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542627957
作者:傅佩荣
页数:320 页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到图书馆查看资料。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入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 “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希腊文之“爱”与“智”  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这个字就是源自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Philia、Eros、Agape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Eros其形容词是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情色”。  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隋爱的欲望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Philos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  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借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著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  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Eros,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Agape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而是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自杀。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予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读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做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够维持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读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夜以继日地读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入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如果了解入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富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催眠》,叙述几个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况下接受指示,做出许多平常无法思议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台词说:“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要像电视中的人一样,学这些人用一样的商品,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通站,不断地去消费及使用这些商品。  这种催眠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譬如我们从小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了许多观念。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观念是对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反省过。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经验本身虽然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实里面的东西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就好像黄河之水一样,看起来浩浩荡荡,事实上挟泥沙以俱下。这时就需要依靠理性来对自己的经验做一个反省。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而平常在经验的过程之中(如赶车、买东西、和别人通电话等),则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为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会引导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去行动,去生活。  人会有各种好的与不好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须以理性去思考这些经验。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代表理性开始运作了,因此他在当下这一刻是清醒的。这也可以说是“我思,故我在”。人思考的时候正是在把经验整合起来,然后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说到“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代表自己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正由于有过这些不应该的行为,所以才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  当然,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我们常会觉得有些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中。郝思嘉在经过了许多灾难之后。最后靠在门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再说吧!”她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入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智慧”、“真理”与“价值”是令人向往的三个名词,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设法真正了解它们的内涵。  培养智慧  诗人艾略特(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资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资讯是现代入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资讯,借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台湾“9?21”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海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中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海外的入看到媒体的报道,知道中国台湾地震的资讯,相反,在地震区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资讯的重要。  当然,资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  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  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  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察的结果大不相同。  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而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通过知识来掌握周围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  “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  (一)完整  许多人觉得高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高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高考,只读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男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有所收敛。  (二)根本  ……

内容概要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

书籍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戴尔菲神殿: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是理性的动物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基督教与天主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得救之途:信、望、爱
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列柏格森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与动物的分界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德日进:人往哪里去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神话与悲尉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神话的基本信念
神话的作用
神话的主题
现代社会的神话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近代欧洲的悲剧
中国的戏剧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辩士学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
对话的方式
苏格拉底的对话
知识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诬告,为己辩护
狱中讨论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信念与尊严
生死与超越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绝望
人生三阶段
尼采
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权力意志:超人
精神三变
雅斯贝尔斯
界限状况
刹那与永恒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海德格尔
存有与时间
从此有到存在
人的未来
马塞尔
是(Being)≠有(Having)
奥秘(Mystery)≠问题(Problem)
我与你(I-You)≠我与他(I-He)
人生=旅行的过程
……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编辑推荐

  ★周国平强力推荐并作序。  ★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专家、影响全球华人的哲普大师傅佩荣教授之经典代表作,凝聚其中西贯通、儒道会通的思想精华。  ★今年推出精装珍藏本,随《哲学与人生》并送傅教授精彩演讲《活出儒道的人生智慧》DVD一片。

