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FOLK家居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12508530
作者:[美]内森·威廉姆斯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Nathan Williams(内森•威廉姆斯),生活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乔布斯大学所在),最初的想法是想把平日与朋友家人聚餐这种生活方式通过一本杂志传播出去,于是就和一群通过博客认识的艺术家、设计师朋友把第一期KINFOLOK杂志办起来了。没想到KINFOLK很受欢迎,传播很快,全球的摄影家、画家、造型师、布景师都已经有参加进这本杂志的创作,这足以说明这是一本国际化的杂志。目前已经在30多个国家出版,2014年春季在中国大陆创刊。

书籍目录

本书分成了三个大类:开放之家、至简之家以及慢生活之家。虽然书中的每个居家空间都涵盖了这三点,但在每个家庭的相应章节中,都会讲述它最有特色的地方。同时还附上了一些深度解读的文章,希望能够更清晰地阐述这些居家空间传达的讯息。
“开放之家“
虽然家一向被视作私密的庇护之地,但它也是一个最适合培养情感的地方——与家人,与朋友,还有身边的社区。在与亲朋共处的时刻,居家空间的构造以及我们填充空间的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在设计伊始就把社区关系考虑进去,那么谈天的时光会变得更加从容悠长,我们会拥有更多亲昵的回忆,更加亲密的感情。这一章中的居家空间与主人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社区建设的概念。这些社区型家庭虽然样貌各异,却都有一个根本的共识:家看起来是个私密的地方,但它滋养呵护的可不止是一个人而已。
“至简之家”
拥有一个至简之家,重点不在于舍弃,而在于精炼。本章节要介绍的房主们都有着清晰的个人价值观,并把家作为他们观念的具体呈现。他们去除家中冗余,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对主人来说更重要的事物。有时候,回归至简意味着将家中杂物清理去除;而有些主人更喜欢从零做起,彻底构建一个可以反映自己价值观的家。尽管大家对简约空间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它可能简单纯粹,也可能兼收并蓄,有可能宽阔明朗,也有可能小巧紧凑,但无论怎样,每一个居住空间都充分体现出主人对“精简”二字的理解。
“慢生活之家”
慢生活意味着取回时间,并以快乐为前提去使用它。我们的家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去生活,并学着感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有时它是一个宁静的栖息之所,我们可以用三个小时在床上吃顿早餐,坦然地度过一个缓慢的清晨;或只是盯着窗外看云卷云舒、树叶飘落,来消磨整个下午。本章节描述的这些居家客打发时间的方式各异,但他们无一例外遵从着自己天生的节奏。他们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时钟——也许还有墙上的时钟——以确保他们的时间总能被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KINFOLK家居》当中的一个个住家,它们的面积、主人、地点和美学气质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每个家都像是一个“容器”,但它包含的不是风格,而是生活。

作者简介

慢生活的理念倡导我们收回对时间的掌控权,把它用在我们最珍视的事情上。它的涵义,是让我们去探寻生命中真正所需,看清那些不可或缺的人与物,去做那些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与意义的事。《KINFOLK家居》一书中,作者内森·威廉姆斯与KINFOLK编辑团队带领我们走访了五大洲,探访了35个家庭,这些家庭的主人们精心构筑的居所完完全全反映出他们的信念,在塑造家的过程中,他们的慢生活价值观展现无遗,比如培育社区、精简生活,以及收回对闲暇时间的掌控权。透过一幅幅人物肖像和家居空间的照片,再加上文字故事与主题文章,我们得以走进设计师、创业家、建筑师、摄影师与造型师的家门。作者威廉姆斯关注的不止是表面上的装饰问题,而是邀请他们与读者分享心中的价值观念,阐述这些理念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家,以及家又如何塑造了他们。


