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漂泊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108054450
作者:杨渡
页数:524页

内容概要

杨渡:台湾诗人、作家。1958年生于台湾台中农家,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主持过专题报导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2008年起,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筹办过《两岸汉字艺术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合办,已举办第五届), 筹办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大辞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进入第五年), 举办两岸大学生书法交流展等十余项两岸文化活动。著作主要有: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告文学《民间的力量》等,传记《红云:严秀峰传》、《激动一九四五》、《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暗夜里的传灯人》及专著《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等十数种。

书籍目录

序曲
第一章:三合院
第二章:通灵人
第三章:农村的奋斗
第四章:铁工厂时代
第五章:青春俱乐部
第六章:夜路流亡
第七章:母亲的家园
第八章:温泉乡的吉他
第九章:告别的年代
第十章:真像一场眠梦
终曲

作者简介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一百年漂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挺厚的一本书,读来并不费力。全书以台中一个小村落为缩影,描写了台湾从60年代至今所经历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商业社会的剧变。其中60/70年代的情景感觉十分熟悉,像是自己从小经历过的80/90年代。但尽管是置于大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前大半部分都多是叙述家庭的细碎琐事,少了这思考和提炼,读的略显乏味。最后两章则是高潮,社会进步的脚步开始加快,作者也加入了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思考,颇为精彩。其实台湾的过去就是大陆的现在,台湾人遭遇的困惑和迷局也为现在的大陆人所经历,细细思考台湾的社会变迁再感受当下的种种现象也颇有意思。
  •     在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中,多少可以窥得时代的侧颜。不同于被告知的知识,而是以一种切入式的体验式的方式了解到当事当景当境。杨家先祖从陆上漂泊至岛上,从此子孙后代于此繁衍生息。中间的时代是我们陆地所不太了解的岛上时代,如果可以静心看完书中的每个相关片段,就可知今日的一些事情的由头是历史性的,而非主观上的一二三四之分。生活中有多的神迹存在,是什么在主导着这个世界呢?这还是真的是一个太奥妙的问题。那些无从考究的神灵传说是否真的存在,还是说仅仅作为乡土气息的符号加以渲染?不得而知,但甚是吸引人。或许这世间有一种是不变的,那就是变本身。山川河流,碧海蓝天,还在人间。一切都似乎还是那样,但一切又都不同了。转型期的阵痛还要多久才停?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到台湾的变迁史,想到了大陆地区变迁史。同样经济迅猛发展,同样重复着台湾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刚毅勇敢的性格,一个农村妇女到一个公司的财务老总,替丈夫坐牢,谈判, 还债。孩子心中贤淑的母亲,外人眼中坚强的女人
  •     从日本到台湾再到如今的大陆,都经历了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电子时代的过渡和飞跃,这时代大潮里边的人们,体会了各种颠沛流离、人情冷暖、四下求助,他们坚强、坚毅的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铺就了一片天地。想前一段看的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好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这不仅是台湾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是我们厝前厝后的事。在现在的中国,在我们的乡里乡村,总也会找到几个像作者父亲一样的人物,不甘平庸,却跌荡起伏。这不是一本情节性或者故事性很强的书,胜在情感描写很细腻,不禁让人动容。作者没有刻意地描绘背景,但对场景和细节的呈现却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周边环境。每个篇章读起来更像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
