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带来的幸福感》书评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111448808
作者:(美)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 DUNN)
页数:168页

花钱买幸福

昨晚看完了这本书,有点意思。这本书讲了几个有趣的观点,但有些观点在你眼里不一定正确——不过这个世界本来也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所以我用自己的理解去阐述下这些观点,你看完这篇之后就不用花费时间去读这本书了。第一个观点,把钱用在体验上,远比把钱用在实物上更让人幸福。书里提到的“体验”包括旅行、看演唱会……这个观点,我觉得大部分是正确的。在我自己的回忆中,能够保留下来的美好时刻,大多数都跟“体验”有关,尤其是去远方旅行。不过有些实物也是会给人带来很大幸福感的,比如知乎上就有个著名的问题是“哪些东西买了之后,会让人因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升而感觉相见恨晚?”,排名第一的答案里提到了烤箱和iPad,深以为然。 第二个观点是“要先吃酸的后吃甜的”,说白了就是延长等待享受的时间——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因为在我看来,等待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所以能让京东在第二天送到的,就绝不会在淘宝上去等待长达几天的发货。 第三个观点是时间比钱重要——太赞同这点了。我乐于把钱花在一切能够节约时间的地方。但周末也会偶尔睡懒觉到中午或者玩一晚上的游戏。这种有差异的对待时间的态度,引发了我太太的无数次吐槽。 第四个观点是放弃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会让你额外花费很多钱——我认为这是对的,但我做不到。你如果习惯了信用卡付费之后,也是做不到的。 第五个观点是要投资他人,比如捐赠,我的支付宝是……由于这条书评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oldtimebye)上,而微信公众账号又只有600字的限制,所以支付宝就没能发出来。悲哀。

本来以为是个鸡汤,没想到是个学术文

本来抱着看鸡汤的心态去看了,没想到还是本算严谨的学术文,后面给出了参考文献。那我也只能抱着严谨的态度去评价了。可能毕竟也只是入门学术文啊,作者并没有给出幸福感比对的具体方法和算法,其次,作者的实验调查对象来说也没有明确的给出年龄和收入分布。还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作者多次引用别人5美元和10美元作为实验的金额,虽然作者也有提到,5美元在加拿大和在乌干达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了严谨,我觉得作者应该也适当给出5美元的数目在调查者心中的权重,在我看来,你给一个流浪汉5美元让他幸福,和给一个有工作的人5美元让他幸福显然是不能比较的。就内容而言,主要有两点:第一,延迟消费比立刻消费的幸福感更大,这个我能理解啊,就如同做爱要前戏一样,事物总是在等待中变的美好。第二,把钱给予别人的幸福更大,这个相对来说吧,诚然帮助别人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于是,作者引出了,为美帝洗白的证据,缴税比不缴税幸福感更大。也许数据有道理,但是,真的很不爽啊,本来买东西是这个价,加上税以后会贵很多啊,9.99跟10.00完全不一样啊,如果缴税是幸福的,也就不会有人享受10美元打折变成9美元,而不是就直接标9美元。哎,总觉得是给美帝税收洗白。

这些钱能给我带来幸福吗

做为一个没钱的守财奴太久,已经不知道如何去用钱让自己感到幸福了。钱如果不运用,它只是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已。我太缺少花大钱花好钱的经验了。以前一直是想着如何能最高效的花钱,不买多余的、重复的东西。但任何事物的效率都是不能无限制提升的。当效率无法提升时,就要找找其他办法。提升花钱的规模,提升花钱的幸福感。花更多的钱,才能有动力赚。不要太过担心花钱,这是感到幸福的障碍。花钱的目的是感到幸福,不是自找烦恼。-------------------------------------------割------------------------------------------------书摘,5个方法,个人感觉能试用自己的就1、3、4:花钱买体验当成一种享受买时间先付款,后消费投资他人

