“爱”本身就是一种感觉,那么“爱”和 “认为爱”有什么区别吗?比如,“疼”和“认为疼”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是,这似乎确实有区别。如果真实地爱情会自然激发多巴胺的分泌的话,会不会有可能通过意象来自我暗示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来形成和爱情一样的感觉呢?又或者所有的爱情其实都是源于心理暗示?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不过即使空想也是一条没有源头的有趣逻辑链。当然,乌纳穆诺以其哲学家的幽默告诉我们,当然有区别,区别就是会“说疯话,做疯事”。呵呵。如果我们仅仅是虚构的人物,即便我们怀疑也只是作者想要我们怀疑,即便我们反抗也只是我们的作者想让我们反抗,我们的一切都只是一个作者规划完毕的,那么存在的意义何在?当然,通俗的说,那个作者的名字似乎叫做命运。想想也是恐怖,假设命运真的存在的话,就连怀疑命运的存在与否都只是命运对人的调戏的话,那人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吗?你决定反抗,你的反抗是命定的;你决定自杀,你的自杀是命定的;于是你决定好好活下去,嘲笑命运,然而这也是命定的;我曾经思考了很长时间,结果很遗憾,我无法从逻辑上证明命运的不存在,当然也无法证明他的存在。毕竟,命运的魔法从来都只在事后显灵。奥古斯托决定不屈从于乌纳穆诺。结果,乌纳穆诺想要让奥古斯托自杀,奥古斯托自杀了。似乎,乌纳穆诺的悲观态度已经显露无疑。但是,乌纳穆诺又构造了一个梦境,奥古斯托成功地拒绝了乌纳穆诺对他的复活。谁又知道这是不是乌纳穆诺让拒绝的呢?当然,乌纳穆诺在小说中是在讨论杀死虚构。但只要拔高一层,将虚构人物看成我们,这一悲观的预言也完全适用。好在,乌纳穆诺开了一剂自我安慰的良方:虚构,比作者更重要。也就是说,只要相应的拔高一层:我们,比命运更重要。如果当做一道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分析迷雾的含义,你大概可以这样回答:1. 生活的迷雾2. 思与爱的迷雾3. 存在的迷雾当然,还可以装逼一点的总结4. 上千年的哲学迷雾。
  •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说道:“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贝尔看来,各类各类视觉艺术品,如绘画、建筑、陶瓷、雕刻及纺织等,都能唤起一种特殊的感情——审美感情。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地的方式排列组合的关系或形式。这种审美的感人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文学而言,美产生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由贝尔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的形式,不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吗?只谈形式。序言。首先,打破知名作家为不知名作家作序的传统,序者和作家一致同意改变这种有害的习惯,把它颠倒过来:让无名的人介绍有名的人。其次,序言作者的个人定位是主角的朋友。而大部分序言我所见,序者多为以第三方读者的角度纯粹性介绍人物或情节。再者,这些流水线般机械的序言,作序者真的读过原书吗?是翻阅?还是阅读?最后,序言无大篇幅的作者生平介绍、作者获得的荣誉等常见套路,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本人对人生观念以及向作品传达的思想,这才是真正能帮助读者(如序言提到:我们的读者,就像一切文化修养不高的读者一样)去深入理解一部作品。体裁。耳目一新的体裁:Nivola,为“迷雾”和“小说”的结合词。序言中有解释。例如,作品到后三章不知是奥古斯托离开虚构的世界(作者创造的世界)进入真实的世界,还是作者离开真实的世界进入虚构的世界,二者进行的对话,这种混淆的感觉就如书名一样——迷雾。后序。既不对其他一切出现在奥古斯托周围的人物的结局做任何交待,也不说明人们对奥古斯托的奇怪死亡之所感和所想。而只有一个角色例外,他的狗(它是主角奥古斯托贯穿全书的倾诉对象)。虽是100年前的作品,形式放于今日仍是少有之,推荐这本Nivola,因为它“有意味的形式”:从鲜见的序言、到nivola体裁,以及不因袭传统的后序悼词。
  •     文/吴情米格尔·德·乌纳穆诺,西班牙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以作品风格独特新颖著称于世。然而,国内文学市场对其引介不多,学术界的研究也实甚少。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或许更熟悉和他同一祖国的文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其实,就文学性和思想性而言,乌纳穆诺丝毫不输给这位大家(他很多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向塞万提斯的致敬之作),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才华也当仁不让。