  •     2016年最后一天在病床上看完这本书,百感交集。前半部分很好读,果然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是打动人心的,而且将我带入一个我所不熟悉的台湾,这本书新闻中的偶像剧中的台湾,不是齐邦媛上流知识精英不接地气的台湾,这就是台湾本身,是本省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变迁,他说每一个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拼搏,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只是小小的石子,随波逐流,但我们是其中一员。后半段代入时评和反思,给我的震撼是更大的,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跟不上怎么办!自然,传统,人的素质,人的心态,一切都跟不上发展,和我们的今天何其相似,吸着雾霾,找着小三,礼崩乐坏,好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作者还是在绝望中有一些希望的,阿叔嫂,堂叔,亲朋故旧……人与人的来往不知道是不是只能限于那个时代,希望不要,希望还能往来谈笑晏晏。
  •     正在经历一些…
  •     I247.57/15968
  •     华夏儿女幸与不幸多是类似的
  •     平淡故事中读出大时代的情怀
  •     我们总是以为,大时代的转变会是轰轰烈烈、感叹号的,有如一个洪流向前澎湃汹涌而去。 而真实的是,它往往是寂静地、悄悄地转变着。
  •     写大历史其实也不太难,文笔好一些,不胡编,就能出不错的作品,因为生活最精彩
  •     刚开始觉得写出来的格局不够大,像是一个台湾家庭的家族史,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几处感动,仿佛又有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祖辈、父辈、我辈,每一代人身上的烙印不一样,在一个家族里又有丝丝缕缕的传承,人、故事、情义和时代转型的见证,又是密不可分。
  •     明明是海峡对岸与我无关的人和事 读来却觉得都像是自己的经历 那些飞速前进与突然消失的 作者的一个家庭和万万千千的家庭 被时代巨浪卷走 挣扎着 改变着 奋斗着 堕落着
  •     本省人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变迁
  •     透过一个家庭的四代人,历经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折射出的台湾历史,社会转型的阵痛,家庭离合的悲欢,小人物的成长....
  •     文字讀起來很舒服,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還沒晃過神來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就都變了,猝不及防無所適從
  •     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映射出时代的洪流 而且担得起“情真意切”四个字 感人 佳作
  •     想了解台湾,偶然翻起的一本。对台湾的历史有了大致认识,也明白了很多老一辈台湾人思想的来源。还是得亲自去看看呀。
  •     生离死别处 还是落了泪
  •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作者“我”以口述的形式讲述家族百年来的遭遇。小说以作者父亲创业的经历为主线,中间穿插了台湾百年来的社会图景和市井生活。透过这本书,能够感受到浓重的乡土气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诉求、审美趣味都日渐改变。古老的乡土社会结构也在遭受时代变迁的冲击。到最后,梦中的故乡已不在,犹如未曾存在过一般。书中的父亲在2014年病逝,牌位被安放在祠堂里。“父亲”安放于祠堂,和历代先祖聚合,一个时代也就此结束。每个人都会和这个时代做一个无声的告别。
  •     台湾三代人的历史经历。语言朴实好读。
  •     要了解一个社会,必先要理解它的历史,《一百年漂泊》不仅是写台湾的故事,其实也是中国的故事,是你我的故事。掩卷慨叹,原来这就是一家人的涵义
  •     作为90后 自然没法经历那样的一个时代 但生于四线城市 也是经历和目睹家乡的一些变化 如书中所写的乌河一般我家门口也有一条河 那是榕江的支流 小时候傍晚母亲老是带着全家的脏衣服去河边洗 我常常陪她去 有时也会在河岸边学游泳 有时则是跑去附近玩 算准母亲快洗好的时间再跑回去渡口找她 记得是初中过后吧 河也被围起来了 渡口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一米多高的河堤 河水也变得很浑浊 即使没有河堤 估计也没有人敢下去游泳 后来就慢慢在河边修起来护栏 就在今年 刚刚附近的旧房拆迁改成小区 这里的路太小 于是河被填成了路 一切于是消失不见 遗憾的是 我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留下它曾经的样子 回想起来 我记忆也开始有点模糊了 似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时过境迁 这是属于这代人的记忆吗 我不得而知 ...
