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

出版社:正中書局
出版日期:82/09/01
ISBN:9789570908206
作者:海倫聶爾寧

内容概要

海倫及史考特‧聶爾寧(Helen、1903-1995、& Scott Nearing、1886-1985)
Scott Nearing曾任美國賓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及俄亥俄州托裡多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兼政治學教授,皆由於政治觀念與言論過於激進而被開除,之後即倚賴寫作、演講等工作為生。
Helen Nearing 出生於東海岸紐澤西州富裕家庭,獨立、聰慧而富奉獻精神,在Scott去世後仍獨立經營「美好生活中心」(The Good Life Center),1995年在居住的山區小路上因車禍喪生。
1932年出於愛與理想,這一對靈魂伴侶離開紐約市的繁華喧囂,隱逸到窮鄉僻壤,展開他們歷時一甲子的農莊田園生活。素食、反戰、自給自足、倡導社會正義與和平主義,Helen & Scott Nearing夫婦親身踐履、體現了一種質地真樸而有意味的生活方式,並且因此被視為六O年代「回歸自然運動」的先聲。

作者简介

一位是靈性導師克裡希納穆提的初戀情人,看穿靈性導師的虛矯、傲慢;一位是美國二十世紀初的良心,因為堅持說真話而被大學開除的經濟學家。兩人共譜五十年的堅貞戀情,成為在鄉間實踐有機生活的先驅,並透過對死亡的瞭解而活在永恆之中。
或是換個平淡一點的方式來介紹他們,四十五歲的他離婚、失業,二十四歲的她悄然離開初戀情人,兩人相遇後因為談得來而漸漸相愛,因為生活困苦而搬離紐約,到鄉下憑勞力耕種、餵飽自己,但仍四處演講,宣揚自己對理想社會的理念。五十餘年後,百歲的他覺得已無體力耕作、演講,無法靠自己好好生活,於是絕食而亡,她在身邊幫助他走過人生的最後階段。
不論是絢麗或平淡,這是一本值得細細體會的傳記。本書作者海倫.聶爾寧在丈夫司格脫.聶爾寧於百歲後絕食離世後,娓娓道來他們一生的經歷與面對死亡的態度,帶著許許多多令人深思、感動的啟示……
這本書的最後十分之一才談到他們面對死亡的態度,但必須看了前面十分之九介紹他們的成長背景與生活態度的部分後,才能深入瞭解他們的理念。
他們對自己的理念身體力行,雖然不是知名的世界導師或擁有權力名位的將相,卻是我心目中的真正偉人;他們雖然沒有特定的信仰,但我深深覺得他們是真正屬靈的人,是真正活在永恆裡的人。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忘憂草讀書會]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 - 讀書紀錄 日期:2003.9.4書名: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原著: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作者:海倫‧聶爾寧(Helen Nearing)譯者:張燕出版者:正中書局紀錄:葉亞寧一、引言:昭志:好不容易敲定第一次忘憂草讀書會,特別感謝愉文的協助和推動,待會兒也要藉由愉文的導讀讓大家沈下心來,再次進入《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的世界。導讀僅是一個開始,希望也能透過大家不同的角度,一同分享對此書的心得和想法。心怡:閱讀《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的導讀常讓人誤以為此書是一部講述生死學之書,雖然前後段之內容環繞著「生死」,整部作品實則是作者海倫‧聶爾寧的自傳。二、暖身活動:愉文:以一張清單列出影響現代人生活的物質及觀念,在這之中,我可以放棄什麼?什麼又是我不能放棄的?三、人物導讀:愉文:《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其實是作者海倫個人反現代文明的生活傳記,敘述她與比她年長二十一歲的丈夫半個世紀以上的樸實生活。比照當時海倫的年代,現代文明的觸角已更加深入我們的生活。以下介紹四位書中提到或我想到的相關人物:司格脫.