《迷雾》这本书便是一例。初读前几个章节,或许你以为这是一部略带哲思的爱情小说(很明显,作者的一个圈套):男主人公奥古斯托因一面之缘“恋”上一位钢琴教师欧亨尼娅,“寝食难安”,“辗转反侧”,并为此展开了不懈追求。不幸的是,钢琴教师已有心上爱人,不肯接受。奥古斯托早年丧母,内心之中极其渴望母爱(尽管有女仆杜利维娜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他而言,要努力找寻的,似乎不仅仅是同床共枕的女人,而是妻子—母亲的结合体:肉体上的妻子,灵魂中的母亲。在这段苦恋中,奥古斯托反复思索,不确定自己喜欢的究竟是具体的欧亨妮娅,还是纯粹的理念世界的女人,喜欢她作为女性本身的“健美”、“优雅”和“真挚”。理念和现实之争,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即有所阐述,他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处在流变之中,因而每一瞬所见现实之物都是不确定的、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静止的事物才具有绝对真实性。对奥古斯托而言,现实中的欧亨尼娅太难捉摸,理念中作为女性和母性的她,才是他之所求。他说,“我独自想象的这个(欧亨尼娅)是我的”,“不是另一个,不是那个活生生的,不是我看见从我家门前走过的那个偶然的幻影。”由此可见一斑。随着情节的展开,你开始慢慢觉得,这是一部伪装成爱情故事的象征小说:在充满不确定和挑战的求爱之路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迷雾”。“迷雾”意象最多,也最难解。在第二章,乌纳穆诺借奥古斯托之口说道,“生活就是这个,就是雾。生活中弥漫着浓雾。现在从迷雾中出现了欧亨尼娅。”在第三章,他写道,“欧亨尼娅,我的欧亨尼娅,我生活的目标,雾中的一对明星的甜蜜光辉。”在第四章,奥古斯托再次表示,“隐约。这便是爱情的学问,在雾中隐约地看见。”类似的自述不胜枚举。这里的“迷雾”,不具有现实内涵,象征意味十足。它代表人生及命运的不可把握,由不确定性建构起来的存在之问。它隐喻了荒诞,暗示或鼓励人们摆脱为其中而做出努力,以及努力本身所具有的徒劳特征。读至小说最后几章,你才会惊醒道,这是一部实验小说:奥维斯托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全由叙述者“我”臆造,尽管其中有不少脱节和意外。若你细心,其实早可发觉。在小说的“序言”中,人物之一的维克多,奥维斯托的朋友已经开口,给读者先行揭示了故事部分结局。他亦真亦幻,既是小说正文中的人物,却又不乏存在的现实依据。相似的小说叙事结构也见于纳博科夫的名作《微暗的火》,只是后者运用得更加灵活娴熟。在故事的结尾处,奥维斯托为了心中所爱,不惜赎下她抵押的房产,无私赠予,而后遭遇欺骗背叛。叙述者“我”为其安排死亡结局,遭致其反对和抗议:作为创作主体的“我”,“我”并不将奥维斯托,这一虚构人物赋予任何存在实体的目的和意义;而他认为,他一但产生,便脱离了“我”,有了独立地位和尊严,不必臣服于“我”,处处听候差遣。这无疑是对“我”这一“造物主”权威的挑衅和戏嘲。他认为,“一位剧作家,绝对不能对他创造的人物为所欲为;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决不能违背正确的艺术原则去做任何读者希望做的事情。”与其将之视为端正的文学态度,毋宁说是一种坚决的创作本体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但对笼罩在“迷雾”中的众生(不管你与奥维斯托同或不同)来说,真的能够摆脱“迷雾”中无形的力量的束缚,找寻到个人存在的意义吗?如果不能,可以像奥维斯托那般奋起反抗吗,即便会遭遇失败?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生活在一场迷雾里,找到自己并非易事,但是也不应该放弃。自己丢了工作接着马不停蹄找工作,有点没想清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如若跳出现在的自己,可能会这么看,作者通过虚构一个自己,继而又杀死他来证明自己本身的存在。自杀不可证存,唯有他杀。
  •     “我们企图像打开一把雨伞一样打开上帝,让他保护我们避免遭受各种灾难。”开篇很惊艳。让小说主人公和作者对话,在1914年可能是一种新鲜的尝试,现在看就有点故弄玄虚了。
  •     一篇序言已经足够。
  •     看不懂
  •     很可爱的小说,一个忧伤的玩笑,戏剧化对话,前面节奏很好,中段有点啰嗦,最后很有趣。
  •     我个人觉得这本小说是放大版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     在这种兜兜圈圈的文字里,感觉中文翻译总是很难到位。
  •     太好看了!一百年前的作品,像纪念碑一样伫立在小说的广场上。
  •     amo,ergo sum。是她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o⊙)…
  •     这种都称不上悲剧的爱和淡淡的讽刺,不能换个说法叫无聊和平庸吗,这么淡你也可以借由来思索人生如同迷雾,真不知道花这个钱去引进并印刷出版的意义何在,出版社应该被读者打分,低于多少的以后禁止出版!
