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12
ISBN:9787532520015
作者:张爱玲
页数:302页

作者简介

红楼梦魇,ISBN:9787532520015,作者:张爱玲著


 红楼梦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真正喜欢红楼梦或者喜欢张爱玲的人必看的一本书, 如果同时喜欢这两者的,那这本书可以多买几本以防翻烂了,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活字印刷术真的很重要。并不是不好看,写这种考究书她写的也能这样有趣,让我这种向来最没有耐心的人一直翻完,真不容易。只是越看越觉得,这样寻根知底可有意思?曹公能活了不成?
  •     多年前看的,补记,印象中主要是校正考据。
  •     很不好意思,根本没看懂
  •      看得出作者是花了功夫的。有些版本确实蛮感人,南京旧本那个里面说宝玉后来沦落到中国古代“交通警察”的境地后遭遇北静王,别有洞天。
  •     大学时很痛苦地看完了 现在已经全不记得了
  •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并不如小说般有趣,主要是通过考据红楼梦的各种版本,比对其中文字上的细微差别,结合上下文推断,分析出红楼梦改写的次数以及在传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续本。
      读完该书,可以了解到曹雪芹从青年时期起就一直不停地修改红楼梦,直至死亡前,还在改写中。因此,张爱玲推断,作者至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写。每次改写,都有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改写的版本中,并未抄家,也无宁府,宝玉流落到潦倒而死的境况,实在是个人性格所致,实在不值得同情。第二次第三次改写中,增加了宁府,抄清,但是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未一时就衰败了。宝玉还未贫困,与宝钗结婚了, 黛玉在宝玉定亲前还是定亲后而死,不能确定;宝钗难产而死的,宝玉是在家境还好的情况下大彻大悟而出家的。其中也有史湘云嫁了卫若兰,丈夫死得早,各种版本不一而足,有与宝玉中年相见,再续前缘,相守贫弱而死;也有写史湘云守寡不再嫁。
      总之,各种版本的主角命运是不同的。唯一能确定的是,袭人做了宝玉的妾,后来忍受不了宝玉的不上进,琵琶别抱,另嫁他人。
      红楼梦未完,成了张爱玲和红迷的梦魇;红楼梦魇一出,却不确定红楼最终解决,倒把红迷和张迷拉入了另一个出不来的梦魇。
  •     看了这本书,感觉红楼牛逼啊,看红楼了,感觉还不如张呢
  •     奇书。
  •     读到最后都晕了。
  •     高中时代最爱翻阅的书之一。
  •     平素最厌红学,不知怎的却选了红楼梦研究这课。。。
  •     张爱玲若还在,红学中混饭吃的许多就该被啪啪啪打脸了
  •     其实就读了第一篇。现在被称为“作家”的人已经太多了,张爱玲不是那些俗人一类的“作家”,她是真正有灵气的一个,看她读红楼,真正像在做梦一样。
  •     是一部详细的红楼梦校记,有很多重大发现,但是太枯燥了,没看完。
  •     1大学宿舍李同学有一本,当时翻开完全看不懂。2前半部分太差,磨磨唧唧,还对小脚讨论半天。3后半部还可以,使我明白了红楼梦是作者多年写作+修改的,所以前后难免有破绽、矛盾之处。4作者用在美国观察到的社会制度,回溯清朝的制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钻牛角尖其乐无穷……
  •     对不起,没读完。看来对张不是真爱。
  •       ……………………《流言》  …………………《色·戒》  …………………《小团圆》  ………………《倾城之恋》  张爱玲式典型性梦魇情节!
