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精进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213067826
作者:阿图·葛文德
页数:222页

内容概要

(美)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 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书籍目录

楔子 从专业到出众
第1部分 勤奋
1.洗手这回事
赛麦尔维斯任职的医院每年约有3000名产妇分娩,死亡率超过了20%,这是相当惊人的。相形之下,在家分娩的产妇的死亡率竟然只有1%。赛麦尔维斯判断,医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他们用手四处传播细菌。
2.“扫荡”行动
我们在乌帕尔哈拉村找到了得了小儿麻痹的小女孩。她才一岁半,有一张忧郁的脸庞,头发剪得短短的,戴着小小的金耳环。她在妈妈的怀里动来动去,软弱无力的双腿垂悬在裙子底下。她的妈妈就站在我们面前,面无表情。
3.战地医生
美军的外科医生分析了外伤日志后,发现士兵失明的比例出奇地高。原来士兵们觉得军方配发的护目镜很丑,“看起来就像老农民戴的”。后来,军方顺从民意,改用看起来又酷又帅的威利牌防爆护目镜。士兵眼睛受伤的比例立刻有了明显下降。
第2部分 正直
4.医疗中的性骚扰
诊断胆结石时,如果病人穿着衬衫,只要下摆拉起来、露出肚子让我检查就还好办;万一遇到穿紧身裤或连衣裙的,就得把裙子拉到脖子下方,紧身裤脱到膝盖以下,这会让我们两个都很尴尬,恨不得钻进地洞里。
5.医疗官司
因医疗纠纷导致官司缠身是医生的梦魇,碰上这种事,医师往往激愤填膺,大叹倒霉,然而这种事还是屡见不鲜。在像外科和产科这种高风险的科室里,每个医生平均每6年会碰上一次。

6.薪酬的奥秘
一个星期,他只排一天门诊,从上午9点半看到下午3点半,平均每周做6台手术,专精内视镜手术。我问他,这样可以赚多少?“净赚吗?”他说:“以去年来说,大概赚了120万美元。”
7.死刑室里的医生
1992年,连续谋杀3人的罪犯哈丁被送进毒气室,此次死刑足足耗时11分钟,哈丁才死亡。现场的恐怖无以名状,在场的记者因为惊吓过度而嚎啕大哭,首席检察官当场呕吐,监狱长坚持说,如果不改用其他方式行刑,他就辞职。
8.一个都不要放弃
不管早产的新生儿如何弱小不堪,看来毫无希望,还是需要给他们静脉注射,用上人工呼吸器。大多数早产儿尽管在出生之时只有1~1.5公斤左右,但绝大多数不但可以存活下来,而且能正常健康地发育,靠的就是医生愿意为他们而战。
第3部分 创新
9.产房里的故事
阿普伽的手提包里总放着一把手术刀和一条管子,万一在路上碰到有人倒下,需要做紧急气管切开术,就可派上用场。她还真在路上帮过十来个这样的病人。她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争分夺秒,做自己该做的事。”
10.钟形曲线
我在一家医院的外科服务,每一个同事都认为我们的外科是全美最 好的,可是我们有证据证明我们治疗病人的成绩确实是全美第一高分吗?没有。职业棒球队有胜负纪录,企业每嫉妒都有收益报表,医生的成绩单呢?
