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泡沫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61539835
作者:石兆佳
页数:2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小时候喜欢玩吹泡泡。其实社会就像肥皂水,每个人的梦想就像泡泡,五光十色的泡泡在空中飘呀飘呀,生了灭,灭了生,一直到吹泡的人老死。 我已经老了。爱回忆往事,是老的标志。 要不是许志勇救我,我在33岁那年就已经死了。 那时,我在出版社的社长室上班,这是五楼的第一间。我的前面坐着许志勇,是副社长,后面坐的是社长曹天择,我坐在中间,是秘书。我的名字叫应语。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这些名字似乎含着些玄机。 那是1995年4月19日。 昨晚一宿没睡。脑子里乱糟糟的。我本是淑女,却在29岁那年失了身。现在,第二个男人岑以清又要抛弃我,我真想死,我不想活了! 太阳隐没在白云后面,使我想起《东方红》——我是唱着它长大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是我的青春偶像,岑以清的父亲,是研究毛泽东的学者。我在准备考大学的1979年,从家里的木箱子里翻出了油印的《毛泽东自传》,看完后就喜欢上了毛泽东。我还临摹了一张毛泽东青年时代穿长衫的照片,放在抽屉里。有时偷偷拿出来欣赏。 只有上帝才知道每个人的秘密,只有上帝才知道每个生灵是经过怎样的曲折,向着怎样的必然结果,走向自己的完美…… 三天前,从新同事的口中得知他的初恋情人的名字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初恋情人是从前住我隔壁那栋楼的邻居,那人还是我的校友,低我两届。我想起在1986年时那栋楼的楼下出现过一个已成形的死婴,莫非那是他的孩子?听说他非常爱她,但他的母亲不喜欢她,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博士,去了美国。 而他是不会娶我了。想起第二次约会时和他谈起劳伦斯,他说看过《儿子与情人》。我的第一个男人刘青山是条地道的色狼,大我17岁,已有妻子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长得像只猩猩,是我在上海读书时的同学。他是个抱养的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17岁那年读高中时被一个三十几岁的有夫之妇诱奸,从此发现了性爱的乐趣。他完全是靠虚伪和欺诈占有了一个又一个女人,也诱奸了我。因为我对性充满好奇。那时同学们都在看劳伦斯的小说和杜拉斯的《情人》。我已29岁了还是处女,而我同宿舍的一个离过婚的女人郑丽找了个小她5岁,比年轻时的毛泽东还要英俊的研究生,成天在宿合里做爱,搞得床铺摇摇晃晃的直响。我就睡在她的上铺,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的父母在性上是规矩人,两人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一个在厦门,一个在贵州,靠人介绍通了20封信,就走到一起了。我成人后听母亲说父亲没有性能力,结婚三年父亲靠打针吃药吃狗肉,好不容易才怀上我。从我懂事起父亲和母亲就分开睡,两人并不相爱却过了一辈子,这使我对婚姻充满恐惧。岑以清到我家来见到我父亲从不打招呼。我的母亲已经死了,父亲有老年痴呆症,我是独生女,里里外外全靠我。我原来的单位快倒闭了,全靠自己好不容易找到新单位,一去上班,我就跟同事说起他,新同事中有不少人认识他。因为我给过他一封信,想嫁给他,没想到他来电话说:“你想看看我看得上你吗?假如你感到寂寞,让我搞搞你!”他把我看成什么人了?! 人生没有后悔药可吃。母亲去世那年我已30岁。邻居一位阿姨问我愿不愿意去台湾,嫁给他的外甥,他大我6岁,大学毕业在做贸易,很有钱。我说去台后找不到工作,阿姨说不要我工作,只要在家相夫教子就行,我不愿意,就选择了岑以清,他是大学老师,书香门第,而我是书呆子,相信爱情。 我还有一个老父亲,需要我照料,他七十六了!且患有老年痴呆,失去了记忆。

