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43897250
作者:许燕吉
页数:455页

内容概要

许燕吉,民国著名学者许地山的女儿。1941年父亲许地山猝死于香港,这一年许燕吉只有八岁。不久日本人占领香港,母亲带着许燕吉及其哥哥逃往内地,辗转漂泊,流落于湖南、贵州等地。
建国后,许燕吉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随后在反右斗争中被隔离审查,入狱6年。期间,孩子夭折,丈夫与之离婚。1969年,她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竟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老农。1979年3月平反,回到南京。
许燕吉是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曾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台盟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台联理事。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童年
第一章混沌
1我的出生和第一个回忆
2香港的家
3妈妈的“法律”
4最初的玩伴
5又笨,又傻
6“小妹子坏透哒”
第二章天崩
1爸爸死了
2记忆中的爸爸
3爸爸和我们共同的朋友
4妈妈顶起了天
第三章地陷
1日本人打来,把我们“炸”进了天主教
2泉水叮咚,野菜满锅
3来了两位一起避难的长辈
4差点儿被炸死
第四章铁蹄
1明抢
2米粒
3悲惨世界
4老朋友们的情况和教会的新相识
5和日本人做斗争
6离别
第二部颠沛流离
第一章归途
1伶仃老小过伶仃洋
2赤子坎坷困赤坎
3轿子上的旅行
4在柳州香山慈幼院小学,第一次上了讲台
第二章在湖南
1五马归槽
2扶轮小学
3到永兴县去住校
4飞机掉下来砸了妈妈的饭碗
5上完最后一课,离开了湖南
……
第三部动荡年代
第四部禁锢的年代
第五部广阔天地
后语
附录
怀念地山
我记忆中的父亲

作者简介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一位80岁高龄的传奇女子许燕吉的人生自传,她以近百年的人生体验,告诉你一个真实得近乎残酷的20世纪中国史!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
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而今天,我已经80岁……
人可以有多个10年、20年,而我,就只有这一个80年……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民国著名学者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写的回忆录。许地山笔名落花生,以短篇散文《落花生》为大众熟知。许先生英年早逝,许燕吉8岁就没了父亲。许燕吉在《我是落花生的女儿》的前半部分叙述了她和哥哥由母亲辛苦抚养,香港沦陷后辗转广西、湖南等地读书成长,1950年考取北京农业大学,成为49年后的第一代大学生。许地山生前教育子女要做朴实有用的人,许燕吉选择了畜牧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的农业试验站从事养牛工作。但是,那个年代无人能逃离政治运动的漩涡,饲养场里也有着翻云覆雨的风雷。在上面的不断鼓动下,正直开朗的许燕吉当了一回出洞的“傻蛇”,真诚地向组织提了几条意见,再加上她曾经信仰过天主教,毫无意外地成为右派外加反革命被投入大牢。腹中孩子难产夭亡,新婚的丈夫与她离婚。如许燕吉所说,“人生的命运如拧麻花”。她躲过了日寇轰炸,却躲不过残酷的政治运动。也许是家庭教育和开朗坦然的性格,也许是宗教信仰的潜移默化,许燕吉没有被压垮,她在狱中积极劳动,处处与人为善,如修行般地度过了6年牢狱生活,又在监狱就业度过了5年附加刑。生活的麻花继续拧下去,河北省第二监狱疏散就业人员,许燕吉不得不下放农村落户。极为艰苦的农村生活让单身的许燕吉无法生存,她被迫选择远嫁陕西关中,与一位大她10岁目不识丁的农民组成家庭,过上普通农民的生活。文革后,许燕吉获得平反摘帽,落实政策到县城工作,后又调到南京的农科学院工作退休。上世纪中国风云变幻,无人能逃脱时局的裹挟,1949年后大陆的人们更是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正如许燕吉所写的那样:“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历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粘都粘不起来。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许燕吉没有可以大书特写的多彩人生,生活的脚步刚迈出便被戴上镣铐开始姓“犯”的生涯。《我是落花生的女儿》的语言平淡,琐碎,家常,在这些坦然朴实的叙述中,能感受到她努力活下去的倔强和智慧。她不但写了自己的人生,还对周围人和生活做了细致而生动的记录, 人性的扭曲和挣扎,政治运动的残酷和荒诞,普通人生活的贫苦与忍耐, 是对仅仅几十年前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的真实记录。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些狱友,有把牢狱生活当做修行的修女,有因愚昧而被陷害的农妇,有因饥饿掐死自己孩子的母亲,也有猥琐低劣的一贯道道友。。。。。。许燕吉的记录让我们窥看到1949年后大陆监狱里劳改犯们的状况,在看似平淡的娓娓道来中有着惊心动魄的力量。许燕吉的命运是上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种类——早早地被划成右派失去自由,牢狱生活把他们与外界应接不暇的政治运动隔离,已被贴上姓“犯”的标签避免了更加猛烈的冲击甚至折损生命。但是,他们也在沉重的劳动改造中被耗费了精神和智力,流逝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阉割了生命的种种可能。我会自然地将许燕吉与《巨流河》的作者齐邦媛进行比较。同一大时代背景下两人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但之后的正反时局又使两人的命运轨迹分叉背离。年长9岁的齐邦媛可以选择,许燕吉无法选择。其实,这又何尝仅仅是她两人的不同呢。。。。。。好在许燕吉一生勤劳朴实,与人为善,没有因为命运的碾轧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她像落花生般努力顽强地走下去。2014年1月13日许燕吉在南京病逝,享年81岁。这一天,恰好是她的生日。她的哥哥周苓仲为她题写挽联,“曾经风高浪急历千苦,依然心平气和对全生”——这可以看做是许燕吉老人一生的总结吧。