11.印度之行
我在去印度之前,心想自己是美国训练出来的医生,或许可以传授一招半式给当地的医生。后来我才发现,一般印度外科医生本领高强,要比我知道的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外科医生都厉害。
后记 走向优秀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诊疗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与专注于现象的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对医疗体系内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精湛医术只是进入医者殿堂的第一步,走进这一行,便要迎接外人所不知的考验。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医生的精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个比较新奇的伦理学视角,比如医生是否应该协助执行死刑。一个角度:作为医生,或许违背医生的天职,但是作为公民,还是应该支持民选政府的法律吧,作为个人,也是可以支持死刑制度,这样看来协助执行死刑并不一定就是错误,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各价值观相互冲突,取法律为最大公约数为底线也是可取的。挖坑待填。
  •     这是我看了《最好的告别》之后追的葛文德先生的第一本书,我还会去读他的《医生的修炼》。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他的建议对任何人都是非常有益的。书的前一半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看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就像一次精神旅行,我们可以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进入他人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认识成百上千,真正了解或者理解的又有几人?看书则不一样,你可以进入到一个人极其隐私的生活,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他对你是完成敞开的。他的喜他的忧他的观点和看法都对你全部展开。即使你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你也可以体验他的伟大。即使你的生活平淡无味,你也可以在书中体会他的无奈和痛苦以及挣扎和后悔。不同的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的世界,我们也可以由此了解不同的职业。《杜拉拉升职记》里面我们看到的是高级营销白领的职业生活,《医生的精进》则是讲述美国医生的成长,面临的困境,巨额收入背后的无奈,了解他们和医患之间的矛盾与思考,了解司法干涉给医生所带来的困惑,以及医生们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甚至违背美国医学学会的规定去监狱直接或间接地执行死刑。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事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人物内心的波动和挣扎都通过一本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是对他人有好处,更让我们懂得不要轻易生气和埋怨,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和。然而,这不仅仅是我看这本书的收获,本书的精神更在于作者不甘平庸的心态。如果你是个普通职业的人你可以甘于平庸,但是你是医生、教师或法官呢?你会希望把你的患病的亲人交给平庸的医生?把你的孩子交给平庸的老师吗?正如作者所说,当赌注是我们或孩子的生命的时候,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我们都不想要。如果我们要求别人优秀,为什么不能同样要求自己优秀?作者是印度第二代移民,父母都是医生,他在行医之前特别考查了印度一些落后地区的医疗系统和状况。他发现有限的医疗条件和资源并不会限制一个人成为好医生,只有你有心,巧思多思动手去做,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医生,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或方法改进医疗结果,做到美国同行无法做到的事情,给人们带来福音。他认为,知识和技术只是医学中最简单的部分。即使掌握了高端的知识和精妙的技巧,也不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治疗成果;还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如进取心、勤奋程度和创造力,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个成就的起步都异乎寻常地简单,仅仅来源于医生发现问题的意愿和修正问题的决心。这个道理不仅适应于医学界,对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用心才会做好。有天赋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于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勤奋,用心想着做好事情,提高效率,改正错误,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做什么都会不甘平庸,做到极致。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读者提出了五点要求——即兴发问,不要抱怨,勤于统计,笔耕不辍,勇于求变。抱怨只会带来负面情绪,与其抱怨不如想着如何解决问题。他的第三个建议是:勤于统计。不管我们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科学家”。你统计的是什么不重要,但你必须得对自己统计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统计,一定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收获。他的第四个建议是:笔耕不辍。你在博客上写下几段话,或是给专业杂志写一篇论文,又或是为一个朗诵小组写一首诗,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了。你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小体会。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务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即使你写东西是为了发泄愤怒、激昂的情绪,也能获得一些感悟。这一点建议似乎为我对自己一点小小爱好的坚持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和充分的理由。好友评价我写的不好,我咋一听有些惊愕和失望,很快就接受了,因为我不能回避自己内心的想法。爱写和写得好不好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不会因为得到负面评价就此放弃,但也没有想着如何提高。写能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面对读过的书经历的生活提炼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并不是要成名成家,只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我也相信这如同我学语言一样,会有一段瓶颈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加油!
