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ISBN:9787100058780
作者:尼采
页数:136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 的一部名著。在这部书中,尼采提出了对欧洲文明及领国文化的批判,独树一帜,有其特色,影响甚大。


 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道德是社会运作的产物吗?
  •     很凄惨的博爱..
  •        尼采对“灵魂的宁静”有很经典的剖析——“可以是一种丰盈的动物性向道德(或宗教)领域的温柔发泄。也可以是疲惫的开始,是傍晚、形形色色的傍晚投下的第一道阴影。也可以是空气湿润、南风和煦的标记。也可以是不自觉地为消化良好而心怀感谢(有时美其名曰‘博爱’)。也可以是病愈者的沉静,他重新品味万物,心怀期待……也可以是跟随在我们占支配地位的激情一次强烈满足之后出现的状态,一次罕有的饱足的舒适感。也可以是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也可以是一种模糊状态的长期紧张和折磨之后,出现的一种明确状态,哪怕是可怕的明确状态。也可以是行动、创造、劳作、意愿之成熟和熟练的表现,是平静的呼吸,是已经达到的‘意志的自由’……”
      
       我一直知道我对尼采的理解是片面的,所以不敢妄言。他在《偶像的黄昏》里记述有关反道德的一章,大抵是激情(无论多么愚蠢)不能扼杀只能升华,而且要升华为敌意而不是爱——“需要敌人甚于需要朋友:在对立中它才能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的”。这点在人类社会中得到了证实,一下子也找不出反驳的理论。
      
       “只有灵魂永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谁放弃战斗,他就是放弃了伟大的生活”——所以他在一把年纪的时候还在无情地批判乔治·桑:这条用男子气、顽童举止卖弄风情,出产花里胡哨的糊墙纸的母牛。
      
       实际上他是在同自己作战。
      
      
       然而罗素反对他,就像反对一切具有德意志优越感的哲学家一样,我想他的挚友罗曼·罗兰也会站在这一边。他们推崇的是人类的和平,这种和平需要每个人付出宽容以获得宁静。他们对和平的可贵正像尼采另外论证的:一种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它后所能取得的价值,而在于争取它时付出的价值。
      
       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话说,一切人都可以走上他自己的正道。于是青春的狂热之后,罗素和罗曼·罗兰都选择了宁静。只是这种宁静不同于我之“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他们至少属于后者——已经达到了意志的自由。
      
      
       灵魂的宁静也许是激情升华后面对死亡的观后感,尼采可能直接跨越了它。现世的人若认为可以避免激情的碰撞而直接进入这一步——那简直是懒惰的良好借口:成为一个偏执却自以为能包容一切的人。
      
      
       不过尼采说的一点给我以安慰: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
      
       我一直处于一种很单调的内心矛盾之中,说来可笑:我希望以基督徒虔诚的方式去“救赎”每一个人,但本能地又不得不对一些人产生厌恶。在我决定做某事的时候,并没有像孔子说的出于感情或礼数,而是出于莫名的义务,并为此杜撰成就感和负罪感。我从未将任何人看作敌人,就算遭到侵略,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具有相同的品性,我并不比他好到哪里去。倘若趋利避害是万物的天性是不证自明的,那么人本自私,道德约束仅是社会运作的产物。本质相同程度不同。所以不存在性质上的善人与恶人,因此我本能的厌恶是没有道理的。或许本能并不需要什么道理,然而我认为那是需要克制的。
      