前言

翻开面前的一叠文稿,品读语颇隽永的诗文,20多年前那个单纯、清秀的青春少女,会从字里行间飘然而出,亭亭玉立般立于眼前,向我们诉说着她对爱的追寻、对梦的希冀,以及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悟。    认识石兆佳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社会上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尚未耗尽,对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充满希望,爱做美梦的青春年少,都想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就在这种氛围下,福州市文联创办了一个内部发行的《榕花》文学刊物,依托这个刊物,又办了个文学讲习所,并向全省招生,居然招到四五十个学员,分成两个班,一为小说影视班,二为散文诗歌班。我在小说影视班负责讲授影视创作,同时兼任《榕花文学报》(实际上等于校刊班报)的编辑。学员写出好的习作,可以在小报上刊发。在阅读学员的来稿中,发现一篇题为“住院”的小说,写主人公“我”的母亲得了糖尿病住进医院,“我”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在家待着,作为大龄女的“我”,整天出门忙上班,回家忙家务,还要听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结果单位扣工资,家里又不安宁,影响了正常生活,最后连“我”也想躺下“住院”。文章写得很生动、很细腻,活脱脱勾勒出改革开放初期小知识分子家庭的窘迫困境。于是写下几句赞赏的评语,推荐到小报上刊发。    小说发出来后,作者找到我表示感谢。这时,我才知道她叫石兆佳,厦门来的二十来岁的女学员。中等个头,亭亭玉立,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清纯、圣洁。我鼓励她坚持创作,将来是会搞出一些名堂来的,她表示决心在文学创作上努力。过了两年,她来信说,要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我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去信鼓励她。复旦大学作家班录取了她,从此她如鱼得水,畅游在知识海洋之中,阅读了大量的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得到了高校名师的指点,习作不断,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她上完作家班我才知道,为了上学,她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现在结业就意味着失业。这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惶恐不安。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文学爱好者应有个正当的职业,做好本职工作端牢饭碗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创作,等作品发表多了,有了一点儿名气.或者说,无论在严肃文学创作上,还是在畅销书写作上,都占有了一席之地后,方可离开原来岗位,跳出来做专业作家或者自由撰稿人。现在她还没跨进文学的门槛,而且以她现有写作态势分析,要成为专业作家或者自由撰稿人,还有相当的距离。想到现实与今后可能遇到的“不幸”,一种误人子弟的感觉升上心头,立马去了一信,告诉她找工作要紧。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曾到厦门文学编辑部、厦门台湾艺术研究所等单位面试,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这时,厦门《特区少儿文学报》招聘,她应聘当了编辑。谁知好景不长,该报发行量有限,自然来稿量少且质量不高,她又与报社领导意见不合,因此想离开。她希望能在厦大图书馆或出版社谋个职位.有利条件是父母曾经是厦大教师;不利的是均已退休,可调动的人际资源有限。为此她很着急,一次来信问厦大有无熟人,我想起省委宣传部当过副部长、省文化厅当厅长的许怀中先生,他来自厦大,是我的顶头上司,平时又有不少交往。便怀揣冒昧地找他,向他介绍了石兆佳的家庭及文学写作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爱才如命的许部长,一口答应予以帮忙,亲自挂电话给厦大校长,加上出版社陈福郎先生大力推荐,终于如愿以偿。有了单位后,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积极创作,曾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编著了中国历史述评《回首长安》、《古道深辙》,还写了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书评等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及一些报纸上发表,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尽了力,作出了贡献。    通读兆佳的中短篇小说,写得不错的有《岁月的泡沫》、《阴差阳错》、《住院》、《教授与女佣》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寻找纯洁、美好的爱情,《岁月的泡沫》尤为典型。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名叫应语的女子“我”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屡屡上当受骗,最后,“我”不堪重负,精神分裂,若不是同事相救,早已魂归九霄。兆佳的小说主题是深刻的,立意是耐人寻味的,如《教授与女佣))中就因为妻子陈美琳得了精神分裂症,教授张思鸣不善料理家务.子女幼小.请了女佣来帮忙,故事由此展开。女佣淡春也得到了爱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不能结合,而且教授还落得一身不是致使淡春含悲去世。这个悲剧直接控诉了“文革”那个毫无人性的时代,读后令人百感交集、扼腕叹息。    兆佳的小说多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了的几句话,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活灵活现地活动在读者眼前。她在写淡春出场时,用了“她才25岁,头发却已花白了”几个字,就把淡春饱经风霜的经历交待清楚。有人说兆佳的小说太直白、太简约,没什么味道,也缺乏张力,等等,其实不然,味道需要读者品读、咀嚼;简洁的文字初看没什么,深入一想,就能想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来。    兆佳的散文(包括书评)、诗歌写得很优美、很小巧玲珑。《童年是一首灵魂的歌》充满童趣;《唱给母亲听的歌》写得很美、很动情,把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女儿的希望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兆佳用散文笔法写书评,成为她的评论文章的一大特色。在《飞扬跋扈为谁雄》里她分析了陈福郎先生的小说《怪味嬉皮士》的时代背景,点出主人公实际上是中国的堂吉诃德。她在评论虹影的《绿袖子》时认为“互相寻找”是这本小说的主题,“寻找意味着希望就在前面”。还有《落日之后是黑夜吗》等篇,都写得很精彩,题目起得很散文化。    兆佳的诗歌写得比散文好,如《月亮那一面》、《给》、《武夷抒情曲》、《武夷茶观》、《写给黄山的诗》,等等,写得质朴、超然、悠远、清新、雅丽,诗中弥漫着一种真切、自然、朴实的宁静境界,尤其是《我是一株小草》一诗,比喻贴切、意象新奇,写出了作为小草不用“攀枝附叶”而是靠自己凝聚露珠、扎根泥土、经风沐雨成长的坚强意志。    我向来不为别人写序。之前有人来请,我不是婉言谢绝,就是推给擅长写序的长者去写。这次兆佳要出文集,再三要我给她写一篇,我考虑之后决定给她写了。她在16年前患上了轻度精神疾病,长期以来睡眠不好,头昏脑涨,精神无法集中,写作的激情刚来,还没写几段文字,激情就退了,加上电脑打得不熟,结果后来写的文章虎头蛇尾。    创作如此艰难,兆佳仍在坚持,而且还出版个人文集,实在难能可贵。    是为序。