  •     《医生的精进》一书集中讨论医疗中的一个问题:投资科研和新技术,还是努力提高现有医疗方法的功效,哪种方式更有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多数人的直觉相反,相比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提高和改善临床疗效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有效运用科学已经赋予我们的能力,也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而如果我们把成效(结果)作为一门科学,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得到挽救。以乳腺癌为例,工业化国家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已下降到大约25%,下降的原因,1/4或甚至可能一半的原因要归功于女性更多的进行乳房X光片检查。这种方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每年都要按时进行检查。那么,有多少女性能够每年做一次呢?一个统计并不乐观,16名女性中,只有1名能够坚持10年。不做检查的原因五花八门,责任当然往往在女性自身,但她们之所以不坚持,有几种主要原因,包括检查耗费时间、令人不适、很麻烦,有这种设施的医院不多,对没有保险的人来说价格过于昂贵,且做完检查很少能得到相关结果和提示。美国政府和私人基金每年会花费10亿美元研究乳腺癌的新疗法,却极少有人想到投资改善乳房X光片检查的舒适度和方便性。这只是一个例子,却能够说明提高医疗实践的成效会获得巨大的成果。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几个我认为最有启发的小故事,说明在提高医疗成效方法上的创新和改进。个人认为,这些方法的创新,不光在医学领域,在其它领域也极具借鉴意义。一、洗手革命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每年有200万美国人在医院受到感染,其中更有9万人死于感染。在感染防控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其实不是与各种传染病对抗,也不是处理病患和员工中有时会产生的恐慌情绪,而是去敦促临床医生们按要求去做一件事,做好了就能有效遏制感染扩散,那就是要及时洗手。各医院都有关于手部清洁流程的详细规定,也有更加有效的洗手产品,但是医院的病菌感染率并没有下降,原因不是无知和缺乏技术知识,而是医护人员没有遵守规章和对正确的对技术知识加以应用。甚至在手术室最细致认真的人往往是在病房中最马虎的人。针对这种现象,各种改善行动纷纷开展起来,以敦促医护人员主动去遵守规章。如到处张贴提示海报,改造和重新摆放洗手池,对执行较好的科室进行物质奖励,安排感染防控组随机巡查,此等方法不一而足,然而效果甚微。几年前匹兹堡开始了一项防控感染的改革试点,由一名工程师负责一项改革计划,他不问“你们为什么不洗手?”而是问“你们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最常见的回答是:“时间不够”,于是,他开始着手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加以改进。他设计了一个标准化的供应体制,在病床边放置手套、胶带、纱布等物品,这样大家就不需要为寻找这些物品在病房内外来回奔走。听诊器容易带来交叉感染,他没有要求医生在检查两个病人间清洁听诊器,而是在每个病房的墙上配备专用的听诊器,他开展以类似的十几项简化性变革以降低清洁难度,想让每个病房像手术室一样运作。此外,不管病人入院时有无感染迹象,医生一律为其做鼻腔细胞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知道哪些病人携带耐药性病菌,从而针对这些人预先采取更严格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两年后,只有一个科室还在坚持,因为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个项目最终被撤销。变革的信念并没有熄灭,改革者们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这是一项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目的的反饥饿计划。发起人原本想从外部引入解决办法,但一再遭遇失败。他们发现,其实村民早已了解改善营养不良问题的方法,如怎么种植更富营养的作物,以什么方式养育饥饿儿童更有效等,但大多数当地人就是不愿意仅凭不想干的人说的话而做出改变,于是他们开始探索从自己人身上寻找解决办法。他们让贫困村民自己来提名,看看在他们当中谁家的孩子养的最健壮。然后村民们会拜访那些母亲,亲眼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些被推举出来的人被称作“正向偏差”。革命性的转变出现了,村民们发现,尽管一样贫穷,但他们当中也有养育得很好的儿童,而且这些母亲在各方面都未遵守当地人普遍持有的旧观念。这些新方法因而得以传播开来,并在人们心中扎根,两年内,所到之处这些村庄的营养不良率都下降了65% ~ 85%。