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墓園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9573330301
作者: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页数:544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的亞歷山卓,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符號語言學權威。其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托瑪斯.阿奎那到詹姆士.喬伊斯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符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
艾可在四十八歲時,才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的名字》,該書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迄今銷量已超過一千六百萬冊,翻譯成四十七種語言,並被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儘管第一本小說就獲得非凡的成就,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出版第二部小說《傅科擺》,也一如各方所料,再度造成轟動。一九九四年他推出第三本小說《昨日之島》,銷量也已突破二百萬冊,中文版並入選《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和《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二○○○年,他的第四部小說《波多里諾》一出版就被國際出版界視為年度頭等大事,義大利文版首刷即高達三十萬冊,對於一本嚴肅的文學作品來說,無疑是十分罕見的天文數字。二○○四年,艾可首度嘗試結合小說和大量圖像的創新形式,推出《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引起世界各地的熱烈討論。至於二○一○年面世的《布拉格墓園》則是他最新的小說作品,在義大利出版不到一個月便狂銷四十五萬冊,並已售出四十餘國版權,全球銷量超過二百萬冊!雖然每隔好幾年才會推出一部小說,但大師一出手便不同凡響,每一次都是擲地有聲的超重量級巨作!
艾可另著有《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別想擺脫書》、《艾可談文學》、《艾可說故事》、《帶著鮭魚去旅行》、《誤讀》、《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與鴨嘴獸》、《意外之喜──語言與瘋狂》等雜文、隨筆、評論集和繪本。
譯者簡介
蔡孟貞
一九六五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喜歡法文,喜歡法國。譯有《往事的力量》、《伊妲莉亞》、《凶眼》、《豹紋少年》、《最後一顆石頭》、《沉淪》、《放手》、《真愛獨白》、《暗夜無盡》、《聖殿指環》等作品。

书籍目录


艾可給讀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們,十九世紀充斥著許多飽含神秘色彩的事件:讓希特勒下令屠殺猶太人的著名偽造文件《錫安長老議定書》、崔里弗斯疑案,以及牽連各國情報單位耐人尋味的詭計、共濟會和耶穌會的陰謀,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史料情節。這些玄秘恐怖的事件,如果不是因為它們都被記載在文件上,我們很難相信,它們是真實發生過的事。
《布拉格墓園》這個故事裡登場的人物--除了主角以外--都是真真實實在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甚至書中主角的爺爺都是真人真事,他寫給巴輝埃爾教士的那封神秘信件,正是現代反猶太主義的濫觴。
