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9868729520
作者:詹姆斯·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詹姆斯.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葛雷易克是全球頂尖的科普作者,他的處女作《混沌》影響既深且廣,不但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及普立茲獎決選名單,並在世界各地掀起暢銷與討論的熱潮,「蝴蝶效應」一詞更因此書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用語。後續發表的《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與牛頓傳記同樣是科普領域中備受讚譽的典範作品,皆進入當年度的普立茲獎決選。《資訊》是葛雷易克花費七年時光寫就的扛鼎之作,不容錯過。

书籍目录

推薦序╱黃哲斌
前言
1 會說話的鼓聲
2 不朽的字
3 兩部字典
4 讓齒輪思考
5 地球的神經系統
6 新線路,新邏輯
7 資訊理論
8 資訊的轉向
9 熵及其惡魔
10 生命密碼
11 進入迷因池
12 隨機感
13 資訊是物質
14 洪水之後
15 每天都有新消息
尾聲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

作者简介

未來決定於當下我們對自身的理解,資訊世代絕對不可忽略的一本書。
「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變身為資訊採集者。」
--麥克魯漢
我們當前的生活被臉書、Google、手機、電腦、網路層層穿透,層層包圍。人與資訊科技的交融共生顯然還會以更快的速度進展。這令人眼花撩亂的一切究竟從何而來?對於人類甚至整個世界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資訊氾濫、資訊過多妨礙知識吸收、資訊疲勞……這都是常聽到的抱怨與警告。然而這已不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提出類似看法,歷史上每一次的技術創新,都會引起社會的疑慮與討論。
我們身處於演進迅速的資訊時代,無論你是科技的樂觀者、憂慮者、反對者,都應該看這本書!
資訊演進史中某些關鍵人物建構了我們當前對於「資訊」的理解:巴貝吉,第一臺機械計算器發明者;艾妲.拜倫,詩人拜倫早逝的聰慧女兒,也是世上第一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還有核心人物如摩斯和圖寧,以及資訊理論發明人夏農。
資訊時代真正的突破性進展來自1948年貝爾實驗室一位年輕研究員的論文,這個名叫夏農的青年替「資訊」下了明確嚴格的定義,並發明「位元」一詞做為資訊的基本單位。如同牛頓將「力」、「運動」等向來含糊不清的詞彙變成可以用數學精確表達的概念,造成物理學的空前躍進一樣,資訊科學也從此一飛沖天,席捲整個世界。
但資訊的故事並非始於1948年,本書更往前追溯,述說數位時代之前,人類史上各種儲存資訊、處理資訊以及傳播通訊的方法和工具。作者從非洲會說話的鼓聲開始,一路從口語詩歌和文字之間的鬥爭、蒸汽時代的計算機與運算程式、電報與摩斯代碼的發明、電話的興起,談到電腦、人工智慧、網際網路、Google、臉書和推特。同時也清楚解釋資訊理論對生命科學與物理學的深刻影響,如何導致我們對世界與生命本身的理解產生巨大變革。
作者葛雷易克是全球頂尖的科普作者,處女作《混沌》影響既深且廣,《資訊》是他花費七年時光寫就的扛鼎之作,將科學、歷史、社會現象與人物傳記鎔鑄為一體,充滿趣味,既是一本深入淺出解釋科學概念的科普讀物,也是一部人與資訊的文化史。
《資訊》在美國一出版立即獲得各大媒體盛讚,幾度進入AMAZON銷售排行前十名。不但成為AMAZON當月選書,更被列入七月剛公布的AMAZON嚴選2011上半年最重要書籍之一。本書目前已售出19種語言版權,同時也獲選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促發思考的夏日推薦書單」第一名 ,且是美國數理資優高中生的必讀作品。
◎聯合推薦
文化界
文化評論者/南方朔
前資深記者、欣傳媒發展部協理/黃哲斌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
作家/楊照
科技界
知名網路趨勢專家/Mr.6劉威麟
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Mr. Jamie林之晨
TechOrange.com 科技報橘創辦人暨執行長/戴季全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徐爵民
Inside網站共同創辦人/fOx
媒體界
數位時代總編輯長/林文玲
資深媒體人、歷史學者/胡忠信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公司(廣達集團)總經理/陳浩
iThome總編輯/吳其勳
學界
臺灣大學圖資系教授/陳光華
臺灣大學資工系教授/高成炎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柯裕棻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
交通大學副校長/林一平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大偉
「《資訊》敘述了夏農的成就(一個理論),追溯資訊數不清的表現形式(一段歷史),從五千年前記錄大麥銷售的楔形文字直到現今的數位爆炸(一股洪流)。由於夏農的理論,我們對數學、人工智慧、量子力學、遺傳學與其他知識領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葛雷易克清楚闡明了這一點。沒有其他作者比葛雷易克更有能耐處理這麼大範圍的知識旅程。有些作者對於敘述歷史相當拿手,有些作者擅長將困難的理論解釋清楚,還有一些則善於將科學家還原成活生生的人。葛雷易克是上述所有技巧的大師。」
--《華爾街日報》
「《資訊》的封底說,作者「葛雷易克是當代頂尖的科學與現代科技記錄者」。這本新書的成就遠超過《混沌》與《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兩本葛雷易克早期的里程碑,證明了上述的說法所言不虛。」
--《紐約時報》/Janet Maslin
「《資訊》是一本視角廣闊、研究深入,而且令人感到愉快的書,為當前這種雲端資料與下載的文化,記錄了我們如何用位元定義世界的歷史。」
--《洛杉磯時報》
「葛雷易克帶著讀者穿越各種科學地景,從馬克士威的惡魔到哥代爾的定理、從黑洞到自私的基因。有些概念相當困難,但就像他之前的書一樣,葛雷易克為那些想讀到科學的讀者提供了清晰的解釋,也為其他只想知道情節的讀者提供有用的比喻。此外還有每個讀者都會喜歡的逸聞趣事。跟《混沌》不同的地方是,《資訊》也包含人類的歷史。」
--《紐約時報》/Geoffrey Nunberg,
「有些人仍以傳統的方式思考資訊、尋找資訊。我們還沒有全部成為夏農的子民。這大概是我們還在閱讀像《資訊》這樣既大又迷人的書的原因。」
--《華盛頓郵報》
「葛雷易克運用他綜合各種細節與講述精采故事的傑出能力,帶領我們參觀一種又一種傳遞資訊的形式……」
--《出版人週刊》


