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419天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14129823
作者:林逸心
页数:30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艰难的日子让一切从零开始 说实话,我有点不大不小的Cultureshock,心情有些郁闷。 伦敦物价太贵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震惊,我去了据说是最大而便宜的超市Asda,两颗不知名又无比坚硬的蔬菜要一镑,那还是最便宜的,一小撮被砍去头脚的大葱要3镑,一颗花莱1镑并且是特价!!啊呀呀!真想马上打个机票冲回国内,把一年的蔬菜都拖过来!心痛啊,这第一天购物就用掉了84.6英镑,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是一兑换成人民币就简直要命。这是郁闷之一。 二是我的时差现在还没倒过来,没到北京时间晚十一点就睁不开眼了,还得强撑着到本地睡觉的时间点,然后天还没亮不管多困都醒了过来,再也睡不着,估计这种状态还要持续一个星期呢。 郁闷归郁闷,高兴的事也多。首先是这里的天空确实很美,突然一下云层被风刮开就可看到湛蓝的天空,阳光像是被过滤了一样布满整个世界,晒太阳都和国内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这一段时间伦敦的天气很好,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阴雨绵绵。 我住的地方还不错,在这里真的感觉到了自己是个外国人,周围全是白人大叔、大妈、小姑娘、小伙子,或者就是印度人,连黑人都很少看到,黄种人就更少了,所以走在路上都是别人看我的份:哦,是个老外,哈哈。 伦敦的天空很蓝,街道很美,不过我刚来这几天的心情落差确实也不小。我的房东非常爱干净,简直到了洁癖的地步,每次做完饭要求我们把灶台的每个缝隙都要擦得干干净净,而且要保持擦拭的纹路一致;每次洗完澡要将浴缸水池溅到地上的水都抹得干干净净。呀,我以前可是个大大咧咧无比马虎的人,这两天已经尽量按照房东的要求在做,可是昨天还是被投诉了…… 昨天和朋友去市中心转悠了一下,一出地铁WestrTlir~ster站口就被震住了,一口无比宏伟的大本钟展现在面前,巨大的土黄色城堡,旁边就是泰晤士河,无数的海鸟哦哦地飞着叫着,背后是著名的伦敦眼,周围匆匆忙忙的全是白种人,整个感觉就是so伦敦啊。最搞笑的是桥上竟然有好多印度人在耍骗术,一个中年男子用三个小盒子在地上飞快地移动着,然后让游客猜哪个是最初装有小球的那个,男子的旁边站了好几个人饶有兴趣地看着,而且那几个常站在那里的人都是一个人种,一看就是串通好了在这骗钱的,哈哈。朋友说他们都是骗子,所有小盒子里头都有磁铁,所以游客不可能猜对,然而还是有好多人真的傻乎乎看热闹被骗了,天哪,骗子真是无国界。 再往前走,哦,那一带是英国皇室人员居住的地方,建筑都宏伟古老,非常沉稳大气,可惜今天我带了相机却忘了放存储卡。后来我们又去了一个叫James的皇家公园,英国的公园太多也太可爱了,花坛里边种着各种类型的植物,参差不齐,不像国内,基本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像标本一样,呆板无趣。伦敦的公园里有非常多的小动物,无数的小松鼠到处乱窜,如果你蹲下来伸出手,它就哧溜一下跑到你面前来觅食。湖里边还有成群结队的野鸭和天鹅,它们都在悠闲地游玩。在湖边我认识了一个非常可爱的英国老太太,就像漫画里的形象一样,矮矮的、小小的,全白的头发、慈祥的脸,她挎着一个小旅行袋,正专心地喂面包片给野鸭们吃,很快,一整湖的鸭子都聚了过来。老太太说她每个星期要来这里喂他们三次,从不间断。看我也喜欢小动物,老太太就把剩下的花生给了我,还教我如何喂小松鼠,哈哈,多可爱的老太太。 市中心的中国城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乱七八糟,像长沙的高桥和下河街之类的街道,让人很是没有民族认同感,真的,那种落差感特别难受。虽然这个城市给人的整体感觉非常好,但是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着周围的人群我就觉得,他们都不是属于我的世界,作为一名外国人,我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距离缩短一点。在街上问路我都有点不明白,他们的英式腔太快太难懂了。之前坐地铁和公交时我真有点头痛,好多地方都和北京不一样,伦敦的地铁图也特别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来在国内时就已通过网络了解了不少,但到了这里,好像就是把生活又涂白了一次。如果作为一个旅客,我会非常开心地觉得一切都美好,可是作为一个常住留学生,感觉未来需要面对的困难实在是太多太多。 期待自己能尽快过渡到来自纽约的一位同学说的那样:“我待了一段时间后,对这里慢慢地就适应了。” 一切,就让它从零开始。 作为一座城市,伦敦确实很美好!留言摘登 林绿琪:在家并非千日好,出门却是时时难。古人的老话,想想还是有道理的。老妈上次去印度尼西亚,因为语言不通,连个厕所都找不到,点菜只能看着图谱指手画脚的,那才叫真正的“时时难”呢。你这算什么,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到底有多大区别我不懂,但总不至于像老妈一样听乌语吧。所以说一定要多交朋友,主动与当地白人沟通,慢慢地就会适应的。 师众: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由格格不入到慢慢融入的,加油加油,在这样美丽的城市里,你一定可以活得很精彩。 诺:新的生活环境会让你既兴奋,又激动,多少也会有点不知所措,一切都会过去。生活嘛,总会像穿衣吃饭一样,一切都那么合乎情理! 熟悉的陌生人:好贵呀!姐姐,下次要不要我们给你寄一点东东过去? 今日月儿明:出于文化和语言等原因,一些留学生很难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群体,多是拘泥于中国学生圈子,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即便与当地学生建立起社交网络的,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不适应。比如欧美人一般并不太愿意主动帮助人,需要你主动求助,但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欧关人表面比较热情,但要深交却不容易,让中国留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前言

