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208130507
作者:[美] 约翰·威廉斯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约翰·威廉斯(John Edward Williams,  1922—1994),美国作家,诗人,学者。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从过军。退役后入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
于1945年-1985年间在母校丹佛大学任教,教授大学英语及创意写作。曾编辑出版学术文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诗歌》,也创作过两本诗集。
一生只写了四部小说:《惟有黑夜》(1948)、《屠夫十字镇》(1960)、《斯通纳》(1965)、《奥古斯都》(1973,本书当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约翰·威廉斯的写作,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评论:“当我称之为‘绝佳’,我的意思是它们(《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已经超越了各自类型范围内的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显得澄澈、节制却准确。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它的行文结构潜藏得不为人察觉,且毫无瑕疵,像一栋房子,精妙绝伦到绝无仿制再建的可能。
《斯通纳》一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它从本质上触及了预见期待的与真实体验的生活间的落差……《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斯通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9条)

  •     这是一本必须一口气读完的书。如果你看到了一半放下了,那么建议你重新开始读,从第一页直到最后一页。因为这本书将告诉你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我的人生。斯通纳不是英雄,不是伟人,不是天才,甚至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隐藏在人群之中,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一辈子。结过婚、有过孩子、出过轨、得过癌症、经历过战争,一个男人这一辈子该有的,他都有了。他就是一段缩写的人生,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曾经的自己,还有未来的自己。大概每个人都会在学生时代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一辈子,究竟想做些什么?请相信我,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直到临终,也没能回答上来。那就是斯通纳的人生。他的前半段,是被规定好的。被父母送去就读大学农业专业,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回家帮助耕地,勤勤恳恳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生命的轨迹,在他上一次文学课时被改变了。他不再希望回家,不再希望做一个农民,他爱上了文学,甚至今后的一辈子,他就准备在学校当个教师,就这样度过了。斯通纳在追求什么?我不知道,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如阿甘一般,执着地追求着他知道的。他想做个教师,他不知道除了教师,他还能干什么。相比很多人来,斯通纳幸运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相比他的事业,他的婚姻不幸的多。其实这是很多夫妻的生存状态,一对生存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彼此讲不了多少话,也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寡言少语的抚养着共同的孩子,相敬如宾一辈子。也许从作者的角度,我看到的是可怜的斯通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斯通纳的妻子伊迪丝也是可怜的。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偏偏遇见了错误的人。就如书中说的那样,斯通纳的婚姻,就是从一开始爱的那个人,其实并非是他最终爱的那个人。还好,在斯通纳离世前的一段时间,他们达成了真正的和解。直到斯通纳躺在床上,开始随着他的思想开始思索。这一生,寻寻觅觅的,究竟是什么?年轻时候,我们都有方向、都有目标,可是当你躺在病榻上,无力行走的时候,你还能想起当年的目标、当年的方向么?那些所谓的目标、方向、理想,真的还那么重要么?人生,最值得敬佩的是在终结之时说:一生无悔。可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又有多少。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尤其人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彻大悟。我们也许最终也只能像斯通纳那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一生,临终,躺在床上,细细回想这一辈子所发生的一切,最后问自己一句:这一生,我究竟做了什么?