本書唯一的虛構人物(儘管如此,其樣貌卻與我們認識的眾多人物相似)概括承接了這一切,成為各種不同陰謀算計的主謀。與此同時,超乎想像的舞台掀起一幕幕令人驚奇的高潮:堆死屍的排水溝、火山爆發時恰巧爆炸沉沒的船、遭手刃身亡的教士、黏假鬍子的士紳、參與黑彌撒的瘋狂撒旦信徒等等。書中附有插圖,就跟從前的連載小說一樣。這些插圖都是當時的文獻,或許這樣可以給想重溫舊時古老書冊的讀者們帶來些許懷舊之情。
這番話也是講給其他兩類不同的讀者們聽的。首先是對這些真實歷史事件毫無所悉,且從未涉獵過十九世紀文學的讀者,因此他們興高采烈地全盤吞下丹.布朗,雖然認定變態無恥的內容純屬虛構,卻帶著殘虐的滿足感而欲罷不能,這樣的滿足感同樣適用在我的主角身上,我希望我的主角是整個文學史上最無恥最惡毒的一個。另外,我的文章也針對那些知曉,最起碼懷疑過我所敘述的都是經過證實的史事的讀者,他們或許能由此領悟,心中暗忖就算時至今日,他依然不是安全無虞的,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於是額頭冒出汗珠,害怕的四下張望,點亮家中所有燈火--再說,說不準此刻我們身邊正危機四伏呢。於是他有了這樣的念頭,誠如我所希望的:「他們就在我們之中……」
安伯托.艾可
導讀
如何製造嚴肅的謊言並散播全世界
《玫瑰的名字》出版三年後,艾可在《文人》月刊第四十九期刊登〈《玫瑰的名字》後註〉 ,對他小說處女作造成轟動後諸多讀者來信做回應。當時無論專業編輯或讀者對於開頭長達一百多頁、長篇累牘的訓世文十分不解,覺得阻礙他們享受閱讀之樂。艾可是這麼說的:
《玫瑰的名字》開頭前一百頁有其悔罪功能,不喜歡的算他倒楣,只能卡在山腰上前進不得……進入一本小說有如登山,得學會呼吸,踩對步伐,否則很快就會停下來……敘事體中的呼吸不跟句子走,而是跟更大的陳述命題和事件的節奏走。有些小說的呼吸節奏跟羚羊一樣,有的則跟鯨魚或大象一樣……節奏、呼吸、悔罪……為了誰?為了我?當然不是,是為了讀者。作家寫作時腦袋裡總是想著讀者……透過文本建構屬於自己的讀者典型。
作者寫作時腦袋裡要想著能夠突破前一百頁悔罪障礙的讀者,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要以建構適合隨後文字的讀者為目標寫一百頁。
這段自陳,可說是艾可小說書寫一直秉持的原則。白話一點說就是,你若想看見作者描繪的山頂美景,必須修練你的耐性,通過他設下的所有關卡,調整你的節奏與他一致,成為作者所期待的典型讀者。典型讀者不會將文本當作裝載自我情感和經驗的容器,會敞開胸懷,接受作者訂定的遊戲規則,跟作者-敘事者一起穿越敘事森林,走上蜿蜒山徑,以到達能俯瞰全景的山頂為目標,踽踽前行。
認為自己是典型讀者,或具備典型讀者潛力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如果說登山前要發給登山客一份指南,以預告此行艱困及注意事項的話,《布拉格墓園》的指南大概是這樣的:
爺爺忌憚猶太人,共濟會忌憚耶穌會,耶穌會忌憚如我父親那樣的加里波底派,歐洲半數國家的國王忌憚燒炭黨,國王呢,被神父操縱,因而忌憚像我同學那樣的馬志尼派,半個世界的警察忌憚巴伐利亞光明會,諸如此類,天知道這世上還有多少人老想著自己一直受到陰謀威脅。好啦,這剛好出現了一個模式,讓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完成專屬他的陰謀論。
由此讀者得知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紀義大利半島邁向統一的復興運動。當時檯面上統治義大利半島的勢力有法國、奧地利、教廷、西西里王國和薩丁尼亞王國等,私底下參與角力的團體和各種陰謀論則是眾說紛紜。積極完成統一大業的薩丁尼亞王國為了剷除異己,多次委託手藝精巧的西莫尼尼偽造文件,誘使敵人赴約一網打盡。西莫尼尼因此漸漸捲入各方勢力拉鋸,不僅銜命詆譭聲望日高的加里波底,更將苗頭指向了猶太人。他受俄國秘密情報單位委託,偽造一份足以證明猶太人主宰世界野心的文件,經他細心構思,寫就了一部號稱完成於一百五十年前的文獻,記錄匿名見證人目睹來自歐洲各地十二名猶太教拉比在布拉格墓園舉行的秘密集會,凸顯他們計畫性藉由高利貸、深入銀行體系進而左右媒體和政治,煽動無產階級,走向抗爭革命一途的企圖。之後這份文獻分別流入俄國和普魯士兩國,再之後……這部正名為《錫安長老議定書》的偽文獻對近代歷史的影響大家想必不陌生。