简单易懂可行性强

这本比较简单易懂,才一百来页,不过写的挺好,既然钱要花,怎么花的更开心更值得还是要知道的。1)列举的几种花销方式:1. 花钱买体验2. 当成一种享受3. 买时间4. 先付款,后消费5. 投资他人A体验:可以回忆,比如旅游研究表明,体验比部分实物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因为体验更能够让我们感受与其他人的联系。回首过去想去而没去的经历,88%的人都同意马克·吐温的观点,他们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采取行动,从而错过了体验的机会。而对于购物而言,情况却刚好相反;大部分人的最大遗憾是买了不该买的物品。在不同类型的体验中,如果体验能够满足以下条件,那么花的钱就是最值得的:◆该体验能够让你接触到其他人,与社会联系更紧密。◆该体验让你难以忘怀,多年后还愿意重提。◆该体验能让你意识到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体验独一无二,很难有其他东西能与之相媲美。为员工提供体验机会而不是传统的实物,能够吸引、留住客户和员工。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说:“唯一能改变生活的做法就是对所拥有事物的心存感激。”洁米的研究表明,当我们知道事物无法永久持续时,我们就会更加珍惜。现在,我们希望你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不要想着如何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来提升幸福感,而是想如何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所带来的幸福感比花在自己身上所带来的幸福感还要多,但是你必须愿意让自己贫穷一点,才能获得这些幸福感。http://zykino.lofter.com/post/41df67_4019655

多少幸福,和钱有关?

本来是当做营销类的书籍看的,整本书看下来,主要是关于幸福,而且是和钱有关系的幸福。《如何把钱花的更有幸福感》大房子和豪车真的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吗?书看到一半,有和朋友探讨:人生中曾经有过的幸福。我的:海边的旅行、明媚的阳光、爱人的亲吻、开心的笑。朋友的:母亲的支持、清爽并且健康的身体(她因为身体原因习惯性代谢不畅)很想知道,大家的幸福都是什么样子的?另外想说两句关于这本书:书里面很多心里学或者社会学的实验,翻译的好绕口。基本都要看三遍以上。让一百多页的书变得很难读。

《花钱带来的幸福感》试读和带来的思考

曾经以为发第一笔工资后我应该会很开心,可以去买我想买的好多衣服、电子产品,一切一切原来舍不得买,当然房子车子什么的还是买不起。看到卡里瞬间变成五位数的时候只是些许的激动,然后下午去火车站接母亲。一切瞬间回归了平淡。对我欠钱的那些朋友说,还你们钱,一个个我还钱了。卡里的钱瞬间回归了4位数,买东西也就只是买了一个kpw和几件衣服。才发现原来钱就是这点价值,对提升我的幸福感的作用是如此有限。当出去吃饭快两百一顿,买买哈根达斯月饼时,我发现我还是些许不舍得,虽然那想想也只是我一天的工资都不到。我甚至都没有给父亲母亲买什么,却总是乱花钱。我不知道这是吝啬还是母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扎根于我内心。因此害怕和母亲讨论关于钱的问题,害怕越来越舍不得花钱。不花钱吝啬让我觉得我怎么那么小气斤斤计较,花钱又觉得花这些钱值得么,为什么不节约钱去旅行,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买书都经常舍不得,竟然为了面子几百几百的吃饭账单就这样付了。