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求法记》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雪域求法记章节试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108029515
作者:邢肃芝(洛桑珍珠) 口述,杨念群,张健飞 笔述
页数:374页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84页

格西学位:福慧二资粮。
五部大论学完,就有资格考格西了,格西等于佛学博士,也是一个认证,证明你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佛教的理论部分。具备了格西的学位,将来有机会担任庙子的堪布,甚至总堪布,也有机会被其他的庙子请去讲经。一个喇嘛能不能考格西不仅要看他是否已经精通了五部大论,还要看他够不够资粮,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在康村或是全札仓,以至于全寺庙放布施,布施要包括茶和饭及每个喇嘛一份钱。如果放不起这样的布施,没这份资粮,就不能报考格西,只有等待,直到你有了足够资粮放布施为止,即使你经论学得再好都是一样。佛教里有句话,佛弟子要修福慧二资粮,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一个人不具备这两种资粮,学佛是很困难的。只有福德,而没有智慧资粮,难以证得成就;而只有智慧资粮,不具备福德资粮,生活都不能维持,有怎么学佛呢?因此福慧二资粮缺一不可。所以放不起布施的喇嘛只有耐心地等待,等到机缘成熟的时候,有人捐钱给他,肯为他布施,资粮具足了再去报考格西。也有根器差一些的,或是贫穷的喇嘛,因为要看做杂工来维持生活,学经的时间不多,要花上十五甚至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格西学位。
----
如此用心良苦的安排,格西学位持有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经济实力;也是西藏特色的人才甄选机制吧。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35页

新式佛学教育
我在镇江的超岸玉山佛学院系统地学习了《成唯识论》 《因明论》 《俱舍论》,
超岸寺位于镇江小码头,北固山的后面。超岸寺是十方丛林,近百个和尚,有严格的丛林清规。每天五点就要起床做早课,一天生活紧张而丰富。
有的寺庙很富有,如金山寺,每年收租几千担。这类和尚不出去念经做法事,做法事的到庙上来。上门的都是大施主,一次水陆道场花上几千,甚至几万块(民国初年,北京,一块大洋可以买一百六七十个鸡蛋,价值1.5克黄金,以上资料自查,仅供参考)水陆道场仪式通常100多个和尚参加,分内外坛,内坛有主坛,副主坛和正表三人。主坛要念经和念咒,还有音乐伴奏,十来人,除了施主,外人不能进。外坛念经,《华严经》 《法华经》,超度死者。法会使用主要笛子板鼓等乐器,受过专业培训。水陆道场30几天,对体力消耗很大,因此饭菜质量要求很高,参汤,莲子汤,都要施主供养,由此可见一场法会耗费巨大。
隆昌寺又叫宝华寺,是佛教八大宗-律宗的基地,以传戒而盛名。从前江浙一带和尚都在那里受戒,规矩很严,要接受严格的唱,念训练,以前都要烧疤的,现在免去了。原始佛教在印度没有这项规矩,是中国特色。
大寺庙一般都有知客室,负责招待客人。当时很多行脚僧,不住旅馆,就住寺庙,叫挂单。寄宿时间不受限制,离开时要感谢主人。不过私庙不接受挂单。
评论:
和尚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尚又和尚的基础学校,有全国性的高级佛学院,也有宝华寺这种职业技术学校。
和尚到了中国有中国特色,比如烫疤这种残骸肢体的不人道的行为。还比如水陆道场,连和尚自己都说耗费巨大。
我估计下来大概100万以上。100个和尚光人工费100元一天,高级和尚500元一天,人工费就有3万一天,三十几天下来差不多100万。此外还有高级饮食配备,100万还办不了后事,可见中国富人对死的排场和富有。这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和尚甚至乐队都经过了专业培训,而且有资质认可,大施主会找大寺庙。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95页 - 拜师学经

衮曲丹增上师一辈子修持大威德金刚法。在西藏的密教里,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所化现的愤怒身,这个法有无比的威力。上师有一串念珠,他用这串念珠修法几十年,念珠是用一百零八颗人头骨制成的,具有很大的加持力,随身带着能驱灾避邪。上师圆寂前,把念珠给了我…按照西藏密教的传统,修大威德金刚法用的念珠是要用人的头盖骨做成,最好是被雷劈死的童男童女的头盖骨。密教的很多事情是不能对外随便宣讲的,不了解的人听起来会很奇怪或生起恐怖,以致造成误解,进而诽谤佛法。实际上密教修行的各种仪轨﹑坛场和各种供品的设置等等,都有很深奥的佛法法义,绝非门外人所能理解,而世人往往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根据法义,密宗坛场的很多供养甚至对没有修证到一定程度的弟子都不能讲,比如用人皮来做供养,修一种很凶猛的法,人皮的来源靠罪犯,过去西藏的一种刑法是剥皮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278页 - 第九章 后藏考察