行走的青春    青春是一幅行走的画卷。    可曾想,一边茫然,一边清醒,在阳光下逐渐清晰而又渐行渐远的背影,那是谁?你?我?或者是某个年青的她或他。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过一边茫然、一边清醒的时候,但时间走得太快,我们的怀念、记忆、感动都来不及追赶,看着它从指缝里溜走,只好心痛得有点憾伤。可是有人把这种茫然、清醒地走在路上的青春留下来了,用最原始的笔把行走的青春画卷着入白纸,任时间怎样触摸,再也淡不去,模糊不掉。这个人就是林逸心,这本书的作者。之所以为她写序,是因为感动着她文字里流溢的真诚,感动着她的感动,感动着她这一路在伦敦的天空下成长的青春。    我认识的逸心,纯真、稚气,勤勉中有点慵懒,一脸灿烂的笑,眼睛里总是闪忽着某种期待,至于那期待到底是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青春大概都是这个样子,太多地说不清,太多地好奇。她一路走着,一路寻着,从邵阳到长沙,从长沙到北京,现在竟一路走到英伦的天空下。当我看到她在伦敦的日记时,惊喜地发现,这个女孩正在逐渐的成熟,她用自己真诚的文字记录下这一年来在伦敦行走的轨迹。像一幅幅生动的速写,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修饰,用她的眼、她的心,慢慢融入艺术的境界,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那么自然。哪怕是一缕暖暖的阳,一朵倦倦的云,一片潮湿而清新的空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首已经忘怀的老歌,一个眼神,一幅街头生活的画面,古堡城墙……点点滴滴,美好似乎不曾从她的笔端遗漏。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是呀,一切的美好需要发现的眼睛,一个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也许并不在于手中的笔,而是艺术家拥有一双总是随时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随时感受美的心灵。这一点,在逸心的日记里已经毫不吝惜地流露出来。    流云美景入人眼,可是行走的青春不只这些,尤其是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不管那里的天空有多美,挫折、失落,伤感、自卑、思念,五味杂陈,人类的情绪大概就是这样,复杂而多变。当一切从零开始的时候,夜里的孤独是不是比月亮的影子更长。这不觉让我想起女诗人萨福的一首小诗:    月亮下去了    七曜星也已西沉    时已过三更    夜迢迢,流光似水    只有我独眠人    孤独对于热爱思考的人来说是充实的,从逸心的日记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卑微的自己阳光了”,终于也有了勇气可以对自己不喜爱的东西说“不”,懂得感恩,懂得在孤独的异旅,“要做一个同伦敦一起,种下快乐,幸福成长的人”,这大概就是青春成长的标志吧!在作者的艺术作品里,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这种青春的成长,从她在北京的本科毕业展,到刚到伦敦时创作的《小耳语》,再到后来的硕士毕业展,我们看到了惊喜,看到了成长的飞跃,最难得的是她的作品里总能流露出那种细腻的温馨与幸福感。正像她自己在日记里写的那样:生命里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些温馨的碎片们……我最喜欢的艺术应该是美丽的,积极的,它能给予人以幸福感,温馨感,而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像心灵导师一般。    然而,流云美景也好,温馨的碎片也罢,在作者的日志里,最能打动我的却是始自于她内心里对于自己做为一个中国人对本族文化的柔软触动——“真正做好一个有根有底的中国人”。在逸心去伦敦留学之前,我们在北京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有过一段对话,当时的逸心可能对耳濡目染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点不以为然,这是能理解的,年轻入总是对新的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往往忽略了身边许多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承的优秀文化。用句耳熟能详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概正应了此情此景。可是,任何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她在伦敦留学期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居然发现“地球真是有意思,这么大,又这么小,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就这么和谐的掺杂在一起。”特别是她在伦敦所遇到的那些陶艺大师的作品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痕迹时,这些对她的触动简直是戏剧性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使者”的重任。大概,这意味着她真正的成长已经开始了。于她的整个日志也着了神来的一笔,确切地说,在作者的这幅青春图卷上,又给我们添了一种触及心灵的感动!但愿她未来的路能走得更远,更宽阔。把祝福送给她,也送给更多的行走在青春之旅的年轻人!

