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章节试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1
ISBN:9787108004017
作者:[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页数:178页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46页

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却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试验、做一些不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把不可言说之事用不真实的话直接表述出来,并不断地更换内容和方法做种种实验。如此这般,就好象人类把好不容易争得的自由,花费在无用的事物上。自由变成了空洞的自由。一令连自己都不信任的时代去关心的教育,就好似从虚无中能变出什么东西来。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学生的自由和责任 - 学生的自由和责任

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将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要培养出科学人才和独立的人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当然,也允许他们有懒惰、散漫,并因此而脱离学术职业的自由。
通过一连串考试,一步一步地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对不能独立思考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于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考试则意味着自由学习的结束。大学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理念:即大学生应该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室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有选择的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谁要想做一位领导者,就不该进入大学的世界,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大学生在交往中成长,但仍保持其个性,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敢拿自己来貌相的个人。这种冒险既是现实的又必须带有想象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
如果经过严格条件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仍要走一条有学校规定、控制的安稳之路,然后到达其终点,这就不成其为大学了。高等学府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负责的行为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了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在学校里让学生在精神上做这样的选择是最严肃的事情。
精神贵族和社会贵族迥然相异,每一个有天赋的人都应该寻求读书的机会。精神贵族有自己的自由,不论是在达官贵人或工人群中,在富商人家或在贫民窟里,均可发现他们,但不论何处精神贵族都是珍品。而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便是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
精神贵族与精神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于冒险,静听内心细微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而后者则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定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而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148页 - 大学的观念

在我看来,学生联合会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因为它在大学生活中开创风气,享有最高的威望。但它却牵涉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由问题,学习的自由只能在自身精神发展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自发的友谊和自我意识中建立起来,而学生联合会是一种强制性联盟,它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如果人们不是从精神冒险和对学习生涯自我负责中萌发自我意识,而是听任所偏好的社会为自己定下生活目标,屈从于老一辈人的幸福观;如果人们不是独立地去思考,而是让传统的观念烙下印记,那么,这些传统观念将取代年轻人所特有的精神躁动感。由于从事学生会工作的学生没有时间去经历艰苦的精神生活,因此我敢肯定地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我青年时代的经验和以后的观察教会了我,怎样从大学生会组织中看出德国大学所面临的厄运。在这样的组织里已再也嗅不出精神的气味,而精神恰恰正是引导青年人进入成熟期的基础。学生会组织也再无真正的教育可言,而是一种社会类型的翻版,而我本人最痛恨这种类型。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38页 - 传统和空想的可能与危机

#在孩提时代,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年轻一代身上,然后年轻一代总是通过和历史、将来和伟大人类的塑造的内在联系意识到传统。作为了解的已经熟悉的过去就成为现在想象内容的历史,并只有在与过去的联系性中创造未来。因此,才有了人类存在的客体,缺少它,人及不能意识到自我。#
#我们应持这种态度:既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完完全全存在于现实之中:在真理的获得中敞开道路,并继续坚持这一道路。当下生活既不是丢掉过去也不是遗失未来。加入过去和未来并没有加强现在的话,那么它们就毁灭了现在。#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13页 -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类型],讲到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对其通过对话探究真理的过程的剖析非常深刻,如反讽,催产术等等。并总结了[对话集]中反讽的三阶段:1,苏格拉底使一切蒙昧均清晰陈列于目睫之前;2,苏格拉底让人对自己的无知有所认识;3,柏拉图制造出一种动摇别人根本信念的整体氛围。但不知道这些有多少是雅斯贝尔斯自己的观点,有多少是引用克尔凯郭尔的观点,总之行文中明显感到前者对后者的推崇。看来与其直接读此书,不如先以柏拉图和克尔凯郭尔的书为预备书目。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33页 - 教育--受计划限制的事件

但今天在大学和技术学院则渗透着:无休无止地招收学生,增加所谓必须的讲座和练习,像填鸭般地用那些诸如形而下之“器”的东西,塞满学生的头脑,而对本真存在之“道”却已在失落而不顾,这无疑阻挡了学生通向自由精神之通途。不成系统的专业和知识,传授考试技巧等等,这些都削弱了原初的精神生活,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1页

待读

《什么是教育》的笔记-第87页

四、语言的欺骗作用
人可以借助语言的表达把人整个地歪曲了。通过语言人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因此在人与周围的存在之间增加了一个由语言所独创的世界。起初人们苦心积虑地创造出来的语言,却在后人口中变成了惯用语而不知其意,那些深邃的表达方式也变成了实用性语言。结果一大堆空洞无物、歪曲原意的语言控制住人类:人就让这种语言操纵着,而忘记真正的自我和周围实在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教育只是为了语言能力的获得而非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只是习得一堆习惯用语,而没有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实存的、粗糙的、未被照亮的种种现实性就遮蔽在习惯用语之下,而没有自我构造。语言的欺骗功能使非现实的情况存在,却让现存的现实性粉碎在绝望的深渊里。
原来这个也有人说过了。


 什么是教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