南方的羊卓雍湖尽收眼底,这个湖的海拔很高,从东到西大约有七八十里,西北边连接着一片大雪山,只见湖面平静如镜,还有一些水鸭子在水上自在地嬉水。湖的四周有稀稀落落的几个小村庄,村庄的上空散发着缕缕炊烟。想来这些村庄之间的交通在夏天用牛皮船在湖上划来划去,到了冬天则用冰筏在冰上滑行,实在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很想去看看那时的羊卓雍湖和湖畔的村庄。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19页 - 金沙江的关卡

“慈禧不顾da lai在西藏至高无上的教主地位,坚持要他见面时行跪拜礼。皇太后大概忘记了,清朝初年五世da lai进京见顺治皇帝时,非但没有行礼,顺治帝反而出宫亲迎。”
王朝走到最后阶段,统治者对于是否用于绝对的权威和被绝对的尊重会超过对这国家的治理本身。这一点永远地被证实着。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43页

汉藏教理院
创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四川主席刘湘建议下,创立,学生60余人,以沟通藏汉为己任。四川附近藏人众多,需要大批人才通晓语言。学校的经费除了自己产业外,不足由四川政府补足。学校设在一座山上空寺内,北琣山石三峡著名风景区,以狮子峰最美。北琣是三峡实验区,由卢作孚开辟的,街道整洁,商店林立,发电厂,织布厂,医院,学校,科学馆图书馆。
北陪靠近重庆,交通方便,沿江陵而下,五小时可到。
汉藏理学院藏文第一期13人,一人毕业后进入延安抗大。解放时已经是中级干部,林彪手下。
评论:必须承认,国民党是重视高等教育的,一些军阀也是重视地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的。现在像这样公费语言班的几乎很少,重庆以今日水平也达不到当年北陪的地步。对国民党和军阀的判断需要重估,比如卢作孚其人和四川省长。
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当时的历史任务是农民的解放而不是城市化,很多国民党培养的高级干部也流入共产党怀抱。地方的权利过大,也导致全国一片散沙,控制力低下,到处被共产党渗透,军队也不能合力围剿,终于失去天下。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64页

本光法师传奇
本光法师在汉藏教理院教普通班学生。他请我到饭馆或茶馆,两人一坐下,碗一扣,有人过来伺候,用餐完,伙计说钱已经打点了。后来听说,本光原是四川袍哥中的大佬,备受尊敬。还听说,他同情共党。他说,这是社会上的事儿,你别问了。
评:
英雄人物,有匪气,侠气,还同情共产党的和尚。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47页

传法上师
在学习理论同时,学院也请来了活佛做客座教授,为我们灌顶。诺那活佛是宁玛派第一大德,因为得罪十三世达赖,曾被关在布达拉宫地牢中修《绿母度法》,达赖多次加害未果,最终逃出。 《绿母度法》是非常特殊的大法,龙树菩萨和阿底峡尊者(燃灯)就是修这一法。
跟桑活佛是萨迦派活佛,受到民国分封
贡噶后佛是康定的噶局派大活佛,国民政府封他图可图,,官员弟子很多。有两位秘书,通晓英文,日文。1936年重庆传噶举大法恒河大手印时,突然腾空。
活佛们对参政没有兴趣,大多一生在汉地化缘,供养庙,给喇嘛做新衣服
潘文华,地方小军阀,建立重庆银行,每年给活佛多节格西三万美金。故宫博物院院长曾赠送大小金佛1000余。后来回到西藏,供养三大寺,金佛送给哲蚌寺的大殿。
评论:此章节迷信较多,很多就不说了。但这个活佛做教授令人赞叹,属于导师级别,研究生和尚。那个宁玛派确实不行了,第一活佛竟然被达赖迫害,可见黄教的威力。和尚的斗争也是激烈可怕的。萨迦有贵族支持,白教人数多,方能抵抗有组织的黄教,但红教没有基础。
汉人信徒的供养可怕~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52页

