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工商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12
ISBN:9787500417958
作者:张泽咸

章节摘录

书摘    中唐以后,相当长期地出现了通货短缺的钱荒现象,朝廷采取开源节流方针,在严禁销钱和带钱外流的同时,奖励各地开发铜矿。毁佛销铜亦是重要途径之一。《新唐书》卷54云;“武宗废浮屠法,永平监官李郁彦请以铜像、钟、磬、炉、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盐铁使以工有常力,不足以加铸,许诸道观察使皆得置钱坊。淮南节度使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这是我国铸币中第一次以州名铸于钱面。毁佛所得大批铜制器物熔化为铜’迅速满足了诸钱监对铜的需要。朝廷并允许全国诸道皆置钱坊各以州名铸钱。宣宗即位后,下令恢复佛教,“新钱以字可辨。复铸为像”。但很难完全做到,至今仍有不少会昌钱传世,记有全国很多州府的名称。由于会昌铸币的数量史文缺记,现已无法知晓。       唐亡以后,后周世宗立监铸钱比较有名。《五代会要》卷27称为“采铜兴冶,立监铸钱,冀便公私,宜行条制”。这是五代诸国中最有名的铸钱。《旧五代史》卷146记南唐在饶州置水平监,池卅置永宁监,建州置永丰监,杭州置保兴监,都用以铸钱。《十国春秋》还记载了前、后蜀、南汉等国分别兴铸铜钱、铁钱事,则是和诸国境内分别生产铜、铁密切相关的。    钱币官铸而外,还有私铸和盗铸。唐初铸开元通宝时,已明令禁止盗铸。“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新唐书》卷54)。《唐律疏议》卷26《杂律》,“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唐高宗时,盗铸钱已很流行,《新唐书》卷54记“私钱犯法日蕃,有以舟筏铸江中者”。“仪风中(676—678),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诏巡江官督捕,载铜、锡、蜡过百斤者没官”。“永淳元年(682),私铸者抵死。邻、保、里、坊、村正皆从坐”。“武后时,……盗铸蜂起,江淮游民依大山陂海以铸,吏莫能捕”。朝廷对盗铸的惩办很严厉,但实效甚微.原因在于盗铸者可藉此获得大利,以致私铸始终不能止绝。大致说来,唐前期盗铸钱通常是在铜中掺入过多的铅、锡,中唐以后直至五代十国时,盗铸者往往很少用铜,而仅以铅、锡为原料,以致钱质很差。《通鉴》卷242记杨于陵说,“淄青、太原、魏博贸易杂用铅铁”,便是一例。    (二)铸镜    铜镜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品。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多年的铜镜,出土时仍光黑如漆,可以照人,工艺水平相当高。汉人诗作中提到的青铜镜便很有名。现存传世的汉镜花纹开始增多,格式也不一样,汉末曹操所上杂物疏,即有“金错铁镜”、“纯银漆带镜”等品种。《三国志》卷30记魏明帝赐给倭女王铜镜百枚,近年在湖北鄂城吴墓出孙吴时的神兽镜,洛阳晋墓出土了二十多面晋朝的铜镜。南北朝时期,铜镜的花鸟浮雕具有层次起伏,扬州生产的铜镜已颇有名。     唐朝铜的产量不敷各种铸造使用,朝廷格外宽容,允许用铜铸镜。《册府元龟》卷501代宗大历七年(772)十二月,“禁天下新铸造铜器,唯镜得铸”。《唐会要》卷89《泉货》,德宗贞元九年(793)正月,诸道盐铁使张滂奏称,“伏请准从前敕文,除铸镜外,一切禁断”。唐末五代混乱已极,《旧五代史》卷146记“天福二年(937)诏,禁一切铜器,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五代会要》卷27周显德二年(955)九月敕,“今后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及镜,并寺观内钟、磐、钹、相轮火铢铃铎外,其余铜器,一切禁断”。朝廷如此长期重视铸镜业,在于满足广大群众生活的必需。一再禁铸铜器,在于秦汉以后的铜器使用已排除在日常器用之外,铸铜为器耗铜既多,而又并不适合生活的迫切需要。    铜境照容的事例极多,以唐代为例。《通鉴》卷202开耀元年(681)三月,少府监裴匪舒“为上造镜殿成”。帝与宰相刘仁轨一道去参观,“适视四壁有数天子”。其后,《旧唐书》卷153《薛廷老传》,敬宗“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簿十万番”。镜殿自是要使用大批铜镜。白居易的诗作多次谈到以镜照容,“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白居易集》卷9《照镜》)。“一与清光对,方知白发多”(《同上》卷14),“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恣容半老身”(《同上》卷17)。“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沉吟吟旧诗,二十年前一茎自,如今变作满头丝”(《同上》卷21)。他的好朋友刘禹锡也说,“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全唐诗》卷354)。唐代诗人不仅谈到铜镜照容,还在不少诗中谈到铜镜的不少花色品种。从骆宾王、李白、王维、岑羲、韩愈、孟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等等诗作都有广泛涉及。孟郊清楚指明,  “铸镜须青铜”。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卷71)。他将镜子作用提上政治高度,意义十分重大。《通鉴》卷214开元二十四年(736)八月初五日玄宗生辰,“千秋节,群臣皆献宝镜”,进金镜绶带以示庆贺。    铜镜照容而外,还用于赠送。早在汉代,已将它视为爱情的标志。《乐府诗集》卷63辛延年《羽林郎》云:“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此后,长时期出现了破镜重圆的美妙传说。有的铜镜铸有年号、作工乃至某些文字,如“长宜子孙”,“铜以徐州为好,工以洛阳著名”。唐镜图案中的吹笙引凤、仙女跨鸾、花鸟镜中鸳鸯相追逐的形象,镜的铭文中常出现对女性美的赞颂,图案常有花鸟蜂蝶,表现十分生动活泼。    唐、宋时期,南方的扬州和北方的太原都以优美的铜镜作为贡品。《朝野佥载》卷三记“中宗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酉阳杂俎前集》卷3《贝编》记玄宗开元中,内库存有扬州所进铜镜,背有盘龙,“此镜五月五日于扬子江心铸之”。“天宝三载(744)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太平广记》卷231《李守泰》)。韦应物《感镜》云;“铸镜广陵市,菱花匣申发,夙昔尝许人,镜成人已没”(《全唐诗》卷191)。自居易《百炼镜》说:“百炼镜,……江心波上舟中铸,……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这些是扬州铸成宝镜的一二事例。    沈从文先生所编《唐宋铜镜》一书,共收录各地出土铜镜165幅图版,其中唐代占96幅,揭示了唐镜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银、锡合金的成分,镜色卣如银,造形大小不一,图案多种多样,突破了传统圆形格式。包括宝相花、珍禽异兽花草、串枝葡萄鸟兽蜂蝶与故事传说镜四大类,造型活泼逼真。