  •     老实说,没看懂
  •     这本Nivola的形式颇耐人寻味,从主角奥古斯托的朋友维克多作的序开始,到后三章不知是奥古斯托离开虚构的世界(作者创造的世界)进入真实的世界,还是作者离开真实的世界进入虚构的世界,这种混淆的感觉就如书名一样——迷雾;以及它不因袭传统习惯的后序悼词。
  •     作者创造了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每一个作者和读者也是上帝所臆造的故事中的木偶。到底是你梦见了他还是他梦见了你,人究竟是否存在,所见到的一切是否只是别人的梦境。生活是一场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的大雾。
  •     更像戏剧 感觉所表现的哲学……生活是迷雾这个看起来很含糊……
  •     存在
  •     作者为什么还没精分我也想不通
  •     爱情心理学
  •     不太像小说。哲学化
  •     完美的三幕剧,完美的蒙塔诺。
  •     -1。对于一个作品来说,最基本的是它要说点什么,本篇就属于那种什么都没说的,看了以后给人一种anything can happen anywhere at anytime的感觉。
  •     一百多年前的作品 更偏向古典舞台剧
  •     新版各方面挺好的
  •     借Metafiction手法抛出了角色与作者间存在主义式的冲突,但是我已经喜欢皮兰德娄了。男主角的爱情观,即“特殊的爱情对象唤醒了爱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又融到普遍的对象中”这点蛮有趣的,但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线来作为生活的主体这点太招人厌了,中途我忍不住跑去看了两篇小黄文才勉力看完本作,同样是“求不得”看看人家歌德的维特
  •     1914年出版小说,现在读来,无趣但无有违和感。
  •     大量的现代/后现代命题被纳入带有新小说特征的多维结构,严肃的思辨同时被显而易见的文字游戏所解构。
  •     值得再看,关于婚姻的论述
  •     完美的意识流
  •     九八一代巨匠 结尾震撼 要摆脱上帝的主宰 unamuno的信仰危机
  •     不符合我的审美,也确实读不懂,太哲学。
  •     欧亨尼娅……欧亨尼娅……
  •     译者做了校订。新版加入乌纳穆诺的“序言”和“后序”。
  •     透过中文去同理小说中的思考和情感总会感到隔阂,这种隔阂把你逼入无关紧要的情节中再逼出来,似乎要把你抛入哲思,但又不完全是,直至你触摸到一股黏稠的精神流质,当你再想探究什么时,你抓住了你的无力。
  •     我能说我是真心读不懂吗
  •     当年读得是方予的译本,看版权页码竟是1988年,时间嗖嗖嗖过得真快啊。
  •     讥讽某种原因造成的社会运转的不正常为迷雾,为这种困惑在心理层面摇摆,纠正,游移,无异于比看不清东西就认为自己是瞎子的想法更可笑
  •     @v
  •     奥古斯托是个活在思想的枷锁之中却没有存在感的可怜人,被欺骗的爱情。以对白为主的小说,读起来很有古典戏剧的感觉。
  •     封面太美! 脑洞巨大 全由对话组成 摘: 一切从广度看似成功的东西,从深度上看则是失败的。
  •     没完没了的意淫,小说写成这操行还能翻译成几十国语言销量还这么火爆,是我是文盲还是全世界都有病
  •     看完对主人公表示可惜 一个被一个骗 最后还是自己害死了自己 信仰有的时候真的很重要 一味地暗示自己多么悲剧 多么不幸 有时候真的就会成为现实
  •     如果发觉有人在你面前显摆,那请把这本迷雾砸他脸上。绝佳的试金石,装逼犯必将原形毕露。
  •     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会更好一点
  •     两度崩溃。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但恕我直言,你实在是不会写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