  •     这本书看得我累死!看到看不动了就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这么看了两遍。 张爱玲,我对她的小说谈不上喜欢,尤其是发现很多装13的人喜欢以后。但是红楼梦魇,我觉得是红学史上不能忽略的一本书吧,虽然切入点很怪,反正我没见过那样去研究版本学的人。研究方式貌似也不怎么科学,但是我觉得靠谱,呵呵~ 如果足够喜欢红楼梦,又足够自虐,我觉得你可以看看!
  •       很不喜欢《红楼梦》!
      只是,那已经是多年前的感悟。高中之时,开始接触文学作品。高一的时候,自图书馆借了不少的外国作品看了。过目,忘了。现而今想起来,都不知道是哪些篇目了。
      高二的时候,看近代的作品,林语堂、矛盾、老舍等等的,看《京华烟云》,看《金粉世家》,看得如痴似狂,很是觉得,中国的文学作品,唯近代至圣。
      进入高三,本来是很艰苦的日子。毕竟高考大限在即,每个有志于进入大学进修的人,都会选择放弃他事,致力于经纬之间、天地知道、八股文章,而不才小可却脑子煅烧,成了焦炭,一味儿想着武侠。接触到的也不过是沧月、江南、凤歌、九把刀、小椴、步非烟等一系列人物,看他们的青春,赏他们的故事,得到的不过是苦闷日子里头,多了些调味佐料。很感谢他们,如果某遭能够得见各位真容,当真万分福气。
      很是不幸还是很是幸运的,走进了大学的殿堂。进入中文系,只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当然也不是本专业的高材生,不过一跳梁小丑,追风捕影之徒。得到的,不过是某些玩味儿。也开始接触正式网络,知道网络小说这么回事,晓得了写《光之子》的唐家三少,《佛本是道》的梦入神机,《庆余年》的猫腻,等等网络小说的风云人物。也很是不要脸的,开始学着写点网络文字,聊以调性,但私底下却带着淡淡的隐私。
      大二的时候,看到了刘心武前辈的《揭秘<红楼梦>》,不看则以,看了却惊奇万丈,原来极其乏味的《红楼梦》,却变得红灵活现的了。那般的夺人眼眸,让人一看之下,却不能割断了。
      今逢开学,便借得一书,张爱玲之《红楼梦靥》,奉为天书,艰难读之。无奈,天份不在,福缘浅薄,竟不能理解。顿时苦恼,知道“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过一叶障目,而“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方才是人间大道。尔后,须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不能任意妄为。
      小山沟里出来的人,只有见多了世面才会知道天地之大,原非井底之蛙可见之天。
      只愿尔后,能够真正治得学问,懂得一二人是。
      2010-09-16
  •     一般而已
  •     读过之后 发现红楼梦从神坛上下来了 从前阅读中的困惑大部分已经解决 只是觉得曹公也是不够严谨的 恨 红楼未完
  •     就是这个感觉!说不白道不明!
  •       有没有发现,看过红楼梦的人对书中的情节有惊人的记忆。
      张爱玲女士使其中的佼佼者。
      有时,会懵然撞上书中的一句话...
  •     !!!!
  •     见语文摘抄134。
  •     比起同时看的另外一本所谓红学大家评论集,张爱玲的这本书一眼便知字字心血。她不知道读了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多少遍了! 很容易看明白的道理和文字,没有人云亦云的重复和啰嗦。虽然也参考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注,但并不像时下流行的那些红学家那样迷信脂批。她论证的条理和逻辑之清晰,甚至让我有一种在读推理的快感,非常喜欢!
  •       主要是版本的讨论,的确有有趣的东西。特别是从小说的前后矛盾和漏洞、用字的特点,推导出作者反复修改的蛛丝马迹,很有新意。不能把小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奉为金科玉律。