除了西莫尼尼外,幾乎書中所有人物都是真實的,可是一切卻充滿了不真實感。擅長以「我在這本書上看到記載另一本書曾提及……」手法抹去作者痕跡的艾可,這一回改讓主角西莫尼尼具有雙重人格,而一夕失憶的西莫尼尼又被迫透過另一個自己寫下的文字填補空白,藉以製造多重論點。主角的雙重人格,其實也反映了他身處的環境:小至國族認同問題、家族政治立場相左,大致國際間爾虞我詐。艾可最鍾情的陰謀論也跳脫單純的謀殺或尋找古代寶藏,走向了大歷史,開始「說教」:因為《錫安長老議定書》雖已被多方證實為偽文獻,卻依舊有人深信不疑。
艾可在與另一位義大利作家克勞狄歐.瑪格利斯(Claudio Magris)對談中說,如果有一個文本是胡謅的,不能用理性去反駁,就跟瘋子是無法反駁的一樣。歷史上不乏瘋狂理念或成見,無論你多努力以理性或事實予以駁斥都沒有用。很多所謂的歷史檔案,其實來自於謊言和八卦,但是與其振臂高呼發正義之聲撻伐,或許用反猶太偽文獻的相同架構來寫一部看似嚴肅的歷史小說,讓它流傳出去反而是更好的應對之道。此一觀點正呼應了他在《智慧女神魔法袋》的〈八卦是很嚴肅的〉文中所說:「一旦流言蜚語成為公開的話題,率先發難指責的人一公開表態,不論八卦是真是假,就等於認可了八卦的內容,同時也失去了繼續八卦下去的價值。」
這是艾可的第六部小說,他帶領我們爬的山顯然越來越高。令人垂涎的珍饈描述,紛至沓來的歷史人物,不確定自己是哪一個「我」的主角,敘事時間的跳躍切割,教讀者就這麼悶頭跟著他的呼吸和節奏走,是一大考驗。所以這一回艾可不等讀者發問,直接在文末以〈老學究的多餘解釋〉一文主動給大家喊話打氣,需要安全感的讀者可以先從這裡看起。相信自己平日爬山積累了良好體力和耐力的讀者,請不要猶豫,翻開下一頁吧,畢竟「讀者不應該期待敘述者告訴讀者說他將意外發現主角是書中先前提及的某個名字,因為(故事此刻才開始)在此之前,書中人物的名字一個都沒出現過,連敘述者都還不知道這位神秘的書寫者是誰,只能提議兩人一起發掘(與讀者一起),一起跟隨書寫者筆尖寫下的符號入內打探。」
【義大利文學譯者】倪安宇

作者简介

當歷史被動了手腳,
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相信的真實?
獨立報:艾可在《玫瑰的名字》後最棒的小說!
全世界書迷瘋狂捧讀,銷量突破200萬冊!已售出42國版權!
記憶是一座墓園,
那些經歷的往事,層層疊疊,豎立著墓碑。
那些錯置的歷史,
有如幢幢鬼影,遮蔽住我們的眼睛……
我是誰?他是誰?西莫尼尼的腦袋充滿著一團迷霧。
這一天早晨西莫尼尼醒來,發現房間裡多了一套「達拉.皮科拉」神父的教士袍和淺棕色假髮。更詭異的是,他的房間竟藏著一條秘密通道通往這個神父的房間。
他越是探究,越感覺達拉神父彷彿是自己的另一個化身。然而記憶卻發生斷層,他完全想不起達拉神父與他的人生究竟是如何產生交錯?為了理出頭緒,於是西莫尼尼開始埋頭撰寫日記,追溯許久以前發生的往事。
原來西莫尼尼是一名偽造文書專家,他曾受公安情報首長之命,杜撰名為《布拉格墓園》的報告。布拉格墓園是真有其址,裡面埋藏了超過十萬人的屍體,但報告卻偽造了耶穌會的秘密計畫和猶太人的陰謀,成為當局壓迫耶穌會與猶太人的藉口。
西莫尼尼因為《布拉格墓園》而備受重視,他也為自己的影響力沾沾自喜,直到達拉神父出現在他的生活,情況開始失控……
繼《玫瑰的名字》探討理性與信仰,《傅科擺》辯證真實與虛構後,暌違六年,當代符號語言學大師艾可結合這兩部代表作的懸疑解謎與批判思考,終於再次推出重量級長篇巨著《布拉格墓園》。書中每一個角色都真有其人,每一件事都真有其事,艾可透過擅於穿鑿附會的「偽造」專家,將虛構的現實一一編織進浩繁的歷史裡,當精采的故事情節急速轉動,我們也被捲進這場文字的漩渦中,難以自拔!
名人推薦
【作家】甘耀明、【中研院歐美研究所所長】李有成、【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義大利文學譯者】倪安宇、【小說家、FHM總編輯】高翊峯、【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郝譽翔、【交大外文系教授】馮品佳 鄭重推薦!