       但效仿基督在我看来是同样的荒谬可笑。
      
       依旧矛盾重重。激情或许潜藏暗流。终将回归,变成春雨或者地下水。
      
       乔治·桑也过完了她的一辈子。
      
  •     晚期非常出挑的作品
  •     不是高深的思想而来,而是没有写完,因此我们将之称为高深。
    精神的世界不仅是高于现实的世界,在时间上早于现实,因此我们不会将过去和现在比较,因此我们不仅会比较现代和古代的思想,还会比较现代和未来的思想,以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
  •     他嘲讽或赞许的对象里居然没有亚里士多德?
  •     福柯经常在后现代方面被誉为尼采的嫡传(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尼采其实是浪漫派,而福柯似乎不是),这样看来福柯的无政府主义也是被尼采吐槽的对象
  •     "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
    这段内容是在哪一章里的?想再看一遍.谢谢
  •     嗯,看来亚里士多德都没有被尼采列为专门的对手,话说希腊人给尼采的启示应该还包括唤起了对健康的崇尚并治愈了自我憎恨,尼采始终贬斥的大概就是一种”学院哲学家式的病态“。话说尼采对休谟有过什么评论没?
  •       尼采恐怕是哲学史上最毒舌的一个,本书“偶像的黄昏”除了对主要对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基督教进行猛烈的攻击外,尼采在本书不同的篇目对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等诸多的大家都发起了“群杀”,如果评价历史上最骄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属。
      首先在“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的开篇就对不少名角进行毒舌攻击。
      【
      塞涅卡:或美德的斗牛士。
      卢梭:或回归污秽的自然
      席勒:或赛金根的道德号手。
      但丁:或在坟墓里创作的鬃狗。
      康德:或作为理智特性的伪善。
      维克多·雨果:或荒谬之海上的法洛斯灯塔。
      李斯特:或熟练性训练——跟随女人。
      乔治·桑:或多产的乳牛,用德语说就是:“姿势优美的”乳牛
      米什莱:或脱掉了外衣的热忱
      卡莱尔:或作为被收回的午餐的悲观主义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或令人蒙羞的清楚
      龚古尔兄弟:或与荷马作战的两个埃阿斯。奥芬巴赫的音乐
      左拉:或“令人作呕的喜悦”
      】p53
      然后接着进一步从其他篇目里面搜集尼采对各个人的进一步“毒舌”(我好像有点无聊……)
      1.康德
      康德好像是被尼采黑的最多、最厉害的一个,整本书就没有见到尼采对他的哲学表示过哪怕一点的欣赏和赞许。
      【那个有史以来最为畸形的概念残疾人——伟大的康德】p52,德国人缺少什么
      2.苏格拉底
      【我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衰败的症候,是希腊解体的工具,是伪希腊人、反希腊人】p13,苏格拉底的问题
      【他是多么丑陋……丑陋往往表明了一种杂交的并且通过杂交而受到阻碍的发展。在其他的情况下,它表现为衰败的发展】p14
      【当一个善于观相的异邦人经过雅典时,他当面对苏格拉底说:他是个怪物,——他身上隐藏者一切邪恶的习惯和欲望】p14
      【他所特有的那种佝偻病患者的恶毒,都预示着苏格拉底的颓废】p14
      【苏格拉底还是一个好色之徒】p16
      【苏格拉底想死:——不是雅典人,而是他给自己递上了盛有毒药的酒杯,他迫使雅典人为他递上盛有毒药的酒杯……苏格拉底自己只是长久地患了病……】p18
      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尽管很毒舌,甚至拿他的外貌说事,有点人身攻击的意味,但是仍然带有一分敬重。因为他知道,苏格拉底是他最足够分量的两个敌人——其实也是他的朋友,要知道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分尼采邀请八个高等去他的洞穴聚餐,其中就有“最丑陋的人”即苏格拉底。
      3.柏拉图
      【在我看来,柏拉图混淆了风格的各种形式,因而,他是一个头等的风格颓废者……柏拉图是乏味的。——我对柏拉图的不信任终究是根根深蒂固:我觉得他如此偏离了希腊人的一切基本本能,如此富于道德说教,如此预先表现出基督教特征(他已经拥有作为最高概念的“善”的概念)】p95
      【从柏拉图开始,希腊哲人的道德主义都是有病理根源的;他们对辩证法的敬重亦然。理性=美德=幸福,这仅仅意味着:人们必须想苏格拉底那样,制造一个永久性的白昼——理性的白昼——用以对抗黑暗的欲望。人们无论如何都必须是明智的,清楚的、清醒的:跟随本能、跟随无意识会导致衰退……】p17,苏格拉底的问题
      【在基督教的巨大灾难中,柏拉图是那种被称为“理想”的模棱两可和迷惑力量,这种“理想”是的古代的高贵天性有可能误解自己,走上通向“十字架”的桥梁】p96
      【和柏拉图相比,我是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并且始终未能加入在学者中间通行的对马戏演员柏拉图的赞叹】p95,讥笑柏拉图为“马戏演员”。
      【人们必须从来没有读过优秀法兰西人——比如丰特奈尔——的东西,才会觉得柏拉图对话这种极度自负和幼稚的辩证法有魅力】p95,批评柏拉图“极度自负”且其辩证法“幼稚”。
      4.亚里士多德
      尼采在本篇只在部分问题上提及亚里士多德,主要是关于美学意义的酒神情感和伦理意义幸福方面的反驳,相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尼采对亚氏的提及要少,批评地也更加克制。
