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229084210
作者:季羡林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季羡林(1911.8.6~2009.7.11),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30卷)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编者的话/001
代序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001
第一辑 季羡林的清华缘
清华颂/003
梦萦水木清华/005
我们是暂时的,但清华却会永存/009
爱国必自爱校始/012
温馨的回忆/016
清华梦忆/019
清新俊逸的清华园/024
清华大学九十华诞祝词/029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节选)/031
入清华/035
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039
终生受用的两门课/050
我的老师们/053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057
第二辑 清华园日记选
第一次看梅兰芳表演/065
访吴宓/068
参与办《大公报•文学副刊》/070
开学典礼/076
“华北副叶”投稿/080
游西山/082
第一次见胡适先生/084
评中国作家/087
论诗/090
读荷尔德林诗/093
听课心得/100
参加文学季刊社聚会/103
体育锻炼/105
看狮子座流星雨/110
考试/112
思母情/117
发愿留德/122
心声/124
清华风景/132
第三辑 季羡林的北大情
春满燕园/137
燕园盛夏/140
春归燕园/144
梦萦未名湖/148
我和北大图书馆/154
汉城忆燕园/158
我看北大/166
我和北大/171
怀千岁之幽情,忆百年之辉煌/178
梦萦红楼/185
巍巍上庠,百年星辰/188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195
欢送北大进入新世纪新千年/200
北大时间最短的副教授/203
在北大找到了出路/207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211
第四辑 北大红楼日记选
接到汤用彤先生通知被聘为北大教授/215
收到北大寄来的聘书/216
同蒋豫图谈时局/217
赴北大任教/218
在北大第一次见胡适/221
到清华替陈寅恪先生看房子/222
写研究计划/223
到隆福寺买书/224
出任东语系主任/226
陈寅恪到北平/228
北大领薪水,听胡适演讲/229
到汤用彤先生家过年/231
到陈寅恪先生家开书目/233
到陈寅恪家议定书价/235
去陈寅恪先生家付书款/237
回济南/238

作者简介

清华毕业,北大执教,清华“清新俊逸”的气质与北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风范在季羡林先生身上水乳交融。本书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初入清华时生命痕迹的真切记录,更有在北大几十年“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
“清华园,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从青年到老年,“我从未离开过北大。追忆我的一生,怡悦之感,油然而生。” 本书文字是作者流自心田的汩汩之泉,读者从中不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八十多年前的“活的”清华,更能领略季羡林先生从学子到教授的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此情可待成追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借李商隐的《锦瑟》,季老先生回忆早年分别在北大清华的往事,半部清华缘,半部北大情,皆有情有缘。回首往事,处处皆是可诉情怀。季老在1998年的《世纪清华》序中曾说,“怀旧回忆能净化人们的灵魂,能激励人们的斗志,能促使人们前进,能扩大人们的视野。”后来为《清华旧影》作序时补充说,“我们回忆‘旧影’,我们另有新图,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收获。”此时的怀旧回忆,在季老眼里已从个人心灵净化上升到“爱国必自爱校始”的观点上。编者非常用心,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每篇都具有详细的写作时间,来历出处,对于我们研究季老生平,研究特定环境下的人物情怀特别有帮助。尽管是十多年前的文章,如今读来,字里行间依然是满腔的赤子之情,感恩之意,拳拳深情,让人感喟。清华毕业,北大执教的特殊经历,卞毓方点评说这正是“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对于季老本人,在季老眼里,清华是“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有着母亲般温暖博大”,“回忆起清华园,就像回忆我的母亲”,对清华母亲依恋之情,也是“弥老弥浓”。清华园主要是校园生活和西洋文艺系的老师们。书中还附有季老当年的学霸成绩单。在清华园,季老学有所成,有两门课让他终身受用:一是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一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这两门课潜移默化中融入内心骨子里,成就了后来季老的学术发韧。在北大则是燕园,季老在北大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在季老,北大是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从未离开”,“追忆我的一生,怡悦之感,油然而生,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北大,是秉承恩师陈寅恪先生的“吾侪所学关天意”的热望,不断与同仁与青年学生共勉与奋进的身影,岁月洗净铅华,回首来时路,只有那毫不矫饰的声声谆谆教诲。季老数次表示,“北大一校系中国文化的安危与断续”,不断提倡和弘扬北大优良传统。对此,季老也以身作责,将希望寄之于一代代青年学生身上。半个世纪的研究,季老低调但硕果累累。作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学霸中的学霸,他精通12国语言,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季老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学无止境的追求。与青年学生在一起,即便是耄耋之年,季老也常为点滴真情感动。98年9月新学期开学,已是望九之年的季老和往日一样清晨出门散步,在池塘边的泥地上发现一行用树枝写成的字,“季老好 98级日语”,回头玉兰花前泥地上也写着“来访 98级日语”。这是不为打扰老人平静的生活,而只为表达敬仰之情的学生留下的。简单的问好,让季老一下动了感情,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这两行简单的问好,让季老感觉人生“再少”,把眼前的八十七岁抹掉了七十年,变作十七岁的少年,和这些青年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谁道人生无再少,心若向往,皆可往之。