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记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40473479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 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部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被译成四十七种语言出版。
译者Sue:本名王晓霞,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克里希那穆提冥思坊创建人之一,克氏书籍和视频字幕译者,冥思坊翻译小组负责人。已出版克氏译著包括《与生活相遇》、《倾听内心的声音》、《人类的未来》、《生命的所有可能》、《终结生命中的冲突》、《唤醒能量》(译审)、《探索与洞察》(译审)。

书籍目录

序言
加利福尼亚,奥哈伊
英国汉普郡,布洛克伍德公园
加利福尼亚,奥哈伊
FOREWORD
OJAI,CALIFORNIA
BROCKWOOD PARK,HAMPSHIRE
OJAI,CALIFORNIA

作者简介

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生命弥留之际的话语,以录音形式记录下来的日记;双语新版,关怀心灵、感受生命与死亡。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聆听克里希那穆提近在耳畔的独白,看穿生死,让人生豁然,收获心灵的解脱与静谧。
当你看着那片落叶,凝望它所有的美丽和色彩,也许你就会非常深刻地领会和懂得,你自己的死去必须就在一开始,而不是远在生命的尽头。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去竭力避免和拖延的事情,而是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的事情。而从这份领悟中,就会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无限”不期而至。


 最后的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克氏内心的照见读《最后的日记》 文/贺兰微“河边有棵树,我们已经在日出时分日复一日的观察了它好几个星期.……”这是第一篇口述日记的开始,从景色描写开始,也是每一篇日记的开始。克里希那穆提1922年开始住进“松舍”, 直至1986年去世,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很观察着,观察着松舍周边的一切,观察着人类世间的一切。这些口述日记,也正是他晚年的时候在松舍完成的(有一篇除外)。“你就这么看着它,时光飞逝而过,但这棵树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棵美丽的树本身——似乎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品质散步在整片大地,整条河流之上。”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一位年迈的老人,日复一日的观察着,他喜欢他的住处,他喜欢周边的群山,山谷,树林,还有那些小动物们,这似乎是他在人间的一片圣地,未被破坏,未被开发,也离着他一直呼求的境界更为的接近,在这里,他可以毫无动机,毫无目的的观察,只是观察,在这里他享受成一位诗人。只是这一切越是美好,越是让他一颗心更忧心痛苦,他仍然在不停的演讲,不时的去到人群,他看到世界的分裂,战争,丑陋,扭曲……, 这些恶的一面,他从来没有放下,每次空灵浪漫的描写之后,便会想到他为之奔走的事业,他不停的观察,照见人性丑的根源,照见分裂,丑陋的本源。乔治.萧伯纳曾经赞颂克氏“他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是的,他的一生都在为消除人类的分裂隔阂而奔走呼吁,直至最后去世,仍然在观察,在忧心,只是死亡让他更为平静,更为理智的看到这一切。《最后的日记》中二十五篇日记,克氏有两篇提到死亡,死亡的意义。第一篇说到:死亡就意味着我过去曾是的一切,我现在所是的一切,因为疾病,意外或者年迈而突然结束了。而活着,冲突,痛苦,喜悦,快乐,焦虑……,所有的痛与乐交织在一起,造就来人类欲望扭曲的一生。最后一篇:要把死亡看作一件平常生活中的事,生死是一体的,生命开始的时候死亡便开始了,而不是远在生命的尽头。这是最后一篇日记,也是对死亡透彻的照见。我一直追寻着日记,一直希求着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克氏的解脱,可以在最后悟透生死的时候,放下对人类分裂,扭曲等等一切丑恶的牵挂,然而,没有,直到最后都没有,他在大我,博爱的层面上观察,奔走,而人类一直生活在小我物欲的层面,始终都是,这是宇宙的规则,就连他一直观察着的森林,林中的动物世界都是这样,每种动物为了满足自身活着的需求,都会侵犯到另外一种生灵,人类也是一种高级动物,为了自身存活常常侵犯到他人,只是人类太高级了,高级到欲望不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而是更高,更广阔的占有。人类生活在世间,有着千万个需要遵守的,看见的,看不见的法则,面对着人性丑的,恶的一面,伟大如克氏,即使看到根源,也解决不了自然发展的一些问题。