后记

许多人会说,一年,能改变什么?是的,一年对于人的一生,或者漫长的历史,是那么短暂。但对于我个人,这一段经历却又是那么惊天动地。    书桌上摆着我一年多前的照片,大学刚毕业,20岁出头。粉色衣服,蓝色牛仔短裤,橘色布鞋,颜色鲜亮,笑得不知所以。再翻翻我现在的衣橱,几乎全是深色,灰黑墨绿。回国后朋友都说,林子,你瘦了,成熟了,讲话慢慢悠悠,笑起来还像小孩。    整理着我这一年多在英国的日子里写下的日记,多少快乐和忧伤,交织在一起。2011年9月20日我从长沙飞往伦敦,在我要离开这座城市时已经深深爱上了它。伦敦并没有巴黎的惊鸿之美,也没有纽约的喧闹繁华,一切都是淡淡的,清凉的空气,满城的绿色。这里的建筑是米黄或暗灰色,有点清冷,也有点厚重,红色巴士穿梭其中;各种肤色的人在并不宽敞的街上行走,没有人会关注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地铁里都是静静阅读的表情。都说伦敦天气糟糕,我反倒觉得,正是这种微妙的忧郁感,才让英国人安静地思考人类和宇宙,才有了英国文学清冷的气质,以及他们细致入微的生活。我说不上伦敦究竟是哪一点最吸引人,但我以为,第一天的伦敦不会让你印象深刻,每一处都不那么起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觉察到这座城市就像一杯含蓄的清茶,味道千回百转,一点点渗入心底,觉得每一天,都会多一点欢喜。    一年的学习并不能期待翻天覆地。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会成长,只是在英国的日子里,我成长得更快。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从外表的气质还是到内心的世界观,我都看到了自己的美好与不足,并总是在不停地迷失自我,寻找自我,这里大多的日子都是孤独的,只能勉励自己,给予自己尽可能多的正能量。    这一年的过程里,每个留学生都走过相似的路。会觉得孤独,这是认识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会觉得黑暗,那样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会觉得无助,那样才能记得每一个帮扶过你的人;会觉得迷茫,这样才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回头看来,我经历了在英国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感情的各种跌宕起伏,也渐渐有了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勇气。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不同的生活和笑脸。拜访了很多我欣赏的艺术家,和他们直面交流,让我在摇摆中明确了方向。参观了无数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懂得了“只有见多,才能识广”的道理。我把这些点滴心情都记录了下来,为的是让以后的林子回过头来,知道自己怎样一路走来,也希望他人能从我的文字里获得些许启迪,通过我的双眼,看到遥远而鲜活的英国。    我在整理这本书稿时,发现日记中有不少英语单词或单句,读者可能不大理解,这里需要做一点儿说明。我一般习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日记,有时甚至是在乘车途中用手机打字,写好后就放到QQ空间。因为时间很紧,一些英语口语,有时在与当地人交谈中有如在中国听某个地方的方言,本来就似懂非懂,翻译成中文往往感觉有音无字,或者字义不雅,这种情况我是来不及咬文嚼字的;还有许多外国人名和地名,为了避免错误,我直接用英文。审读书稿时有老师建议我统一将英文改成中文,我思考再三,还是不改了,一是想忠实于日记的现场感,二是觉得也不大影响阅读,或许对一些准留学生们来说,他们可能更感兴趣。最后,我以为在中文里加一两个英语单词,就好像在一桌子中餐里放一盘西点,有趣,养眼,还开胃。    几乎每篇日记后面都有长短不一的“留言摘登”,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我的QQ空间;二是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的“林逸心留英日记”;三是其他转载我日记的网络。除了我和我爸爸用真名外,其他大部分尊重朋友意愿用了网名。    在此书行将付梓之际,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们。北京的梁老师和毕姐姐,伦敦艺术大学北京总部的苏倩老师,人民网的林露主编、郝孟佳老师,经济科学出版社的谭志军主任,我的硕士导师Maiko,陶艺家Margaret,还有散落在世界各个地方的那么多同学和朋友,就不矫情地一一罗列了。    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尽管他们依然健康,但已日渐疲惫。

内容概要

林逸心,长沙姑娘,快乐而有趣。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硕士,研究东方美学的残缺美和自然美在陶艺中的表达,作品被英国多位艺术家收藏。毕业后师从于英国著名陶艺家Margaret 0’rorke,现游学于伦敦,北京,景德镇等地。
自小喜欢写作,长大后发现,那是一件做起来无比自然的事情。以前的文字含情脉脉,这本日记却真诚而实在。
她以温暖的笔触记下了在伦敦的点点滴滴,让你在时间长廊的脉络里,看到她的成长与改变。

书籍目录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在走向大不列颠的日子里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初到伦敦 欧式建筑看起来很温馨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艰难的日子让一切从零开始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大英博物馆聚集世界各国的精华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梦境般的海洋一切都美得不可思议
2011年10月06日星期四 我要让自己更快乐,更坚强
2011年10月07日星期五 伦敦租房i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2011年10月09日星期日 乘坐轻轨被罚款不会买票遇尴尬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开学第一天感受温暖和友善
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逝者如斯夫日子慢慢平静下来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德国籍房东的父亲原来是个陶艺家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一个月,感受到自己卑微的阳光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参观V&A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莱斯特之行以志愿者的身份体验英国