因為生活世界的虛實真偽根本不是二分狀態,而是泥般的水土混融。
所以小說家博學而厚實地編織歷史,史學家深刻且機智地構築小說。
艾可大師再度一人分飾多角,用想像力穿透學院和大眾對彼此的刻板印象,
精巧地說了一個讓人想不斷翻頁知道「然後呢」,
同時卻又不斷暫停下來思索「為什麼」的精彩故事。──【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
主角的雙重人格,其實也反映了他身處的環境:
小至國族認同問題、家族政治立場相左,大致國際間爾虞我詐。
艾可最鍾情的陰謀論也跳脫單純的謀殺或尋找古代寶藏,走向了大歷史……──【義大利文學譯者】倪安宇
媒體好評︰
一部無與倫比的小說!《玫瑰的名字》之中的有趣構想和赤裸裸的歷史情節,讓它在八○年代揚名國際。艾可大師在這本書中,再一次精彩重現!──週日泰晤士報
一部關於偏執狂、偏見和偽造的懸疑小說,讓我們得以通往一個充滿城市街道、奇異軼事、美食菜單和陰險思想的世界,艾可在《玫瑰的名字》後最棒的小說!──獨立報
這本書非常精采,或許稱得上是這幾年來艾可寫得最好的一部!艾可採用陰謀論為主軸,搭配十九世紀歐洲的狂熱政治激進主義──共濟會、義大利統一運動、巴黎公社,還有不得不提的誹謗文件《錫安長老議定書》的偽造始末。如果說這些陰謀全出自一人之手,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已高居義大利暢銷書排行榜,令人愛不釋手!──哈芬登郵報
想像一下,丹布朗加上一個博士學位,那就是艾可!──觀察家報
關於背叛、恐怖主義、謀殺和美食的有趣故事,艾可在這本書裡最成功的技巧就是把令人戰慄的想法,也就是引發集體屠殺的騙局起源,成功和書中隨處可見的幽默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這部小說看起來是非常恐怖的,但看完之後,你會在濃厚的黑暗之下看見:艾可是文學世界中最樂觀的人之一。──每日電訊報
從杜林到巴黎,繞經巴勒摩,這一路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歇斯底里的撒旦女信徒、死了兩次的教士、數具被棄置在巴黎下水道的屍體;我們見證了崔里弗斯事件的緣起、反猶太主義文獻《錫安長老議定書》的誕生;我們看到了耶穌會修士圖謀對付共濟會、燒炭黨人拿修士的腸子勒死這些修士。所有調味料一應俱全,讓這部餘韻無窮的長篇作品也是專業學習的巨著。書裡描述的全都是真實事件,除了主人翁西莫尼尼之外,但他從中策劃進行的事件卻無一虛構,只是作者可能分屬多位不同人士。《玫瑰的名字》問世三十年後,艾可大師獻給我們一部玄秘十九世紀的偉大小說!──《觀點》雜誌
艾可大師最新推出的這部高水準偵探小說,堪稱上乘之作……費人疑猜、層次豐富,令人欲罷不能的玄秘故事!──寇克斯評論
艾可大師的最新力作採用驚悚小說最愛的主軸──陰謀論,並提昇到更大格局……銷售四十餘國,爭議不斷,總之一睹為快就對了!──圖書館期刊
引人入勝、拍案驚奇……大師級之作!──出版家週刊
陰謀和政治角力交纏……灰暗的故事複雜穿插,各類論述相互交錯,好比佛洛依德及後設小說手法,並挑戰史料編纂這項浩大的工程!──《書單》雜誌


 布拉格墓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想象一下你是个住在洛杉矶的美国中产白人,受的是一般美国人的那种传统学校教育,然后给你一本关于中国清末乱局的小说,里面出现了约莫二百来个对你来说全然陌生的人名,当然,也许有几个不那么陌生,比如慈禧太后,孙中山之类的,但是即使这些人,你也只是听说过名字而已。然后你就硬着头皮读这本包含了一百多年前大洋彼岸那个神秘国度政局变换中的各种阴谋、争斗。各式各样的团体和人物纷纷登场,有义和团,小刀会,巡抚,道台,萨曼太太,社会游民,和尚,道士,传教士,喇嘛,皇帝,皇帝的老妈,保姆等等。这基本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觉。不过因为曾经看过Eco的几本小说,很明白他是喜欢玩弄读者的作家,并且深以为乐,所以抱着这样的预设一边读一边注意着Eco有可能设下的陷阱,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故事本身还不是很复杂,显而易见的一个人的两重人格在分别叙述,还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所以看到最后,除了还是对这本书所叙述的当时欧洲各国的历史背景仍然一头雾水以外,Eco到底想要我们怎么诠释这本书?