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历史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
ISBN:9787805049441
作者:刘兴雨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刘兴雨,当代著名杂文家,1955 年12月生于辽宁本溪,198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现为《本溪晚报》副总编。 刘兴雨大器晚成,迈步扎实,崇尚自由和思想,以鲁迅精神为衣钵,用五年的时间磨一剑,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追问和反思。本书被选为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材。 书中所选近百篇文章已陆续被《杂文选刊》、《杂文报》、《杂文月刊》、《读者》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本书通俗易懂,启蒙性极强,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多得的课外读物。

书籍目录

重说历史/吴思
上编 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闲话《史记》
官无信如何
秦始皇致文人书
刘邦为何不怕贪
从周亚夫到马寅初
司马迁 你何苦
嵇康教子的困惑
陶渊明之子怨父
审判隋炀帝
唐太宗真喜欢魏征吗
武则天情结
假如派个机器人
冯道与杂草
寇准败于谁手
君子为何势不两立
苏轼缘为何讥讽范仲淹
岳飞死困探微
文天祥的幸与不幸
立碑与遗训
海瑞的悲哀
戚继光为何晚景凄凉
重读《金瓶梅》
万历为何消极怠工
主动作假与被迫作假
乾隆致文人的一封信
夫妻在一起有罪
慈禧做的一件好事
珍妃死得冤吗
梦遇义和团
郭嵩焘的三大罪状
他们脑里少根弦
李鸿章的苦衷
秋风宝剑孤臣泪
统治者的闹心事
中编 在巨人的光环里
下编 狂欢的民众
后记

作者简介

刘兴雨先生的这本书,一百篇文章,竟无一笔用于描绘地主与农民的阶级斗争图景。他写官员,写皇帝,写平发,写那些代天理民或代天子牧民的统治者,写代理人的利益和代理人的心理。他描绘了一个官场主导型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特征,大概就是没完没了的“千古伤心事”。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报应错位,源于利益错位。颐指气使的总是那些代理人,可以当他人代表,慷他人之慨,谋过手之私的代理人。