      【酒神狂欢体现了一种泛滥的生命感和力感,其中,甚至痛苦也成了兴奋剂。这种狂欢的心理学为我提供了理解悲剧情感的钥匙,这种情感不仅被亚理士多德误解了,更被我们的悲观主义者误解了】p99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激烈的爆发从一种危险的激动情绪中净化自己(亚理士多德就是这样理解的):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成为永恒的生成乐趣本身】p100
      即便如此,亚理士多德恐怕也是尼采的敌人。首先讨论形而上学传统。形而上学传统的真正奠基者是亚氏,不过亚氏的这套形而上学传统的确区分于柏拉图和基督教的那套教诲,他并没有理想型的彼岸元素来否定现世世界的那种强烈冲动,所以尼采对他这个传统估计并不怎么激烈。
      然后是亚氏的伦理学,主要是《尼各马可伦理学》里面对人追求幸福和幸福作为伦理终极意义的讨论。恐怕会被尼采激烈批评, 尼采会鄙视亚里士多德幸福、中道的美德等等的教诲。在本书《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书里面,尼采是完全不把幸福作为伦理终点站的,强健的超人不会停留,永远在自我超克当中。或许在尼采看来,任何意义、偶像的东西过多贪恋都会让人孱弱或走向退化。
      5.卢梭
      【卢梭,这个人集第一个近代人、理想主义者和贱民于一身;为了经受他自己的观点,他需要道德“尊严”,他换有过度虚荣症和过度自卑症。这个处于新时代行将来临之际的怪胎也想“回归自然”?】p90
      【我痛恨卢梭还在于大革命:它是理想主义者和贱民这双重身份的世界历史表达。这场革命所上演的流血闹剧,以及它的“不道德”,与我关系不大。我痛恨的是其卢梭式的“道德”——所谓革命的“真理”】p91
      6.斯宾塞
      【我们的社会主义者是颓废者,而赫伯特·斯宾塞先生也是一个颓废者,——他在利他主义的胜利中看到了某种值得向往的东西!】p80
      (其他的哲人,在其他著作的批评)
      7.帕斯卡尔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例子:帕斯卡尔的败坏,他认为自己的理性被原罪败坏,但实际上恰恰是被基督教败坏!】《敌基督者》第五节末尾,见吴增定《<敌基督者>讲稿》p128
      -------------------------------
      尼采赞美和称许过的人物
      1.赫拉克利特
      【我怀着崇高的敬意把赫拉克利特的名字与其他人分开】p20
      2.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所受益的唯一的心理学家:他属于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幸事之列,甚至超过了对司汤达的发现】p87
      3.歌德、席勒
      【歌德——不是一个德国事件,而是一个欧洲事件:一个通过回归自然、通过上升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性超越十八世纪的伟大尝试,是这个世纪的一种自我超越】p91
      【歌德是我崇敬的最后一位德国人:他大概感受到了我所感受到的三件事,——关于“十字架”,我们也意见一致】p93
      <!---------
       《偶像的黄昏》里面尼采并没有提及席勒、拜伦的名字,在《悲剧的诞生》里面有提及席勒,原文摘录如下:
      【倘若像席勒和歌德这样的英雄好汉都不能成功地打开通向希腊魔山的关隘,如果他们凭着最勇猛的奋斗也无计可施……那么,这些英雄好汉的后代们还有什么希望呢?】p140,孙周兴翻译,商务出版社
      >
      4.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
      【我的康复,我的偏爱,我对各种柏拉图主义的治疗,一直是修昔底德。修昔底德,或许还有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君王,与我自己最为相近】
      5.萨卢斯特、贺拉斯、丰特奈尔
      【我对于风格、对于作为风格 的警句的喜爱,几乎是在接触萨卢斯特的一瞬间突然产生的……直到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们将在我身上重新认出一种极为严肃的追求罗马风格、追求永久风格的抱负。——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贺拉斯时,情形亦然】p94
      【人们必须从来没有读过优秀法兰西人——比如丰特奈尔——的东西,才会觉得柏拉图对话这种极度自负和幼稚的辩证法有魅力】p95
      6.布克哈特
      【除去罕见的例外,缺乏教育者,这个教育的首要的先决条件:由此引发了德国文化的衰落。——我可敬的朋友、巴塞尔的雅各布·布克哈特便是这种极罕见的例外之一:巴塞尔对于人性的重视首先归功于他】p50
      【探究希腊人者(比如那个当今在世的最深刻的希腊文化鉴赏家即巴塞尔的雅克比·布克哈特)】p98
      -----------------------------------------------
      总结一下:被尼采敌视、鄙视、嘲讽的主义和流派
      1.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的理性主义,或形而上学传统
      2.瓦格纳-叔本华般的虚无主义
      3.基督精神
      4.平等主义,如卢梭
      5.利他主义,如斯宾塞
      6.社会主义
      7.无政府主义
      8.民族主义
      9.国家主义
      10.实证主义
      11.女权主义
      【附】8,9,10是来自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整理,1-7可直接见于本书,11女权主义这个不必多解释……
      