也是因为读了他的《诠释与过渡诠释》,深以为了解了Eco对于对他作品的诠释的态度,所以诠释着个问题也是在读书之前就挥之不去的一个元素。而且越是想着不能过度诠释,就越忍不住要想诠释的边界问题。对于《傅科摆》,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很晦涩,但是读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这本书似乎有点儿那个意思,同样都是人为伪造历史,阴谋造就阴谋之类的。不过总觉得如果按照这个路子去解读本书有点儿太明显了,Eco不可能倒退,应该还有更深的东西等待发掘吧。在前言里Eco特意写了一篇类似自我解读的文字,还特意提到了两种毒者,我反正不甘心自我划分到第一类,因为我虽然“对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毫无所悉”,但是绝对不承认我”兴高采烈得全盘吞下丹·布朗“。但是我绝对不敢自诩为第二类,所以也没办法体会那种并非”安全无虞,额头冒出汗珠“的情形。所以要么这本书是Eco跟读者开的另外一个新玩笑,让读者淹没在无尽的所谓”情节“中找不到头绪,还自已为一直跟着Eco走。要么就是真的没有体会此书的精妙之处。我等着拜读大陆译本,因为从《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摆》两本书来看,大陆本都好过台湾版。
  •     最近许多华文书店纷纷上架了丹-布朗的新作《地狱》和安伯托-艾可的《布拉格墓园》,两部作品不仅都被陈列在书店中极为显著的位置,还通常被并排摆放。这背后隐藏的营销逻辑对大多数人来说应是一目了然。两位作家的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含有历史、宗教、阴谋元素和浓厚的神秘学色彩,因此享有重叠的读者群,将两人和两人的作品并列,可以相互带动作品的销量。《布拉格墓园》是安伯托-艾可的新作,完成于2010年,中文繁体版则推出于2013年11月。对于自己一再被拿来与丹-布朗相提并论,身为符号语言学家的艾可似乎并不是很以为然,他在《布拉格墓园》的开头写了一篇给读者的话《他们就在我们之中…》,里头说道自己的新作针对两类不同读者,其中一类是“对真实历史事件毫无所悉,且从未涉猎过十九世纪文学的读者,因此他们兴高采烈地全盘吞下丹-布朗…”,另一类则是不仅追求阅读的娱乐性,还具有较多知识背景和反思能力的读者。此文暗示着艾可认为自己的作品在思想深度和文学属性上更胜一筹,能满足更多的读者。对于熟悉丹-布朗和安伯托-艾可作品的读者来说,多数人应该不会觉得艾可的这种自信是没由来的。艾可的小说内容繁复但结构严谨,旁征博引各种历史和宗教事件,借此建起一座错综复杂的故事密林,但又总亦步亦趋地带领读者走出这故事密林,最终安全抵达诠释学理论的宽敞大道。艾可虽然偏爱历史、宗教、阴谋和神秘学元素,但相对于丹-布朗以神秘学来发想历史、宗教里头的阴谋,据此触动读者的猎奇心态,艾可在作品中运用真假难辨的历史、宗教事件的目的,主要在于嘲讽与奚落神秘学观点扭曲真相,助成各种荒诞的阴谋与谬误。无论是《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还是《波多里诺》与《罗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艾可的创作动机都是阐述文本阅读的运作机制和过度诠释的危害。身为一个著名的符号语言学家,艾可秉持的是后现代主义的诠释学观,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相对而多样的,文本的诠释和意义产生不再以作者意图为中心,需要读者的介入,由作者与读者在相同的文化脉络/语境下共同完成。然而不同于多数解构主义者,艾可不认为读者诠释文本的方式毫无限制,而是会受到“文本意图”(不同于作者意图)的限制。文本的情节、上下文的连贯性以及读者所处的文化脉络/语境,在在都为文本界定出某种诠释方式比另一种诠释方式更简单而合乎常理。艾可将脱离文本意图的诠释方式称之为过度诠释或误读。基于这样的信念,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小说作品《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摆》里,艾可以虚构的故事阐述神秘学视角驱使人们在简单符号里寻找复杂难解的启示与秘密,而所谓的神秘学视角本质上是一种脱离文本限制、对文本内容的过度诠释与误读,结果造成真相/真实被扭曲和掩盖。