宇宙法则的二元相对性决定了有美,必然会有丑,有人类的自私欲望,才有克氏等一些大师的无私博爱。如果自我很多丑陋的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何不就放手让事情自然发展,看着阳光升起,照耀着橙树,橙树叶散发着熠熠光辉,这一刻很美就够了。注: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     离家北漂几年了,每年最幸福的几天还是国庆假期回家的时候。当放下工作,回到那个小山区里,水是甘甜的泉水,空气是清透的,如果遇到什么节日,家里的老人会带着去庙里,看着善男信女们拿着香烛、面条,踏在山间的石子路上,心里感觉到平日里的压力、脑子里总是想着的报告、文件都被清空了,终于有时间好好地审视自己,停止自己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的思想。在看《最后的日记》时,我时常有回家的错觉。就像是正处一份幽居在空谷的生活,迎来静谧怡人的清早与黄昏。在山间那棵结满了橙子的树下,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居所。我们呼吸着有橙花味道的空气,听蜜蜂嗡嗡地飞行。这里没有别的,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冥想。你听。作者和自己交谈,自己是如何成为了现在的自我。这个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呢?他想到了自己人生的开始,到自我的形成,到我们与其他人的思想,再到时间与死亡。我们共享着这个世界——阳光、雨水与空气,我们共享着人类的思想。我们看到小溪里的一根小棍子,我们追着它,跑过山丘,跑过小坡,直到它消失在瀑布的另一边,向我们终将要到来的死亡。我们的心灵被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信息牢牢占据着,让我们的眼睛和内心变得愚钝与迟缓。我们需要觉知自己的内心,像一只飞翔的小鸟一般看着自己,不带有任何的偏见与曲解。自我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向往着未来?我们总是用"希望"这个词来定义未来的全部,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思考自己当下的想法,我们便可以做出心灵的改变。这是一本真正需要慢下来,细细品读的书。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描写,带领我们穿越了公路和树林;他的思考透过了古今。我们回过头看自己每天的生活,其实足够地乏味,里面充满了物欲、痛苦、还有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欲望。我们希求安全感,我们渴望物质的保障、别人的认同,来让自己获得心安。"你开始了一天的例行公事,被工作习惯、人与人之间的争夺、身份的划分、意识形态的划分、准备战争,你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人类的悲伤牢牢俘获。"也许我们要试着中止心理上的时间与思想,看看自己的内心,发现我们的心灵沃土里,便有获得持续的安宁的力量。我们观察着一只松鼠准备过冬的松果,我们自己也来自于自然,我们与这万事万物都自然地关联着,如同我们在睡梦中,自然地蜷缩起身体,仿佛是一只依偎在母亲身边的小兽;又仿佛我们坐在一棵树下,享受树的庇阴,有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安全感。在那么一刻,我们与自然关联在一起,我们感受到风的吹动,感受到在风中飞翔的鸟儿,感受到那无垠的天空和和煦的阳光,与这一切的一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心灵的疗愈就会渐渐地、悄然地发生。"极乐的根源就在深切持久的寂静里。"生活在这个喧嚣的城市,车水马龙霓虹灯转,我从未感到自己出世过,却也觉得,这样的喧嚣,和我又有什么相干。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到将生活与工作分割开,但是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何找到自己内心安稳的宁静,我还没有想到,所以就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个小故事做结尾。前一周周末,有一位友人到偏远的郊区拜会出世的老友。老友约她一起在湖边小住,感受生活和自己。我这位友人说,不用了,心静自然凉,心中有生活,自然处处便是郊外湖边。做到这一点很难,我想从认真思考这本书,认真思考这个空谷里作者和我们讨论的心灵开始。当我们慢慢潜入心灵,也许会发现,我们自己便可以发出安心的光,像黑夜里阑珊的星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心灵大师人生最后的反思-评《最后的日记》文/信实的精灵假如你知道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光,你会选择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来结束呢?