嫦娥奔月镜、水火八卦镜、狩猎纹镜,还有融合外来文化迹象的骑士玩波罗球镜、黑昆仑舞镜,麒麟狮子镜,以及某种特型加工的金银平脱花鸟镜,螺钿花鸟镜、槌金银花鸟镜、彩漆绘嵌琉璃镜,铸镜的装饰图案都是非常华美动人。    唐代铸镜的数量现在已不可知,大致来说。中唐以后的铸镜数量比前期增多,但精美往往不及前期。铸镜也分官铸、私铸二大类。上面已介绍允许铸镜的诏敕即可充分证明。陶谷《清异录》卷下《器具门》记“有刁萧者携一镜,色碧体莹,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元年(847)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余以俸粒五石换之”。铜坊乃是私人作坊,长老是作坊的熟练工人,镜上铭刻州县及人名,自是符合唐制的有关规定。在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四年(946)墓出土的铜镜,铸有。都省铜坊匠人李咸”,都省的铜坊自是官府作坊的产品。    铜镜在唐代作为商品是大量用以赠遗和进行买卖的。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云:“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全唐诗》卷3)。杜甫赞誉为“宝镜群臣得”。安史乱事期间,独狐中丞于淮阳特地铸镜二枚,“以金龙饰镜,以表圣德”,天长节时,遣僚属携二镜,一献玄宗,一献肃宗,作为祝寿礼物。市场买卖铜镜事例很多,上述后晋诏敕,允许商人到东京收购官府所铸铜镜,到各地去转卖。不少唐代诗人带着铜镜去酒店换酒喝。白居易《镜换杯》云:“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樽白玉卮”(《自居易集》卷26)。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诗,“把取菱花白练镜,换取竹叶十旬杯”(《全唐诗》卷360)。只是其中一二事例而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工商业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比较恰当地描绘唐代工商业状况,有必要将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在唐以前的发展概貌先作简略交代,从而有助于说明唐代工商业在我国古代工商业史中所处的历史地位。    人类社会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远古时代,茫茫大地,混沌初开,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采集某些天然产物或是捕获若干野生动物以供消费,藉以维系自己的生命。随后,人们逐渐学会生产,依靠自身生产的成果用以维持生存,并繁衍后代。随着野生动物的减少,人们必须设法繁衍牲畜,畜牧业与农业的劳动由是开始了初步的分工。生产部门的日趋增多,那是任何某个人所不能独力兼作的。经历漫长岁月,虽然缓慢但却又最终地促进了手工制造业和农业的分工,生产者区分为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他们生产的成品除了自身消费而外,还有部分剩余,而某些他们所必需的用品却又并非自己所能生产,由是,人们便将自己生产的剩余物资去交换某些自己不能生产却很需要的成品。因此,社会生产便包括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内容,生产变成了商品生产。非常清楚,社会分工乃是商品生产的基础,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又逐渐出现了某些不事生产、专门以经营产品交换为职业侨仗人。由此可见,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畜牧业、农业、手工业以至商业的经营都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这是古代世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分工的扩大,在从事生产的人群中,逐渐分离出大大小小规模不同的劳动群体,分出管理者和生产者。负责管理的人通常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夺取丁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屈从于自己,从而使社会群体产生了不同的阶级划分。商人的出现,日益促使社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显然可见,阶级的产生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手工业和商业是社会历史上早巳存在的古老行业。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阶级的产生及其长期对立地存在乃是古代社会的客观现实,为了保证上层统治者豪奢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为了生产供镇压使用的武器,至迟自周、秦以来,统治者控制部分优秀工匠为他们从事生产,是为官府工业。与之并存的是生产供大众消费的民营工业产品。古代中国长期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官府工业生产在手工业生产中长期占居重要的地位。我国自古人口众多,人民大众的消费物资除了出自个体小农的副业产品而外,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消费品要依赖于市场的供应。古代官府工业产品原则上不投向市场,由是工业生产长期是官营与私营双轨并存,两者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各个时代并不完全一致,在此,我想粗略地将唐宋以前的工业发展试作回顾,藉以窥知唐代工业发展之所由来。  《国语》卷10《晋语》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一清楚地指明了先秦时存在着官府工业。因此,《国语》卷6《齐语》记管子之言;“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各地优秀工匠例被安置于官府作坊从事生产。那时的生产规模,据《周礼注疏》卷39《冬官·考工记》介绍,区分为攻木(木器业)、金(金属冶铸)、皮(皮革业)、色(染色业)、刮摩(玉石雕琢业)、搏埴(制陶业)之工,共达30种,大致包括了当时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凡有一技之长的百工都被驱使为官府服役。于是,“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郑注云:“父子世以相教”,形成父子世袭的传授制度。各个主要工业部门,历代官府都设置作坊制造,它不仅存在于都城,也分布于各地。例如西汉京师长安,设少府考工令以制作兵器,大农以制作农器,东西织室以制皇室服用,而在齐地也设有制做天子服用的三服官,在西南广汉设金银作,全国各地广置铁官、铜官和盐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卷72)可见官工业占有大量能工巧匠和开销巨额费用。庞大,包含门类繁多,在我国古代工业史上,它是长期占有着重要地位。    ……

