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213058908
作者:廖信忠
页数:263页

内容概要

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初中;
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水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廖信忠处女作《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发行;
2014年,廖信忠最新作品《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引子
台湾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001
1944——
从“日本人”变成“中国人”/007
1947——
这就是大陆的空气/017
祖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024
对共产党有了颠覆性的认识/030
1950——
参加朝鲜战争/043
战俘遣返台湾/049
1958——
金门炮战/055
1963——
服兵役,抽中海军陆战队/063
“反攻大陆”演习事故/071
私奔,创业/082
外岛“兵变”:几代人的集体回忆/091
1966——
“匪情研究”工作者/101
偷学简体字被老师打/109
原来这就是大陆/119
1978——
中美建交前夕,台湾移民潮/127
集体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134
气球宣传单上的祖国风光/143
小学生哄抢传单事件/153
1987——
大陆探亲潮,她是我先生的媳妇儿/163
来一个大陆老娘/171
1988——
从金门到台湾/181
报禁开放/189
1989——
贴大字报的台湾学生/197
1990——
“中正庙”前的《国际歌》歌声/205
1996——
解放军举行大规模登陆军演/215
2003——
“非典”时在东莞/225
真的懂大陆吗/232
继续当台流/239
2011——
嫁个北京老公/247
金门之恋/256

作者简介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相比前一部作品本作所包含的各种悲伤离合的故事更多一些,民族分裂之痛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不幸,诚然的说自从马关条约日治时期的台湾再到1949年国府迁台后两岸分裂实际上已经超过100年,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从1945年到1949年这短暂的4年两岸重逢留给台湾了解大陆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历史遗留给两岸子孙后代需要处理的问题又太多太多,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最终有幸目睹到两岸的再次统一的那一天吧。
  •     确实啦,作为大陆人可能会更想要看台湾这些年到底怎么样。台湾作为一个有特殊历史的地区,在两岸禁通时代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虽然说最近自由行也很方便了,但台湾由于政治上尚未完成一统,依然有种叛逆少女撩动人心的感觉,这么说来,我们大陆就好像霸道总裁一样哈哈哈哈。咦好像离题了,拐回来好了。我个人感觉《祖国》这本比《这些年1》要平易近人且好看许多。《这些年1》看上去仅仅是对台湾历史上一些岛内政治做一些描述,比如“美丽岛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对我这样的小读者来说,根本不感兴趣。所以看完只有一个印象就是,原来台湾的小学生也非常爱养蚕宝宝。2的话,我还没看过。《祖国》这本,看得出来作者有下一番功夫,采访了一些台湾荣民、来大陆发展被骗光钱的台商、参加过学运的学生等,用亦真亦假的故事勾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台湾。关键是文体太口语化了,读来全不费功夫,就算是不常读书的人也能轻易读下来。下面来剧透2个故事好了,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日据时期,一个台湾“皇民”被日军征兵派遣至越南打仗,结果被美军俘虏抗战胜利后送回台湾,(最近李登辉有在说,自己是日本人,抗战期间还在日据,台湾怎么可能有参加抗日一类的言论。这个嘛,他自己没有抵抗不代表其它人民没有,详情可以参考电影《赛德克巴莱》)还以为捡回命一条,又被国民党用“三千块”骗去大陆,说要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结果是去打内战。然后又被共产党俘虏,接受了教育后加入了共产党,对抗国军,本来想要解放金门就回台湾,结果金门没有被攻下来,那边朝鲜战争又爆发了,又被派去朝鲜打美军,任务中又不幸被美军俘虏,被刺上青天白日旗当成“反共义士”送回台湾,到了台湾又被政党利用继续成了国军。这样一个故事,简明扼要的让人窥见了此时期台湾历史一角。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两岸对峙时期,互相向对方放气球洒传单的故事。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当时,每年冬季大陆都会往对岸放气球,气球上捆绑一些大陆物资比如金华火腿,茅台酒一类的,加上一些宣传单,目的大概就是想要勾起在台老兵思乡之情。台湾的乡村一看到这样的气球,负责人就要赶快给打下来,然后组织百姓去捡传单上缴,因为传单可以换钱,老百姓都非常爱捡。更爱捡的是小朋友,因为大陆的传单上面经常印有祖国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啦,海南天涯海角啦一类的,小朋友纯粹把传单当做闪卡来搜集了!此后还有很多比如我的继父是“匪谍”;老荣民在台娶妻,妻后发现其在大陆已有一妻;厦门美少女沙滩放烟火成功捕获台湾兵哥哥等一系列有趣故事,感觉这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台湾这些年”。《祖国》适合不爱议政的小读者阅读。爱议的可以看《这些年1、2》