2011年10月26日星期三 感谢伦敦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第二场雨太阳一天比一天起得晚了
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 在伦敦请客与美国女孩畅谈中西文化
2011年11月03日星期四 Experienced the brain storm
2011年11月04日星期五 The First Tutorial with Maiko
2011年11月06日星期日 英国陶瓷城传统拼不过经济大潮的挤压
2011年11月07日星期一 听张信哲唱歌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奇妙的时间 改变了历史和命运
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在V&A博物馆 重新认识手工艺的力量
20l1年11月18日星期五 与神灵对话明信片里的画面犹在眼前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穿越伦敦走进教堂
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看街头演唱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
2011年11月30日星期三 阴天的小镇 我们用漫步完成作业
2011年12月02日星期五 在H日en工作室我们完成了课堂作业
2011年12月02日星期五 伦敦大游行 跨泰晤士河的公交全停了
2011年12月06日星期二 大地的回声充满质感的思想
2011年12月09日星期五 颓废加上孤独 心情忽然降到谷底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了解解Lueie Rie的作品 神秘而又令人着迷
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经历隋绪低潮期感觉孤独和焦虑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终于有了说“我不喜欢”的勇气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写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岁末聚会畅聊各国美食文化
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爱丁堡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苏格兰之Jnverness尼斯湖之旅
j2012年1月01日星期日 站在泰晤士河畔说:H日lo2012
2012年1月05日星期四 想起了一种留在远方的味道
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到了寒假的尾巴感觉到特别的孤独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Eastern Aesthetics
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希望自己做一个东方文化的传播者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在异国他乡过了个完整的中国年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阿勒泰的角落很美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从噩梦中醒来 我希望自己有个信仰
2012年2月01日星期三 伦敦下起了丁丁点点的小雪
2012年2月02曰星期四 伦敦的厕所文化妙趣横生
2012年2月04日星期六 说说我的伦敦艺术大学
2012年2月06日星期一 雪,偶遇,达芬奇画展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姐姐带我看了场四海同春文艺晚会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我为一起交通事故当翻译
2012年2月16臼星期四 创作“小耳语”沉浸在美妙的陶艺梦中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在失败中痛快淋漓的交流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陶瓷是一种折磨人的艺术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That day,we cfrieid tog日lther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洞察大自然里易被忽视的美
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扬起头与国际艺术大师们对话
2012年3月01日星期四 I called whiIIe vau were out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在泰晤士河畔漫步
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 Ba rnaby Barford的WorkShop进行中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老师狠狠地打破了我的象牙塔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禅的美学对英国陶艺家的影响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伦敦周末惊魂记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精神的欺骗比造假更可怕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深夜食堂油拌饭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西班牙的小前奏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西班牙历险记
2012年4月07臼星期六 巴塞罗那之旅(一)
2012年4月07日星期六 巴塞罗那之旅(二)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阴雨中的英格兰湖区 童话般的民居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伦敦的春天色彩斑斓
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复活节后的日日夜夜
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 貌似平静但觉任重道远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沉醉在工作室里的思考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世界应该千姿万态释放自我
