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3017688
作者:马深
页数:32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创造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个人能够过上理性的社会生活,政府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就是创造和保护公民和社会的公共幸福。换言之,政府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最大限度地公平实现社会成员的利益,并满足社会成员安全和发展的需要。简言之,人类对政府的系统设计理念建立在政府必须为社会和公民谋利,而不允许政府存在“自利”,更不允许政府为“自利”而与社会公共利益对抗。因此,人民在“政府利他”的假设下,将自己的部分利益让渡给政府,并赋予政府与其他任何主体无法相提并论的控制资源的垄断性和强制性。然而,美国公共选择学派创立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和政府不仅是“社会人”,也是“经济人”,他们都是利己的。政府的“自利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之一,尤其当政府“自利性”与“外部性”结合,便会产生寻租和腐败。如果组成政府的各个自然人面对物质财富的巨大诱惑放弃利他的道德自律,而且又排斥民主政治产生的法律控制,极权主义便无法避免。由于人民早已在“政府利他”的假设下,赋予政府控制资源的非竞争性,造成人民一旦对政府的服务不满,却又无法像购买企业产品那样退货、更换乃至另寻交易主体的被动局面。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通过竞争的方式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原则对极权政府并不适用。政府具有的垄断性和强制性原本是社会成员授予其公平实现社会成员的利益,并持续满足社会成员安全和发展需要的公共权力,但这种公共权力有时会异化为政府的“自利性”和社会的“外部性”结合所产生寻租和腐败的保护伞。传统政府管理理沦又认为,公共物品和服务应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当政府的官僚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时,不仅需要政府系统内部的创新和改革,更需要从政府的系统环境中输出与政府竞争的力量以驱动政府的改革;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被“天生”赋予的垄断性和强制性,又使其不愿为那些与己竞争的力量牺牲既得利益而付出“革命”性的成本,导致本应为民服务的公共权力异化成一个专制政体。

内容概要

马深,男,安徽省宿州市人,1963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首席文化系统工程专家。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英格兰精神 一、麦克法兰的“惊人”发现 二、英格兰的自然环境 三、英格兰人的物质生活 四、英格兰人的精神生活 五、英格兰人的政治生活 六、英格兰人的家庭教育 第二章英格兰精神的起源 一、基督教的传播 (一)传教士的物质生活 (二)传教士的精神生活 (三)传教士的政治生活 (四)传教士的人生价值观 二、基督教的魅力 第三章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 一、麦克法兰的考证 二、比德其人其书 三、基督教的传播效果 四、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基因 第四章基督教会的异化与宗教改革 一、基督教会的异化 二、《圣经》的末世预言 三、宗教改革:新教的诞生 (一)路德新教 (二)加尔文教 四、英格兰宗教改革 (一)约翰•威克利夫的“异端”思想 (二)亨利八世与宗教改革 (三)“清教革命”与“光荣革命”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五章清教主义与科学技术 一、英格兰皇家学会 二、清教价值观与科技革命 (一)善行与理性 (二)荣耀上帝 (三)清教与科学的共性 第六章基督教文化的误读与廓清 一、“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 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基督教“共产主义” 三、“神迹型”共产主义与“技术型”共产主义 四、“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 五、“私有制”与“公有制” 六、“阶级斗争”与“爱你的仇敌” 第七章透视中华文明(上)——儒家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一、中英鸦片战争探源 二、治国乏良方 三、儒家文化的反思 (一)“知识分子”的语义和类型 (二)广义利益中的权力博弈 (三)儒家知识分子与传教士知识分子的比较 四、儒家文化的批判 (一)汉儒董仲舒的治国方略 (二)儒家文化的缺陷 (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根本差异 第八章透视中华文明(下)——寻找“神州”与失落的信仰 一、中国民族文化的缺位一 二、寻找“神州”与失落的信仰 (一)“神治社会”与信仰之“道” (二)祸福“变易”“异化”弄人 三、“中体西用”的重构 四、信仰的力量 五、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六、知识分子的永恒使命 附录世界化时代之安全问题与安全系统工程——兼论科学的安全与发展观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源自著作《利益与信仰——中国知识分子命运重述》一书中的内容。《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原计划写成一部比较学著作,以中国与英格兰为研究样本,考察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对中英两国民族精神的影响。初稿完成后,发现后者所占篇幅较大,已经可以另外成书,为紧扣主题之故,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从《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中抽出,另行出版。读者现在看到的是抽出内容重新整理修改后的书稿。

作者简介

《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讲述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经过对英格兰社会的多年研究之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16世纪以前甚至13世纪,英格兰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与韦伯所认为的“农民社会”,二人所谓英国的“资本主义”脱胎于16世纪以前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社会”也是一个历史的误区。英格兰精神起源于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徒社会”。《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作者经过考证后认为中国学术界对基督教文化存在诸多误区,并因此予以廓清。通过对中英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作者提出了寻找神州与失落的信仰的命题。


 英格兰精神与基督教文化透视中华文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作者通过基督教对英格兰社会宪政、资本主义和科技三方面创造性起源精神支撑作用的分析,揭示了基督教对近代文明起源所提供的诚信等精神平台奠基作用。 作者指出中国社会信仰失落,争权夺利成为社会主导价值。儒家的道德说教,是为皇权服务的官僚意识形态体系,在春秋战国时代作用不大,后被汉武帝独尊成为国教后,制约皇权、官员腐败无力,无法提供死亡恐惧解决方法,成为一种空想的道德乌托邦,即好说,不好用。指出道家与基督教思想相通,为中国本土失落的信仰,为解决当今诚信危机提供契机。可作者并没有对比道家与基督教本质不同,及为什么在中国以前不能解决的价值错位问题。 虽然论证不算严谨,但将近代西方文明的创造性起源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的观点,无疑有巨大启发作用。对于习惯于宗教是人民鸦片的教条的人,无疑有巨大的醒脑功能。对于当今道德沦丧,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有巨大的借鉴作用。对基督教对现代西方创造起源的作用的揭示是,为我们认识基督教对于现代文明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打开了一道光明之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