      尼采欣赏和称许的人物
      1.古典历史学者,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
      2.哲人之反柏拉图主义者(比较宽泛),如赫拉克利特
      3.部分思想家,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席勒、拜伦等
      4.极少数朋友,布克哈特
  •     我无意于挑刺,只是,精神世界或许是高于现实的,但在时间上却不可能早于现实,要明白,任何精神都不可能像个幽灵一样的独立存在,它必然有其依附的媒介,或是文字、或是语言、或是人本身。
    至于现在和过去,现在和古代(恩,抱歉,说实话我觉得这有点像一个意思),还有现在和未来的思想的比较。就我个人认为,思想随时都在变化,我们时刻都在经历历史和未来,所以比较看上去像是不可能的庞大任务,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更像是我们对错误的思想的筛选、改正的正向发展过程~
    恩,似乎说的多了一点,恩,就当是无趣的玩笑话好了~
  •     我一直处于一种很单调的内心矛盾之中,说来可笑:我希望以基督徒虔诚的方式去“救赎”每一个人,但本能地又不得不对一些人产生厌恶。在我决定做某事的时候,并没有像孔子说的出于感情或礼数,而是出于莫名的义务,并为此杜撰成就感和负罪感。我从未将任何人看作敌人,就算遭到侵略,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具有相同的品性,我并不比他好到哪里去。倘若趋利避害是万物的天性是不证自明的,那么人本自私,道德约束仅是社会运作的产物。本质相同程度不同。所以不存在性质上的善人与恶人,因此我本能的厌恶是没有道理的。或许本能并不需要什么道理,然而我认为那是需要克制的。
    我也是那样。
  •     也许,强硬和柔软都应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人既可以享受生命冲动带来的快感,又可静静品鉴尘世中平凡的快乐,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     额。。。这样看来,假如尼采多活半个世纪,会不会欣赏希特勒看来是未知数了(当然可能是欣赏希特勒这个人本身)……不过希特勒倒是用了尼采很反感的两种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两者在形成纳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尼采活的真拧巴,到是说了不少实话!
  •     批判是一种偏见吗?
  •     尼采是猛烈攻击理性主义的传统,猛烈攻击基督教和近代的平等主义、功利主义、末人的幸福等等。尼采写的书蛮多的啦,我其实才读了三本,《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偶像的黄昏》,这三本都没有直接点到Daivd Hume的名字。真要猜测一下,或许尼采对Kant的鄙夷是跟Hume类似吧,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传统上这两个人贡献颇多,不过我也不确定尼采是否认真读过Hume的著作,要回去再翻翻《尼采传》
  •     思维的颠覆,偶像的没落,人还是为个体自由而活,权威不过是统治阶层用于统治的工具和旗帜,重点还是在于自己的理解和阐释
  •     台上有人丢马哲 我在台下看尼采
  •     厄,Hume我还确实没读过,按你说说他跟康德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或许尼采是没有认真读过休谟?
  •     尼采的文字跟他的面容一样不修边幅,需仔细梳理。
  •     您的感受我能体会,不是很赞同,但不知道怎么样表达清楚,因为这个是一个巨大的题目
  •     过一久就28了,这本书10年前读过,现在打算回头再来读。
    时间会改变想法的。
  •     福柯在谱系学意义上可能是尼采的弟子,不过我还没有专门读《论道德的谱系》,也是人云亦云。尼采的这本小书虽然薄,但是阐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远远强于现在的七八百页的所谓社科专著。基本上,尼采是精英主义的,他的哲学词典似乎没有民族、国家、平等、权利、公平、正义这些21世纪我们认为文明进步的东西,尼采要是读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估计会继续鄙夷…… 不管怎么样,尼采有很多教诲,需要我们非常仔细的挖掘,不能误解他,也不能过度为他辩护。从阅读看,他有可能欣赏斯大林这种人物的
  •     思想的思想不是成为思想,而是为了思想。精神不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因此可以将之命名为思想。
  •     嗯,有一个问题是尼采既然比较反感柏拉图式的那种正派和政治哲学理念(乌托邦),以及厌恶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为何却欣赏鼓吹君主强权的马基雅维利呢?
  •     坦白说,这书我没看懂(抱头).....
  •     恩,真是不高明的顺口溜。无意冒犯。但,难道没当人要阐述他高深思想的时候都喜欢让语言变成不知名的恶兽?
  •     那些是需要克制的,那些因生存和繁衍而产生,并不是因灵魂。
  •     休谟的怀疑论貌似影响深远(在道德上他是反对”理性主义的“,即提出质疑”道德的基础是人类情感而非理性“,且他在生活似乎没太多引人注意的地方),有的影响力仅次于苏格拉底甚至古希腊的一些诡辩学派……
  •       精神不朽已经成为过去,因此精神需要新生,也就是精神需要从旧有的哲学和科学以及众多的知识中获得自己的生命。还将进入新的生命轮回,因此才有这些没有将来的事物出现,因此我们不必为新生的事物和旧有的事物的消失而得到我们的将来,因此不能离开这些心思,离开了就离开了比较的可能,但是没有她们更会进入到其他的世界,因此不仅不会离开这里的新生,还有旧有的生物不仅不能够进入我们的领地,还将进入陌生的末路。
  •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块,尼采在本书倒没有专门点明,不过诚如你说说,其实尼采本书所批评的德意志德国主义确实是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前后奠基的。尼采本书有专门一篇《德国人缺少什么》,里面尼采说 政治和文化其实是对立的,他认为那时候的德意志卷入政治热情,反而在文化上没落,尤其是平民教育的盛行,让德意志的教育再也没有歌德那样的大人物
  •     只是这种宁静不同于我之“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
    呵呵,真漂亮,一针见血。我们将自己的无能招致的挫败伪装成厌倦纷争,向往平静生活:将懒惰粉饰成知足长乐。就是不肯面对自己内在的不甘和浮躁。都是一群渴望不劳而获的人
  •     我需要没有偏见的博爱
  •     尼采君就是偶像崇拜嘛||类似于要推翻先前的体系,包括康德,自大之语溢满言表。
  •     封面
  •     《我要感谢古人什么》—了解希腊人,酒神精神,性与生命与痛苦与轮回,悲剧。《四大谬误》—批倒因为果;意志才是原因,是伴随物,不存在作为前件的意识/精神;虚构原因、虚构因果可以心理学解释,是为了获得安全;人的生成是清白的,不用自由意志去证明人的罪;人是必然的,是整体的一部分,目的论或随便什么都不能评判人;世界也不是统一体,从而反上帝才是解放。《改善者》—其实是驯化、拘禁,圣者撒谎的权利。《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     其实 确切的说,尼采是欣赏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君主(《君主论》),尼采对马基雅维利本人以及《李维史论》等著作表达的共和主义的向往态度如何,这个也是未知。我原文写的其实草率了一点:)。 如果说他喜欢马基雅维利就是因为他喜欢《君主论》的那个马基雅维利,应该那个君主很符合尼采理解的超人形象、权力意志强、力量满溢,没有被世俗道德所局限。其实尼采也非常欣赏凯撒、拿破仑这样的人物
  •     给我启迪的锤子
  •     道德是社会运作的产物吗? 肯定的,一切文化都是社会运作的产物。
  •     恩。找到了,决定结合你的书评重看一遍这节:)
  •     用十句话说出其他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说出其他人用一本书也说不出的东西!翻译好渣。。。不过渣翻译降低了阅读速度,更多的思考去体味原本应该的意思,不失为一件好事~
  •     【大学所读第二本哲学读物】我竟选择了尼采,不过名字还是有些意思。当然,除了名字有意思之外竟然味如嚼蜡。可能需要再多读几次。
  •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的那章,第三节。
  •       在现代,已经没有了偶像,因此我们将就此而努力,因此不能够离开这里的现代城堡,脱离世界而独立自存,因此我们的世界不仅是可以终结非理性,还可以终结非神性,因此我们就是神的本质。
  •     原来如此,看来他强调的是文化和政治的对立,而斯宾格勒强调的是文化和理性的对立,没有歌德、贝多芬这样的人物了,取而代之大批德国科学家
  •     辩证看待问题
  •     尼采和亚里士多德之间,除了形而上学传统的对立外,我想尼采还会鄙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面的幸福、中道的美德等等的教诲。在本书《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书里面,尼采是完全不把幸福作为伦理终点站,他的权力意志和战争意识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我想亚氏也肯定是他的敌人。对于道德方面,尼采强调“力的满溢”等,估计也对亚氏说的作为中道的美德嗤之以鼻。
  •     这书读得断断续续,所以丢了许多思想。
    他关于教育那一段很喜欢。看过书评后,萌生了重读的想法。
  •       当一个人孤独且痛苦时,他便会去找尼采。因为尼采说,那无法杀死我的,让我更加坚强。尼采又说,生命就是挫折与痛苦,这是强者的命运,所以,要爱你的命运。
      