在《罗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里,艾可则是例示文化脉络/语境对文本诠释的重要性,一个脱离文化脉络/语境限制的文本虽说有无限多种诠释方式,但在沟通、理解和行动的使用效能上却等同于意义全无或严重错误。在《波多里诺》里,艾可一反《傅科摆》由现代回溯至中世纪、一步步掀出历史误读之根源与发展历程的写作方式,直接跳进中古历史中,透过真实历史与虚构事件交织的故事显示,一个人物对事件有意或无意的曲解,能轻易地造成当时及后世在历史解读上的巨大变形。■过度诠释与历史阴谋“过度诠释“是艾可理论的重点,也是他笔下小说作品的主要主题。然而,艾可的诠释理论,他对文本意图和诠释限制的信念,并非全无争议,实际上也受到许多后现代主义诠释学家的批判。尽管多数的后现代主义诠释学家认为诠释或阅读确实有边界,会受到文本、读者自身的经验以及所处的文化脉络与语境的限制,但有边界不等于应该有边界,也不等于无可破除。诚如法国哲学家福柯经过考察疯狂、犯罪、性别等二元概念的历史谱系后所论述的,人类文明里任何标准及权威性的诠释,并非基于人类的自然本质,不过是一小撮人试图借着诠释来宰制他人而已。也因此,许多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断尝试以后设的解构手法来破解标准及权威性的诠释,为的就是解除作者借由文本对读者施展的宰制力量。对于自身理论所受到的批判,艾可向来积极反击。他不仅出版许多专著来论述自己在诠释学上的信念,也出版许多虚构小说来例示这些信念。在《罗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里,患了失忆症的主角虽然能辨识出一个事物的名称与用途,但由于失去自身与该事物相联系的记忆,亦即失去相应的文化脉络或语境,一个递来的眼神虽然还是一个眼神,但就主角来说,究竟代表着传递爱意还是表达谢意,却无从正确解读,更无从正确应对。由此可知,文本诠释如果没了边界,文化脉络/语境不再是解读的凭借,过度诠释的情形将无所不在,一切事物便不免沦入混乱与虚无。到了《布拉格墓园》这部新作里,艾可更从真实历史中攫取一个关于跳脱历史脉络、过度诠释而造成巨大危害的案例。《布拉格墓园》此一书名在小说中指的是<布拉格墓园议定书>,而这份议定书影射的则是历史上极其著名、真实存在的<锡安长老议定书>。<锡安长老议定书>是一份会议纪要,在二十世纪初时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里头以犹太长老的立场详述犹太民族借着推动民主主义、建立金融体系等方式,一一推倒神权与王权,最终称霸世界的行动计划。单独来看,<锡安长老议定书>的内容非常真实,极其切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与发展态势,因此在当时引起极大的震动,不仅在欧洲卷起排犹的风潮,更被希特勒援引为迫害犹太人的支持理由。然而,当<锡安长老议定书>被放进历史脉络中,放进沿着时间轴线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和文件里来看,却显得极为虚假与荒诞。在《布拉格墓园》这部小说中,艾可虚拟了一个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以伪造文件营生的人物西莫尼尼,书中以倒叙方式展开西莫尼尼的生平,从扭曲的童年到进入伪造文件这个行当,再到先后与多个国家的情报单位及天主教会、耶稣会、共济会挂上钩,分别为他们抄袭和伪造出丑化对手的文件和消息。虽然这些文件所针对的对象各不同,但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却大同小异,都是一小撮人聚集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计划着透过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打倒敌对组织,借此夺取权力、完成称霸。