      作者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但正因为如此,作者有些段落的讨论,对读者照应不够。就如同导游爱这个公园,但他带着游客参观的时候,边自顾自解说边地向前冲,让游客追随不及。
  •     大学之沉浸红楼不可自拔系列。
  •     爱玲托了雪芹的魂,真个疯魔了。极赞,极叹。
  •     她当然应该写这个
  •     张爱玲说她读红楼已经到了有个别生字都能立刻认出来。怎么还能期待她妙笔生花?
  •     补记 可以读
  •       惊觉张爱玲的高度非同反响,正像她读到后四十回顿觉昏天暗地索然无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的分析超凡脱俗。
  •     补记
  •     #1920.9.30-2016.9.30 纪念张爱玲96周年诞辰# 很难想象半百之年的张爱玲竟在异国他乡拿出了考证型红学研读论著,不过读下来确有几分梦魇之感。我也不知该如何准确定位这本书的价值,大概只能交给张学家和红学家去讨论了。
  •        刚看到这一本小书上的赫然四个大字——《红楼梦魇》,真是让我一惊,《红楼梦》是千古的悲剧,说是“梦魇”的确不为过,只是这书名真是奇巧,能引人入胜。究竟是谁,竟想的出这般书名?再往下一看,噢,到也在意料之中。也是,恐怕只有像张爱玲一样的奇女子,才会写的出这样奇妙的书来。
       爱玲其他的书,我也看过几本,看过《小团圆》,看过《半生缘》,当然,也看过《海上花》。爱玲的笔触,似真水而无香,朴实无华,笔下的造物却生动地可怕,仿佛只要想到小说中的只言片语,就能立刻一个个地浮现在你眼前似的。小说情节更可谓是“触目惊心”,让人不禁感叹造化弄人,人命多舛。
       但是做考据毕竟不是写小说,《红楼梦》从出生的时候就颇受热议,甚至学术界上有一门“红学”专门研究《红楼梦》。我去过故宫慈禧的储秀宫,宫内两壁绘有《大观园》人物图绘,连这位久居紫禁城宫内、且不怎么通文理的“老佛爷”都在自己的寝宫画上《红楼梦》,可见《红楼》艺术魅力之深。存在于《红楼梦》中的诸多疑团,大多已被前人述尽。想到这里,不禁为爱玲捏把汗,她又怎样才能从这些淘剩的土壤里,再拣出些难发现的金砂呢?
       抱着疑问的心态,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书,只见开头爱玲写到“有人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是因为下意识觉得下一句是‘三恨红楼梦未完’。”足见张爱玲对《红楼梦》喜爱之极。的确,这样一位情感丰富地女子,如何能不爱《红楼》呢?看到爱玲如此喜爱《红楼》,自己早已放心了许多。再往下看只见一行“旁人说过的事,我一概不论”,爽快!真是性情率真的女子!至此我已没了疑虑,便放着心的接着往下看。
      就好像剥开一朵尚未开放的莲花蕾一样,爱玲用着素手一层层逐着花瓣剥下去,因包在莲瓣中未露面的莲蓬就一点点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周汝昌说,爱玲心思极细而记强,万难企及。的确,爱玲实在熟读红楼梦,对她来说,《红楼梦》各个本子根本不用细看,略有不同的字眼就会自己跳出来。作者从常人难以察觉的小细节入手,将一些未解之谜一层一层地剥开,最终显露出真正的答案来。逻辑能力之强,我想英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娜,也不能做的更好吧。书中语言也风趣的很,例如有举证贾府的小姐太太们并未裹脚、进而侧证原型系满人的一段话,结尾爱玲打趣道:
      “难怪这样的健步,那么大的院子,姊妹们每顿饭都出园来吃(小脚行动多不便)”。
      张爱玲已经到如此程度,再将其奇才发挥地淋漓尽致,便有了这本令读者痴迷的《红楼梦魇》。《红楼梦魇》确实是红学史上的绝佳之作,只可叹这位奇女子地一生坎坷,晚年更是孤苦寂寥。想必不论是张爱玲还是曹雪芹,真正地文人命运总是相通地吧,就像爱玲说的那样,从尘埃中忽地绽放出花来,再默默地归于尘埃,只是留下的那些痕迹,让无论那个时代地人们,都难以释怀。
      