  •     一个家庭的百年变迁 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巨变 日据时代的高压 农业时代 台湾光复 国民党白色恐怖 工业时代 民主选举 信息化时代 短短不到百年 社会却如万花筒般变幻无常 书名漂泊 实为最贴切的心情
  •     看楊渡先生的《一百年的漂泊——台灣的故事》,總讓我想起父輩那一代的生活,務農/打工/開厂創業/自加工……輾轉奮鬥,幻滅,掙扎在時代轉換的邊緣,家中突然老去的祖父,日日辛苦的母親,又多了几絲白髮的父親,念念叨叨總是在天未亮就起身做活的外婆,這一生都耕作在田土裡的外公,他們的這輩子是不是就如此了……而我又能做些什麼……內心蒼涼而鬱結。
  •      在记忆衰落的时代,《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 》作者杨渡用文字记述家族细事,见证着台湾社会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现代工商业和电子时代的近代史。
  •     特别好看,喜欢里面爸爸妈妈朴实的话语,句句都是格言
  •     一个寻常台湾家庭几代人的身影 映射台湾百年变迁
  •     后三分之一升华了。前面情节组合稍乱。写的是家族,也探讨了社会和史事。画面很鲜活,跨度很大。读完近黄昏,静静站着听了一会儿韩宝仪尤雅南方二重唱,惆怅惆怅。
  •     读了很多外省人的漂泊离合,难得有机会从本省人的视角看台湾社会转型,是家族史,更是一部社会变迁史。喜欢历史的部分,更有感触的是文中有关亲情的部分。我们该如何对待忍受病痛弥留之际的老人呢。。我不敢想。。
  •     每个人,每个家族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书。
  •     台湾一户普通人家近七十年的与急剧时代变迁不断调适且与时俱进的拼斗史,写得倒是通俗易懂,作为文学作品,略显粗陋。他们的六七十年代生活变迁史就是大陆八九十年代生活的镜像,其中说到李登辉写有关于台湾农工间的不公平交易的论文,联想到大陆七十年代以前农村农产品与城市工业品价格的剪刀差,令人为之一惊一叹。又论及时代急剧变化与普通民众道德自律、传统约束间的落差、挣扎,又为之自怨自嗟。
  •     2017年第一本读完的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父亲的人生,那些参杂其中的闽南语很有乡味,虽然语言不同,但温州虽是越地但有闽风,很多细节和故事叫我追溯起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但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一个切口,它让我重新回忆和反思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很难得的思考。哪有什么一百年漂泊哦,都是命运的浮萍。
  •     结束莫名其妙的加班,骑车一路狂飙回家,时间不早却还是选择做饭,一切收拾好都已十点,焦躁的情绪还是不时冒头,遂决定捧书忘掉现世,凌晨将最后10%读完。一直感慨身为90后的我竟有着与作者类似的童年生活,大陆农村落后真不止30年。书里的很多细节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或许有一天我也要提笔记下不足为外人道的儿时见闻。我见过生逢过死,却因为个人情感的掺杂而无法客观思考其中的意义。为书中人的死落泪,悲的却是我自己。
  •     #年度最佳小说# 越发能理解闽台人民那爱土爱乡散播开来的对他人、对自己的坚持和热爱。
  •     台湾从农业时代转向短工业化时代下一个家庭的变迁,也投射出时代转型下普通人的百味。在这样的转型之下,如何寻找到自身的安身立命之基,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问题。 书中有很多神怪传说,通灵事件在大陆也有很多的共性,这些是农村人的信仰根基?