后记

“花也月也徒风雅,四十九年空蹉跎”是日本著名俳句作家小林一茶的俳句,他一生命运坎坷,因此作品带有一种深沉和苦涩,这俳句深深触动了我,因为我今年正好49岁,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为我写的。    我年少时并不是一个喜欢吟风弄月的人。那时的我志向高远,以鉴湖女侠秋瑾为榜样,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取名为“休言斋”,自号为休言斋主,取自秋瑾诗“休言女子非英物”里的头两字。那时的我,是女儿身男儿心,总想干番大事业,做女强人。然而,我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地方。我的青年时代是鼓励女人回厨房而不是闯天下的时代,男人娶女人的要求是能上厅堂能下厨房,而不是像我这样喜欢幻想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的女人,因此,我成了剩女。我的父母年迈多病,他们需要我做个孝女,生病时陪他们上医院,给他们陪床、送饭、翻身擦洗,我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也是他们年迈时的依靠、安慰与希望。而无能的我,给予他们的安慰与希望少少,烦恼和愁苦多多,于是,我开始“花也月也徒风雅”起来,喜欢上钱锺书先生的诗“春有春愁秋有病,等闲白了少年头”。就这样,我送走了父母,孤单地活到了49岁。    我觉得自己度过的岁月像泡沫,我一个劲儿地倾吐着,想吐尽所有的言语,所有的苦闷,所有昨天的幻灭和今天的悲伤,于是,有了这本(《岁月的泡沫》。

书籍目录

中篇小说 岁月的泡沫/001 短篇小说 阴差阳错/039 住院/052 教授与女佣/063 紫砂壶/077 逝去的浪漫/084 母亲的初恋/095 双重大铁门/101 莹莹,下雪了 套邙人/115 现在的容颜/117 五月欧洲的阳光/125 看见/130 世相之一瞥/133 活下去的理由/137 离婚不需要理由/139 追日/142 散文 童年是一首灵魂的歌/148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155 恰同学少年/158 生活的馈赠/163 复旦岁月锦绣年华/166 柔石故乡行/169 母亲的金首饰/171 落花水面即文章/173 正大光明的不朽/175 踏上金门的土地/180 进京漫忆/183 日本女郎/186 乔迁之夜/188 想念父亲/189 唱给母亲听的歌/193 白浪逐沙滩/196 西村老宅杂忆/198 湖畔变奏曲/203 别了,校园的钟声/207 相看两不厌,唯有厦大校园/209 走马观花游马新/211 书呆子是怎样炼成的/214 骑车记/216 杭州六日/219 意秋表姐/222 书评 飞扬跋扈为谁雄/225 什么样的“宝贝”/228 望而生畏与百读不厌/230 假如爱情中女的大男的17岁/232 落日之后是黑夜吗/235 爱,仁慈与高贵/237 你那别样的歌声/240 诗歌 月亮那一面/242 给/243 诗人/244 错误/245 海恋/246 雨天的心事/248 洪荒后的武夷/249 武夷茶观/250 武夷抒情曲/251 寻活源/252 流香涧/253 写给黄山的诗/254 桂林山水歌/255 李清照故居/256 蝴蝶泉遐思/257 厦门,你好/258 厦大偶得/259 苍茫时分/260 给一位生态学家/261 秋日午时/262 孤狼/263 献诗/264 哀歌/265 牵牛花启示录/266 秦淮河·李香君/267 围棋/268 普陀情思/269 银杏树和将军树的怀想/270 美神/272 赠西湖的女儿卢文丽/274 内耗/275 四月的诗/276 化缘/277 赠莺强/278 点燃我吧/279 生日/280 故事/281 二十四岁生日有感/282 写给燕妮·马克思/283 写给国庆节之夜/284 办公室轶事/285 歇斯底里症/286 爱之路/287 失眠/288 致白云/289 夏天的雨/290 我是一株小草/291 后记 花也月也徒风雅,四十九年空蹉跎/293 代鸣谢 厦门,我生命中的茧/295

编辑推荐

《岁月的泡沫》由石兆佳所著,自由恋爱?恋爱自由?生活由命运决定,命运由爱情决定,选择爱情就是选择生活。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人只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没结婚的想结婚,结了婚的想离婚,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不论你选择仆么都将感到后悔!”

作者简介

《岁月的泡沫》是石兆佳的文学集,兆佳的小说多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了的几句话,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活灵活现地活动在读者眼前。她在写淡春出场时,用了“她才25岁,头发却已花白了”几个字,就把淡春饱经风霜的经历交待清楚。有人说兆佳的小说太直白、太简约,没什么味道,也缺乏张力,等等,其实不然,味道需要读者品读、咀嚼;简洁的文字初看没什么,深入一想,就能想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来。


 岁月的泡沫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