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突击队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7800404375
作者:(美)罗伊 贝姆,(美)查尔斯 萨瑟
页数:314页

书籍目录

序一/理查德.巴辛科 序二/约翰.韦斯曼 引子 第一章
海上作战:鲨鱼和“蛙人”(1941年-1945年) 第二章
水下爆破队:水下勇士(1945年-1962年) 第三章
海、陆、空:磨炼野小子(1960年-1963年) 第四章
越南:三角洲的非常规作战(1963年-1964年) 尾声
第一个“海豹”:劫后余生(1964年-1971年)

作者简介

书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贝姆在美国海军的传奇生涯。贝姆生长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生性顽皮。他的母亲曾对他说:“你长大以后要么成为英雄,要么就会坐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就了贝姆,使他走上一条英雄之路。他17岁加入美国海军,遭遇艰难困苦后加入潜水部队,翌年就参加了打捞在珍珠港被日本击沉的“亚利桑那 ”号军舰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随后,他在世界各地出生入死,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斗。他曾在训练和搜购装备的过程中无视各种官僚程序,甚至惊动总统;训练猪湾登陆的古巴流亡战士;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潜入古巴,侦察苏联导弹的部署情况;越战时期负责训练南越特种部队,并配合快艇部队亲自投入战斗。本书讲述了他充满传奇的故事。


 海豹突击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比对根据官方档案编写的: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26943/Bohem在某某年赴越后:训练南越蛙人,协调蛙人与舢板队的行动,与海军援越团的冲突,南越蛙人的投共等故事都确有其事。官式档案对细节没有太多描述,本书是很好的补充。查尔斯.萨瑟对传主提供的原始素材进行了处理,隐去了大部分事件的发生日期,或者更换了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遂让“普通”读者产生了传主在一两年间干了太多事情,必定是吹牛的 错觉。这也正是传主和作者的目的。这书其实是写给整个水下爆破队/海豹队“家族”看的。最后,奥巴马总统总算~Boehm died December 30, 2008 at his home in Punta Gorda, Florida. He was 84. According to his wife Susan, he wanted his death to go unpublicized." "He wanted no obituary, no funeral service and no fanfare," she said, "He just wanted to go in peace".On August 19, 2009,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igned Public Law No. 111-59 (H.R. 2470), sponsored by Congressman Tom Rooney, which officially named the Murdock Post Office in Port Charlotte, Florida, located in Charlotte County in which Boehm lived, after him.To designate the faci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located at 19190 Cochran Boulevard FRNT in Port Charlotte, Florida, as the "Lieutenant Commander Roy H. Boehm Post Office Building"— Public Law No. 111-59, enacted August 19, 2009
  •            好莱坞式的越战情景剧  翻译文本不错(未看过英文原著),可能因为是第一人称的缘故,内容有点象一出好莱坞式的越战情景剧。一点个人意见:书名翻译似有不妥,显得过于夸张和名不符实。从内容上看,本书通篇讲的是一名海豹突击队员的军旅生涯尤其是越战中的经历,强调了作者作为第一个海豹突击队员的那种自豪感和自大感,对海豹突击队的历史、建制、发展等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感觉还是按原著名称《First SEAL》和内容译为《第一个海豹(突击队员)》更恰当一些。  细节上的翻译不够注意,武器、地名上的翻译都有比较草率的地方。另外注释也少了点。举例如下:--------------------------------------------  第一章:“基地正前方不远处,越共的一挺50毫米口径机枪不紧不慢地朝兵营扫射着,···” “明把50毫米口径的重机枪部署在离基地400码开外的地方,猛烈地扫射,”“明的50毫米口径机枪、B-40火箭筒和迫击炮同时开火。”  评:这里的“50毫米口径机枪”应该是“.50口径机枪”之误,也就是12.7毫米的口径的机枪。   据说史上最大口径的重机枪是比利时的BRG-15型15.5毫米机枪。而“50毫米”则闻所未闻,旷古未有。即便真有这么大口径的机枪,一名机枪手再加上一名弹药装填手也背不动几发子弹呀!这样的口径只能属于火炮(迫击炮或机炮),即小口径的2英寸炮。    --------------------------------------------  第一章:“···我从按照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模式训练的瘦小的南越人当中调了一个机枪手和一个弹药兵带着一挺30毫米口径的机枪部署在三角形院子的前端。”“我跨过地上的尸体,派人在这个三角形防线的三个角上架了30毫米口径机枪,”“···而我们的30毫米口径机枪却打不到他们。”“···30毫米口径机枪哒哒哒地向被烧过的田野扫射着。”  评:道理同上,“30毫米口径机枪”应该是“.30口径机枪”之误。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和这本比起来,马辛科的那几本牛皮连篇的东西,根本不配印成白纸黑字
  •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游泳训练,在海上一游就是10几海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