 KINFOLK家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们的生活固定在公司,路上,家里,社交场合四个地方,公司是我们的物质基础,社交场合是我们的社会关系,那么家自然充当起了我们自己内心的精神食粮。通过书中多位居者的采访,我们似乎每次都在问自己,我的家如果也像某某那样,该多好??产生疑惑的原因无非是通过采访内容让我们自己了解到对于我们目前的居所,我们还需要些什么?该把那些留着没什么用处却由于价钱昂贵或是他人赠送而一直没舍得丢弃的物品都丢弃掉了把!为什么?因为我们想通过漫长的劳累工作从家中得到强大的精神支持,支撑我们有更好的心情面对明天又要经历的劳累,也许我们面对的工作强度,劳累程度类似,但是每个人回家之后获得的精神支持是一定不同的,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居者呈现出了它们获得的精神食粮,它不是房子有多大,家具有多名贵,地点有多繁华,而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持。
  •     作为一个KINFOLK的忠实读者和一个重度恋家的人,看到家居系列的书上线,内心真是无比激动的。此时我正躺在家中床上,听着Fly me to the moon,静思书中温暖的片段。读完这本书后,首先要说一下“家”,家应该是生活中带给我们最多幸福感的,不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残酷,工作有多么的辛苦,可每当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内心都是放松愉悦的,是甩掉鞋子,跳向沙发,打开电视,再配一桶冰淇淋的惬意;也或许是周末早上,在厨房做一杯咖啡,在某个角落里自己亲自挑选的椅子上坐一上午,放空看窗外的悠哉。其次要论一下“风格”,相信有不少KINFOLK的读者们都和我一样热爱简约又干净的风格,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家居这个系列,每个插图我都非常喜欢,记忆深刻的是一张家人坐在木制桌边,孩子和狗坐在脚下的图,真的有点触到我对于幸福的定义。那么究竟怎样才算作美好的家?可能是细节、格调、简约、或许温馨,每个人追求不同,这本书中35个家庭的35种风格,如果让我选出最喜欢的或许有些困难,但我认为每个家庭的共性是有爱有风格。家居不仅是主人品位的体现,一个舒适的家,里面更多酝酿的是对于家的浓浓热爱。看完此书,除了有种要升级家具的感受,更多的是对家的定义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想法。最后,我想说,幸福的人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而一个温暖的家一定是有爱且有灵魂的。希望家居系列越做越好,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美好的家。
  •       有了孩子之后,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孩子是究竟如何去感知世界,去认知环境的?他是如何去学习语言,学习词汇的?那些很难去解释的概念又是如何在一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的?譬如生活,譬如信仰,譬如精神,譬如家。  我曾想给我的孩子写一封信,信的名字就是家。家是什么?家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家,去打造一个家?人们现在常说you are what you eat,我能赞同的更准确的说法我想该是you are what you live。kinfolk采访35个创意人的家,也在传达着如此的理念。一个人的家,不仅该是你遮头的片瓦,容身的卧榻,更应成为一个人的习惯、品味乃至精神、信仰、文化的具象体现,家是你生活的起源,也是你生活的目的。家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一桌一榻,那些点点滴滴的陈设,都是一个人对生活最本真的态度,对生活最真实的还原。小时候的家里大大的收放机,爸爸床头的铁皮口琴,卧室斑驳的大立柜,那是父母年轻时候的烙印,长大后墙上的歌星海报,书柜里的模型手办,那是青春记忆里的悠悠回响。家是是改变一个人的最密切环境,也是被最能被个人掌控的亲密空间。我梦想中的家,不是潮流风尚的堆砌,不是审美品位的炫耀,而该是最遵从你内心的样子,最契合自己想法的呈现。那是孩子的安全港湾,是我们的身心归所,是朋友都喜欢的聚会沙龙。在欣赏别人的家,在学习如何装饰家的过程中,最该认同的,就是要忠于自己忠于内心的态度,永远相信,you are what you live,and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人的理想家是最大化的匹配他舒適生活的軌跡和滿足審美的個性化。當長輩驚訝的質問你,誰家沒有一台大電視和雙人沙發的時候,你可以翻著書,說——我家。
  •     人也拍得很好看,笑得很暖,一点儿都不性冷淡。人对家的改变,本质上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层探寻和表现。看看你家现在的样子,那就是你。
  •     很便宜 上厕所随便翻翻
  •     享受细心打磨“家”的过程,在各自的定义里无限趋近于自己的ideal home。
  •     这本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比较实用
  •     买来打算借鉴点装修点子的,结果翻完啥也没领悟出来。权当消遣好了。
  •     冷色调叫性冷淡,暖色调岂不是红灯区?
  •     装帧印刷相当精美,至于内容嘛,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有点不可复制,也许更适合搞艺术设计的读者
  •     看完kinfolk home还是有触动,这几年似乎到处都鼓吹北欧风,事实上在家的意义上,风格从来不是重要的事,极简也不重要,重要的你知道在家里留下的这些东西,只拥抱着它们就能过上充盈的生活。
  •     好的一本书你甚至都不忍心将其读完...
  •     被腻到
  •     内容很平,很规范。
  •     用心打造一个自己的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