吃对我没那么重要吧,每次吃完后的反应都是到厕所躲着把吃的都吐出来。花钱吃东西对我的幸福感完全没有提升。所以,我也在想,到底将钱用在哪里才会提升我的幸福感。看电影,买书,买衣服,看话剧貌似都没有提升我的幸福感。幸福的时候还是可以抱着有个人在我旁边或者可以和某人进行思想交流,可这都不是花钱带来的幸福感。Liz不愧事心理学的学者,面对拿到的工资,首先想到的方法是用学者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金钱买不到幸福,难道就意味着金钱无法提升幸福感吗?如果人们换一种更好的消费方式呢?”“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让他们一整天都觉得很幸福”。我无法感到更深层次的幸福是因为我目前的工资不可能让我的消费习惯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目前工资不可能让我想飞到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了,不可能让我去开游艇开飞机,不可能让我去人均消费好几百的餐厅乱花钱,所以不能提升我的幸福感。如果我中了彩票,我会做什么。首先给父母买个好的房子,让他们衣食无忧,不用再卖菜。然后飞去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体验不同文化风情。然后呢?最好能认识一些我崇拜的学者作家,和有想法的人沟通交流。找个喜欢的人幸福在一起。如何消费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金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来的,每次母亲告诉我应该节约用钱都让我很烦躁,也会降低我花钱所得到的幸福感。《lean in》这本书只是不断告诉我们女性应该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但是花那么多时间在事业上一定会对家庭友人的相处的时间进行缩短,可能有些许的代价吧。不过如果是因为兴趣而去追求事业的成功,如何花所赚到的钱为了得到幸福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问题了,因为你在追求事业的时候已经得到了那满足感。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快乐消费五原则:花钱买体验。因此看话剧、吃饭花钱还是值得的了?因为那时候周围有人和你一起度过那欢乐的时光。吃饭时候看着对方的笑脸是否会提升幸福感物超所值。所以即使吃饭所吃的东西性价比不高,但是可以得到和某些人聊天扯淡的机会也是值得的?当成一种享受。如果把喝咖啡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将最喜爱的事情变成一种享受所带来的价值。”买时间。所以打的比坐公交更值得花钱。先付款,后消费。现在的时代和信用卡让我们形成了“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思维。“延迟消费可以让消费者在期待时获得快感”,“假期来临之前的时光其实是最幸福的”,“短暂的等待也许会让它更美味”,投资他人。目前我没有这个资金能力==总的来说,我觉得序言把作者要描述的阐述的很清楚,大概也知道了作者会讲一些什么内容,当看了第一章,作者举出买房子和坐航空飞船的例子来说明追求幸福,我觉得太没有典型性了,显然会选择买房子啊!虽然可能不会达到瞬间的幸福感,但是房子是长久居住可以给人舒适感的事物,不能用短暂的幸福感可以比较。所以,试读了kindle版本的这些以后就懒得看了。大概能想到作者说些什么,可能我有点极端和懒惰。但是书本是在太多,没有太多时间一本本都去看了。