“正向偏差”理念带来的启发是,可以借助人们已有的能力而非外部建议来指示他们必须如何改变。在试点医院里,医院各级别相关人员被组织起来参加了一系列30分钟的小组讨论,每次会议讨论的宗旨都是: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如何解决医院的感染问题,至于如何解决,我们希望了解你们的意见。没人发出指令,也没人灌输教条,大家争相献计献策,有人指出哪些地方没有放置洗手液,有人提供手套供应不足的办法,有人点到一些护士姓名,说她们似乎总能记住清洗双手,很多人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询问他们该怎么做。以往的行为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员工自行把洗手液放在合适的位置,看到医生忘记洗手,护士会主动提醒。众人的意见并无新奇之处,小组讨论会持续数次后每次也几乎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即便重复,小组会还是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有机会为自己革新。在医院的网站和内部刊物上,改革小组把收集的意见和取得的进步都毫无遗漏的公布出来,挨个部门张贴每月成果,也实施细致监督。投入改革一年后,他们取得了显著进步。二、战场医疗新体系研究发现,决定士兵生死的不光是敌方武器是否先进,医疗体系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战场上武器的火力增强了,但致命性却降低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院提供了更好的外伤治疗。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军人面对的是敌人的剌刀和单发步枪,伤兵死亡率是42%;二战中,敌军使用手榴弹、炸弹、炮弹和机枪,伤兵死亡率反倒只有30%,朝鲜战争期间,武器杀伤力更大,伤兵死亡率却降到25%。但朝鲜战争后半个世纪里,这个数据一直没有继续往下降。军方迫切希望找到更有效的降低死亡率的方法。之前最有前景的途径是发明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但近些年来并无这方面的突破,军队医疗人才的供给也相当不足。但近期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死亡人数出现了显著的、历史性的下降,原因只是因为医生们将已有的知识和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一些只能说是简单、平庸的改进方法,比如要求士兵穿防弹衣、用直升机运送伤员等,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项关键性的发现是抢救时间的控制,民用医疗有所谓的“黄金1小时”,如果在1小时内开始治疗,绝大多数外伤患者都能被抢救过来,但战场上的伤势,尤其是失血情况要严重的多,受伤的士兵只有“黄金5分钟”而已,防弹衣可以稍微延长,直升机可以加速撤离,但仍不够迅速,于是军队转而采取一种“前线外科手术小组”的做法。这些小组规模很小,只携带最轻便的常规医疗设备,跟随部队一起上到战场。一旦伤员被送来即立即拖救。由于战场上伤员中80%都是枪伤等穿透性伤口,比起普通创伤,他们需要救生手术处理的频率要高得多。由于物资供给有限,他们只能为伤员提供短时间手术治疗,以及不超过6小时的术后重症特护。所以,小组成员把治疗重点放在控制损害而不是最终修复上,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细菌感染和大量出血。他们会把手术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稳定伤情后,伤员往往还处于麻醉状态,戴着呼吸机,腹部伤口包扎着纱布、尚未缝合,肠道也没连接好,血管还需要修补,就会被立刻转送到上一级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他们上级医疗单位是野战支援医院,即使到了这一级,治疗目的也不一定是最终修复,伤员在这里停留数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救治目标的伤员会转送到更上一级医院。刚开始时,那些伤势最严重的伤员平均要经过8天才能从战地医院送到国内医院,但随着这个体系运转,这个时间平均已缩短至4天,这个体系奏效了。三、疫苗赔偿体系疫苗让千万儿童受益,但每年,平均1万名接种儿童之中就有1名被疫苗的副作用伤害。一种解决方案是司法索赔。从1980-1986年,律师针对医生和疫苗生产商向美国法院提出的伤害索赔金额超过35亿美元。但带来的后果是,他们胜诉后,疫苗价格突然暴涨,一些生产商退出行业,疫苗库存减少。于是新的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如今,美国的每支疫苗价格中包含0.75美分的附加费,大约占总成本的15%,政府用这些钱成立了一项基金,专门用来赔偿受疫苗损害的儿童。这项方案无需区分医生的过失和运气不佳,已知的疫苗副作用的伤害种类已经由一个专家小组罗列出来,如果患者符合其中一项症状,基金就会支付赔偿金。由于这些成本可被预知并且平均分配,疫苗生产商不仅回到了市场,还研制生产出了更多的新型疫苗。