  •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在语文课本上看到《落花生》,还觉得平平,也太平平了。现在再来看,感触太多了,人要是能做到像花生一样的人,太不容易了,把果实和有用的东西深埋在底下,不去哗众取宠不去华而不实,保持着一种高贵的低调和有水平的自我营销。我若爱你,必有定见,必定温柔;我若爱你,必是真心,而非必要。
  •     “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历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粘都粘不起来。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许地山的女儿在其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中的一句话。近年来,生长于二十世纪的一些老人相继出版了回忆往事的著作,平静地在那向读者娓娓叙述着其不平淡的往事,印象较深的还有齐邦媛的《巨流河》。但许与齐的人生境遇大不相同,齐去了台湾,许留在了大陆,其结局却是一个欢喜,一个痛楚。作者经历复杂曲折,在香港的幸福童年突遇其父许地山病逝,又逢日本铁蹄占领香港,被迫随母在一路向西的颠沛流离中,逃亡内地,期间,还接受了战时的文化教育,最终落脚南京城,留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期间,除了对作者本人对环境的乐观适应有很深印象外,更是增添对许地山夫人——周俟秋的几许敬意,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忍痛含泪沉着应对,特别地逃难路上艰难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这是一位充满韧性的伟大女性,可以说,如果没有作者在母亲身边的耳濡目染,或许无法形塑其豁达乐观的品性,或许就无法面对后来坎坷人生境遇。作者命运的转折点是1955年开始的肃反运动,而非1949年。阅读中专门留意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前后,作者一家是否存在过走与留的彷徨,一无所获。或许,对普通民众而言,面对滚滚历史洪流,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选择。1955年,在法治不健全,极易因言获罪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作者坦诚直率的性格决定了其后半生命运,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其离婚。1969年,当其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地方时,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从著名作家、学者的女儿嫁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这是何等之落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力推动,这会是其人生选项之一吗?此时,所有爱情小说中的风花雪月都显得那么苍白,唯一的理由就是生存!这也难怪作者在前言中专门提及:记者们毕竟不是亲历者,而且注意力多在其不寻常的婚姻上。在当代,人们除了猎奇,又有几人能理解作者当年的绝望无奈!作者经历的曲折令人窒息,但在绝境中所表现出的豁达与乐观又感染着读者。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如此渺小,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其说是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国家的悲剧,这是个人史,却是社会史。后人唯一能做的,或许是向这些过来人持以深深敬意的同时,想方设法不让历史重演。这不仅是政治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似平铺直叙,其实字字滴血。怀念我右派的父亲,想必他也是从这种环境下过来的吧,父亲在世的时候从来不说在农场的事,我也不问,现在后悔莫及。如果能帮父亲记录一下,想必到彻底否定毛的那天,也是一份证据和记录吧。哎!安息吧,爸爸,我会永远怀念你的,你们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我们会帮你们记录和传承。
  •     ......
  •     如果说这本要和《巨流河》对照一起读的话,更喜欢这本。尤其喜欢作者写认识的各色人等命运小故事,其实老人家文笔不错,写一个人可能就一页半页但来龙去脉交代得极清晰。
  •     因为小学课本里的《落花生》里温暖的家庭氛围,而喜欢许地山。后来特别机缘巧合遇到这本书。很不起眼的书,略显平淡的一生-在狂虐风暴中又无法平静的一生。以前我难以理解人为何被奴役而不自知,人怎么会为虎作伥而不自知,要保持忠贞多么难,要看清真相和被人看清多么难。
  •     好书。说好书不是因为作者是“落花生”许地山女儿,或是她跌宕起伏甚至不可思议的经历。那一代人都是从大风大雨中过来的,任谁的故事写下来都多半具有可读性。说好书是因为透过碎碎念看到不管颠沛、动荡、禁锢都安之若素的豁达,是不管身处战乱、监狱、农村都坚毅坦然,亦如一少一老两张照—微笑以待。这就是父亲留下来的落花生精神!