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     那种爱情(斯通纳对伊迪丝)是无来由的,至少没有确切的来由,那只是斯通纳对那双苍白的大眼睛里可能蕴含的神秘的情感,来自他自己的记忆与想象,他爱的是自己的想象,他给想象一个切实的实体,一遍扎实地投入。从很大程度上讲,斯通纳毁了他的女儿,他的麻木毁了女儿。整件事情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正因为过于顺理成章,才令人生气。那些看似妥善的处理,让一切一团糟。其实,妥善真的重要吗?时间真的重要吗?抛弃一切,是不是才是最妥善的方式?而关于斯通纳和凯瑟琳的爱,那是美的,绝对的美,我甚至找不到一点什么杂质,至少在这些描述里。这份爱,因为那样的中断也许更美了,并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在凯瑟琳年轻的生命里。年轻啊,是最宝贵的。当人年轻时,一切都有希望的。可当他要死了,当他在最后的床榻上,我似乎感觉到,他的失败,他生活的痛苦和麻木,也许都不重要的对他来说,他是他自己,一直都是,这才重要。而此刻,我原谅了他的麻木与对自己的残酷。这也是一种修行。
  •     不得不说有几个片段让我与主人公一起颤抖和窒息。一个是Stoner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父母自己不回去种地了,要继续读书,他知道父母不会理解,他知道自己背叛了父母的初衷,他要抓住书本把自己身上背负着的土地丢掉,那生他养他的土地。父母不理解,朴实地说不出什么,沉默良久告诉他,随便吧。(沉默是这本书里的常态,Stoner最亲近,或者说最近的人都是那么沉默。父母那么沉默,沉默的就像那片土地一样,之后Edith和Grace也是那么让人窒息的沉默)Stoner实在是勇敢的,一个地里长出的孩子在大学里对这个世界再认识,表面上还是朴实无华,其实内心已经否定了之前的人生和父母的生活方式,他要反叛,以背叛换取自由。他迈出了那一步,他成功了。二是Stoner到Edith家里见她的父母和Stoner的父母见Edith,都是尴尬的让人窒息,美国本也是个比较保守的社会,也讲求门当户对,Edith的父母高高在上,对一个无房无车的穷小子横眉冷对;而Stoner的父母朴实的就说了一句beautiful little thing。这段婚姻注定是个悲剧。两个人在一起本该相互激励,相互扶持,主人公夫妇内耗一生,枕边的冷战,同处一室的敌人,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难受到窒息。但是我还是佩服Stoner的,至少他是勇敢的,非常地勇敢,他敢于追求Edith,一个白富美,而自己尚且一文不名。只不过他阅历不足,某种程度上我总以为他只是Edith逃出那个家的一个借口,就像他女儿随便找个人怀孕逃出他那个家一样。他因为执拗的追求把自己陷入失败婚姻的漩涡,他认为这是愚蠢,这只不过是青春会犯的错误而已,碰到这么个对象只能自认点背。更加勇敢的是他将这段婚姻坚持到底,家里没有温暖,内心不够坚强早就崩溃了。三是主人公人生最后的一段,他与宿敌和解,与妻子和解,与女儿敞开心扉,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的一生失败么,就算失败也无关紧要了,活着,拥有过,死去,什么也没有了,你还期待着什么呢,都无关紧要。在死亡面前倔强、自尊、原则等等都无关紧要,那些都是现世的存在,在一个人即将告别的时候都成了包袱,最后的时刻注定是得丢下这所有包袱,轻飘飘地离地而去。就像最后一段主人公的精神状态,灵与肉已经是藕断丝连,肉体倔强地存在着,精神已经像风筝一样,飞到不知哪里了。作者非常残忍地将主人公最后的时光描写地那么细致,那么有代入感。但是作者只在主人公思想状态上下了重墨,对他与妻子、朋友、女儿告别的场景艺术地淡淡带过,没有很俗气很狗血的剧情来破坏整个平稳沉重的节奏,但是这稳稳的沉重一直坠着读者的心,让人轻松不起来,感受着生命最后阶段的那份沉重、那份平和、那份通透、那份肉体的疼痛、那份精神的迷离。一个对世界充满幻想,对前途充满野心的人可能看到这本书会感到乏味。应该有一些阅历的人会感到沉重,大部分人都是像主人公这样的普通人,再叱咤风云的人生命中也总有沉寂、失落、执着,最后也将面临大限的到来。作者在描述一个普通人的同时融入了满满的人生智慧和体悟,让读者看来唏嘘不已。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一生注定忙碌平庸,但总的来说,我认为主人公是成功的,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跃成为拥有终身教职的教授,中文版里说他只是助理教授我认为值得商榷,一个助理教授能拿到tenure么。他娶到白富美的富二代,当然他的婚姻是失败的。他拥有过真爱,他的朋友对他一直忠诚。What could you expect more?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又有谁能知道未来会怎样?或许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
  •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     昨天晚上看到两点半,好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读完有种重见天日之感。
  •     慢慢地……慢慢地……就看完了
  •     不同于加缪的冷静 让人心疼的冷静
  •     浏览完斯通纳的一生,不禁为之震撼,平凡人的生命也蕴含着这么深沉而有力的能量。作者的文笔冷静到阅读此书时好像在观看一部被隐去声音的电影,孤独的呐喊、激烈的碰撞都被隐藏,平静的画面下暗潮汹涌。他的一生有太多缺憾,但斯通纳还是幸福的。他发现了自我并忠于它,这很难,但他做到了。
  •     是因为作者是文科教授吗?逐章逐节的人物感受都化为具象,用词精妙,娓娓道来。读到时会很惊讶在相似的情绪可以被描写的如此精细复杂。由衷钦佩。 整部小说都弥漫着轻蔑的气氛。作者似乎冷眼旁观斯通纳的一生,只是客观地记述下来。就这样看着他,和千千万万的斯通纳一样,过着卑贱、辛苦、坚忍的生活。那一张张脸毫无表情,铁硬又荒凉。
  •     文学相伴走过的一生
  •     即使没有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你的一生,到底在期许着什么呢?