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专展观后感死亡与生命之间的美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版画展有感现实和情感收获良多
2012年6月06日星期三 男房东图谋不轨第三次被迫换房
2012年6月08日星期五 站起来回看这一年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导师点破梦中人,艺术创作要灵魂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噩梦一样的搬家
2012年7月01日星期日 艺术不跟随快乐靠自己
2012年7月08日星期日 为赶毕业创作,我们几个疯狂的举动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周四,我们疯狂继续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巴斯之行,巧遇玩具大师Robert Race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拜访的科学家竟是著名陶艺家的先生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古董市场寻灵感 公园偶遇龚琳娜
2012年8月04日星期六 从伦敦出发 每一天都要精彩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与爸妈同游风情巴黎施瓦辛格擦肩而过
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巴黎和柏林 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期待布展成功的那一天
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依依不舍送别父母 不忘嘱托尽快成熟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好朋友需要多沟通多了解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毕业展上我们的笑脸与感动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喜悦中的小挫折 努力比幸运更重要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我的个人网站
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 拜访著名陶艺家 感动与启发同在
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今天,我来英国整整一年了
2012年10月06日星期六 与艺术家Margaret一起工作的日子
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 希望我的作品能站在生活之上
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在牛津大学 聆听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2012年11月06日星期二 与梁老师之间的通信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从伦敦回到了阔别一年的老家
2012年12月02日星期日 离开伦敦的那些日子
2012年12月06日星期四 北京,朋友,事业
伦敦艺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林逸心专访
后记

编辑推荐

《在英国的419天:林逸心留学日记》写到,青春是一幅行走的画卷。可曾想,一边茫然,一边清醒,在阳光下逐渐清晰而又渐行渐远的背影,那是谁?你?我?或者是某个年青的她或他。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过一边茫然、一边清醒的时候,但时间走得太快,我们的怀念、记忆、感动都来不及追赶,看着它从指缝里溜走,只好心痛得有点憾伤。可是有人把这种茫然、清醒地走在路上的青春留下来了,用最原始的笔把行走的青春画卷着入白纸,任时间怎样触摸,再也淡不去,模糊不掉。《在英国的419天:林逸心留学日记》共收录作者(林逸心)留学日记110篇,白拍图片180幅。

作者简介

《在英国的419天:林逸心留学日记》全程记录了一个中国女孩留学英国的所见所闻。一年里,作者曾到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大部分城市考察学习,对异国生活感触颇深,对东西方教育和文化的差异有独特的见解。图文并茂的叙事方式,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书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记忆、生活碎片和个体感悟,与这个时代的生活融汇在一起,读者很容易找到可能属于自己或者自己孩子的小故事。


 在英国的419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写于2014年暑假————正文————看书名觉得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其实我对游记已经不感兴趣了,但还是拿来看了——伦敦两个字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另外我实在是太烦躁了,暂时看不进去别的书。看着看着我就觉得没有拿错书,这哪里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啊!这是一个艺术家呢!伦敦那么美,作者的描述都是日记的形式,那么真实,那么没有距离。我还是不要叫她作者,就叫逸心好了。她绝对是一个好姑娘,对美的事物那么有追求。陶瓷哎!!多么漂亮自然的东西!我又对自己的无知多了一点认识,我想这世界还真是大呢。我与别人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我是真的要努力了呢。不能再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很感动,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肚子好饿,想去吃点东西,顺便和宿舍和隔壁的李子讨论一下陶瓷——李媛说她的梦想是有一家自己做的陶瓷店,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觉得她整个人都闪闪发光。我觉得有梦想的人真美,不是吗?回到正题上,看到那些陶瓷艺人为自己的艺术品付出一生却无怨无悔,我真是感动的要死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李媛,她有一个多么闪闪发光、让人羡慕的梦想!!读着林子的日志,就像在看一个朋友的日志一样。她一点一滴的成长,她一点一滴的落寞和坚强,她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还有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对她的鼓励,看着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想法,真的觉得这是个好女孩呢。