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次女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
ISBN:9787806680636
作者:林太乙
页数:225页

内容概要

林太乙从事文学创作多年,著有多种小说,多以英文撰写,并且译成八种其他文字出版。她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二十三年,退休之后,著有<林语堂传>,小说<春雷春雨>,<明月几时有>,并且编撰<语堂文选>及<语堂幽默文选>。

林太乙曾受联合国文教组织委托,将中国古典名著<镜花缘>译成英文,在英美两国出版,并与黎明合编<最新林语堂汉英词典>,在香港出版。

书籍目录


移植上海的厦门人
母亲只会生女儿
戆囝仔
家里的事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是不是白痴?
两种不同的人
耳濡目染
肚皮上有一条蜈蚣
我们要去美国!
突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文化震撼
《课儿小记》
欧洲之旅
局外人
可怕的月光
轰炸季刚开始
“林太太!林太太!升红旗了!”
在缙云山上
我们中头奖啦!
好像在做梦
这无非在所逆料
上委员长外交方策意见书
移植美国的中国人
父亲不要我上大学
读书的艺术
荣誉毕业生
在耶鲁大学教中文
故乡不能再回去
春日在怀

作者简介

本书是林语堂次女林太乙的自传,描述了作者充满快乐,又好玩又好笑的童年和成长的过程,以及父亲给予作者的不平凡的教育。


 林家次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以前读过林太乙写的《林语堂传》,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林二小姐对父亲满满的的崇拜。前几日恰好找到她的自传《林家次女》,夹带一丝八卦心里,两天内迅速解决掉了此书。 林语堂的书读过不少,可我不是十分刻意的去找,只是碰到就读。我很喜欢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以及悠然自得的态度。苏东坡说陶渊明是他的前世,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他的前世,very interesting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林语堂在建国后不回大陆,因为在我看过的著作中他对共产主义并没有太大的敌意。我亦没有专门查询过,在《林家次女》里竟然找到答案。哈哈,我喜欢水到渠成的东西。我觉得,历史就像是沙漠里的沙子,缠住了前人的脚步,迷住了今人的眼睛。或许,N年后的人会用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制造分裂,或被分裂。不废话了,先来谈谈《林家次女》。《林家次女》,如作者序言所说,“我在这本书里描述我充满快乐,又好玩又好笑的童年和成长的过程,以及父亲给我的不平凡的教育。”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觉得这真是一本很有“林氏”文风的作品。 细腻的笔触,对童年经历的回忆,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天真与欢喜,有着林家特有的“不着实际”的浪漫气息。读后半部分,关于慢慢长成的林太乙,发现她其实更像《京华烟云》里的莫愁,虽然继承了林语堂的衣钵,但似乎并没有继承他的精髓,简单的安静,而不是充满灵气。全文,除了自身经历,写的最多的家人便是父亲,其他都不是主角。(不明白为什么对姐姐妹妹都很少提及,还不如写同学的笔墨多,当然这是人家的自传。)读罢,可我却对文中很少提及的林家长女林如斯颇感兴趣。据说,林语堂的三个女儿:如斯,太乙,相如,与林语堂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中的木兰,莫愁,目莲对应。《京华烟云》中我最喜欢木兰,所以现实中的木兰,林如斯会是什么样子?我很是好奇。可能时代久远,又或者林家比较注重隐私,网络上关于她的资料很少,甚至都很难找到她成年后的照片。下面一段话是从网络上找到的,我觉得比较全面便摘来引用了:“ 林如斯,人如其名,美丽如斯,聪慧如斯,也注定了是“斯人独憔悴”的薄命红颜。据说,如斯因为生下时是难产,林语堂夫妇对其宠爱有加,如斯七岁左右,就有写文字的愿望,其父欣然鼓励她投稿。显然,她从小开始,就传承了父亲的才华,其旷世的才情,从她写他父亲的著作《京华烟云》书评的那段,就可以窥豹一斑。年轻美丽的如斯在适婚年龄时,林语堂在上流社会为她物色了一位才貌具佳的男子作女婿,然而,订婚前夕,如斯竟然与一个美国男友私奔,众亲友哗然。阅历浅薄的如斯,偏偏遇人不淑,她以为神圣自由的爱情最终不过是噩梦一场,她毅然选择的那位夫君,竟然是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懊恼、自责、伤心、遗憾,百般情绪不得解脱。几年后,如斯终于走出了那段绝望的婚姻,心碎神伤,然后,她生病了。她几度进出精神病院,病好的时候,她依然是个聪慧美丽的女子,依然有作品问世。然而,有一天,她还是自尽了,别人发现她自缢身亡时,她桌上的茶杯还是温热的。这种默默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对如斯来说,也许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对林语堂夫妇和所有爱她的人们而言,是无可挽回的痛失。”想起她给《京华烟云》做的序:“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还有那句“人生人生我也其中之一小丑否?”世事无常,转眼,“木兰”成了“红玉”。(时间仓促,匆忙写成,待续......)