      当一个人于生活中找不到灵魂的安宁,环绕四周只有暴风巨浪时,他便要去找尼采。因为尼采告诉你,人并不追求幸福和安定,人追求战斗与敌人,正是由于此,那著名的“灵魂的平和”是被排除的。要是一个人赋予灵魂的平和比斗争、生命和丰富性以更高的价值,那他肯定是一个颓废者。
      
      尼采的哲学与边沁的哲学,正好处于人生观的两个对立面。边沁将享乐与幸福作为人生的本质,尼采则说,只要生命在上升,幸福等于本能,而本能则将痛苦视作生命冲动的真谛。
      
      将战斗、痛苦和不断向上的生命冲动视作人的本能的尼采,自然是不喜欢基督教的。如果尼采研究过佛教教义的话,想必也是要蔑视的吧。同情弱者与被侮辱的人,在尼采看来是对强者的阉割,尼采说,上帝喜欢的圣人,是那个理想的阉人,生命结束在上帝的疆域开始的地方。尼采又说,对狮子和牛要求同样的道德,这就是压迫。
      
      孔孟的中庸之道,蒙田的理性,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想必也是不能为尼采所喜欢的。尼采说,道德,只要它就其自身进行谴责,而不是从生命的角度、理由和意图出发,就是一种特别的谬误,我们就不必对它表示同情,它就是一种退化的特异体质,它已经酿成无穷的祸害。
      
      尼采说自己站在了善恶的彼岸,只有强大的生命意志才是道德唯一值得依附的对象。悲剧性的情感,激情狂欢下的狄厄尼索斯精神,超越恐惧和同情的喜悦,在尼采看来,唯有这些才是人的本能。
      
      尼采似乎忘记了,人的本能中不但有上升的冲动,亦有下降的安适。人的生命中不止有强力的风暴,亦有柔软的泪水。尼采说,要用铁锤来思考,以检验生命是否强健,但我却不知道铁锤如何去检验“水”的强健。
      
      古人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之坚强者莫之为先。水的力量,又岂是区区铁锤可以领会的了的?在向上的生命冲动中,人的确会感受到激情与活力,但谁又能否认,蝉鸣落樱秋叶落日之中,没有生命的力量呢。
      