  •     收到《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是一个多月前。当时家里出了天大的事,一直没时间看。然后,却是一直没有心情能看下去。挺惭愧的,估计已经被编辑拉入黑名单。。。当时收到书特激动,虽然买过不少书,但甚少有作者签名。太久没看过这类型的书籍和电影,刚看时竟需要几段文字来适应。可能是最近负能量太多,总觉得书里讲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死去的人儿和他们的家人,都是战争的牺牲品。不过啊,即便没有战争,这也是人生的常态啊。我所知道的台湾,总是觉得特别文艺。大概是看多了台湾电影,如《街角的小王子》、《渺渺》啊。我最爱的偶像周杰伦,也是台湾的。看纪录片《看见台湾》时,画面中五月满树的桐花,简直美极了。教我摄影的师傅是台湾人。从接触过的几个台湾摄影师来说,觉得台湾人相对来说比较绅士有礼貌一点(我不是说大陆不好什么的啊,只是是真的这么觉得,我不是台湾的0.0)。在影楼做摄影经常加班很晚,他们每天会说路上小心点回去早点休息啊之类关心的话,甚至刚开始他让男同事送我,男同事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我有点受宠若惊,心想我虽然不是女汉子,但也常一个人走夜路。。师傅常拿着手机看台湾电视剧,看到某些片段会指给我们看,说那是他的家乡。我们只觉羡慕,依山傍水,待老了和家人不用出门便能看到那么美的风景,最幸福不过了。《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里倒是没有多少讲台湾的风景之类的,而是人文纪实故事,从1944年开始,给我们呈现出此后的60多年我们所不知道的台湾。故事是平常的故事,人是平凡的人,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啊,一个大大的代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个故事中李一郎的死,他母亲说那些话,我表示特别能理解。如果不是跟你关系亲密的人,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能用八个字形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这样,在我明白彻底失去她时,我甚至也会恶毒的想,为什么是她,为什么不是她那些所谓的朋友。可是又能怎样呢,就算是能骂他们几句或者打几耳光又能怎样,别人没有犯法别人怎样是他们的自由,或许他们也在自责。只能这样自我安慰。那段时间看到蚊子趴在身上都不会想要伸手去拍,会想如果它就这样死去它的家人会不会一样很悲痛。呵呵。是不是有点极端了。但愿啊,你们永远不要懂,永远不要经历这种失去亲人之痛。故事,说也说不完。看过,经历过,才能了解,才会懂。PS:Sorry,文字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我真的是在写评论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本省人、外省人、台湾人、大陆人的自我认知矛盾在台湾是一直存在的;外加政治与历史的差别,大路与台湾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与社会认知,缺少共同的认知亦或是淡化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台湾普通人的故事,看他们眼中与大陆的爱恨情仇。
  •     在我看来仿佛是与到过的地方和认识的人又打了一个照面。好评。
  •     像是小说一样,最后一篇很有趣
  •     如果说《我们台湾这些年》是按照作者的角度叙述,那么这本书就是按照其他人的角度讲故事。暂且不提作者文笔如何,比起上一本书,这本书多了些随意,也就少了些真实,或许是离我生活的年代比较远了,那种时代感与联系感都没有那么强烈了。总不同中找不同,以及从不同中找相同,一直是我们之间的默契。横亘在两者之间的不是那一湾海峡,而是我们心与心的距离。
  •     书很一般,故事也很短很普通。
  •     2015年11月9日在图书馆借阅。
  •     更多的是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背井离乡。
  •     一声叹息,真的 非常讨厌政治了,本来都是一家人
  •     廖信忠的台湾系列一如既往的以普通人民讲述故事的口吻来描绘台陆两地49之后之后的生活风貌和对彼此的印象看法。消遣之时当故事书看看还是觉得蛮有趣的,两个不同的世界。
  •     是小说!别被第一部影响了,不是第一人称的流水帐,是第三人称的小说。有些情节和第一部重合,但借由不同身份的人生讲述更有代入感。更了解台湾了一点点。
  •     有血有肉的作品。讲的是台湾人跟大陆人的故事,但是文章流露出来的人情冷暖,是突破地域上的限制的——世人,不限于陆台两地的人,能从书中每一位个体的经历中获得某种启示或共鸣感吧。
  •     怀着对台湾这些年的美好印象,读了这本,大失所望。明白了有些人说的靠消费两岸关系来谋生。转念一想,在大陆出版的这本书,书名就暗示了一些东西。
  •     作者捡取了几个台湾人眼中的大陆以及和大陆、台湾有关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生动,看了让人难忘。尤其是最后讲到一个台湾小伙和厦门姑娘的故事,让人感动。从这本书中,能看到本省人,外省人对大陆的看法,也能了解那些单打双不打年代的故事。虽然这本书不能代表台湾,但至少是台湾的一种。值得看!