《大手印》是一部无比殊胜的心法,它的原名是“大印”,翻成西藏文时加上了“手”字,为表示尊重佛典,尊称佛之手。“印”是表示佛的二无分别智,至高无上的智慧,又表示印契,一切诸法无不契合佛的妙智。因此“手印”二字并不是结手印的意思,它是十分高深的密法......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38页

这时的西藏还没有文字,西藏王派遣贵族图弥桑波扎带领一批青年赴印度学习创制文字。图弥桑波扎参考当时在印度流行的梵文字体而创立了以三十个字母组成的西藏文字,并模仿乌尔都文创制了草书体,这时大约为公元七世纪的中叶。像一排排吊着天花板的蝙蝠。。。外国人看中国方块字大概也是这种狂晕的赶脚吧。。。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284页

那张夹扎活佛在家中扮戏子唱京戏的照片很简单,但信息量却不简单,它用简单的画面还原了一个生活中的活佛图像,而非我脑海中关于藏传佛教那陌生和抽象的样貌。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78页

喇嘛寺的最高管理机构叫做“拉基”,也是由五至七人组成,这些人都曾经是各个札仓的大堪布,由总堪布领导,掌握着庙子的最高权力。总堪布必须是当过大堪布的,资格最老的大堪布。三大寺的堪布一般的任期是四年,都要经过达赖喇嘛或摄政王的任命。堪布必须是格西,在佛学上造诣高深,因为时常要向人讲经说法。当上这个职位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个位置有很多人争取,需要在上层活动并花上一笔为数可观的活动费,包括在达赖喇嘛或摄政王的面前游说,献上为数可观的供养。原因很简单,当堪布还是有固定收入的,堪布在一个庙子里还拥有庄田,当一任堪布下来就可以变成一个小康,所以便有人会去争取。如果没有这些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有很多人去努力争取这个位置了。人的贪欲并不是出家当了喇嘛、念经学佛多年就可以去除的。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32页

太平庵的小主人
太平庵的周围有100多亩的农田,本是当地姓华的大地主所有,华家兄弟,争田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决定捐给寺庙。庙子接受田产,租给佃户。
老和尚不住太平庵,庙子有两佣人打理,我是小主人。帮忙看寺庙和田产。
每年到了佃户上门交租时,我们做主人的要备下饭菜,有肉有鸡,让佃户满意为止。为图小利,佃户有时会耍小花样。在油菜籽上浇水。。。。。还有时偷偷进庙子里偷竹子。
农民耕地时,不免向外拓展,经年累月,地多出来。若干年,地主要求清丈,农民最不情愿。一,农民要办酒席 二多交租。产生矛盾是经常的,于是要请乡绅做公证。
每年秋天的收获季节,送稻谷的船沿大河到小河,抵达门口。稻谷入寺后,庙里不卖,先囤积。有时候,用稻谷换物。筛出来的稻米外壳,可以喂养鸡鸭,不养猪。
评论:
这是小寺庙和乡间的自然经济形态。感觉更像小地主和农民,关系不是那么恶劣,没有高利贷的地主和农民通常关系比较和谐。
关于土地的原始积累确实灰色,此外私庙内赌博,鸡鸭不禁,感觉和我们印象里的和尚大不一样。在经济利益面前,和尚也是人。
基本可以判断,寺庙是地主属性的,比乡绅低那么一级的政治组织。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89页

富有到康人,宁愿出钱雇穷人家的子弟代替自己的孩子入学,而穷人家子弟呢,又屡屡逃学。。。。。
哈哈。。。。
唉。。。。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53页

太虚大师
我帮大师做笔录,发表在《海潮音》等杂志上。来到重庆后,我来到大师办的武汉佛学会。
后来才知道武昌有个佛学院,福建南普陀有个闽南佛学院,这两个办的不错。可以说中国新佛教的干部都是那里培养出来的。(黄埔军校?)
抗战有个参政会(政协?),社会名流集中,作为咨询。南开校长张伯苓,天主教于斌主教都是主席团,太虚以佛学会会长参与。
他出关后四处讲经,发愿振兴佛教。打击旧佛教势力,就是那些只发展自己寺庙,不关心政治的。他一生的宗旨是建立人间佛教。年轻时积极参政,同盟会会员。圆寂前,打算组织佛教党,被蒋介石阻止。蒋介石说,现在党派够多了。
他和政要的交情,使他成为寺庙的保护伞,张学良其中之一。国民革命胜利后,蒋介石给他7000块,周游世界。他不少弟子是中央委员,有的师长,喜欢大命名,如大刚,大勇,大慈,大惠
评论:
政治和尚的老大,保护伞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28页