不知道林子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呢?那时候那么想留在伦敦,留在爱丁堡的林子,现在愿望能实现了吗?看了林子的日志,就越发觉得自己的无知。我现在一个劲的想出国,但我出国了又能怎样呢?我的中国文化根本就没学好,甚至说我连一点皮毛都不知道,我只以为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中国文化,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啊!中国茶道、中国功夫、中国哲学、中国剪纸艺术、中国皮影、中国戏剧、中国建筑、中国陶瓷……还有很多很多古老中国的文化啊,我可真是个浅薄的人啊!像我这样的,就算出国了又怎样呢,出去了不也是丢中国人的脸吗?我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等我走出国门的那一天,一定不给中国人丢脸!!小林子多么真实,她在异国他乡大声的喊叫:我很孤独。非常非常孤独。她又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感觉有人关心自己,便不再觉得孤独。我想想自己,有时候就缺少她的这种直率呢。好像真是这样,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过,我很孤独,我需要朋友这种话。可其实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那么需要朋友,需要他们的安慰和鼓励,但当我发现有些时候有些路我必须自己走的时候,我终于开始努力,开始努力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变得适应孤独,习惯孤独,甚至和孤独成为了朋友。我喜欢这种独立的感觉,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不需要朋友。只是,没有的话,估计也能活。(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安静的释放着一种美好,以前一起做梦努力的回忆也会散发着一种温馨的向上的味道。)再次翻开这本书之前,先让我来回忆一下我印象最深的场景。首先是伦敦的博物馆还有那些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们,什么是大气,什么是风度,真是领略到了!!还有那个德国的老太太,思想那么深刻,那么平易近人,那么优雅,真是叫人开心。当然,那个风度翩翩、温文儒雅、博学多识的贵族少年也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还有伦敦、爱丁堡的那些风景、那些街道、那些草坪,啊啊啊,这是想去啊!!小林子好深刻,可给人的感觉又像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安静,简单,温暖。就像她那个朋友说的,“一想到世界上几百公里外有个小林子在安静的释放着一种美好,以前一起做梦努力的回忆也会散发着一种温馨向上的味道。”这句话说的真好,我想起了我和自己的铁哥们这样努力做梦时的场景,有朋友,真好哟!!小林子是对的,人类就是一种同居动物,总是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刚才接到弟弟的电话,觉得他果然还是小孩子啊。可他马上就十六岁了,其实也不算小了——跟外国的同龄人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孩子独立性总是这么差。我本来想责怪他几句的,可又想到我初中的时候,不也是一样,什么都要给大姐打电话,现在情况变了呢,哈哈,以前的我总是跟老姐联系最密切,现在的弟弟有和我联系最密切,看来爸爸妈妈是真的要落伍了呢,嘿嘿。不过我能理解弟弟的这种心情,跟爸妈解释太麻烦,还不如直接跟我讲呢,他们总是担心呢。好了,我的文笔实在是不怎么样呀,还是小林子写的好,朴素、真实、又很美,我就直接摘录下来吧。“2010年11月11日:我喜欢欧洲这片有着深厚文化的土地,仿佛走到哪里都是湿湿的白云蓝天、尖尖的古堡顶和一个个浪漫的街头拥抱……这段日子是我上大学以来最为充实和快乐的,每天伴着满足和期待入睡,又在朝阳的耳语中醒来,因为有个无比清晰的目标在前方,一边茫然,一边清醒,一边向前走去。每天看着前一天的自己都觉得幼稚又可爱。从茫然不知所措地胡乱搜寻各个学校的主页,到决定抛开中介自己申请,到反覆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到决定转专业并且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个专业,再到用了两个星期弄完一片个人陈述;从把我的作品集给布莱顿大学和巴斯大学的老师看,然后得到了他们肯定的答案,到无比痛苦的考完托福,再到莫名其妙的被伦敦艺术大学当场录取,这段日子真的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体验,让我感觉生活有时候好奇妙,他会突然冒出来一个惊喜,送给你。在走出国门之前我还有好多目标要完成,我要尽快通过托福90分,叽里呱啦、光明正大的走进英国;我要读十本有关中国文化精髓的书,真正做好一个有根有底的中国人;我要走访中国瓷都景德镇,好好地把这项老祖宗的技艺学到家,练到家。嗯,加油。梦想从来就没有止步,一直都在召唤着!”“2011年10月19日:天哪,这里不仅仅是有好多人性化的设施,主要的是人文力量,让你觉得每个人都活得很舒坦。无论他是扫大街的还是超市里的临时工,脸上都绽放出不卑不亢的真诚的微笑。所到之处都充满了人性的味道。不由的想起我们自己的某些城市……”“2011年10月21日:那个意大利女生的作品也完全达到了一个独立建筑师的水平,她说,学习建筑六年,所有的项目从来都无法完成,她想着手参与一个作品从设计制作到展示的全过程,这就是她选择到伦敦艺术大学来的原因。总之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有纯艺术、织物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每个人都把这个学校当做一个新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像老师Maiko说的,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就会给予你很多;如果你茫然失措,那对不起,没有人能帮助你。我喜欢sha的自我展示……她在最后提出了对自己的两点要求,要设计出让人感觉温暖的作品,要做一个在生活中一直种下幸福的人。我也是,要做一个同伦敦一起,种下快乐,幸福成长的人。”“2011年10月22日: V&A本身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共有145个展厅……之前我以为只有大英博物馆才有那么夸张的陈列……去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展品跟大英博物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馆里全是关于艺术的展品……它是非常古老的红砖建筑,走进珠宝区眼睛都睁不开,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闪烁的珠宝,从古代到近代,名画也上下左右挤满了墙壁,阿拉伯古代华美的地毯从巨大的天花板垂落下来。