  •     张爱玲倒是读出一番趣味来,虽说是咬文嚼字,但也读的仔细,看法也独到。
  •     快還我,淳淳!
  •     张是不是把红楼背下来了?
  •     还算严谨
  •       今天早上见到Miss.V桌面上赫然摆着本《红楼梦魇》,惊喜了一阵子。很久以前就知道张爱玲也是纠结《红楼梦》一辈子的人,也知道她写过这本《红楼梦魇》,但却是寻寻觅觅很久都没有在图书馆找到,今天竟然这样子在Miss.V的桌面上随手拈来。翻开来又合上了,因为今天早上得先写好昨天规划好的report,还得准备好下午的口语练习,damn it!
      
      好书还是得心安的时候才看,所以快快回到三区翻开书本认认真真写了一篇作文,昨晚已经预习好的口语。good!收拾好BEC约会张爱玲去。
      
      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没有动过,书本翻去了一大半。深呼吸一口,揉了揉眼睛,说了句:“so,我也喜欢张爱玲,但我只爱三毛。”
      
      张爱玲的梦魇很考究,很香沉也和凝重。可以是裹脚与否的晴雯,也可以是京腔与满人的艺术沉淀,甚至可以是乾隆时期手抄本的讲究。说真的,确实是看得有点吃力的一本《红楼梦魇》。依旧是张氏的喧嚣,在红楼的世界也是如此喈咵喈咵,跟她的散文有点相像,电车声无处不在的午后,艳阳高照,瘦瘦的女人,大麻的浓烟和黑暗的二楼阶梯,影子无处不在。
      
      三毛没有专门撰写过有关红楼梦的书,连文章也没有一篇是单单写它的,只是在某几篇文章里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了。但就是自然而然就出来的这些情怀却比张爱玲的这本著作让人更加感动。记得那次她写到:我死了之后不要烧纸钱给我,烧本《红楼梦》来.......骨灰也是要装好之后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子上,也是要放在《红楼梦》旁边的。我看完之后完全是一怔,然后笑了笑,爱红楼的人毕竟都是死成一个模样的了。然后在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跟某双鱼座说起了这个愿望,真希望到我真正死去的时候,世界上也还会有活着的人给我烧本《红楼梦》来。还有一段意思大概是这样子的,三毛说知己的定义自己下得很严格,谈得来但不谈红楼梦的就不算是知己。我依旧怔了怔又笑了笑,然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看来,我的知己可能就只有你了,三毛。
      
      总是看到这些就怦然心动,也许不用去当半个西班牙魂,也不用去加里纳群岛看那幢房子,因为在红楼里,我们已经不谋而合,心心相印了,不是吗?你说的林妹妹那条桃红色的长裙,你说的宝钗的那个锁,你在火车上偶尔遇到的那个宝玉,我知道自己都会在不经意的某时某刻就会拥有。就因为我们都叫Echo,这种来自灵魂的契合张爱玲却是没有的了。
      
      红楼得看到生命的尽头,现在的自己却是步子都没能迈开,想到这个,就觉得异常不好受,因为我知道,三毛都在那头等着我去心心相印呢,我怎么就舍得走得如此的慢?
      
      
  •     偏执狂
  •     毫无重点,段与段之间也毫无关联,这边说着小红的事,又转去说其他人,然后又放开其他人捡起小红,所以关于小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没个结论。已烦了这样的考证,一本书被拆的七零八落,竟是一句一字也不能信了。
  •     店家卖我20。。。
  •       正如周汝昌所言,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  翻开这套全集中的《红楼梦魇》,用了几天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套用周汝昌的话是“心极细而记(记忆力)极强,万难企及。”水平之高,我自己做不到。  不过,对于业余者,挑一些文章看看即可。但一定要看普及本的《红楼梦》。待续!
  •     爱玲将自己读进红楼中去了。她太聪明了,天!
  •     非常有趣也非常张爱玲的考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