聶爾寧:與海倫共同經歷二十世紀工業革命、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現代文明發展階段,在很早就洞見科技文明發展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情童工及中下階層,倡導學術及言論之自由,而失去教職。後因反戰而放棄他學術生涯,為日後他投身於農莊生活埋下種子。海倫‧聶爾寧:生長於優渥家庭,接受高等教育,學習小提琴,在歐洲遇見克里斯納木締,卻放棄與克里斯間的感情,以及成為音樂家夢想,選擇跟隨當時仍是有婦之夫、失去教職的司格脫,投身農莊生活,在這兒已可看出端倪。克里斯納木締:對思想界影響深遠,希望能整合所有宗教,世人對其評論和海倫書中對他的評論頗為兩極。區紀復:化工博士的教育背景,卻毅然放棄高薪的工作,甘心依皈平淡與簡樸,開拓「鹽寮淨土」。現代文明的進步與司格脫當時的社會情況已然不同,區紀復的簡樸生活亦與司格脫不同,司格脫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做基礎,區紀復卻無此背景。就時代背景而言,在這個高度汙染的時刻,區紀復的簡樸生活方式較適合現代的我們。四、內容導讀:昭志:閱讀此書後對「選擇」與「割捨」間有很深的感觸,最感動司格脫意無反顧的割捨,選擇了最簡單的生活。如同黑澤明的電影「To Live」中一位朝九晚五的渡邊課長因身染重症,失蹤3天過著過去從未曾過的生活,回來路上碰到一位來向其辭職的年輕女職員,只為了想到因拿到玩具的孩子會因此而高興,乃選擇做玩具的工作而有所感悟。遂以其餘生不畏艱難完成社區兒童樂園的建置。相信人在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後,才能做出割捨、選擇,司格脫是否亦如此?再者,即是對「擁有」及「貧窮」間的體認,司格脫回歸鄉村生活後,自給自足,是「擁有」,卻不「貧窮」。反觀現代人卻不斷要擁有,甚至佔用了下一代的資源,卻不知足。田園生活雖然孤獨,仍能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延伸至曾經閱讀過的一則短篇小說,故事中孤獨的畫家,在名成利就之後,失去過去在孤獨中的創意靈感,為重拾過去的創作靈感再度選擇孤獨生活,卻只在畫布上留下一個字solitary(孤獨的)或solidarity,沒人得知。又如區紀復先生,雖也孤獨,卻獲得許多迴響和追隨,「孤獨」與「合群」間實難二分。慧貞:對探討死亡的書很感興趣,也曾經有許多「死」的方法在腦中盤旋,嚮往簡樸生活,但自認無法做到。已經過慣現代文明生活的自己,很難再回到過去樸實的生活。不過,生活中還是會儘量做到簡單,也會儘量做到「環保」。心怡:其實司格脫被賓州立大學免去教職後,心裡就已做出回歸田園生活的選擇了。玉娟:這本書前段和後段對司格脫的死有許多描述,不怎麼吸引人。自覺現代生活太過便利,加上自己住家地點位於市中心,無論交通、購物等生活基能便利,很難再回歸到原始自然的生活。秀蓮:像海倫這樣自小衣食無缺,生活豐富的人,成長背景中環繞著音樂、圖書,養成她可以靜下心來的性格,應該也影響了她後來的抉擇。和克里斯納木締柏拉圖式的愛情中,她也有過掙扎,最後還是「放下」了。愉文:在別人眼中,也許海倫和司格脫的生活是單調、無趣且規律的,但從精神層面來看,他們的心靈是富足的。昭志:倒認為與克里斯納木締間屬仰慕的愛,是上對下的期待,與司格脫間的感情像是伙伴、朋友,可以一同分享生活的人。教務長:從海倫和司格脫的感情完全看不到激情,和克里斯納木締間存在的也僅是紙上的passion。我想也許是因為海倫從小便生活在豐足的環境中,過去所有的獲得已足夠,所以想追求不同的目標,找到生命中的「平衡」。從Vermount到緬因,她其實心裡也做了相當的調適。銀柳:蠻贊同他們最後選擇的死法,什麼都不吃,自然的死去。另外,也很喜愛簡單樸實的田園生活,但應該是要有條件。亞寧:讀前幾頁導讀後,便覺得死亡過於沈重,畢竟離自己有些遙遠。父母很嚮往也很適合田園生活,退休後也許可回母親成長的故鄉─台東生活。曾與弟妹聊過父母間若有一人先走,希望是父親,母親某特點像海倫,樂觀堅強。秀蓮:司格脫也是個handy person,也許是文化不同、教育不同,外國的小孩從小就自己動手做許多事,成就他們長大後更能靠雙手生活。秀蓮:另外想到,雖然大家都提到「死亡」,但探討死亡的同時,是否更應回溯到最基礎重要的問題,即是「生命品質」的問題。海倫和司格脫一直在給予、奉獻,同時也獲得心靈的富足。 