  •     这本书读了将近一个多月,看的是电子书,断断续续,想起时,有空闲时就读一小段。斯通纳或许就会是我们平凡的每一个人,孤独,经常的不为人理解。他娶了一位不爱自己的女子,耽误了自己及女儿的一生。他还是幸运的,遇见了真正理解自己的女人。
  •     从斯通纳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缩影 连我也很多时候都是那么过的 和不怎么爱的人结婚 上不怎么愉快的班 好像丧失自主权一样 把内心戏熬成汤再自己喝掉的感觉
  •     文字平实细腻而典雅,非常耐读。斯通纳用简朴、真挚、有尊严的方式来对抗生活的苦难与无意义,平衡内心的虚无和自省,最终抵达他的终点。他渴望过知识、梦想过正直、拥有过爱情、寻找过消遣、想象过智慧,而在生命的最后他能确认自己的一部分将永远活在那些毕生坚守的事业当中,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可贵。
  •     有些地方翻译的很生硬
  •     我太喜欢这本书,有种娓娓道来的舒缓,主人公平凡,真挚,充满热爱,却又显得那么平淡无奇,就像下过雪的天地,仅有黑白两色,也充满了韵味,淡淡的非常有味道,愿意一读再读
  •     坐地铁上下班二十多分钟看完的第二本书,当初买并不知道这么丧,让人觉得人生好没希望。这是无奈的一生,娶了一位以为自己很爱的人,但这只是生活不如意的开始,在斯通纳婚姻中我看到的尽是没有缘由的折磨/冷暴力/得不到回应的爱。而在职场中,只是因为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就得到了上层区别对待,斗争不赢又无可奈何,在年月中一点点消磨自己;人到中年,碰到精神的灵魂伴侣,却是错的时候碰到对的人,活在注定要承受别人怪异目光的世界之中,又无法做到决绝地离开。弥留之际,回首一生尽是不如意,斯通纳没有埋怨,抱着自己写得书沉睡去。我多么希望这一切他都不要经历,在婚姻家庭美满/职场如意/生活平淡中也能追求完整的自我,就像在一片荒芜中开出的花,只有孤零零的美。作者的措辞优美讲究,值得细细品味,但地铁上囫囵吞枣过。惭愧。
  •     让我就这么平凡的死去
  •     一个默默的男人一生的故事。默默的生活,默默的追求,默默的承受,默默的旁观,默默的告别。作者对人内心最深处哪一点点飘忽不定的情绪的抓控和描述太准确了。我曾经对“人生”、“痛苦”等虚渺表象之下最深沉的东西有过一丝丝感知得到但表露不出的情绪,这情绪往往纠缠住我,使我感到自己缺少了些什么东西,也使得我感觉更加难受和无助。但,这本书将我的这种情绪多次唤起,经常看着看着就引发共鸣,甚至感到实实在在的心痛。这些情绪起码被作者用文字揭露出来了,不至于让无助感那么强烈的笼罩着我。
  •     最开始是为斯通纳那被失败婚姻毁了的一生而叹息,后来看他一个人依然坚强而不自以为坚强,固执地不妥协地走下去,既没有多么出色,也是堪称平淡的人生,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他不是一个会被铭记,会被怀念的人,却会让你觉得,不用为自己得不到的自卑,也不用为已得到的骄傲。
  •     一生中没有很多快乐的时刻,不值当的一辈子。
  •     斯通纳在死去的时候,再次想到了妻子曾经的柔软和温情;比起斯通纳的一生,我更想知道妻子的一生。
  •     因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执了,你在这个世界没有安身之地。虽然说是失败人生,但是其实主角还是比普通loser强太多
  •     令人难过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     值得用一个周末慢慢读完
  •     斯通纳的理性战胜了感性,挽救了工作,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放弃了内心最渴望的感情,权衡利弊思考了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却不能一走了之。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劝自己放弃什么,只是终究要承认作为人的社会属性,即使逃跑了一阵阵然后获得了自由,那种短暂的自由也会在现实的阴影里慢慢的被撕碎并脱落,完结
  •     读完觉得略心累,斯通纳的一生想必是大多数的人的一生,遇到不完美的婚姻、不完美的同事甚至不完美的疾病,但始终觉得斯通纳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一生所真正爱的东西,他也勇敢的去坚持这种热爱,也遇到了真爱,其实也足矣了。但可能阅历不够,读起来并没有产生很多共鸣,没有感受到极大的震撼,可以
  •     2017年读的第一本书。时常觉得自己就是斯通纳本人。
  •     其实这小说讲的就是一平凡人的一生,讲的就是你我。比较喜欢里面的这一句:他已经四十二岁,往前,看不到任何自己渴望享受的东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费心记住的事物。
  •     他好像是不幸的,但貌似也是幸运的,坚持了想要坚持的,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人生就是这么甜酸苦辣的一到拼盘吧,火焰可要一直燃烧。
  •     一个平凡人的人生的缩影。总觉得书中描写的人物世界都很别扭,精神和语言上都或多或少有问题,不太符合逻辑思维。说不出来有什么感觉,只觉得有种无奈感。不过斯通纳一辈子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一点,还是有共鸣的。