作者简介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图书封面


 哲学与人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诗人常用饱含热情的诗歌慨叹生命,哲人则用充满理性的语言阐释人生。故事家善于用一个个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讲述生活,哲学家试图以一套套抽象奥妙、体大思精的理论揭示真谛。生命是有限的,对人生的思考却从未终止。无论使用何种方式,人都不断地追问似乎永远也回答不完的有关人生的问题。《哲学与人生》这本书用哲学研究常用的澄清概念、进行推理、建构体系的方法阐释人生,语言并不艰涩玄奥,能让人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更深层地体悟人生。读《哲学与人生》会感受到一种温和的理性、温暖的感情在滋润自己的心灵世界,也时常会感到一丝顿悟、一阵觉醒。掩卷冥思,自己对一系列曾思索不清的终极问题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精神仿佛脱离了身体,在空中自由飞翔。人性的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最基础的问题。希腊哲学中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是就人的现状而言,基督教认为人是有神性和原罪的以及我们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就人的起源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柏格森的创化论则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回答。中国古代儒家“人性向善论”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统一的解释,人性本善或本恶有两大盲点:经验上缺乏佐证,我们无法证明一个人幼年时的善恶;逻辑上无法证明,善与恶都是价值上的概念,而价值的呈现,皆以“自由选择”为前提,而人在年幼阶段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当人有了自由选择能力后,一定会选择善的方向,那么择善也就成为一个过程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和这一观点相似的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他说存在先于本质,人只有先存在,继而才能有自由,即选择成为自己,最终获得选择的内容。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人生三绝望颇有意趣: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我认为自我指自己“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有”什么,是being而不是having,自我是自身强大精神力量的内聚,而不是一个人有多少金钱、名誉、朋友和各种外在的羁绊,正如书中所说,“有”的越多,“是”的越少。不知道有自我是盲目地生活,不愿意有自我是扭曲的生活,不能够有自我是尴尬的生活。这三种状态充斥着现代社会,因此人时不时会感到绝望。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身体、心理和灵魂。身体和心理都属于生理的范畴,灵魂则处于人更高的层次。柏拉图把人的灵魂比喻成勇士拉着的马车,一匹黑马,一匹白马。勇士象征着理性,黑马是欲望,白马是精神,人的理性驾驭着欲望与精神前进。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灵魂的质量则需要不断地磨炼和升华。灵魂马车的飞跃往往会带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一起腾飞。曾经人们有一种设想,当人类发展到更高阶段,人的精神会摆脱肉体而独立存在,那么我们常常费心的肉体的种种需求就不会烦扰人类了,那时人会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活动。当下,我们无力对那遥远的未来抑或是现在宇宙中其他空间的存在有所希冀,但是我们可以品味哲学与人生,品味戴尔菲神殿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     今天在看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刚到二十页.他说到整体观点,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更加圆融。圆融并不是没有个性,不过人生很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方面来考虑,才不至于钻牛角尖。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当然太多事都是随着年龄与经验的增加才逐渐凸显的。勉励下
  •     第一次听说傅佩荣是在高中的时候,他来我们学校做讲座,可能是遗憾当时没能去现场听,后来买了一本《国学的天空》。那时候傅佩荣很火,但是我一直不太明白这位矮矮胖胖的人物为何能如此红火。买来的《国学的天空》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可能是我那时并不是读这种书的年龄,但这书的确给我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如今四年过去了,因缘巧合又读了这本《哲学与人生》,也许是心境和年龄不同了吧,感觉这本书与《国学的天空》相比,至少不会是平淡无奇的感觉。书里面确有一些让我深深共鸣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傅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几个what。   1.what did it say?   2.what would it say?   3.what could it say?   4.what should it say?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怎样阅读一本书》,相信着本书对于读书方法的阐述会比傅的更详细清楚。至于《神话与悲剧》,或许是我之前已经看过bbc【西方神话传说】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源泉。http://www.tudou.com/albumcover/T1jLEx62oto.html当初第一看时,对于神话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还是感到十分震撼与新奇的,在《神话与悲剧》中再次看到这种联系更多的是共鸣和联想吧。至于悲剧,真心忍不住点个赞。“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韩国那些纯爱电影不都是这个套路么!男女主角好好的,女猪脚不是突然得了莫名的不可知治愈的疾病,就是男猪脚突然莫名的失踪,最后再来个悲催的悬念大曝光。还记得“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阮莞结婚前还跑去找前男友,最后神奇地被车撞飞了。最后不得不让感叹一句,这就是命啊!可惜与功利深厚的希腊作家相比,现在这些编剧们还是相形见绌,艺术感染力有限。总的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这几章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虽然少却十分有意思,比起前面历史般纵向描述,这四章算是横向融合了。以下是觉得有意思的句子“道家所谓的道,正是展现整体和谐圆满的象征,它代表万物之始源与归宿。”“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知道自己言行背后的道理,就能够坚持下去,即使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无怨无悔。这是因为内心深深相信,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的,如果要他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而快乐地活着,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价值取向的真义。”