作为追忆之作,细微之处见真情,无论是做人,做学问,皆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     只是当时已惘然读季羡林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伴随着其平实的语言以及书中珍贵的老照片,脑子里浮现出几十年前清华北大的倩影来,夏日的燕园荷花开满塘,水木清华映照着一池碧影。季羡林从清华园中那个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青年一步又一步走上了北大的讲堂,并且成就一代大师,经历过文革的迫害,见证着世纪的更迭,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学术上面,笔耕不断,深受学生的敬仰与爱戴。晚年的他更是心境开阔,所有经历都一一沉淀在自身,光看照片就有一股儒者的风范。两年前读《牛棚杂忆》,心境沉重,为那段散发着恶臭气息的历史叹息,同时也为那些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而痛心。虽那段历史在而今看来都觉得甚是惨痛,尤其是加诸在知识分子身上的屈辱更是不忍直视,但季老的笔却是克制着的,他只是客观的将自身在那段时间的遭遇记录下来,但却字字如针般尖锐,读得人心里一阵一阵凉。而这一本《此情可待成追》却相对而言轻松许多,日记也好,散文,序言等内容也罢,都是其日常生活的缩影,他的生活、思想、情感无不一一记录在案,还原了一个真实而亲切的季羡林,不再是日常印象中那个离我们都很遥远的“国学大师”。虽其辞世之前三辞大师称号,但这个大师的桂冠戴在头上是当之无愧的。而这本书,让大师离我们远了,真正的活生生的季羡林离我们更近了。读前面一部分在清华求学的经历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句子是:啊,这就是跟我一样的大学生啊,对前途感到迷茫,总是喜欢点评各科老师,看书的时候总是会忘我.....而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在北大执教之时书写的纪念性文章也好,给各种书籍做的序或者跋也罢,思想一步一步的深入,其对人生对生命的意义对学术的各种思考,都使得我一下子跟不上思维了。甚至他引经据典的所谈论到的人物我都还有很多不甚了解,要在网上找找资料注释下来才能继续读下去呢。更惭愧的是,有些词语我竟然都不知晓其含义,更有甚者连读都不会,罔大学时期还上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如“颟顸”、“爬罗剔抉”等,边读边深感自己的浅陋。而随着他漫不经心的记叙,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一一跳跃在纸上,我不禁随着他那简单的记录而思维一再跳跃,读到他第一次见胡适,我脑海中便勾勒出当时的场景来,寥寥数语,画面感却是很强,读来甚是畅快。而他写燕园的景色,又具备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绪,一花一草都能勾起忧思。晚年的季老,信手捏来皆是情,但这些情感,却平实,淡然,并不浓烈哀伤,只是韵味悠长,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时常走在燕园里,走在记忆的罅隙中,那些往事最终看似都随风飘逝了,但却镌刻成为了永恒。虽说是一本看似凌乱的小书,但是却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对时代变迁的记录,对思想革新的开拓,与名人友人的交往,与自我的对话与反思,我们能从中读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有的人,有的作品,你需要一读再读。2014年9月2日晚。
  •     此情可待成追忆书评珍贵的隽永季老先生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也是在语文课本里和语文课本外为数不多的都觉得其文字有嚼头的作家吧,那种敬重是发自内心的。季老先生的语言风格给我的一贯印象是“优美里却又不乏那份平易近人的平和,不急不缓地如流水般阐述自己的最真实的感情”,在这本书里亦是如此设计方面不管是外封还是内封还是内页都设计地精简却又隽永,不管是阅读还是收藏都是最佳的选择。荷花,荷叶,还是蜻蜓,在墨水画下都显得韵味十足,让我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搭配极具韵味的文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极好的”。重庆出版社在内页的选纸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分量不薄不厚刚刚好合适。书名也是别有韵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李商隐《锦瑟》里的诗句,可相较这句诗里我倒更喜欢后半句,因为前半句重点写“追忆”美好的情感,而后半句是在“当时”发觉“过往”只能“追忆”的“惘然”。希望能够借此书看看季老先生的时光,因为是这么觉得的,一段旧时光,经过时间的打磨,会越发呈现出它的光彩。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有些时候觉得“清华”“北大”就应该一起提及,而有些时候又觉得两者还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也很奇怪季老先生把“北大”和“清华”混为一谈了吗,翻开这本书你会羡慕,季老先生有这样的幸运,学生时代在清华园里读过美好的大学时光,毕业后又有机会为北大工作,一辈子都受到这两座知名学府的熏陶,也造就了季老先生在文学上极高的造诣吧。至于是“缘”重还是“情”更重想必只有季老先生自己知道吧。悉数里面的文章,很喜欢每一篇最后留下的日期,哪怕都离现在有一些时日了,可我相信,这些文字仍然值得每一个静下心去细细品读,感受其中的美好。青葱也好,沉静也罢,都是季老先生对于人生最深刻的理解与思考。这本书总体分为“清华”和“北大”两个部分,我正在阅读“清华”部分,但其实“清华”部分里很多的文章也不是季老先生在大学四年时光里写下的,更多的是追忆,所以也会不时的提及“北大”,将两所学校进行比较,于季老先生而言,这两所学校就像是阴阳的两极,在他的生命里是息息相关和不可或缺的。有很多篇文章里可能有相似的描写,相似的观点,可如果仔细去考察时间会发现其实文章与文章之间的间隔不会是很近的,是因为有一些珍贵的东西、珍贵的情感会在记忆里隽永,所以不管是物是人非还是此去经年,也终究是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写于2014.9.12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清华日记的选摘颇有可观处,言北大和清华一者沉郁顿挫,一者清新俊逸,也切中肯綮。
  •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知识仿如图腾般崇拜,写出来的文字必然是好的!哦对,大师年轻时候的日子很可爱嘛,偶飘脏话。啊哈哈哈。近期读物里最让人愉悦的一本,不管别人,我给五颗星。
  •     清华园随笔
  •     单纯可爱的季老。。他是认真得在扎扎实实的做学问,兢兢业业地吐槽啊hhhh。北大像杜甫沉郁顿挫清华像李白清新飘逸不同的学堂孕育出了不同气质的学子,那川外的气质是什么呢
  •     真性情,喜欢的类型。
  •     听老头儿讲清华和北大的往事,好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