该方案还将生产商的资料公之于众,受到患者控告的厂商名称和理由都无一遗漏。对获赔资格和赔偿金额做出武断的限制是保证该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这套体系仍有缺陷,但比起司法手段,它帮助的人群要大的多。四、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20世纪30年代,生孩子还是女人一生中最危险的事情:150名孕妇当中就有1名在分娩中死亡。当时的一份报告证实,医生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医学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策略:针对医生个人从业资格制定严格规定,接生婴儿的医生必须经过培训,对医生应当遵循的步骤、采取有风险干预措施的许可方面设置严格章程,倘若出现产妇死亡情况医院管理部门和政府将展开调查。这些措施效果明显,到20世纪50年代,产妇死亡的风险降低了90%,除了抗生素的使用起到一定作用外,严格的执业标准功不可没。但新生儿的情况并不乐观,在30个新生儿当中就有1个在出生时死亡,比起一个世纪前毫无起色,人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直到一位名叫维珍尼亚•阿普伽(Virginia Apgar)的纽约医生想到一个办法,该办法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却彻底改革了医院接生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这个方法就是设计一个评分表,护理人员根据0 ~ 10的等级标准对新生儿状况进行评分,婴儿浑身呈粉红色可得2分,有啼哭可得2分,进食良好可得2分,呼吸有力得2分,四肢都能移动得2分,心率超过100得2分,10分表示新生儿出生时状况最佳,4分或以下代表婴儿不健全,体质虚弱。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发表于1953年,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原本临床上,新生儿的状况是一种难以确定、全凭印象判断的抽象概念,这个评分表将其转化为人们可以收集和比较的数字。阿普伽评分表简单实用,计算方便,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即时反馈,让他们能综合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治疗效果。而在其他领域,医生们习惯对几十种具体项目进行测量:血球数、电解质水平、心率等,但没有一种常规的衡量方法,能够将所有数据综合起来以评定一个患者的总体状况。很难说一台复杂手术结束后病人死亡可能性是1/50还是1/500。医生间喜欢相互竞争,都希望自己接生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评分表起到的激励作用促使医生尽力保证新生儿状况更好。评分表促使还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个婴儿的真实状况,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又进而引起了数百项修正和创新条例问世,形成了一套产科工作规程。医院在出生后1分钟和出生后5分钟分别记录一次,发现就算出生后1分钟评分很糟糕,通过输氧和保暖措施,他们往往都能被救活,5分钟后的评分结果也都很好,于是医院纷纷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种种改进不一而足。今日美国,500个新生儿中才有一个死亡,死亡率下降惊人。阿普伽评分表还影响了医生的选择,当医院管理者们开始关注医生们的评分表结果时,在面临多种选择时,要想提高整体表现,就必须选择更可靠的方法。于是,诸如可靠性更高剖腹产日益普及。而这意味着,产科正在变成一个产业而不是一门技术,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安全的接生服务,就有必要采取更可靠的方法。而可靠的方法必须顾及广大不同医护人员能力和培训的差别,做到简单化和客观化。尽管其他领域的医生私下常常瞧不起产科的同行,他们的工作似乎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够精深复杂,但是,其他任何医学专科挽救过的生命数量都不能和产科相提并论。阿普伽评分表还促使在产科上采取新策略,长期以来,医学进步遵循“循证医学”的模式,也就是任何东西被投入实践之前都要经过正确的检验并被证实有效,但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是医学研究的进展缓慢以及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关注病患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普通肺炎,精确严密的实验已研究出哪种抗生素效果最佳,但研究表明,实践中有40%的患者都没有及时获得抗生素治疗,而在得到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还有20%被施用的是错误的种类。