《花钱带来的幸福感》笔记整理

花钱带来的幸福感 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目标:Final objective: HappinessObjective: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1美元都带给你最大的幸福Happy Money五原则 (应用的原则越多,越幸福)1.花钱买体验2.当成一种享受3.买时间4.先付款,后消费5.投资他人五原则汇总:你拿着星巴克优惠券为他人买咖啡并陪同他们一起去,这一行为在投资他人(原则5)的同时买到了体验(原则1),并且改变了度过这一天的方式(原则3);你还可以在每周前期提前买一张星巴克卡(原则4),卡里的钱正好够你周一至周四买一杯普通的咖啡,周五买一杯法布奇诺,让美味的奶油咖啡成为一周的享受(原则2)神经科学机制:诱人的事物会激活伏隔核(与正面期待相关的脑区);价格过高时,岛叶会激活,岛叶是对疼痛(例如踢到脚趾头办般的疼痛)作出反应的脑区-----------------------------------------------------------【原则1:花钱买体验】幸福感 体验 vs 物质体验的(长期)幸福感 远大于 物质体验的幸福感:抽象;如醇酒,持久,历久弥新, 物质的幸福感:短暂,明确,可以直接看到、摸到,诱惑无限如果体验满足以下条件,那么花的钱是最值得的:1. 社交的需求:能够让你接触到其他人,与社会联系更紧密 (即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的love and belonging,亦称social needs。重要的是有人在一起,体验本身有趣与否并不重要)2. 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该体验能让你意识到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即马斯洛的esteem与self-actualization。许多简单的经历能引发重大的人生意义,例如壮美的海上日出)3. 独一无二,该体验很难有其他东西能与之相媲美故事:谷歌研究表明,大量的现金或股份奖励会导致人员不和。拉兹罗说:“这些都不如生活体验有意义。”谷歌重新制定了奖励制度,最杰出的经理能够获得羡煞旁人的生活体验机会。-----------------------------------------------------------【原则2:当成一种享受】对所拥有的事物心存感激改变消费模式会让你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幸福把自己描述成自愿节约的人的确感觉更幸福。但是他们的幸福更多源于与自愿节约相关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不是生活方式的巨变。换句话说,深刻的克己作用被夸大了。相反,我们强调享受的重要性。丽斯以前每天一杯拿铁咖啡。最开始拿铁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读研究生期间,拿铁占据了每日预算的一大部分。但是有一天着急上班,丽斯在会议前一口气喝掉了一杯拿铁,一下子喝了好多咖啡因,她再也不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了。她将饮料换成了现煮的普通咖啡,浓缩咖啡出现以前人们就喝这种咖啡,换饮料后,她的预算大大缩减。但是,偶尔她会决定“今天来杯拿铁”,她走进咖啡馆,点了一杯拿铁,再次细细地品味咖啡上泡沫的滑润。知道事物无法永远持续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它们:当乐趣唾手可得时,我们就不会抽空去享受,从而错过了一个相对便宜的幸福之源。限制时间范围可以鼓励人们抓住机会去享受。想象你刚获得一份礼券,可以在一家高端的法国糕点店免费享受一块美味蛋糕和一瓶啤酒。你是希望礼券上写着有效期为当日起两个月内,还是当日起三个星期内?面对这一选择时,大部分人希望有效期为两个月,68%的人说会在到期前使用。但实际上,如果收到了一张当地商店的糕点礼券,有效期为两个月,只有6%的人兑换,但是如果糕点礼券有效期为三个星期,那么兑换人次达31%。收到礼券有效期为两个月的人总想着可以稍后再兑换,这样就使得大本钟问题重演。中断一会儿:如果你喜欢看电视剧《办公室》,那么你会觉得提升幸福感的最佳方法是买一套DVD,一口气全部看完。没有广告的打扰,也没有每两集之间一周的等待,看起来爽极了。但是研究发现,看完一集后休息一下能够让你更加享受。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广告可以改善看电视的体验。像《迷失》和《CSI犯罪现场》这种电视剧经常突然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通过内嵌式中断规避了广告。而对于没有太大变化的体验,中断则可以“点燃”内心的激情,将之前的愉悦感消除干净;这些中断会提升我们的整体愉悦感,尽管中断本身令人生厌。(I:所以我现在终于能理解《生活大爆炸》里的黑屏转场镜头了,短暂的黑屏虽然使愉悦感降低,但它同时提高了后面画面的愉悦感)其他:旅游的国家越多,越会将自己定义为“世界旅行者”。这反而迷失了享受愉快但平凡的旅游地的动机。如果你有幸参观了世界的很多地方,那么在参观常见的地方时,你对旅行的享受程度就注定会下降。(I:效用边际递减)Travellerspoint公司开发了一款应用,让用户“在地图上标记你旅游过的地方,向别人展示你的旅游范围有多广”。但是,如果你想享受全世界的老北教堂,使用这款应用并不是好主意。标记出你想去但没有去的地方会更好。我们不要太关注我们没有的,而要对所拥有的心存感激。但是研究发现关注我们所没有的会让我们珍惜现在正在从事的事情。