大明寺出家
大明寺,鉴真和尚是唐朝时这里的方丈。寺庙坐落扬州瘦西湖边,寺内有琼花园,当年隋炀帝看琼花就在这里,所谓“琼花一现”
大明寺不对外做佛事,主要收入来自游客。庙里有一眼天下第五泉,泡茶极品。庙子也提供素斋,名菜有口外蘑菇。一般客人不会吝啬,上海有钱人更加大方
历史上名人墨宝诸多,乾隆下江南也留下不少。庙子出售名人墨宝,收入可观.
中国的寺庙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十方丛林,另一种私庙。十方为共有,方丈是经理人。私庙,是方丈私人财产,徒弟传徒弟,代代相传。
大明就是一座十方庙,自坛是方丈。除此外,他有自己的私庙,叫做太平庵。这个庙子是他用钱从别人手里买来的。
为了方便我接受教育,自坛安排我到镇上的种善寺去住。这是他当年出家的地方,方丈脱凡是师公。由于我师父是继承人,我又是我师父的继承人,老和尚见我就喜欢,还安排我去私塾。
评论:
和尚是个有悠久历史的职业,中国和尚历来自成体系。在中国做和尚就是谋生计,有自己的小社会,有师徒这样如父子一般的继承关系,寺庙的财产权和免税权受到严格的保护。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30页

种善寺的香火
中国的佛教和庙宇到了晚清末年已经衰败不堪。
民国成立后,连年军阀混战,佛教事业一落千丈,早已失去了一个宗教的尊严和地位。
寺庙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仰仗地方政要和豪绅的支持。大多数寺庙的方丈不一定是修行最好,证德最高的和尚;当方丈必须懂得世间应酬,要善于交际,能够八面玲珑,和各方人士处好关系,这才能够将寺庙维持下去。
记得我的师傅有时要陪乡董大牌,一种乡下的小纸牌,逢年过节要上门送礼,请吃素斋。所以中国大多数寺庙有扎实佛学基础有道行的和尚不多,一般是基础教育。只有大寺庙,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山西具有不少学识素养的法师。小寺庙都在应酬,哪有时间修行呢?
评:
庙宇作为一个社会法人单位,方丈要负责对外和对内两大职能。如果社会如此,和尚又怎么免俗呢?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方丈要对100来个僧侣的衣食住行负责,法不法的再说,先活下来才是真理。
政治力量对于僧侣影响一直巨大,没有势力的靠山,是不能将一个富裕的经济体保存下来的。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页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62页

到拉萨了,来,拉萨河里洗个澡。从西康德格到拉萨一共走了71天!(沿途一直没有机会洗澡@_@)这位从小病不断的小哥,居然小病都没有生一个。果然是与佛祖有缘啊。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40页 - 西藏纸币

“因为湖南地方贫瘠,人民生活穷苦,所以西藏贵族往往看不起湖南人。”
各个领域各个年代永远会存在着鄙视链啊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38页