 追问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学校图书馆偶然发现。看着封底写着本书是继《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后,又一部反思中国历史的力作。于是就借了,然后就看了,最后就失望了……封面上赫然写着“对历史常识的质疑和颠覆”这几个重重的字。但翻完全书,感觉并没有什么颠覆之说。作者一百篇杂文,除了几篇勉强还行,其他的不外乎都是像更年期妇女数落老公各种缺点般的对独裁、专制、腐败等的控诉,批判独裁者、讽刺贪官小人基本几乎占据了整本书。我并不是说作者写这些有多无聊,他骂的这些现象也是该消除的。但其文章读来感觉就像一个中学生写的样。这套丛书叫“大学生读本”,拜托,大学生不是小学生。如果现在的大学生还需要用这种质量的书来“启蒙”的话,那只能说中国的教育败得一塌糊涂。全书的文章,不外乎就是在历史堆里找一两个例子,然后接着抒发一番(这是当年中学,我写作文的范式,嘿嘿~)。作者明明打着对历史常识颠覆的质疑旗号,但却把历史常识在书中反复运用。凡是历史上说的奸臣,就一律是因为他们懦弱和腐败;凡是昏庸的君主,都是因为他们偏听小人的话,不用君子之言。完全一套儒家思维!而且很多事例也举得极不恰当。如P71,写珍妃之死。他想借珍妃卖官引出对卖官的批判,要对官之人绝不手软(唉,我有时不禁抚卷长叹,这种到大的道理还需要讲吗?)。但殊不知,晚晴由于其大限已到,不得已把卖官捐官合法化了。但他写的意思好像就是说因为珍妃贪财,做出了这种丧尽天良的事。珍妃要是真的错了,也不过是做了一件越俎的事。他在末尾写道:“卖官的人大都心存侥幸,以为暗中卖官只有天知地知,不会出事。”当时,如果不是珍妃而是另外一个有资格的人,明目张胆地卖官是不会出事的。而且文中还不少自相矛盾的例子。如P214,写孔繁森订诗刊,想说明一个高尚卓越的人一般有高雅的业余爱好,不爱钱,不爱色。P230,又为克林顿乱搞男女关系辩护。末尾还写道:“美国人民不因举世皆知的性丑闻而无情抛弃他。就凭这点,我敢肯定下个世纪还是美国的世纪。”我实在搞不懂作者如何让这两种相悖的观点在脑中并存。如P45,写岳飞之死原因在高宗,但在137又把岳飞之死归因与奸佞当道……我只能说作者之所以写出相悖的观点来,是因为他在利用“历史”。他写历史,只是想把它当做骂街前的铺垫,并不想深究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所以这是一本浅薄的书!又如在P224写到“如果中华民国一开始不是袁世凯做总统,而是孙中山,那么中国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另一个样子指民主的美国)。就当时来看,孙信奉的苏联以党治国的那套,要“党民”、“党军”、“党国”。《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103:“用独裁统治,诸事一切均不顾,只求革命”成功。至少那时的国民党不是相像中的那种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我觉得稍微了解点孙中山的人,都知道他是偏向独裁的。P235又对拿破仑的失败扼腕叹息,还恨不得杀了那个对滑铁卢负有很大责任的格鲁西。根据大部分文章看,作者是一个反独裁的斗士,但为什么这么喜欢拿破仑呢?总之,本书最大缺点就是做作啰嗦的文风,就一些历史小故事加上几个浅薄的大道理翻来覆去嚼,却配上了很牛B的宣传语……这种浮躁现象才是该彻底打倒的。ps:我在翻这本书的同期,也在看布鲁姆的《美国精神的封闭》。深感两国差距巨大啊!
  •     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统治者修订的,至少正史上是如此的。岁月苍苍,时间潺潺,被掩盖的真相总会有冲刷出水面的一天。对于孩子,我们往往只给他们讲美丽的童话,这是考虑到他们对世界认知能力的不足而做的保护。但是,一旦他们长大步入社会,具有了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隐瞒真相只会让他们饱受现实的困惑。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会趋于更加公正。但是,时间也同样带走了历史的细节。同样的历史,不同的人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就有了不同的描述,孰真孰假已经无从分辨了。于是,历史的细节会有遗漏,增加和夸张。甚至,基于同样的历史,不同的人竟然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无从考证《追》所描述的细节是否就为历史的真相,但是它告诉了我们,历史还有另一种解读的方式。永远不要轻信,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早前读过此书,今天看到网上有人推荐此书,才想起来这里点评一下吧。本书是一本杂文集,结构观点相对松散跨度大,近百篇杂文水准参差不齐,相对来说近代的几篇还好,颇有直面历史的味道,但其它的就水准不一了,有些像是在解说帝王心术,但又缺乏新意,还有些则是在翻炒历来流传的一些历史谬误,更是容易误导读者。对历史追问或是怀疑都的确需要勇气和独立思考,但也需要的是有详细的史实基础和合理的逻辑支撑,否则只是建立在以讹传讹上的乱想。总的来说,全书虽然不乏有亮点,但无论思考深度广度都无法和《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潜规则》等书相提并论。开卷有益,选择性的读读罢。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其实挺水的,就几篇还行,一帮小圈子里的人相互吹捧。有些话敢写下来也不容易,让人开了眼界,但历史,到底有多少是真实?
  •     于平常处听惊雷。破除教科书迷信。尽管我们都知道的历史事实,也会有不同的读解结果。
  •     小时候读过,没有多大印象,现在重读,觉得通俗有余,见识不足。作为启蒙倒可一读
  •     好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有气魄
  •     老爷子厉害 五年磨一剑,佩服,文字相当有深度 很难再碰到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作者
  •     文笔犀利,但有不少结论较为轻率。
  •     最觉得是一般般了。没有什么颠覆,所谓的反思也没有什么太深的说道。就是那种杂文。
  •     历史不是一知半解~建议作者读完《治史三书》再来伏案吧~
  •     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或是你误解了的历史.
  •     其实不是很值得一读的书,好多地方写的都不靠谱,但可能正好符合了我初中时叛逆的思想,因而当时竟是很喜欢,记得还写过假期的读书报告。。
  •     简约而不简单
  •     大学时候读的右派杂文集
  •     這本書是四五年前看的吧,算是最初期喜歡的雜文書,記得當時看了不止一次
  •     多数内容 值得反思 我们的历史观 现实观
  •     高中的历史老师送的
  •     文笔流畅,一气呵成。观点独树一帜,但有些实在不敢苟同。杂文集在休闲的时候读一读,就当做拓宽不同思路吧。
  •     中国的历史一共就这点事儿?不看也罢。
  •     ?
  •     好书
  •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一个更加清晰的历史观
  •     对历史的质疑、颠覆、反思,也不是第一人了,并无新意,如此为题不过营销噱头。对待历史还应驻足历史,而不轻易随疑古之流。
  •     没什么见解,都是些老道理说了又说…
  •     无话可说
  •     想起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买书的高中时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