  •     作者的情感在平静的文笔下慢慢倾诉出来。让我想到《浮生六记》中沈复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叹息。家族的命运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在风口浪尖之处寻找归途。
  •     没有齐邦媛的巨流河好看,格局稍窄,过于个人化。但是从一个侧面看到本省台湾底层人的挣扎,很喜欢书中描写的那些老辈人的生活智慧。
  •     深深打动了我,看到了自己和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子,人性是想通的,我深深以为
  •     这本书今年读过的关于台湾的最为精彩的故事!读来十分痛快,全本书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亲情,讲述着一代人奋起拼搏的故事。 以作者父亲从执着、聪明的农民,转为自己被人拉入伙做生意,经营不善以致借高利贷落得近乎家破人亡,后母亲以一农村传统妇人之角色坚强扛下罪责并担任起财务主管帮助父亲共同经营公司,慢慢走上正轨,全家境况转好。故事自上世纪五〇年代,正是台湾从日据时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生活随之大幅波动。 作者的父亲魅寇由年少时自学赌博技术成功而险被赌场拉拢入伙,发明提高生产效率的农具的聪明的乡下人,成长为不甘于做一辈子趴在田中央的憨牛一样的农民,开瓦片工厂,骑“风神级”交通工具摩托车,卖祖产开设钢铁工厂,后开设锅炉厂并几经坎坷经营成功的中小企业主。
  •     昨晚把寒假剩下的几页看完了。经历、内容大过文字的形式,读起来很轻松,叙述很简练、真实,不夸大,不矫揉,不晦涩。杨渡先生大概用了很大的力气吧,克制过分代入,保持距离。"我们注定没有一个永恒的家乡可以回归",恰早晨起来听见李健在唱《异乡人》,"故乡现已成他乡",他说现在来看这首歌总觉得还没有说完。跟和昨晚的书,就突然在我脑海里叠成了一个影子。其实也从来不会想是永恒。只是存在就好了。存在一个空间,即使这个空间已是往回可见,甚至多年后全然模糊。是有点叹然,但总是会有故事的。
  •     不提社会发展空谈经济当然不好理解。此书帮我补了一课学校里永远不会教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史”。终于看懂这个世界了。
  •     是不是该有个书的分类,叫虚构历史?
  •     一本书一个家庭透视四小龙之首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社会变迁,透过此书也可以明白中国今天当下的社会变迁
  •     文字温润,娓娓说来,是父辈的历程,也是台湾一个时代的缩影
  •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商业社会转型中一个台湾农村家庭的发展史。主要写作者父亲的一生,连带着写了整个大家族。从一个农民,向铁工厂主转型,经历了失败、逃亡、入狱,种种艰难。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裹挟着整个社会高歌猛进的地发展。凭借着敢想敢做的精神,做出辉煌成就。很有想法和魄力的一个人。
  •     了解台湾社会的最好的故事。杨渡先生用自己的家族故事,跨度从日占时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描写父母的一生,从侧面让读者了解到了台湾当时的社会情况。“从农业到工业化、商业化再到信息化时代——这个现代化的历程,欧洲从“圈地运动”开始,走了400多年;而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以30年不到的时间走过。”从里面的很多片段,让人看到了大陆刚刚经历过的社会阶段,仿佛也是一个大陆社会发展的缩影。爸爸工厂的名言“我不干,谁来干;现不干,何时干”也表现出了那代人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魄力。
  •     最近看了两本台湾人写的书,分别是外省人齐邦媛写的《巨流河》和本省人杨渡写的《一百年漂泊》,从不同的角度写台湾及时代的裹挟中人的命运。文笔流畅优美,显露出作者广阔的心胸,尤其是杨渡的这本,为我呈现了一个未曾见过的台湾,能从其中看到我曾生活的乡土的影子
  •     感动不已,一百年的漂泊,父亲与母亲深沉真挚的故事,震惊于母亲的坚韧,父亲的沧桑,台湾的变迁,作者的成长,漫长的人生总是让人感动,这段评论写得不好,要承认这是这个月读过最好的书。
  •     我们总是以为,大时代的转变会是轰轰烈烈、改天换地,犹如一个洪流向前澎湃汹涌而去。 而真实的是,它往往是寂静地、悄悄地转变着……你未曾知觉,等到有一天,你忽然想起来,才知道早已错过了记录那个关键性瞬间的机会。某一种感官、某一种感情、某一种记忆,已经永远消失。 …… 如果人没有了记忆,还会剩下什么?
  •     看过了,最后的几部分看的不是特别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