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10
ISBN:9787108007575
作者:茅海建
页数:600页

内容概要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绪论 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
一 琦善其人
二 琦善卖国罪名之否定
三 琦善卖国说形成的原因
四 本书的主旨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一 武器装备
二 兵力与编制
三 士兵与军官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第三章“剿”“抚”“剿”的回旋
一 初战
二“剿”“抚”之变
三 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四 琦善与广东谈判
五 虎门大战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一 杨芳的“果勇’
二 奕山的“靖逆”
三 三元里抗英的史实与传说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一 璞鼎查的东来
二 厦门的石壁
三 定海的土城
四 镇海的天险
五 浙东的反攻
第六章“抚”议再起
一 “十可虑”
二 屡战屡败:从杭州湾到扬子江
三 求和的历程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引起的忧虑
二 迈入陷阱:中英虎门条约
三“等价交换”?中美望厦条约
四“奉献”:中法黄埔条约
第八章 历史的诉说
附录
本书征引文献
人名船名对照表
出版后记
插图
图一 乍浦西山嘴炮台
图二 虎门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三 广州内河战斗示意图
图四 广州之战示意图
图五 厦门的石壁
图六 厦门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七 舟山土城
图八 定海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九 镇海之战示意图
图十 乍浦之战示意图
图十一 吴淞 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十二 镇江之战示意图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天朝的崩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樊美平有一篇书评《天朝的崩溃与意识的困守》,认为茅海建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原因的探索结论没有切中要害。大家可以读一读。不知这樊美平是何许人也。
  •     给人一种很清醒的认知,因为近代史上的屈辱需要有这种真实可信的反思态度,前人流的血换来的血的教训,才能让我 们在今天这个拥有绝好的机会的国家,再度兴盛。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正视差距,不怕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克服。
  •     最近在看孟森的《清史讲义》,读到一段,大意如下:为了应对英国在广东海防的大量鸦片走私,关天培曾联名上书朝廷,建议在国内开种鸦片,后因遭反对而没有受采纳。我一直认为,全面的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增强自己判断力的好办法。人物和事件无法分离,例如接受朱熹作为伟大理学家,同时也在接受关于他人品问题的种种抨击和质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千里迢迢把这本带回来,看完后,有点后悔。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42759/罗志田老师这篇把我想吐的槽都说出来了。比如说,作者虽然声称要“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但通篇都是后见之明,如罗所说“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他的诠释,常常先存黑白分明的价值判断,有时问题还未提出已先有结论,实无需回答,但如果已决定了“天朝”的判断不可能正确,则该书以四十多万字的厚重篇幅来论证这一事件,实不知其意义何在”,“‘历史提出的标准’其实就是茅君自己的标准,他不过在代‘历史’立言而已 ”。先入之见,所以非常遗憾,史料扎实,而视野狭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一般性,期望太高、导致失望。八旗军队驻扎地、对绿营的防范的介绍,反倒是全书的亮点
  •     你以为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了,真有什么质的改变吗?
  •     完全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棒!肃然起敬!读鸦片战争史也能发现当今人们的许多思想还依然根深蒂固。
  •     cool
  •     PDF,已瞎。明早上课讨论。
  •     好书,史料丰富却意外地可读性强。老实说如果不被高中历史书洗脑的话,书中的观点并不太有爆炸性,然而却十分扎实。翔实的史料与比较可信的推论描述出帝国无可避免地身陷战败泥淖的景象。不过或许作者仍然带了一些现代的观念与情感去审视鸦片战争,或许是这本书最有争议的地方,当然这不能掩盖书的价值。另一个可惜之处是排版,每章注释放在一起加强了书的可读性,不过注释含金量极高,如此安排或许会错过。
  •     批判精微细致,旨在解构传统的道德史观吧。不过因为本来就没有受那种道德说教多大影响,因而看此书也就没有获得多少新意了。
  •     写得真好
  •     道德批判是懒惰的
  •     厉害!
  •     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大,教会我从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考量一件事,不要只相信一面之辞,要思辨。
  •     用大量的历史资料重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后人有机会以更客观的眼光来评判这场战争以及其中的参与者。
  •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想来有趣,这场两百年前的战争,彻底终结了旧式中国,而我却在德国的土地上读完了这本书。感慨万分,我们现在觉得当年愚蠢的大清帝国,真的错了么?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许没有,因为打那开始,我们的价值观已经与西方接轨。就像主剿和主抚的两派,事情本无对错,不过是历史选择了我们。
  •     落后就要挨打 多么痛的领悟
  •     想起了X美轮胎特保案,大家都满意,升官发财
  •     我觉得这个书写的很不错,有分析有证据,能够对当时人物的心理有个比较直观的反映~
  •     好的: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透彻,发人深省。 不好的:结论不断重复,太絮叨。
  •     从崭新的角度描述鸦片战争。作者力图站在当事人的视角理解问题。让我对所谓的忠、奸有全新的认识。琦善不是卖国贼和无能者,林则徐也不是救世主和英雄,种种人只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有利于大清或者自己的选择。
  •     对于一个大一的本科生来说这本书还是学术了一些,所以是选择性地看了其中几章。行文流畅,组织严谨,不乏精辟的语言,让我模模糊糊地感受到了历史大家的风范。
  •     我以前听说过书上讲得很多伟大的人物,也许这些幼年的崇拜何敬仰全都付诸东流了,同样作为酷爱历史研究政治的我,竟然这辈子只能从事理科,读先生文笔,高山仰止,顿觉世间或许有知音人
  •     真心颠覆史观,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细致的读
  •     对理解鸦片战争的开始有帮助,还是加了不少作者个人的“现代观”在里面。
  •     解开了学生时代读这段历史的很多疑问,很多人物的行为和逻辑变得合理起来。
  •     读过05年版
  •     战败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战败中得到什么。很遗憾,一鸦战败,大清国什么也没得到......