这才是传说中真正的博物馆气质呀!”“2011年11月29日:到了英国才发现之前的某些想法,注入出国了英语自然就好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肯定思想很前卫,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这里好多人,生活永远是在华人圈子里,就像学校经常看到一团中国人扎堆,连英语都很少用到怎么提高?而且他们也抵触这里的文化,思想完全还是停留在国内的状态,所以出不出国和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不主动不积极,无论是英国、美国、非洲都不会让你有所改变;比如我之前的那个房东,他的英语特别差,来英国十几年了,至今还在中餐馆打工;比如有些中国学生,从大学预科读到研究生,连基本同外国人交流的勇气都没有……真的要前进了,不能再停留在小满足小幸福上,不能让他们看到中国人都是这个样子。就我自己来说,这一段专业上还有些迷茫和慌乱,如果浑浑噩噩,一年一下子就没有了,怎么办?怎么办?一起努力吧!”“2011年11月06日:英国陶瓷城stoke—on-Trent。”“2011年11月12日:其妙的时间,改变了历史和命运。”“2011年11月17日:今天的海德公园着实让我好好惊艳了一把。当我穿过马路和两栋建筑时,面前是巨大的金色草地,铺满了厚厚的金色的梧桐树叶,高大的梧桐树从草地上冒出来,偶尔还有几片落叶飘然落下,我整个人惊呆了,站在原地好几分钟,这场景比电影明信片甚至比想象还要美!踩在梧桐树叶上,我贪婪地拍了很多照片,但没有一张能描述出眼前的美。小松鼠在追逐嬉戏着,鸽子也围绕着我不停地转,几个穿着黑色风衣的英国白胡子老人念叨着从身边走过……而一旁却是热闹非凡的马路,提醒着这是伦敦市中心……”“2011年11月18日:……走进曾经的皇家海军学院时,我着实惊呆了:所有的天庭和四壁都是几百年上千年前的古典壁画,非常壮观。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圣殿的门口,所有的壁画、天使、神灵都在同我对话!”“2011年11月29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梵高的原作,我在画前呆呆站了好久,其中一幅梵高的自画像让我震撼:在画里,他空洞的眼神像是要把我也卷进去一般……莫奈的画美得令人陶醉……”“2011年11月30日:Dulwich小镇。美的如诗如画。”“2011年12月06日:经常会觉得,世界真大,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人,这么多充满质感的声音,看着那些艺术家们精心制作的东西,觉得思考与想象能让人宽广的无边无际。Adam Buick 的陶瓷作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她面带微笑,慈祥地看着我们,仿佛是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善良老人。那天大多数玩具的手工艺者都在现场,全是老爷爷老奶奶,我们同他们轻松愉快地聊天……我们心里都洋溢着快乐,这里的人都太好了,也许是做玩具几十年来让人的心灵都纯美了的缘故吧……我讨厌许多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它们太过于自我颓废,好像必须要表达隐晦反叛的情感才是艺术的真谛。我喜欢的艺术应该是美丽的、积极的,它能给予人以幸福感、温馨感,而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像心灵导师一般……”“2011年12月09日: 颓废加上孤独,心情忽然降到谷底今天忽然就很颓废,觉得好像孤独的变成了一个很小的自己。昨天早上看了很多日本美学的书,感觉不错。下午去参加全班的讨论会,走进那个很精致亮堂的教室,忽然感觉有点恐慌,表情变得僵硬,和别人说话也胆小,怎么了?……回来看到人人、QQ无人留言,没有人在乎我的纯在,心情更加低落,低落到了尘埃里。非常孤独。非常非常孤独。”“2011年12月10日:Lucie Rie :“有人问我把自己归为当代还是传统陶艺家,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艺术是永生的,不关新与旧。艺术理论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有的只是对美的追求,这就是我的哲学。我也不会努力去做唯一或者创新,如果你硬要我定义什么的话,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这就让我不停地前进来继续我的作品。”她就这样热爱了陶艺一生,而且如此纯粹地只做看似简单的容器……她对着镜头淡淡地笑着,一位八十几岁的老人眼神居然还那么清澈。”“2011年12月11日:来到英之后发现这里的人都活的很简单,很单纯,每个领域的人都活得很有尊严。而在国内,不少人的价值观都很相似……可是为什么呢?好像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关注自己内心的需要,我喜欢这样吗?……看到这里的同学,他们压根没有这些概念,他们学习、拼搏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不浪费自己的天赋和爱好。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其他的,是附属,是额外,是没有必要的奢望。”“2011年12月14日:终于有了说‘我不喜欢’的勇气批判性思维。自己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崇拜。所以,现在的我,走进一个展览,我终于不用装模作样耐着性子在那品味许久,感兴趣的我就好好欣赏,不感兴趣的我就可以大声地说,‘我不喜欢!因为……’,从而大胆地拥抱我喜欢的事物了。”“2011年12月25日:爱丁堡:有高山、有大海、有风笛、有艺术、有文学、有耐心、有气质……”“2012年1月05日:那句话真是说对了,中国人最爱国的地方是胃。”“2012年1月20日:无论是诗词、绘画、瓷器、园林……都是‘绚丽之极归于平淡’,非常含蓄、平淡却又极为精彩,这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想来现在我们丧失了大部分文化的根基,但不走出国门好像又很难看清楚这一切。觉得可以沉浸的世界太大了,自己太过于浅薄,要读太多的书才配得上说‘东方美学’这四个字……想做一个东方文化的传播者”“2012年1月26日:我希望自己变得有那么点不一样,这个世界这么大,他可不希望怀抱中的人都一模一样。我觉得《阿泰勒的角落》的作者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她用有大部分人都丢掉不要的东西,最不起眼的日子被她过程了诗歌之旅,默默地、执着地保护着自己的纯在。”“2012年1月29日:从噩梦中醒来,我希望自己有个信仰。”“我发现英国人的学习精神非常可嘉,先不说他们做出了多少不错的成品,我发现他们既然选择了艺术,就真的特别扎实地投入进去。我们陶艺室是和大二本科生一起的,每次去工作室都能看到他们几个在里面,而且总是待到很晚。一个叫mat的英国男生,长得非常高大,总是看到他在拉柸机上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碗和杯子,倒是另一个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的工作室,其中亚洲人很多,总是看到他们要买高盛嚷嚷,要么吊儿郎当,要么就是终日不见人影。