“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尼采说得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换言之,只要了解人生的整体构图,知道自己为何有此一生,以及最终将要完成的目标,那么眼前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不成为自己,另一种是选择成为自己。第一种选择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伪装自己,遮蔽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扮演别人所期待的角色就可以做到。第二种选择则比较难做到。因为为自己而活,选择成为自己是一个艰难而绝望的过程。选择成为自我也就是一个自我选择的动态过程。可我们并不知道自我将走向何方,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如果没有处理好,或者不作出选择,人生就会感到茫然。这就如同我们置身于悬崖边,前面是漫天迷雾,完全看不清。这个时候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要跳跃过去。前方有可能是一个对岸,能够让人继续前进,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跳过去就粉身碎骨。 都是些平淡的词语,但是怎么就那么合我心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哲学入门
  •     适合入门的哲学书
  •     潇洒姐推荐的哲学初涉猎 一本就够了。
  •     不是这个版本~
  •     大学时一位很喜欢的思想文学课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文字深入浅出,不算枯燥。
  •     我已经读了不下五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我想我还会继续读下去·····
  •     看的不是这个版本,但收益颇多。还有一章就看完了,等看完了,再来豆瓣做个系统的笔记吧~
  •     2015年9-10月读
  •     我读过的第一本哲学入门级书
  •     后面的人文部分比哲学部分好看多了,哲学的每个章节都介绍得非常粗浅,仅能作为入门书看看… 艺术通向自由的彼端,复原人类的完整性,如若没有艺术家从神那里偷些永恒的东西到人间,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灵性的觉知
  •     如果傅先生在台大的课有视频该多好
  •     这本书算是我的第一本哲学类书籍,高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算。书中讲解通俗易懂,与生活相结合更能引人思考,而且对中西方哲学发展与主要流派都有提及,较为全面,可以作为哲学入门书籍
  •     五分不足以表达我对它相见恨晚。
  •     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读的,在每日的忙碌与疲惫中稍稍增加了一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     来自亚马逊。
  •     其实和专业哲学无甚过深关联,用作者自己的哲学理解,通过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的理论思考来串下“人生”,愿我们心安。对于大多数对哲学感兴趣而没接触过的人而言,这本书是不错的兴趣普及本。大多数哲学入门书一上来就谈哲学史,越走越深,谈的问题又和现实生活大多没什么联系,让人失去兴趣
  •     一本好书给你心灵开一扇窗,傅佩荣的讲解简洁易懂,读了几遍不觉得乏味 。
  •     哲学入门教材,对中西哲学有初步了解;亦有对人生思考之良言。
  •     还没读透,还得再度。
  •     呵呵
  •     一般
  •     完整而根本 。 这是我所学到的
  •     活泼心智,喜欢。视野广阔。补:太太太喜欢了,启发不要太多
  •     很好的科普课程。可是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入哲学的门?看不懂啊亲
  •     啟蒙讀物,感覺是延續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脈絡下寫成的通講本,但這個事實我一直到大學後才知道
  •     窥见哲学之一斑
  •     看看
  •     这本书在5年前读过,最近又重新翻阅。我想傅先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爱、心灵的解读,对于我们我们面对一些人和事的处理哲学,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以前我总会说,我很多方面不足,需要向XXX某某某学习。傅先生在书中,说到一句话,让我重新思考向人学习的出发点——欣赏一个人,要学会欣赏成为她背后的力量。
  •     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从朋友处借来随便一读的书,却给了我在现阶段最需要的解答。可能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吧。至少它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几番心结与执着。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对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主要学说与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有了基本的对照联系,另外就是书中最值得我一口气读完两遍的是作者本人将哲学观点与现代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原则的解读,深深如理。如同一位哲人在分享他的人生经验与读书心得,令我受益匪浅。经过了几年的工作之后,发现自己时常会在心中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忙?人生是为了什么而活?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生活中遇到的这么多朋友同事的问题,解决的方向在哪里?读来,却给予我一番详尽解答,印象至深。
  •     对纠正三观很有作用,有拨开云雾看世界的感觉。
  •     很好的一本通识书吧
  •     深夜睡不着读的书--半夜不能入眠会想很多事情,总是烦扰不堪。这本书道理讲得很通透,例子举得很接地气,另外也特别喜欢他对道家的解读,读一读心中困惑总能得以释怀。准备入纸质版。
  •     我的入门书
  •     你先认识了世界 然后认识了自己
  •     相见恨晚。浮躁的时候看看,可以静心。
  •     太基础了,适合哲学入门学习,深度不够。
  •     简洁清晰的语言,博学融贯的大视野,受益匪浅!傅先生的人生哲学永远服膺于心!
  •     经典的教材 每每读来都有宜获 深入浅出 在老妈的图书馆顺回来的 准备买一本自己的 做笔记
  •     太棒了
  •     时下各种“成功学”和浮躁的书籍泛滥,静下心看看对人生有启发的书挺好的。没有意义的人生,根本不值得活。这个意义,要自己去感悟和寻找。每个人生阶段都有自己的意义在里面,哲学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有益于赚钱,到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添加甜味。
  •     非常喜欢傅佩荣先生的这本书。看他的作品,就好像在和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对话,在聊天,听他的故事娓娓道来。傅佩荣先生汇通中西的学养转化为晓畅明快的语言,让我开始思考生命中的big quesions.
  •     大一时在王府井书店买的了
  •     不要向外寻求意义,欲望永远无法满足,look inside。
  •     哲学入门好帮手。很容易帮个人定位自我,再进一层面的精神提升。
  •     入门级的哲学~
  •     入门。
  •     中外哲学框架的介绍 很多地方用类比比喻说出抽象的哲学概念
  •     值得好好细读
  •     大学时代老师们推荐得最多的一本书
  •     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每次翻开都能抛开烦恼完全浸到书里。这本书虽然不至于说是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但至少让我想清楚一些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