  •     (2016.11.13)
  •     书里面只是一段段的访谈。到底台湾人怎么看大陆的也没有描写,只言片语一带而过,写的全都是岛内发生的的事件。内容跟书名没有多大关系。就是书名起的让人有联想,但真读起来索然无味,想要看历史的别来,想要暖文章的也别来。
  •     感觉是在看故事会或者是那种发帖写的小故事,没有文采和文学性,看似政治正确但是文中人物与表述都三观清奇。前面的几则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太公,没有机会听太公亲口讲述他的故事了但是我还是会记得他在四世同堂的时候想妈妈想到哭偷偷抹眼泪,这些小故事也确实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一批人吧。
  •     离题了。做剧本不错的,很台湾的故事。
  •     很多故事就是把《我们台湾这些年》1和2换了个角度来说,没多少干货。
  •     见长了些知识
  •     还行吧,个别故事还不错
  •     有血有肉,如果这些故事不是真的或许更好
  •     读过的廖的第二本书 或许因为历史太过沉重 这种有趣又坦诚的笔调 反而更能吸引人读下去
  •     一点一滴的小故事串起祖国和台湾的故事
  •     好故事~
  •     又是读过廖信忠的第二本书 第一本我们台湾那些年刚好是在去过宝岛不久后读完 十分带感 共鸣颇深 六年过去了 人物视角和叙述口吻都发生了变化 讲了更多老一辈平民百姓的独特经历 时间的教育 历史不可抵挡
  •     明显不如前作
  •     很精彩的故事!
  •     我第一次在广州不打烊书店1200,第一本看的书。挺不错的。几段台湾人民的各自生活与变异。感受着同一时空下的两岸人民不同的生活模式的人生态度。越来越迷台湾。
  •     是为大陆订制的吧?毫无诚意。
  •     可能是对历史没有太深的了解(对地理也是一无所知),除了稍显感动以外,还有对两岸日渐亲密的关系感到开心。虽然现在感觉又要疏远 哭泣脸
  •     对我来说,还很新颖,值得读一读的。
  •     统战书籍,估计在岛内不受待见。关键是书里说的根本就不是大多数台湾人对大陆的观感。
  •     一天看完
  •     和作者前两部真没法比。
  •     (读过)更多感人的事是和家人的分离、和“兵变”后的“砰”一声,当然最后的厦门小妹妹真勇敢!女生一点不输!嗯(在读)引用一句话:「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分開不代表不關心,不聯繫不等於不知道」
  •     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真的一流!通过这一个个故事,读者很容易就深入地了解台湾地历史与文化!
  •     虚构和访谈交错 其实选一种叙事方式就好了 宣传画片那一节还蛮有趣
  •     趁夜班时间终于看完了。说实话没有前两本我们台湾这些年好看,故事也比较少。最后一篇金门之恋还不错。
  •     关于打仗的,没有那么大的见解
  •     平庸的文字,简单的故事,看了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了。
  •     看名字就知道这本书作者的立场了。 最近湾湾矛盾激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一群人在激昂奋进的大谈阔论,恨不得下一秒就有人来敲门三顾茅庐请出山。 我不是理论派的,所以每次看到这个场面都忍不住觉得好笑 ,会想起情深深雨蒙蒙里面那个非要以身试血唤醒万万同胞的学生。 简言蔽之,幼稚。
  •     严重的题文不符,第一本尚且有趣,这本就是台湾老兵那些故事+还是台湾人的这些年,跟大陆没有两毛钱关系。
  •     有點太諂媚了,不過裡面描寫戰爭的真的略難過
  •     轻读,历史
  •     台湾小人物的故事
  •     感觉作者挺会讲故事的,时间的分割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总感觉与“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这个书名还是有些出入吧
  •     无聊看看这些小故事还挺有意思的,作者截取的按时间来讲的几个故事都比较有趣味,其实都是民族融合的过程,有恩有怨。所谓的台独我估计有一部份都是因为“二二八”事件,再说台湾也有原住民和汉人。我们历史上曾与蒙古人和满族人为敌。但今天仇恨就那么深了吧!现在想想那时蒙古人之酷烈不亚于日本人。时间问题,不是直接事件受事人很难理解。现在中日战争结束不过百年,日饭就不少,再过一两百年又是什么样谁又说得准呢。
  •     故事可以反映生活,却不是全部……
  •     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读着让我想起了电影《军中乐园》,还有余华《活着》中富贵被抓当作壮丁的那些年。没有谁笔下的历史是公正的,甚至都不知道是否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读多了,把他当成趣味就可以了,不要去计较,否则我们要计较的东西就太多了。
  •     书名起的并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