书籍目录

前言上编  手工业一  采掘与冶炼  (一)矿藏分布概况  (二)探矿技术的进步  (三)选矿与冶炼  (四)矿冶经营与产量  (五)石油与天然气二  铸铜业  (一)铸币  (二)铸镜  (三)铸造铜器三铁器制造业四  兵器制造业五金银制造业六  建筑业七  造船业八  纺织与印染业  (一)丝织业  (二)麻织业  (三)毛织业  (四)棉织业  (五)印染业九  陶瓷业  (一)制陶业  (二)制瓷业十  制茶业十一  制盐业  (一)海盐  (二)池盐  (三)井盐十二  粮食加工业  (一)碾桤业  (二)酿酒业  (三)制糖业十三漆器业十四  制纸与印刷业  (一)制纸业  (二)印刷业十五  工匠身份及其组织下编  商业一  国内商业  (一)城市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商贸鸟瞰  (四)商业组织  (五)货币与物价  (六)和市、宫市与和籴、常平  (七)专卖和商税  (八)资本积累与借贷资本二  边境互市贸易  (一)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重要交通路线  (三)唐与周边诸族国互市概略  (四)互市贸易法规三 对外贸易  (一)对外开放政策  (二)重要海陆交通路线  (三)贡使与外贸……

编辑推荐

唐代商业状况在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说它处于中古自然经济阶段,或说唐前期商贸停滞、唐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是畸形发展,也有人说唐代已形成统一的国内商品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等。《唐代工商业》这本书将详细的为读者朋友们介绍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唐代工商业史的专著。作者在上编着重考察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十几类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下编则将商业分为国内商业、边境互市、对外贸易三大类,逐一探索其各自特点。在说明工商业在唐代社会经济中所处地位时,作者不仅运用大量材料作出分门别类的具体论述,还密切关注各门类在发展中的源流,上溯汉魏,下穷赵宋,借以揭示唐代工商业在古代发展演变中的轨迹。


 唐代工商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略显平淡了些
  •     补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