看着大家都这么努力,自己有点松懈都感到害羞,应该再多看看书,多思考问题,让自己的心灵世界更丰富些,这样才能学会在享受孤独的同时享受知识。”“中国已经有强大的根基,但是我们需要把这些延续下去,我们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去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而我们来到这个国度,选择来看这个展览,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得到火花的碰撞,再将自己的火花传递给自己国家那些不能来观赏的人……”“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我想了很多年,我终于想明白了,就是实现一个梦想,一生,实现一个梦想就足够了,即使明天真的是世界末日,你也会微笑地迎接最后一抹阳光,并且毫无遗憾的微笑着死去。我不知道我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但愿能一点点地靠近它。”“温暖、质朴、纯粹、简单、丰富”“人与人之间,总是要处于平等的状态,不管地位,成就高低。不能因此而压低自己的头颅,要自信,要仰起头与他们说话,这样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待得久了,觉得他们’人人平等‘的口号并不是空喊,而是真的渗透在了人与人之间。”“心一定要纯粹,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努力。”“西方的教育非常注重你的个人观点,还要具体分析和实例,空而大的主题是最忌讳的。妈妈评价说,我们追求完美追求一致,都好像一个模子里塑造的,学生成了思维上的懒惰者。”“why are you doing this?Do you think it is beautiful?You did not try hard to make it beautiful ,的确,我有惰性思想,喜欢意识流一样跟着自己的情绪走,而不喜欢接受太多的挑战……”“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在看风景的人心里,在我们的想象里。”“一场旅行的好坏,跟景色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心在哪里,还有同行的人。”“发现大多数艺术家都很单纯,尤其是西方人,他们并没有很深厚的美学思想,只是从一个小小的出发点,钻研下去,做到极致。世界本来就应该千姿百态,释放自我,那样,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拥有很多。”“有的艺术家去向天才,让人十分有距离感;有的艺术家去向平民,温情中给人带来感动。”“认真,而且自信。专注。只要你真正地表达了自己,总会有人欣赏的。”“什么是人品和境界,在这些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很多。我觉得美国人很有魅力的一点是,他们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彻头彻尾的自由感,觉得生活好像有无数可能性。”“一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和脆弱,容易被时间腐蚀,但一所大学,仍然有希望帮助这个人,去实现他认识世界、探索自身的全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校园时,又是什么来支持我们探索世界的梦想?”“当然,我可以撒野地说我讨厌这讨厌那,喜欢这喜欢那,但是,我还是会淡淡地微笑着,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凡尘中的小林子,同时,有一颗向着理想的心吧。……我曾经是个非常自卑可怜的小孩,但我慢慢发现,周围貌似有许多成功的人,总有一个像我原来那样可怜的小孩在背后。一个科学家告诉我,正是因为这个小孩,他才会尽其所能地让自己变得完美。也许自卑往往是激发人向上的动力。我虽然起点很低,但会越来越好。”没有了刚开始看书的那种冲动,想把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抄下来,生怕自己会忘记。但第二遍拿起书读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作者的人生作者的经历啊,我只要知道就好了,我只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那么一些人在安静的释放着美好,这就够了,不是吗?小林子真是个好姑娘,我也是个好姑娘。虽然起点很低,但会越来越好,这句话说的多好。从刚上大学那会到现在,我也是成长了不少呢。从一开始的毫无目标,到现在越来越清晰的方向,虽然还是不知道自己最终的梦想是什么,但有什么关系呢,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在一步一步靠近它。我想,一览无余的生活也不适合我,即使现在的我对将来的日子毫无头绪,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未知感。我相信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有时候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想象。我知道,我会越来越好。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小学生流水账水平
  •     如果你25岁以下,还可以看看,想了解英国生活的还是算了。
  •     这本留学日记最吸引人之处是,作者文风十分朴实,毫不做作,而从字里行间,又可明显地看得出作者札实的文学功底,这也正是我想买给儿子阅读的原因,谢谢作者,也谢谢亚马逊。
  •     心情有些糟糕,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这本书。这个女孩或者说学姐的生活很有意思,文笔也不错,你能感觉到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每天将自己的见闻贴在人人或者空间上,读着别人的故事,做着自己的梦。
  •     这样都能出一本书也真的是蛮拼的,如果不是在图书馆估计都不会看啊。。。不过学艺术是好啊,那是分分钟美的享受啊
  •     流水帐的记录英国留学的点滴,主要偏向写作者自身专业的事情,偶尔参杂着作者自身的感悟,还写去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德国等游记,印象最深的是巴塞罗那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看完会有想去欧洲的冲动,向往哪里的生活。
  •     有自己的见解
  •     真的是流水账,不过哦现在的青年写日记的劲还有谁有呢?很有同感,留学生读了会比较有感觉。陶艺专业方面信息很多,他的学弟妹可以参考。深度一般,完全是感受,思考比较少。ps日记没有男朋友的事情差评
  •     陶艺学研究生的留学日记,是她一年的留学成长经历,很值得一读,尤其对于想要出国,或者正在国外留学的同学很有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