  •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酣畅淋漓,鸦片战争之于教科书不过寥寥数笔,在茅海建笔下而是一种时代的领航,将史料做到极致,军事知识、地理知识、逻辑知识运用的滴水不漏,唯独尚不肯承认琦善、耆英确实要比其它官员高明一些(尽管已经尽可能平铺直述)还是对林则徐的愚昧的批判有所保留,文章最后那个现今中西的差距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引人无限深思。
  •     只找到97的扫描版,三个星期看完。文笔很一般,让我失望,名声太盛的缘故,分析细致,材料算是扎实,可惜注解格式不佳,不是随页随注,看起来很麻烦。不知道修订版改了没,这种公开出版的,建议以后还是别一高200多条注释一次性一注,降低可读性。给了三星,留一星,留给茅海建的别的书。
  •     多年前读的。新版到手,待重读。
  •     乍一看题目以为讲的是新中国历史呢 实际上是讲鸦片战争的 并且是通过林则徐和琦善这一正一反来写的=-= 当然鸦片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啦 历史的车轮就是这么无情的碾过
  •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惊醒的第一个开口,层层分析下来竟是官官相护官官愚昧,天子不识大势不知魏晋。官场风气让人忍不住将眼光投向现实。一百多年过去,该学的还是得学。
  •     严谨,深刻,有情怀的历史学家
  •     写的真好 唯物史观的精彩实践 大约能让只读教科书充满穿越欲望的人清醒一点吧 我们现在能想到的策略 当时人大概都实践过了 均告失败 这才是最令人绝望的事情
  •     考据清晰。自称用当时眼光看待历史,但是行文中却处处以现代化着眼,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     这段写的厉害!P307三元里抗英者的四重色彩:官方“义勇”、乡绅“社学”、家族“水勇”、农工“会党”。。。
  •     治史当如此,茅海建师让后辈深感惭愧。。。(另,97年版错别字较多,2014年新出的修订版尚无缘一见,想必会订正以及有所增益吧)
  •     茅老师这本书的确应该是高中历史必读参考书目。只是读了这本书又认死理的好学生考试还能一本正经写那个胡说八道的标准答案么?茅老师接下来没有写一本道光皇帝的传记还真是可惜呢。新的修订版是否把那些情绪化和感性的语言给去除了呢?没有上过茅老师的可甚为可惜。
  •     细致,宏观。
  •     一百多年前的悲剧源于愚昧与自大,一百多年后的悲剧却在于仍继续抱着单一的道德史观来看待历史。那段历史的必然性在于即使人人都是林则徐,事事都如三元里抗英,都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因为无论是谁其实都不能代表着中国当时面对近代化强敌应有的正确方向。失败地越早越彻底对中华民族反而越有利。此书可以帮助正三观。
  •     三百年前的洋枪洋炮与1840年的洋枪洋炮作战
  •     花了一个星期看,读研期间接触第一本欲罢不能的书,有理有据,且理智与感情并存,才明白初中捧起的历史书如此之干瘪,历史应该被还原,历史中的人亦如是。
  •     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
  •     史料丰富扎实,而视野略小。对于12位作者认为其应该对鸦片战争负有责任的人,以及几位著书的学人的批判,未免过于严苛。历史终究是历史,几乎没有人能逃出时代的局限性。现在的苛求,也不过是一种马后炮。
  •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破太平梦,彻夜不能眠。
  •     材料浩博,笔力老练,论述扎实,真是惊为天人,惊为天人!
  •     思想观念的陈旧,天朝上国的“迷梦”,制度(政、经、科技等)的落后,无力招架近代火枪弹炮,即使换了更有智识之人坐在那些个位置:道光帝、琦善、林则徐、伊里布、关天培、奕山、裕谦etc. 区区个体,无法挪动落后就要挨打的整个社会制度结构。更替是必然。道德评判红白脸是对经验教训的不负责任,红白脸谱的划分更是对人性无厘头的刻板。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主和派”,有过短暂主“剿”姿态的琦善、伊里布、杨芳、奕山、刘韵珂,在预判或吃了败仗之后才转变的(p423)。若高唱“义理”是主“剿”的核心,谁主“和”、谁主“战”、谁由“战”转“和”,看的是谁有真正接触过战场并需要对战区负责。一读读内容,另一个视角下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二读希望能学习从资料中挖事实的推演逻辑以及中国近代国家观及治外思想观念的变化。
  •     好书,史料扎实,予历史人物应得之同情
  •     很敬佩对事实的挖掘,不过,思考比较零乱。思考部分是有洞见的,可是没有连续起来。可惜了。4星半。
  •     作者既将那一段屈辱历史细细道来,又在合适的时候给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历史,以史为鉴,让读者深入了解。
  •     罗大师所说的倒放电影主要在最后一节,其它部分都没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