  •     撇开累赘的翻译,文笔真的太好,冷静克制,不知不觉,牵动人心。无意义的人生,总要份寄托对抗虚无。
  •     一位农夫的儿子在大学学习农学,因为命运的启智,最终选择文学之路在大学成为一名老师直至生命尽头。启智后的人生之路并没有迸发出特别的光亮,也没能帮他避开失败的婚姻。带了的不同意义何在?这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每次看到这本书就会想起《未选择的路》那首诗。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觉得我是一只走在启智之路上,可启智,到目前为止,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的痛苦、迷茫和犹豫。当然我也能自以为很通达的处理一些遇到的事和发表一些见解。可从结果来验证,启智目前为止并未给我带来自己想要的。
  •     结尾死亡过程描写太逼真了。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     因为爱而灿烂的人生,斯通纳竟然是我最羡慕的那种人
  •     刚刚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枯燥,一般般吧,没有正常小说带给我们的跌宕起伏,甚至毫无波澜,无非讲的是一个穷困的农民子弟上了大学当了老师的平凡无奇的一生,越往下看,便越觉得有趣,所有的平淡无奇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他写出了大部分人这一生的生活啊,平凡而又伟大,平凡是别人的,伟大则在自己心里,我们生活,我们明白,我们顿悟,我们升华,我们终将归于黄土,但我们至少追求过虽不至于完美却完好的人生呐。谁规定我们的人生一定要跌宕起伏,我们只是活在这世上,为自己而活,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看似相同却也独一无二的故事。
  •     五味杂陈
  •     有很多次这样的瞬间我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之人。即每本书恰逢时宜地出现在生活中,衍生出自身之外的一部分,走出时间。二十岁时不读加缪,二十岁之后也不再翻阅村上或者三毛,而斯通纳,正是属于当下年龄的读物。这就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归属,归属。
  •     生动质朴,平淡真实。那时的生活节奏比现在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厚重。两次大战带走了无数的生命,难得有费奇这样的老朋友一路陪伴。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斯通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爱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     初读觉得像流水账,再读觉得就是人生,就是这么没有大风大浪还十有八九不如意。
  •     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斯通纳挣扎存活的一生,有迷茫、有憧憬、有绝望、有在泥泞中的苟且活着。看着他的一生,让我们冷然思考---是屈服于命运还是挣脱它的摆布。值得思考与阅读。
  •     荒凉,虚无。他算是幸运,我们却更容易看到波澜不惊中的不幸。喜欢最后一章,死亡缓慢地吞食着他,那些描写让我心痛。
  •     现在该做些什么临终时才不会感到惋惜啊 还有那个沃尔克要气死我了/微笑
  •     3.12-4.6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平淡无奇的生活就如身边的人发生的那样,时间不经意的逝去。从手中滑落的书,跌进房间的寂静中…
  •     关于一位名叫斯通纳的普通大学教师的个人史。他的人生绝不算精彩,写成小说也绝不曲折离奇,平平述来,两天就把这个人的一生看了过去。印象最深的,第一是占据篇幅很大一部分的他与学生凯瑟琳的婚外情,与他不幸的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小说只告诉了我什么是和一个女人有灵肉的真正交流,而不是如何才能拥有。当然,这一点已经足够发人深省了。第二点是他的死去,虽然读这一部分有点草率,但还是产生了心灵的震撼——手指开始松软,捏着的那本书慢慢滑动,然后快速越过他不动的身体,跌进房间的寂静中。
  •     “他又重返从来不曾背叛过自己的那个唯一的生活。他发现,即使在绝望中,自己都没有太远离那种生活。”真正的热爱和可以获得平静的做的事,拿不去丢不掉,是为生活的底气。
  •     3.8 斯通纳像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书籍会有的名字,实际上只是讲了人的一生,推荐语往往以偏概全,只是用作引导罢了。一个人简单的一生,简单的像一份清单列表,无数激情怨怼皆尽成灰,谁能够有福气拥有一个清醒的死亡呢,在最后一刻,我觉得自己第一次,仿佛和他一起,深深的吸进一口夏日甜丝丝的香气……
  •     一个平凡的老实人的真实一生,无比真实细腻的描写,也许你我都是斯通纳。
  •     在 Harvard Yard 里晒着太阳读完这本书,倒也是一种挺不错的巧合。
  •     不如班维尔的大海。20170408。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