 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資訊」是我們這個時代,擁有最豐富內涵的字之一,他體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具顯著生產力的訊息傳播,也實質上造成文化與科技的重大改變。據收集1900年前文獻的古騰堡資料庫的統計,「資訊」是第486個常用字,去年另一個線上統計,「資訊」已是第22個常用字。一百年前,「資訊」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字,現在,牛津英文字典(OED)對「資訊」的解釋多達九千四百字。因為資訊的詞彙產生的太快,又四處瀰漫,OED的主編總是把「資訊」列為最先處理的清單,並透露增加最多的是資訊與心靈,資訊與大眾生活所組合的語意,如: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Warfare(防恐資訊戰)、Information Fatigue Syndrome (資訊疲勞症候群) 。《資訊》是葛雷易克花費七年時光寫就的大作,他是有名的科普作家,出過《混沌》與《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等膾炙人口的書。這回他循著「資訊」的文化史與科技史,展開歷史與理論的精彩論述。葛雷易克無異是一個成功的「科學觀念傳記家」,這本書裡他深入許多資訊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的世界,跳躍在各種理論演化發展之間。本書談的是資訊的本質,從資訊傳送的科學技術,到資訊文化內涵的演化,千絲萬縷的剖析資訊科技在數學、電子學、光學的發展,也剖析資訊內容在早期辭書、語言學、文字學、生理學的發展,中間所交錯的人物、社會及理論的歷史。他的科學與文化史的故事長才,在書中表現無遺,一開篇就扣準遠程通訊的編解碼核心理論,分析在電腦發明之前人類如何用聲音、視覺、文字來編碼、傳遞、解碼、去除雜訊以傳遞遠程訊息的一連串過程。第一個歷史案例是以聲音為媒介的非洲鼓語,利用三度高低音調來編解碼,鼓聲深夜能夠橫越平靜的河面,最遠可達六、七英里,要是一村一村接替傳遞,訊息一小時內就能抵達一百英里外的地方。第二個故事是法國夏普兄弟用法文文字編解碼,以繩索、槓桿與木梁所搭建的傳訊塔系統,每相隔七到九英里,操作員接收方用望遠鏡看到之後,逐一抄下訊號,再拉動滑輪與曲軸做出同樣的訊號往下傳遞。這個系統曾幫拿破崙透過一百二十個傳訊塔,將訊息往返傳遞於巴黎和米蘭之間。第三個故事則是大家熟知的摩斯(Samuel F. B. Morse)系統,以文字編解碼的點擊式代碼,透過電報線路傳送的電磁鼓聲。葛雷易克全書以一九四八年夏農發表〈通訊的數學理論〉為關鍵點,分三大段落開展:首先是人類在沒有資訊數量測量的概念時,所創造和交換資訊的一段歷史;第二大段落是圍繞在一九四八年的事件,當時年方三十二歲的夏農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發表〈通訊的數學理論〉,創了一個新詞彙:位元(bit),從此,位元加入公分、公斤、公升和分鐘的行列,成為測量的基本單位。當年還有另一件大事,貝爾實驗室由資深工程師們正式票選命名電晶體(transistor),這項發明對電子學和電子通訊帶來深遠的影響;第三個大段落是一九六五年之後的資訊科技洪流期,當年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摩爾定律」,預測十年之內,一個矽晶圓上可以放入高達六萬五千個電晶體,而且每隔十八個月就會加倍。摩爾說的「加倍」是指晶片上的元件數,結果證明會加倍的還包括記憶容量與處理速度,而尺寸和價格則會減半。三年後,他成立了英特爾集團,他的預測,準確描述了往後的四十五年電腦硬體如洪水般的發展,洪水般的資訊硬體也帶來了洪水般的資訊內容。本書的尾聲,葛雷易克回歸到資訊的內容與意義,夏農的資訊理論雖隔離了資訊的語義,用數學抽象表達資訊的形式得到很大的成功,但這個成功也造成了今天的資訊洪流,巨量的資料庫令人充滿無意義感,葛雷易克引用了波赫士一九四一年的小說《巴比倫圖書館》,小說描述一間神秘的圖書館「館裡收藏了世上所有的書,從辯白到預言,從福音、福音評論到福音評論的評論,還有穿插在其他書裡的所有書籍、圖書館的正確目錄和數不清的錯誤目錄。」「這間圖書館收藏了所有訊息,但在那裡發現不了任何知識。在掛著鏡子的走廊裡,無數的架子上,人能找到一切,又什麼都找不到。」在資訊過量的時代,我們應該繼續擁抱嘈雜的位元 或是追尋意義的建構,我想是這本書留給我們最好的問題。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以資訊撰寫關于資訊的書
  •     大家好像都挺推崇这类西方来的半科普半学术的东西?翻了几十页明明又没营养又无聊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