你会选择用笔写下来自己人生最后阶段的忏悔,如同法国作家卢梭一样,开始自己的《忏悔录》;亦或者记录下自己前段人生不可告人的一些秘密,比如渡边淳一的《我永远的家》一样,首次向外界去透漏自己从来不曾说出口的一些事情;又或者像克里希那穆提一样,选择孑然一身栖居在自己的松舍中,与世隔绝,进行自己人生最后的冥想。印度著名哲人,克里希那穆提,作为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前未曾读过他的作品,后来接触到的是他的这本《最后的日记》和《内在重生》。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面,他愿意在山上独居,就是为了亲近于大自然,用大自然和内心的声音来让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作为印度教的一名忠实教徒,萧伯纳说,“他是最卓越的宗教人物”,确实,他一生的教诲都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部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被译成四十七种语言出版。而这本书的译者Sue也不得不强调一下,本名王晓霞,是克里希那穆提冥思坊的创建人之一,克氏书籍和视频的字幕译者,冥思坊翻译小组负责人。已出版克氏译著包括《与生活相遇》、《倾听内心的声音》、《人类的未来》、《生命的所有可能》、《终结生命中的冲突》、《唤醒能量》(译审)、《探索与洞察》(译审)。当然,正式由于她自己非常赞同克里希那穆提的这种人生和生活方式,并且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研读克氏的书籍,所以这本书的翻译在很大的程度上几乎可以还原作者的原录音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这本书采用中英双语的双版本印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些想要阅读英文原版文集的读者的猎奇心理,甚至于在有些地方可以自己跳回去英语部分去进行自己的解读,给读者很大的自由空间。这本书里面所提到的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记,除了有一篇日记是在英国汉普郡的布洛克伍德公园进行录制以外,其他的26篇日记(其中有些日记是前一年日记的续集部分,也算作单独的一篇。)都是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哈伊他自己的卧室进行录制的。他喜欢一个人端坐在床上,完全与世隔绝的样子,然后开启自己的灵魂之旅。1983年的时候,克里希那穆提已经88岁的高龄,几乎走完了人生所有的时光,所以他选择在奥哈伊的山谷之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这本书最适合在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时候进行翻阅,并且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完全就是大师内心里面的冥想,所以聆听克里希那穆提近在耳畔的独白,看穿生死,让人生豁然,收获心灵的解脱与静谧。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洞见。有幸能阅读他辞世前两年记录下来的这本《最后的日记》,我的心仍然被言词中流露出的对人性的深切期许所撼动。——胡因梦在这本书2009年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中文译本时的推荐序幸福可以只是你一个人的隐私,那冥想更应该是一个人的天路历程。在克里希那穆提的众多出版物中,本书是唯一一本在他独自一人时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的言论,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这本书不同于他以往作品的言词犀利,《最后的日记》以一种平和的语言,缓缓道出生活和生命的真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他每天都迎着朝露或者伴着晚霞,去山上散步,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与它们融为一体,体悟它们的生存哲学。在那个远离喧嚣世俗、熙攘人群和世间丑陋交易的山谷里,橘树含苞待放,花香弥漫。在每篇日记的起始,你都能看见他用优美的笔调,描绘着这个山谷的美妙。而后,在这些自然生灵的启发下,他会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带领你一起进入思想的领域,思索生命的真谛以及死亡的真义。生命已然走到最后的光阴,采用克里希那穆提这种超然脱俗的结束方式未免不是一种惬意的方法。生命存在着就有自己的价值,在生命有限的时光里面,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来生命中的刹那时光,或许那一刹那间的感动可以帮助很多人走出人生的低谷。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受益颇多。
  •     一入哲学深似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