  •     时代的苍穹,过去的岁月,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
  •     感叹唏嘘
  •     许地山幼女的回忆录,我是因为翻开看到作者战时求学经历才从头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一章还提到了她家与陈寅恪等学者家庭的来往。记得外公生前跟我讲了他的战时求学经历,虽然不是跟作者同一学校,却同样艰辛。他提到一些同学投笔从戎,加入远征军从此一去不返,葬身缅北,当日竟以泪洗面。
  •     “精英”阶层尚且跌宕流离,黔首们又该是怎样的惶惶无措呢,虽说现在社会亦有诸多不美好,仍旧应感激时代的和平和安稳。
  •     对战乱纷争的时代有一种特殊的喜爱
  •     风雨飘摇的国家,麻花般的人生,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下嫁目不识丁的老农...落花生许地山之女许燕吉的坎坷一生。
  •     一部可媲美《巨流河》的人生大书。语言朴实、真切。尤以最后一部分最感人。
  •     感觉在读历史 作者记性也真是好 可以记得那么多儿时的事情 那个年代不容易
  •     历史赋予了此书框架,生活了一个大写的痛,也收获了些许的从容,宁愿从来不曾拥有
  •     造化弄人,于彼尤甚。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是多么地渺小与无力。被先生的乐观与豁达深深打动,学习之,自省之。
  •     从书香世家到阶级敌人,从儿时烂漫到嫁予农村老头,(无贬低之意)一部个人史,一部中国鲜活的近代史。人不为恶,人不露善…生活不易,要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生活的态度。非常喜欢这本书。
  •     K828.5/170 真实而残酷,真佩服作者的乐观与坚强 一户农家的往事那节,看得人直心酸
  •     一本书就是一生。
  •     作者的人生被耽误了好多年~
  •     分为什么那么低
  •     本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幸福的生活,因为历史原因,命运多舛。旁人眼里的磨难,作者只以平淡的口吻,娓娓道来。
  •     她用一个个普通的际遇,写出来大半个中国的颠沛流离。
  •     很好看的一本书,当时是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的,讲实话很羡慕这种大家族,每个人很厉害,但历史书上不过一句话,一个名字。还有,这个人的气度真的是特别佩服!!
  •     纯纪实,但文笔弱,像记流水帐
  •     战乱漂泊,牢狱劳改,许燕吉始终怀揣乐观坚强,待人以正,在这群魔乱舞,动荡不安的年代中走过了大半生......读到最后,老而感叹:曾经的苦,曾经的难,曾经的好,曾经的坏,似乎都已不再那么重要......
  •     难过
  •     高一看过的书,听作者娓娓道来一生的故事,愈后越揪心,经历了诸多变迁,从年少无忧变而命途多舛,在当时大环境下飘零,进而看开,看淡,这老者仿佛就在你身边。
  •     那一代人的共运,沉下去,再沉下去,真是可怜。好在作者乐观,看起来竟然还觉得非常有趣。当然了,自传,自己写自己,总是有点那个什么哒~
  •     把自己这段浩劫的经历轻松诉说,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化为烟云。这真是验证了经历的多,内心强大,世人皆可原谅。
  •     想到了往事并不如烟,想到了章诒和。老人家平和道来这一世的经历,其人其事让人动容,性格开朗豁达才是生命之道
  •     最平实的语言 最感人的故事
  •     故事本身应该比文字震撼的多,描写过于质朴,老人好像心太大了。
  •     36万字的一个人的80年,平和淡定的娓娓道来,不需要技巧的修饰,有幸读过这一长幅画已知足。看许老的照片,一生平和无怨气
  •     人生如戏啊,动荡年代身如浮萍
  •     一般般吧。权当让自己多了解了解年代故事。
  •     遭遇
  •     令人唏嘘
  •     匆忙的感受了作者的人生,无限唏嘘。感叹人性的无底线。
  •     每次看这种回忆文革的总要不自觉的多备点纸巾
  •     作者的记忆力真好,小时候的事就像是昨天的事一样。许家认识的名人真多,好多出现在近代史上名字,都是他家的朋友。http://www.nfpeople.com/story_view.php?id=4998
  •     老人家的善良、诚恳、乐观、勤劳是最让人感动的,这才是满满的正能量!
  •     说用来戒断《巨》,明明方向完全相反! 耿直的工科girl笔下的文字,没有《大》《巨》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但是真实性挥着鞭子将……绑在一起抽打。1984现实版我只想放弃。这种证明乐观、胸怀和觉悟的大考验有啥用?平反红头文件有啥用? 过去的李问现在的朴,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样吗?
  •     幸福的人都一样,而不幸的人却各不相同。在那个年代,有人选择忍,有人选择顺适,有人选择离开。
  •     一个人不是因为是哪个国家的公民或是谁的子女而与众不同,是因为活出了自己而与众不同。
  •     被名字吸引, 只能感叹 时代误人..
  •     算是一口气看完。颠倒的时代,也许现在也颠倒着,人生只有走过去,才能知道。书中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作者毕业于北农,是中农大的前身,后落地而生的杨凌西农前身是于右任老人创建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书中提及的民末诸位名人,初期的种种怪象,后期的人间惨剧。。脑子里只有一句话,看一本书几小时,写这本书的人用了一生。
  •     12月14日;36万字
  •     名教授之女,书香门第之家,受良好教育,名校毕业,因言获罪,牢狱之灾,最后沦落为农村大妈,与文盲老公度过后半生,人生如此,谁的错?PS,胖姨为什么把一生的风风雨雨记得那么清楚。
  •     人这一辈子啊
  •     古有,今亦然。五十流年似水,万千恩怨已灰,萍聚何须多讳,鸟散音影无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