      也许,尼采终究是个没有感受过柔软,也没有体验过足踏落叶之悲伤的人吧。在尼采的世界中,女人永远是弱者的代名词,而男人永远是女人的对立面。尼采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世界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构成的,每个男性的本能中都有女性的一面,每个女性的本能中亦有男性的特质。
      
      尼采说,人们以为女人深沉—为什么?因为人们从未对女人寻根求底。女人甚至未曾肤浅过,因为女人是空洞的。但我却怀疑,青年时代求婚遭拒的尼采,是否还有对女人寻根求底的勇气。也许,尼采对于坚硬的执着,源于他对柔软的无知与恐惧吧。
      
  •     杂碎的论述,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尼采在这本书里提到很多重要的概念,那种对生命、对本能的赞扬,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内核。读过这本书发现还是对尼采积极的那一面更喜欢,他看轻别人的那部分自负就不然了。
  •       【按语:《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Twilight of the Idols or How to Philosophize with a Hammer,1888)》是尼采后期的一部短小精悍的作品。这里,尼采延续了在《悲剧的诞生》中对苏格拉底的攻击,但更为激烈,并延伸到对哲学和道德本身(也是一贯主题):苏格拉底丑陋,出身贱民,其发明的辩证法智慧是衰败的类型、是本能的颓废阶段,也是对颓废的一种拯救;哲学和理性就是一种木乃伊式的疾病,深深地植根于语言形而上学中;道德也是本能的一种颓废,基督教的道德尤其是反自然的。尼采说,“根本没有什么道德事实。”[51]最后考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尼采还将自己的写作风格追溯到对撒路斯提乌斯、贺拉斯和修昔底德,顺便贬斥了一下柏拉图。
      
      阅读原本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卫茂平译本,中间改用商务印书馆2009年李超杰译本,李超杰译本的遣词造句我个人比较习惯一点。】
      
      “前言”
      
      “力的满溢才是力的证明。——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尼采:《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页1,下同】尼采此书目的是“要探听的是新偶像的底细。这本小书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昕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2】
      
      “格言与箭(Arrows and epigrams)”
      
      “我不相信任何体系的构造者,因而回避他们。求体系的意志意味着缺乏诚实(I distrust all systematizers and avoid them. The will to a system is a lack of integrity)。”【26,尼采反体系的精神,这个很重要】尼采还说,“人们必须向道德开火。”【10】
      
      “苏格拉底的问题”。一切时代中最智慧的人都对生命充满厌倦,甚至苏格拉底亦然。尼采判断说,“伟大的智者是衰败类型(the great sages are types of decline)。我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衰败的症候,是希腊解体的工具,是伪希腊人,反希腊人。”【13】因为,“关于生命的判断、价值判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绝不可能是真实的。…人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尝试着把握这样一种令人惊异的微妙思想:生命的价值是不能被评估的。”【13-4】苏格拉底属于最底层、丑陋,心中隐藏邪恶,“不仅已经得到承认的本能中的放荡和无序,而且极度发达的逻辑能力以及他所特有的那种佝偻病患者的恶毒,都预示着苏格拉底的颓废。”【15】“那个苏格拉底的等式即理性= 美德= 幸福…。这个世上最奇特的等式,尤其与古希腊人的全部本能相对立。”【15】在苏格拉底那里,贱民和辩证法崛起。“在苏格拉底那里,辩证法仅仅是一种复仇的形式?”【17】不过苏格拉底却也表现了希腊的时代精神,“整个希腊的沉思都狂热地转向理性,这表明了一种困境:人们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只有一种选择:或者走向毁灭,或者成为可笑的有理性的人……从柏拉图开始,希腊哲人的道德主义都是有病理根源的,他们对辩证法的敬重亦然。理性=美德=幸福,这仅仅意味着:人们必须像苏格拉底那样,制造一个永久性的臼昼理性的白昼用以对抗黑暗的欲望。”【19】但“他们没有能力走出颓废:他们作为手段、作为拯救所选取的东西本身仍然只是颓废的一种表现-一他们改变了颓废的表现形式,却没有清除颓废本身。苏格拉底是一种误解;…整个改善性道德,包括基督教道德,都是一种误解。”【20】因为“刺眼的白昼,不惜任何代价的理性,清醒的、冷静的、谨慎的、有意识的、无本能的、反对本能的生活本身只是一种疾病,另一种疾病完全不是通往‘美德’、‘健康’和幸福的归途……必须克服本能——这是颓废的公式:只要生命在上升,幸福就等于本能。”【20】
      