这些伪造文件被精心翻旧,仿佛一百多年前便已存在,由于内容切合过去一段时间的国际情势发展(“预言”过去的事当然会切合),其他文件中也提及过类似的内容,如同传言已久(其实是相互抄袭和东拼西凑的结果),再加上有专家为文件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确认(所谓的专家不过是些有所图谋的人),于是一桩预谋已久、持续不止的惊世阴谋便凭空而生,还因为文件的出现而得到证实。从整体的写作来说,《布拉格墓园》与艾可之前的其他多数小说作品相似(尤其是《波多里诺》),都是以一个虚构人物的生平来串连起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以更简单、更符合常理与历史脉络的方式来解读阴谋或神秘学事件的发生缘由,以此展现过度诠释或误读的荒谬特性与负面影响。《布拉格墓园》不同于其他前作的主要之处在于,书里有着更多的真实和更少的虚构,不仅提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发生时间都是真实的,就连虚构出来的主角西莫尼尼的生平也是由真实事件拼贴而成。因此,从最终的<布拉格墓园议定书>,亦即<锡安长老议定书>,向前回溯,可以找到内容相似但阴谋主使者不同的文件,由此再往前回溯,又可以找到内容相似但纯属虚构的幻想小说。一次次的抄袭与变造,一次次的误读与轻忽,最终形成一份真实存在的虚假文件,以及一个被迫害和屠杀的民族。跳脱历史框架、忽视文化脉络与语境的过度诠释,其危害之严重性与真实性可见一斑。但是,一桩历史阴谋被证实系出于伪造,是否能导出所有历史阴谋都是出于伪造的结论?一个历史事件存在一种更简单、更合乎常理与历史脉络的解读方式,是否就代表较复杂、具有神秘色彩的解读方式是错的?对文本的过度诠释或误读可能造成重大的危害,是否让“文本阅读与诠释有边界,也应该有边界”不证自明?姑且不论艾可对<锡安长老议定书>的历史脉络与产生缘由的解读是否正确,也姑且不论一个历史事件是否真的存在“正确”的解读方式,《布拉格墓园》这部以真实历史事件架构起来的小说,确实如艾可在书中前言所提及的,让读者反思历史阴谋的形成与存在有其可疑之处。只是在存疑之外,读者要从《布拉格墓园》对解读历史的方式或文本阅读的边界导出具体的结论,仍有所不及。■典型作者与典型读者从内容上来说,由于《布拉格墓园》的故事背景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涉及的是多数读者较熟悉的近代欧洲历史,因此阅读起来比《玫瑰的名字》、《傅科摆》等涵盖大量中世纪宗教、政治与神秘学的作品要容易许多。但从细部的写作结构来说,《布拉格墓园》却更为繁复。小说中的主角只有一个,以在日记中自述的方式讲述西莫尼尼的生平,但说故事的人却有三个:一个是西莫尼尼自己,一个是从西莫尼尼人格分裂出来、名为达拉-皮科拉教士的男子,另一个则是自称为“叙述者”的人。故事的缘起是西莫尼尼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所缺失,完全不记得某些天发生的事情,于是他决定根据精神分析家的建议,细细回顾自己的一生,将平生过往写在日记里,以此找出人格分裂的征兆和症结所在。由此便有了主要的说故事人西莫尼尼,和不时跳出来补充和纠正西莫尼尼的第二个说故事人达拉-皮科拉教士。然而读者最终读到的故事却是来自第三个说故事人“叙述者”。书中没有说明这个叙述者是谁,只知道叙述者一边读着西莫尼尼的日记,一边将之转述给读者。由于西莫尼尼的日记不时会出现语焉不详或字迹难辨的情况,叙述者除了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西莫尼尼的自述外,还不时以自己的立场陈述达拉-皮科拉教士对西莫尼尼所述内容所做的补充和纠正,以及自己对西莫尼尼和达拉-皮科拉教士的内容做了怎么样的整理与整合。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在艾可的小说作品中实属罕见。艾可并不是一个解构主义作家,他认为文本当中存在文本企图和诠释限制是一种正常状态,借着层层解构模糊文本企图以及破除诠释限制,只会将读者导向虚无。在阐述的过程中,艾可进一步提出“典型作者”和“典型读者”的概念。所谓的“典型作者”和“典型读者”是相对于“经验作者”和“经验读者”的概念性存在,后者指的是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大量涉入自身经验的作者与读者,或可以说是真实的作者与读者。然而在多数的文本世界里,一个文本所引发的阅读体验并非随机无类的,就像《哈姆雷特》通常是让多数人唏嘘感叹,而非无可预测的半数人痛哭、半数人欢笑。