初闻秘法(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唐初,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巧的是,两位都是佛教徒。当时,西藏没文字,松赞派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开创了藏文30字母。赤松德赞(继任者)请来了印度高僧寂户法师,帮助西藏建立寺庙体系。当地原始宗教(巫术)苯教百般阻挠,于是有请了印度密宗大成就者莲花大师入藏降魔。莲花生为密宗祖师,(比如禅宗达摩一样)。
此时,汉地禅宗也传入,一批以大乘和尚为首的法师和莲花戒大师辩论,批评密宗是“渐修”,禅宗是“顿悟”,最后大乘败北,印度大师胜。禅宗败出西藏。
西藏寺庙发展了一段时期,与贵族产生矛盾,公元838年,藏王灭佛,佛教被禁止100年。佛教在印度差不多失败,早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双重迫害,寺庙关闭,僧人驱逐,不少佛教徒流亡西藏。
吐蕃崩溃,西藏陷入400年混战。
西藏边缘地区还有佛教种子,到公元866年,吐蕃后裔建立古格王朝(google?),从印度一个邦拿回大量典籍和僧人。
西藏佛教后期,一般认为是从吉祥燃智灯(法号),阿底峡尊者开始,将完整的体制引入。前期西藏无派系,传承为莲花生的金刚乘为主。后期,由于没有统一王朝,宗教各自支持地方势力,派人去取经,出现了不同教派。
旧传承成为宁玛派,戴红帽子又称红教。
公元十一世纪,玛尔巴多次到印度求法,从大德那洛巴那里学的大手印,创立噶举派,藏文口授,白色僧衣又称白教。白教分成至少8个支教,有四大八小之称。
同时,一名贵族创建萨迦寺,被称萨迦派,由于寺庙四墙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三菩萨的红白蓝三色,又称花教。
阿底峡尊者笛子继承发展了噶当派,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以此为基础,针对弊端,指定了严谨的教义和戒规,创立格鲁派,,黄色僧帽,黄教
密宗在唐传入汉地,印度大德善无畏,金刚智等及弟子不空,翻译密典,灌顶传法,传“唐密”或为真言宗。但在会昌灭法后逐渐市场,一部分密咒流传各派寺院。唐密时,一批日本僧人如空海来学法,创日本真言宗,自称东密。东密从日本传回中国,吸引不少门徒。
自古,中央政府控制边藏,以拉拢各派领袖为主。元朝信密教,封萨迦(花教,贵族)第五祖八思巴为忽必烈国师。传说八思巴南京讲法,悬空,降花雨,雨花台得名。噶举派(大手印,白)在元明清三代收到推崇,第五世被明封为大宝法王,世袭。黄教(新教,燃灯)的达赖班禅更是多次被封。
晚清以来,密宗传入民间。不少活佛来汉地,比如九世班禅,红教的诺那活佛等。当时兴起了密宗热,很多政府官员如戴季陶,何应钦,居正等。内地和尚抱有偏见。1933年,九世班禅到杭州举行法会,召集人为杜月笙,梅兰芳,戴季陶等,上海名人聚集护法,声势浩大。这次法会缘起江苏大水灾。来这次法会的有百人,持续一个月。我开始产生兴趣。
正好,重庆朋友写信告诉我,有一个汉藏教理院开设藏文专科,收20多高中生,三年毕业,校方负责食宿,只需自备旅费。于斯,拿了20元,踏上行程。
评论:
最精彩的是密宗四大派,黄(新,格鲁派,班禅,达赖,燃灯),白(噶举,大派,大手印),花(萨迦,贵族)红(宁玛,旧)
各自受到分封,独领风骚数百年。很多名词现在才明白,大手印,真言宗,燃灯,原来都和密宗有关。
黄教胜在严密的体系和组织纪律性,所以虽然新,却在近代独霸,红教虽然资格最老,却势微。
还有一些新闻,比如雨花台,比如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比如戴季陶等官员的介入,很好看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137页

贵族宴请宾客很少只请一餐,大多一请就全天……这一天宴会的程序和食谱如下:
  
  一 午餐:主食是新鲜的中国银丝面,原料面粉是从印度输入的,洁白如雪,拌以鸡蛋,是由札萨的私人厨师用手擀制而成,因此既柔软细滑又美味可口。面汤是用鸡肉和云南鹤庆火腿煎熬而成,喝起来香甜味浓。主食之外还有四个热炒:四川榨菜牛肉丝,炒三冬,云南火腿鸡鲍片,回锅肉。……
  
  二茶点:下午三点上英国式茶点,茶是利比顿红茶,茶壶茶杯是英国瓷。糕点有英国蛋糕,奶油卷,咖啡糕,苹果派等等,都是札萨的西餐厨师做的。
  
  三正餐酒席:晚上八点,是正式汉人酒席。第一道是冷盘,计有熏香獐肉,卤牛肉,醉鸡,鲍鱼片,皮蛋,海蜇皮,火腿片,咕噜肉等等;第二道菜是牛筋海参;第三道是脆皮鸡;第四道是烤乳猪……共十二道。甜点是八宝饭。席间还有法国白兰地,西宁大曲,泸州白干。……
  
真丰盛呐

《雪域求法记》的笔记-第200页

看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迷茫了。。。。。无法直面如此赤裸裸的金钱权利与佛教之间转换!
当游记吧,当近代史,当人文看吧


 雪域求法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