      “哲学中的理性(‘reason’ in philosophy)”。尼采进而展开对哲学家的普遍批评或敲打。哲学家“他们缺乏历史感,他们痛恨生成的观念本身,他们的埃及主义。他们以为,当他们非历史地、从永恒的观点(sub specie aetem i)看待一个事物时,——当他们把该事物制作成一个木乃伊时,他们是在向这个事物表示敬意。几千年以来,哲学家所处理的一切,都是概念木乃伊。”【21】“存在者不变化,变化者不存在……他们全都相信——甚至带着绝望——存在者。”【21-2】他们将没有获得存在者归咎于感官,因此他们的道德就是:“摆脱感官欺骗,摆脱生成,摆脱历史,摆脱谎言。…特别是要远离肉体。”【22】尼采的论点则是:“‘理性’是我们伪造感官证词的根源。只要感官显示生成、消逝和变化,它们就没有撒谎。”【23】这里尼采表现出很强的实证主义色彩:今天的科学恰好接受了感官的证词,而形而上学、神学等则还不是科学,在其中reality还没有出现过。
      
      哲学家的另一种疾病是混淆始末,“他们把最后出现的东西…设定为‘最高的概念’,就是说,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把蒸发中的现实的最后烟雾作为开端放置到最初。”【24】由此,“一切头等的事物必须是自因(causa sui)。”【24】“理性偏见强制我们提出了统一性、同一性、持存、实体、原因、物性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陷入错误之中,迫使我们犯错误。”【25】尼采将这些错误的原因追究到语言形而上学,“在这里,是我们的语言为错误做持久的辩护。从起源上说,语言属于心理学最萎缩的时代:当我们意识到语言形而上学的基本假设——用德语说就是理性(Vernunft)——时,我们就进入了一种严重的崇拜活动之中。”【25】“它举目所见,皆为行为者和行为;它相信作为原因的意志,相信‘我’,相信作为存在的我,相信作为实体的我,它把对于我实体的信仰投射到所有事物上去;它就是这样第一次创造了‘物’的概念。”【25】尼采觉得理性的谬误很难解决,因为它源于语言,“语言中的‘理性’: 一个多么富于欺诈的老妪啊!我担心我们摆脱不了上帝,因为我们还相信语法。”【26】
      
      最后尼采总结了4个命题:“认为‘此岸’世界是虚假的那些理由,毋宁说证明了‘此岸’世界的实在性。”“人们赋予事物之‘真实的存在’的那些特征,是非存在的特征,无的特征,…它纯粹是一种道德视觉假象,因而,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世界。”【27】“虚构一个与‘此岸’世界不同的‘彼岸’世界是毫元意义的,只要我们身上诽谤、轻视、怀疑生命的本能并不强大。”“把世界分为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个‘虚假的’世界,无论是以基督教的方式,还是以康德的方式〈最终仍然是一个阴险的基督徒的方式) ,都仅仅是颓废的一种暗示,是衰败的生命的一个征兆。”【27】
      
      “‘真实的世界’最终如何变成了寓言”。尼采说,在扎拉图斯特拉的时刻,“‘真实的世界’——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不再有任何约束力的理念,——一个变得无用的、多余的理念,因而是一个被驳倒的理念:让我们废除它!”【30】
      
      “违反自然的道德(morality as anti-nature)”。“所有古老的道德巨怪对此都是一致的,‘应该消灭激情’。”【31】批评基督教,“它始终把惩戒的重点放在灭绝上(灭绝感性、灭绝骄傲、灭绝权势欲、灭绝占有欲、灭绝复仇欲) 。——但是,从根儿上攻击激情,就意味着从根儿上攻击生命:教会的实践是敌视生命的。”【32】尼采以为,“道德中的每一种自然主义,就是说每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一种生命本能支配的。任何一种生命需求都是通过某种确定的‘应当’和‘不应当’的准则加以实现的,生命道路上的任何一种阻碍和敌对行为都是借此加以消除的。相反,…违反自然的道德.就是说迄今受到尊敬、爱戴和吹捧的几乎每一种道德,却恰恰是针对生命本能的,它们是对这种本能所进行的时而隐蔽、时而公开和公然的谴责。”【35】道德是本能的颓废,而尼采自认为是反道德主义者(immoralist)。【38】
      
      “四大谬误”。1、混淆原因与结果。“没有比把结果误认为原因更危险的谬误了:我把这种谬误称为理性的真正堕落。”【39】这里尼采指幸福与德行的关系。2.虚假因果关系的谬误。这里尼采反对意志、精神和自我的概念,“精神即原因的谬误被误认为实在!被视为实在的尺度!被称为上帝!”【44】3.虚构原因的谬误。这种谬误都有心理学原因,“随便什么解释都比没有解释好。”【45】而且“作为原因被寻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解释,而且是一种仔细挑选出来的、受偏爱的解释。”【46】“整个道德和宗教的领域均属于虚构原因的范畴。”【46】不快的感觉被解释为敌对的、该受惩罚的,不当行为引起的;而“对令人愉快的一般感觉的‘解释’。它们是由信神引起的。它们是由善行的意识引起的。它们是由事业的成功引起的。”【47】4、自由意志的谬误。尼采否定传统的自由意志,“如果任何一个如此这般的存在都被追溯到意志、意图和责任行为,那么,人就失去了其清白的生成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说,意志学说是为了惩罚,就是说为了发现有罪的愿望被发明的。”【49】而事实上,“没有人对下述事实负责:他竟然存在于此,他具有如此这般的性质,他存在于这种境况、这种环境中。”【50】“他不是一个本己的意图、一个意志、一个目的的结果,不是用于实现一种‘人的理想’、一种‘幸福理想’或一种‘道德理想’的试验品,想把他的本性转嫁到任何一种目的之上是极为荒谬的。我们发明了‘目的’概念:实际上没有目的……人是必然的,人是命运的一部分,人从属于整体,人在整体之中。”【50】“迄今为止,‘上帝’概念是对生存的最大抗议……我们否认上帝,我们否认源于上帝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拯救世界。”【50】
      