愉文:離開自然太遠了,在不知覺中喪失了許多能力,雖然現代人生活繁忙,應自繁忙中找回這些能力。五、回饋與結語:校長:首先要和大家懺悔和分享。讀書會應該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參與?再來講到田園生活,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像區紀復的生活適合他,卻不見得適合其他人,這也不盡然是對所有的人都好的生活方式。個人正好與區先生熟識,也曾帶家人至區先生的「鹽寮淨土」生活過,各位若看了這本書後,對田園生活有所共鳴,也可以到區紀復那兒實際體驗。教務長:也許可以討論讀書會的目的和品質。昭志:放鬆就是品質。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让死亡来得平静,并真正维护死亡的尊严的故事。史葛·聂尔宁在他将过百岁生日的时候,用绝食的方式,让自己平静地与这个世界及自己的躯体告别。他不是因为贫困、孤独,他身边有一个同他相爱相守了五十多年的至爱的妻子。他对人生没有愤懑,反倒充满了感激。但他很清楚,死亡终会来临,于是他写下遗书,声明他为了体验死亡,在死亡过程中保持意识,因而不用止痛药及麻醉药等。他不希望医生在场,因为“他们既不懂得生命,也不懂得死亡”。他在遗书中要“在场的人不用悲伤和遗憾,他们需要保持冷静,表示理解和喜悦”。他“希望能体会人生过程的不同层面,死亡是一种过渡和觉醒”。“我在活着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当我去世的时候,亦满怀希望。”他不要殡仪来处理他的尸体,他不希望举行任何追悼仪式,不需要任何宗教人士来为他祷告。他要求将他的尸体火化后,请他的太太海轮将骨灰撒在精神海湾那片树林底下。他声明是在理智完成正常、头脑完成清醒的情况下,提出通过禁食来体验死亡的请求的。聂尔宁将近百岁时的寻死,经他的妻子海轮的陈述,让世人看到了整个过程。海轮在其后写的《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一书中说:“禁食而死并不是一种暴力的自杀行为,它只是渐渐地消耗能量,平静地、自觉自愿地离开人世间的一种方式。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做好了去世的准备。”
  •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 作者:凌漢西  我相信,每個女人看完這本書之後,一定會非常羨慕作者海倫.聶爾寧(HelenNearing)的幸福人生,但幸福不是必然的,作者海倫選擇跟隨司格脫.聶爾寧(ScottNearing)的時候,司格脫.聶爾寧仍是個有婦之夫(已跟太太分居),而且還有兩個兒子,但最重要的是,司格脫因為反對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而遭到學術界的排擠,同時失去了教職。對於當時只有二十多歲的海倫來說,這個抉擇可說是一種極大的賭博,能否得到幸福,全憑她的眼光──司格脫.聶爾寧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男人?這本書沒有什麼激情或偉大的愛情故事,海倫與司格脫的生活也十分平淡無奇,但書中所呈現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筆者之所以會閱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書中記載著司格脫的一篇遺囑,這篇遺囑代表著司格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筆者現在將這份遺囑節錄一段給大家看看,相信大家一定會馬上給這份遺囑背後的主角─司格脫.聶爾寧─所吸引著,這絕對是一個平凡中見不平凡的奇特人物。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看了一大半 不是很喜欢
  •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可以这样美好!!
  •     朱平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