-----------------------------------------------------------【原则3:买时间】大部分人只要花钱改变三大活动(上下班、看电视、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所花的时间,就会从中获益上下班:通勤非常摧残幸福感看电视时所获得的快乐不及从事更活跃的休闲活动,例如遛狗看电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将看电视的时间花在其他娱乐性活动上,例如与朋友聚餐或上艺术课,会花费很多钱。但是,后者的钱花得值。花更多钱买房的人不会感觉更幸福长时间工作,赚更多钱,以便为孩子提供高档的房子与更炫的玩具,是很糟糕的幸福交易,尤其是以牺牲陪孩子玩耍为代价故事:一家床垫商店鼓励客户从一张床跳至另一张床,感受500线圈数的床垫与奢侈款600线圈数的床垫有何区别。通过亲身对比,便更容易欣赏多100线圈带来的额外舒适感。给人感觉高价理所应当。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关系很稳定的情侣,只要一离开商店,这种在床垫上跳跃的活动便会终止,使得未来很难感受这100线圈带来的舒适感。研究表明,相对于孤立地考虑一款产品,并排对比产品时,产品在数量上的差异更加重要。因此,虽然对比式购物看起来很明智,但其实会扩大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引诱我们购买价格更贵,但对未来毫无影响的产品。由于想象的场景只突出泳池的前景图(泳池畔的晚会!懒洋洋的周日)而模糊了背景图(过滤器堵塞、路途遥远),因此,我们建议在购买重大物件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想一下周二的场景。花时间想想下周二的早上到晚上你会做些什么。这些产品能否影响你周二的日程安排?这一简单练习,即想象具体某一天的日程安排,可以帮助我们公平地预见某事对我们的幸福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原则4:先付款,后消费】期待即将到来的快乐也是一种快乐。相对于收到产品(例如玩具)后的喜悦之情,人们从即将发生的事情中能够获得等量甚至更多的喜悦。(当然了,等待痛苦到来的过程也是一种痛苦,所以先消费后付款是个等待痛苦的过程,而先付款后消费是个期待快乐的过程。)(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看,先付一半,结束后再付一半,效率较高)对荷兰1000多名民众进行研究后发现,度假者在旅游前几周的兴奋之情比旅游回来后几周的兴奋之情更加强烈。-----------------------------------------------------------【原则5:投资他人(慈善)】促进投资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三大策略(与Made to Stick中的Concrete原则一致):为捐赠人提供选择权为捐赠人和被捐赠人建立沟通让捐赠人看到影响被告知可以选择是否帮忙的人比告知应该帮忙的人感觉更加幸福。有选择权的人提供的援助质量更高,与获得帮助的人的感情更亲密。人们为“关系近”的人(例如伴侣、挚友)花钱获得的幸福感比为“关系远”的人(例如朋友的朋友,或继叔叔)花钱获得的幸福感多故事:(对应策略3)直接请路人捐献零钱共筹集了52.27美元。另外几天筹集善款时,他们让路人花2.5美元买一罐红牛,其中的50美分捐献给慈善机构,他们总共卖了15罐红牛(其中7.5美元捐给慈善机构),并筹集到了10.55美元善款。当人们只是简单地让路人捐款时,善款数竟有三倍之多。问题出在哪里?动机营销会“排挤”直接慈善捐赠,虽然有时候只将购买价格的一小部分捐给慈善机构,但仍会让人们感觉只要购买商品就完成了捐赠任务。更糟糕的是,由于动机营销会让人关注自己的欲望(我想要什么样的iPod),而忽略捐款所带来的影响(这笔钱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好处),从而降低捐献所带来的幸福感。(每一款 (PRODUCT)RED 销售所得的一部分都将直接捐给 Global Fund 全球基金,用于非洲的艾滋病防治)故事:慈善与商业的激情碰撞迈克尔买过银器的一家店铺,Crate & Barrel寄来了礼券,为迈克尔提供了一个做好事的难得机会。什么机会?这家店铺给迈克尔寄了一张价值50美元的代金券,不是用来买产品,而是用来为一个名为DonorsChoose.org的非营利组织捐款。如果慈善与商业混合会怎么样,如果公司让客户和员工参与慈善,而放弃以往的激励措施(例如为客户发优惠券或是为员工发年终奖),情况会是怎样?新研究调查发现,为他人捐献少量的钱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我们会发现,当获奖客户和员工有机会帮助他人时,不管是帮助偏远乡下的儿童还是隔壁的同事,不仅能提升个人幸福感,还能提高公司的盈亏底线。澳大利亚国家银行给随意挑选的一部分员工100澳元,让他们登录慈善网站karmacurrency.com.au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捐款。捐款后,这些员工不仅感觉更加幸福,还在随访调查中表示对工作满意度增高。故事:神秘信封一天结束后,把钱花在他人身上的人比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感觉更加幸福——尽管两组人在早上并没有区别。结果证明,信封里装的钱数,无论是5美元还是20美元,对一天结束时的幸福感没有任何影响。人们花钱的方式比有多少钱更加重要。


 花钱带来的幸福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