这种出现在多数读者身上的相似阅读体验即构成这个文本的典型读者。至于典型作家则存在于文本的结构、情节当中,真实的作者对其作品或许有原初的构想和企图,然而当作品成形后,这样的构想和企图却未必、甚至经常不等同于读者所感受到的。无论作者企图为何,最终引导阅读体验的是文本里头的情节和上下文,被读者真实感受到的是文本企图,而这便构成典型作者。在艾可看来,一千个经验读者或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典型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经验作者莎士比亚来说,他企图将哈姆雷特塑造成什么模样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对由情节和上下文所构成的典型作者来说,塑造出的哈姆雷特是个充满矛盾、内心纠结的孤独王子。以《布拉格墓园》来说,里头的西莫尼尼和达拉-皮科拉教士如同经验作者,以自身的真实经验为基底来书写,然而这样的真实经验在化为文字的过程中却产生变形,或是出于作者对自身经验的认知扭曲,或是出于刻意的隐瞒、欺骗或力有未迨,最终导致作者企图模糊难辨。而里头的叙述者则如同典型作者,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具体的人格,但却透过情节和上下文来牵引读者,一时要读者穿过浓雾进入弄堂,一时又要读者越过西莫尼尼的肩头审视那凌乱的笔迹,将阅读体验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构造出相应的典型读者——当文本成形,典型作者和典型读者也随之成形,与之相伴的便是一条合法诠释与过度诠释的边界,而过度诠释有危险,读者要小心!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说实话我真被艾柯弄晕了,完全弄不明白他想做什么?用荒诞小说的小说来对抗广泛流传的谎言?构建复杂的三层叙事精神分裂内外自指的文字迷宫来筛选典型读者?构建一部史诗或伪史诗?用这么文笔干涩的书信体阴谋论小说嘲笑丹布朗?完全没有看《傅科摆》时的爽快感…
  •     真是一场曼妙的阅读体验啊
  •     因为是Eco的小说,所以根本也没打算一遍就能看懂,不过这本书跟傅科摆还是不太一样,从时间上来说基本上还是直线式的,但是因为出场人物超多,我又是用了很长时间在地铁上一点儿一点儿看完的,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他妈的是谁,这他妈的又是谁???”
  •     终于悠游完艾柯老爷爷笔下的小说林,用虚实混杂的历史与当代对话,分为两重的三个叙述声音,将故事的时空打乱,“一位好的读者应该能够冲破这些细枝末节障碍,不受影响的享受通篇故事的发展。尽管如此,有鉴于某些读者可能个性极端执拗,或是理解力惊人的迟钝等情况,特此附上图表,清楚条列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如此调侃,艾柯太坏了。
  •     艾可过于深厚的专业背景,让他的小说读起来总是有些艰深,晦涩,与丹布朗的浅显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艾可一直鄙视丹布朗,这大隐到底隐于朝还是隐于市。我们这些凡人无法窥探。
  •     弃读了,读起来实在太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典故,哪怕一句话里也要塞两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词,阅读一章要前后看的译注长达几十个!译注也没有安排的很好,不是每页当页就有而是翻到每章最后集中几十个译注!疯了!他的书我真是无力消化。。。
  •     竖版的排版,看得眼睛发酸
  •     “有人曾经告诉我,伟大的说故事者往往把自己包装成笔下的人物…(20页后)…‘我们还可以聊聊艾柯和圣殿骑士共济会…这些都是卡里欧斯卓这个人渣和骗子一手编造出来的’…”。一位智者断言,这个时代不会出现伟大的历史小说。全球阴谋通用模式+《博尔赫斯和我》的本书算准神作。
  •     ECO的书,不用多说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