而产科使用的新策略是,医生根本不会坐等研究实验告诉他们这方法是否可行,他们会直接动手尝试以关注结果是否有所提高,这类似于丰田采取的持续改进方法:飞速前进并始终关注成效,持续努力优化。也许我们不清楚产科的每项改进和创新是否有必要,但这一揽子方案无疑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五、应对钟形曲线在医疗领域,治疗成果很差和非常出色的医疗团队都居于少数,大多数都处于普普通通的中游水平,形成了一条钟形曲线。一切人类活动中都有钟形曲线的存在,故对比优劣差异十分关键。真正的问题不是处于中等水平,而是就此满足。众所周知,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庸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平庸,比如长相一般,钞票不多,球技普通,我们完全能够接受,但假如普普通通的是你的外科医生、孩子的儿科医生、警察局或者中学呢?录赌注是我们或孩子的生命时,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我们都不想要。在医疗体系中,如果鼓励医生打破平庸、追求卓越非常重要。把失败和成功的记录与同行作对比。衡量自己的表现,把所做的事情更加公开化。某些医疗实践之所以能取得更为卓著的成效,关键在于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是可以被辨别和研究的,只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谁是真正做的出色的人,所以学不到那些经验。只有信息公开,了解所有人的医疗成效时,才能比较并判断出谁是最顶尖的,才能向他们学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仅是医生,很多做事方法、做事态度都是适应于其它职业。
  •     从资深到专家 印度外科医生之全能那段很触动
  •     这本介于第一本和最好的告别之前, 比第一本深刻一些, 还说了法律纠纷 死刑室一生 战地一生等这种事~看一下挺不错的, 了解一个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关系的行业。
  •     关于帮助执行死刑的医生的那一章很值得思考,那是我从没想过的问题。
  •     三部曲之二,深夜读完,很畅快
  •     有的医生在为每天繁重的工作和不与之匹配的收入愁眉苦脸,有的医生则在尘土飞扬的破烂小餐馆,喝着廉价啤酒,三五成群地讨论怎样能把手术时间再缩短,手术技术再精进,好让更多病人能接受治疗。如果没有一颗追求卓越为了患者的仁心,请不要选择做医生,世上另有无数职业适合你。
  •     与《医生的修炼》相比,少了很多切身的案例和细节,偏向于更宏大的对行业和体制的思考。
  •     阿图医生有明显的进步,视野逐渐放开,对医学有更深刻的见解,可也确实不太接地气了(笑)
  •     三部曲里最平淡的一本,不及其他两册。
  •     根据罗胖的推荐买回来的。可以快读的一本书,比较引人入胜。但是不想之前看的众病之王和心外传奇那么具有系统性。
  •     医患纠纷在哪都是一个问题,现代人医学的误区,以为可以包治百病,其实多数病都治不了,每个病人都不同,每个人生病之后也不同,有些病实在是难以判断,对医生的期望都太高,认为医生是神,再小的概率都能猜中,所以医患纠纷那么多。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医患纠纷,美国也有,全世界都有
  •     死刑那一章记忆尤深
  •     印度之行的部分让人动容,尽管条件恶劣,医生们还是在种种限制下竭尽所能地提高自己的医术。好医生和坏医生最大的区别,大概是后者只是把行医作为工作,而前者则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整个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并且能为整个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三部曲在这部书中 越来越能感受到葛文德值得赞赏的价值观 所谓精进 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也是对别人的期望把 尽管读到这本 我的耐力已减少大半 但是很多他的故事和语录 还是能让人感慨。
  •     读来挺有启发的
  •     不如第一本,但还是不乏动人之处,看到产科一节,尤其有感触。
  •     举步维艰
  •     相比于医生的修炼,这本书站的高度更高,思考的问题更大,涉及的人更多。开始从整体上思考一整类大的问题,如何避免、如何预防、如何改进,对于不同科目有哪些共性问题需要解决,有哪些其他领域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等。对于从医人员的做事方法论上,作者给出的几点建议非常具有普适性,我觉得首先葛文德是这样做事这样思考的一个人,然后才是这样做事的一名医生。他如果换做其他行业,也一定会出类拔萃。对于细节的把握和灵敏的分析感知,从修炼到精进,贯穿始终。
  •     治疗疾病的方法不是拥有先进的仪器,而是在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把握好所有看似普通、寻常的细节,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     一个有良心有追求的医生