      “人类的改善者”。尼采要求哲学家“站在善恶的彼岸——超越道德判断的错觉。这种要求源于由我首次加以表述的一种观点:根本没有什么道德事实。”【51】“道德仅仅对某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更明确地说,是一种误解。”【51】“道德纯粹是符号语言,纯粹是症候学。”【52】所谓的道德改善或驯化是一种削弱,“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在与野兽的斗争中,使其生病可能是削弱它的唯一手段。教会深知这一点:它使人堕落,它使人虚弱,而它却声称‘改善’了他。”【53】这里有尼采对基督教的攻击,“基督教是对一切雅利安价值的重估,是贱民价值的胜利,是面向穷人和卑贱者的福音.是一切被践踏者、可怜虫、失败者和失意者对于‘种姓’的总暴动。——作为爱的宗教,它是永恒的贱民的报复。”【55】最后尼采说,“迄今为止,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从根本上说都是不道德的。”【56】
      
      
      
      “德国人缺少什么”。到此论述开始松散。尼采指责德国人河山日下,“德国越来越被视为欧洲的浅薄之国。”【60】德意志德国确实强大了,但“文化意义上的伟大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当德国作为大国升起的时候,法国作为文化国家赢得了另外一种重要性。”【61】攻击了德国教育的平民主义。尼采提出看、思考和写作三种要求。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尼采在这里评析了很多文化现象。如攻击Mill肤浅的清晰;勒南的混合小聪明;圣伯夫的缺乏男子气概;批评乔治·桑:“我曾经读过《旅行书简》的最初几封书简。和卢梭的所有作品一样,虚伪、做作、煽情、夸张。”【72-3】艺术是理想化。卡莱尔是闹剧;美丑源自人,“他忘记了自己是美的原因。恰恰是他把美送给了世界。”【84】“没有什么东西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全部美学就建立在这个朴素的观念之上,它是美学的第一条真理。我们马上为其补充第二条真理:没有什么东西是丑的,只有退化的人是丑的。”【85-6】叔本华的审美哲学是基督教的继承人;柏拉图的色情哲学,“从柏拉图这种哲学的色情中最终生长出了什么?希腊竞赛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辩证法。”【89】“艺术是生命的巨大兴奋剂:怎么可以把它理解为无目的、无目标,理解为为艺术而艺术呢?”【90】
      
      语言不是存在的边界,“我们已经超出了我们用语言所要表达的东西。在所有言谈中,都包含着几分蔑视。语言仿佛只是为平均的东西、中等的东西和适于言谈的东西而发明的。说话者已经用语言把自己平庸化了。”【91-2】
      
      现代人的无能和平等绝不是道德的进步,“我们的同情道德(我是第一个警告人们提防它的人〉——人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印象主义——更多地是一切颓废之物所共有的生理过敏的一种表现。”【103】“‘平等’——某种事实上的一刀齐,只不过通过‘平等权利’理论表达出来而已——本质上属于衰退之列。”【104】尼采说,“自由意味着男性的、好战好胜的本能支配其他本能。”【106】而“我们现代的‘自由’概念更多地是本能退化的一个证据。”【111】“只要牧师被视为最高类型,每一种有价值的人就会贬值。”【116】
      
      尼采主张回归可怕的强力的自然,而卢梭那种自然则是平等的毒药。“卢梭,这个人集第一个近代人、理想主义者和贱民于一身。…我所痛恨的是其卢梭式的‘道德’。”【119-20】尼采崇敬的是歌德。
      
      “我要感谢古人什么”。喜爱警句,源自Sallust;贺拉斯的抒情诗;不信任柏拉图,推崇修昔底德;“希腊哲学是希腊本能的衰退,修昔底德是植根于古希腊人本能中那种强大、严格、坚实的真实性的总和和最后显现。”【126】尼采认为自己第一个理解狄奥尼索斯。“于是,我又来到了我以前由之出发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我对一切价值所作的第一次重新估价:于是,我又回到了我的意志、我的能力由之生长的大地上——我,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最后门徒,我,永恒轮回的教师……”【133】
      
      江绪林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     “一种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它后所能取得的价值,而在于争取它时付出的价值。 "
    说到点子上了。
  •     在《偶像的黄昏》这本书里面的确没有出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不过很显然亚里士多德是形而上学传统的那路,本文列举的第一类嘲讽对象就是这号理性主义者……
  •     尼采厌恶国家主义应该更是厌恶黑格尔那派的说辞,黑格尔鼓吹的是国家权力和历史理性等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