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67537257
作者:李永晶
页数:228页

内容概要

李永晶,社会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9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2001年)、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2008年)。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国际关系史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斯?韦伯在中国
绪论 马克斯-韦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课题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构成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韦伯研究史与研究资料概述
一 中国韦伯研究史及其问题意识
二 国外韦伯研究翻译中的“韦伯形象”
三 中国韦伯研究的问题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科学
二 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史概观
四 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
五 结语:“马克思与韦伯”问题再考
[附论]
作为方法的“价值中立”: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一 世界观、方法论与实践的关系再考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接受状况
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韦伯方法论的批判
四 知性的诚实与学者的成熟
第三章 中国语境中的韦伯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引言:韦伯的“社会科学”与“政治哲学”
二 韦伯的政治哲学: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视角
三 中国韦伯研究中的韦伯“政治哲学”
四 结语: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附论1]
重新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施特劳斯学派的韦伯批判与古典政治哲学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对立”
三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科学与古典政治哲学
[附论2]
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
一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热
二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观念:自然与道德的回归
三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转型
四 作为哲学的社会科学
第四章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
一 引言: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官僚制研究
二 中国“政治成熟”话语的现状与陷阱
三 韦伯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成熟”的三重结构
四 韦伯视角下古典中国的政治特征
五 结语:政治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
第二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日本
第五章 日本的韦伯研究史与日本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引言:韦伯研究与战后日本的社会科学
二 战前日本的韦伯研究:韦伯、马克思与社会科学
三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前期):“韦伯与马克思”问题与现代化理论
四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后期):现代化之后的社会科学
五 结语:思考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
第六章 知性的诚实:日本韦伯论争与日本的社会科学
一 引言:日本韦伯论争与学者“知性的诚实”
二 日本韦伯论争的经纬与主要当事者
三 日本韦伯论争中关于《伦理》论文的主要观点
四 日本韦伯论争与“知性的诚实”的结构
五 结语:日本韦伯论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格
第三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俄国
第七章 苏联解体的科学分析:韦伯“俄国革命论”的视角
一 问题:何谓“苏联解体”?
二 韦伯的“俄国革命论”:预言未来
三 俄国历史的必由路径:官僚制、民主制与人性
四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的视点
五 结语:韦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距离
结论 马克斯?韦伯体验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
一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问题的结构
二 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再论中国学者的韦伯体验意义
附录[1]
知识社会学方法论
――知识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与话语分析
附录[2]
韦伯研究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改革开放时期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界认识、接受西方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的历史过程为素材,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过程:从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接受其学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种“权力/真理/知识”复合体变容的历史。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这一历史重新呈现出来,正是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必要条件,也正是本书的目标。
由李永晶所著的《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从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相关角度出发,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学界接受马克斯?韦伯的具体历程。同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学者一样,马克斯?韦伯其人及其学术属于世界文明。中国学人对待马克斯?韦伯的态度,彰显着我们与世界文明的距离。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标题党,算被坑!第一部分最无价值,宁可大篇幅分析最最末流的二手研究,也不提李猛(只在脚注看到《法律与价值》);研究史综述还停留在列举篇名的层次。第二部分关于日本的韦伯研究,略具资料价值,但还不如读篇专门的综述论文;附录2第二部分的“日本韦伯研究年谱”最有用,不过这主要是编译。第三部分叫“韦伯在俄国”,结果出来的是“论俄国革命”的读书笔记,既没有俄国韦伯研究,也没有俄国社会科学。所谓的比较研究,其实主要是为了凑篇幅,哪有什么比较;各章插入的几篇附录论文也有凑篇幅之嫌;自以为施特劳斯和施密特的韦伯解读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很有影响,实在是对行情的不了解;参考文献的语种大大限制了作者的视野。不过比起全书整体的雷声大雨点小,这都不算什么了。对东大博士、复旦博士后、华师副教授,我们只能高标准严要求!
  •     其实原创性的部分只能叫做“马克斯韦伯Vs中国政治哲学”,韦伯接受中的其他很多重要性远大于此的主题都未涉及...那就休怪大家不客气自己来写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