  •     这是葛文德的第二本书了,照旧被科普了很多医学知识和内幕,每一章都是一个新的方面。有医疗卫生、贫穷战争等特殊地区的医疗、医疗性骚扰、薪酬(美国体系)、死刑执行(主要为注射死刑)、医生的救世信仰、产妇人群的针对文、美国医疗能力实情等,可以学习的一本书。
  •     现实的思索,对中国医疗大环境也是有参考价值
  •     这部更多探讨的是整个制度的思考,有点大,相比起来没有第一部的惊艳,不过依然不枯燥。
  •     对书中写到外科训练的箴言“不相信任何人”印象深刻,编校工作也是如此,假手他人,便有承担他人错误的风险。如果是自己的问题,也错得心服口服。
  •     看得有些不耐烦。
  •     相比于前面一本《医生的修炼》,这一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阐述医生的自我提升,不止是医术,医德,还需要更宏观的对不同科室,对整个体制的把握,以及使命感。但是有些角度和故事的选取离大众的生活略远,共鸣不如第一本强烈。
  •     三部曲系列。作者一开始写东西还是有点缺乏系统性。故事是不错,毕竟医生视角也有点独特。一个个短故事之间没什么联贯性,读起来不是特别容易投入。PS、某认为废除死刑的观点没任何说服力。
  •     【2016读书计划•壹捌捌】
  •     在火车上硬座上熬夜看完...蛮有趣,讨论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如医疗赔偿和医生报酬问题。
  •     太喜欢了
  •     比第一本还要好
  •     阿图医生2的其他版本 努力成为正向偏差,即兴发问,不要抱怨,勤于统计,笔耕不錣,勇于求变,一个人的是非观是很重要的
  •     1.医疗很多时候只是折中,医生只能凭自己的经验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较好的方案,而往往不是最好的方案,治疗效果距离患者药到病除的期待有很大差距,明白这个事实能减少很多医患矛盾;2.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样也难断医务事,怎样算失误,怎样算过错,多大的失误能够容忍,这些很难说得清。
  •     2016年已读123:完整读完了阿图•葛文德医生的“告别”三部曲,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二部,本书依旧是关于医学发展、医疗救治及其他周边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延续了第一部的相关主题,展现医生在诊断、技术与对关怀方面即仁心仁术的修炼与精进,如通过严格的洗手程序降低感染,前线外科手术小组及转诊制度如何降低战地士兵的伤亡率,阿普伽评分表在救治新生儿方面起到的作用,印度的外科医生如何通过低配置的设备达到高效率的诊治等。另一方面,阿图医生也结合医生的薪酬、医疗诉讼、医疗中的性骚扰、医生参与死刑执行所涉及的医学伦理与道德问题,将医学放置到更广阔的视角中如经济、法律、道义、哲学等层面去思考。他如实呈现了医学中的不确定与不完美,而了解医学本身的限制,尊重这种限制的同时企图去超越种种不确定性,才是医学精进的目标。
  •     三部曲之二,对医疗行业和医疗制度的思考深刻了许多,但趣味性也比第一本差了许多。
  •     还不错,但是阿图医生三部曲里比较不好的一本了。
  •     2017年从北医借阅,三本经典书籍的第二部。
  •     从浅显易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文笔最好的医生,翻译也很棒
  •     很仔细 原来医学里面有那么多问题
  •     立意很高,着眼很细。一个医生,如何精进,要从心寻觅。
  •     勤奋、正直、创新……把医生的所见所思,写得如侦探小说般精彩。读书、做饭,都是非常好的修炼自己的方式
  •     当医学科普看
  •     三部曲之二
  •     很少看到医生能在人文关怀视阈下写出这么多具有理性观点和借鉴意义的杂文。医疗决不是机器,品管、品控需要理性与智慧,也需要关怀和悲悯。
  •     喜欢这个作者,医学世家,却并不骄傲,好学不倦!阅读他的书是对生命的思考是对现实医学的反思……
  •     如果在高中时期就读到阿图医生的书,我想那时我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会更清晰些~成为医生的愿望想必是无法实现了吧,人生的这一页终究还是要翻过去啊。
  •     唉
  •     本书比上一本更加深入探讨了医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看得出来作者的成长、身份的变化
  •     如何才能“走向优秀”,首先是“即兴发问”,多与他人交流。第二个建议是“不要抱怨”。第三个建议是“勤于统计”。第四个建议是“笔耕不辍”。第五个建议是“勇于求变”。这五条建议不仅适合医学人士,对任何意欲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创造成绩的人都有借鉴意义。
  •     比上一本更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