  •     清新童真又精练动人文艺青年真该读一读这本书消消毒去一去那种自怜自伤自赏的文艺腔每一次打开豆瓣读书,推荐的书单,扫一眼,大都是那种文艺清新调。豆瓣不要再推广这种腔调了好么!林太乙中文版读者文摘首任主编的功力绝对不是盖的
  •     听说这本书很久了,最近才在一个朋友家看到,借来看。竖版繁体字的,我发现但凡这样的书,都起来都比简体字的更有味道。不知为何,可能是自己读得慢(毕竟对繁体字比较生疏),所以读得用心。It is a light book. 小品文风格。可惜的是作者六甲年纪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有细节,有心情,而且都是出自一个聪慧,又有几分憨厚的小姑娘的眼睛。有些情节让人会心而笑。从书中也能看出林语堂是一个比较散淡的人,比如他主张自学,主张凭兴趣看书。他不让女儿读大学,反而觉得社会这所大学更值得去闯荡。另外个人以为林语堂挺浪得虚名的,其实他对中国文化造诣很一般。不过是在他那个年龄领风气之先,学了英文,用英文写作来藏拙。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看看林大师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 回到当时体会下高级文化人的家庭生活
  •     满足好奇心的一本书,读之前特别想知道民国时一代文人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有着对民国的美好却不太理智的遐想。读完个人对林语堂有了不一样的了解,特别是他在政坛的表现,其对蒋中正的拥护。毕竟作者为其女儿,很多东西应该也是一家之言并不客观。
  •     我看过的到底是这本么……
  •     有点失望
  •     昨天借的~发现林语堂一家从厦门搬来上海之后活动范围跟我现在一样啊!~~上班路上老看见那家沙利文,他家原先也在那买蛋糕的啊~~~好穿越啊~~~~
  •     林语堂小女儿的自传
  •     林太乙一家都爱吃肉松
  •      林语堂 林家次女
  •     看看林语堂,幸好他没留在大陆啊。
  •     看的入迷,有趣有泪有所言
  •     文字清爽,平白但不拖沓。
  •     不幸的年代幸运的一小部分人的回忆罢拉
  •     林太乙
  •     人生快事莫如趣。 读书人每为“苦学”二字所误,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林语堂不让闺女读大学呦,理由是不如社会大学里面学的好,是哈,如果把上学的钱都用来买书看,能看多少书哈
  •     很喜欢的一本小书,充满灵气
  •     干净清新的文字,读来静了很多。
  •     好喜欢,感觉他们一家很有趣。外婆也喜欢读这本,很热闹的生活景象。
  •     奠定了我愛肉鬆愛福建菜的基礎。
  •     有这样的父亲是多难能可贵的
  •     不一样的童年
  •     林语堂次女回忆录 另一个角度看那个年代
  •     在校本部图书馆中文社科分馆找到这本,因为喜欢里面谈到教育的部分。读书,本就该像林语堂说的,“从不知道身在校耶抑出校耶,在学期中耶抑假期中耶”。那句“在中学课堂中只许身体静坐,头脑空洞,听着别的同学错答问题而已”,想来不只是调侃,也不只是中学。念中文系,许多课是可以不上的,但许多书却是不能少读的,我就是这样以为的,也是甘心被这样看待的。
  •     如果外星人在地球毀滅前,要給地球留下幾本書,這會是其中一本。它(這本書)像是一個小孩,可愛,又懂事。淘氣,卻不討人嫌。~~~我曾買下好多本,看到讓我欣賞但還不算熟悉的朋友就送對方一本。
  •     单纯直接的文字。我觉得这书应归入儿童读物一类,也难得林太乙那么多年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仍能用对小孩子讲故事的口吻。
  •     很有趣
  •     文字简单却生动有趣 不仅仅是传记更是诚实叙述的历史
  •     林语堂次女林太乙的自传,语言充满了童趣纯真~闽南腔调的文字,读着很有亲切感~一直觉得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要比学校重要得多,而林语堂及太太用不拘一格的方式教养女儿,培养出十八岁高中毕业到耶鲁教中文的林太乙,其实,很值得现今这填鸭式应试教育去反思~
  •     喜欢林家的教育小孩的方法
  •     想当年林语堂是因为经费不足才来耶拿大学读博的,哎......
  •     我更喜欢她在讲述的是一个开明的父亲和传统的母亲,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打算买这本书,只是它跟林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起卖的,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