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山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9
ISBN:9787540714789
作者:智量
页数:382页

内容概要

王智量,江苏江宁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文学系。历任北京大学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比较文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协理事,上海译协理事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王智量先生在社科院文学所工作期间,已经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他以托尔斯泰研究,奠定了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1957年,因为划为右派,王智量被迫中断了学术研究。但在最困难之时,他也没有放弃学术。进入80年代初,平反后的王智量重返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岗位,很快就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黄金季节。在此期间,他推出了学术专著《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主编《外国文学史纲》,译著《叶甫盖尼·奥涅金》、《我们共同的朋友》、《黑暗的心》等。这些译作,一部分译自俄文,一部分译自英文,都是“老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翻译学界,能够同时熟练运用两大语种进行翻译的并不多。王智量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成为继曹靖华、戈宝权等老一代俄国文学研究学者之后,新中国涌现出的学者中的佼佼者。
80年代末,王智量先生涉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他提出的“文学的民族接受”,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因此受邀出席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比较文学大会。他主编的《比较文学300篇》、《俄国文学与中国》,都反映了他的这一学术观点。
90年代后,王智量教授又先后翻译出版了《贝壳》、《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尼娜》、《前夜》、《贵族之家》、《屠格涅夫散文诗选》等;此外还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


 饥饿的山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先看了《人海漂浮散记》,文字朴实,每篇文字又都不长,正合我意。三下五除二就读完了十几万字,更觉得书中所述也与我对那一时期历史的印象合拍。虽然作者是在讲述主人公的人海漂浮,但实际上通过这一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无论是善良的王良大伯一家、仗义的码头工人,还是给予他帮助的编辑部主编、上海的普通户籍民警、工厂里的老工人,甚至是眼睛里满是人性欲望的魏大姐、擅自把主人公四百元补助拿去替他交了本可减免的房租而人到暮年又与主人公化干戈为玉帛的女领导,都是那么立体可信,即使合上了书,我依然觉得他们在眼前依稀可见,而这些人物,进一步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识。趁着余兴未消,又读了《饥饿的山村》,但是,未及一半就觉得自己的期待扑了空。主人公王良(咋跟上一本书里的农民大伯同样的名字)被短期下放到西北地区的李家沟。这里有一群饥饿却善良的村民。我原本以为这里会是另一个夹边沟,作者将为我们刻画一群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饿的村民们,但是没有。三十几万字的书读下来,我几乎不知道李山梁夫妇、李江玉老师、李树旺夫妇等人的相貌,更不知道寄托着全村人希望的怀着遗腹子的盼水嫂是高是矮,却在作者的反复强调中记住了李七姑的充满人性的渴望的眼神和秋眉嫂洗澡时腋下那一片白光。人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过文艺理论的我有些害怕,害怕是因为自己心术不正才记住这些。但显然不是这样。李树旺给饿死的儿子做棺材的咚咚声让我心悸,流产后的盼水嫂哭死在丈夫坟前的情节让我几乎落泪,二狗因偷吃了24个馒头而撑死让我心痛,村民们为了充饥守在铁道旁争抢火车上扔下来的果皮让我不忍看下去……这样的苦难才是我的阅读期待。然而,这样的情节是零散的,穿插在王良与秋眉嫂的感情发展过程中的,作者对类似情节的描写都是粗线条的。作者对树旺嫂因失子而死的叙述远没有对王良与秋眉嫂一次手掌相接的描写来得细腻。在书里,饥饿的山村仅仅是一个舞台,顽强生存的村民也仅仅是或主要或次要的配角,站在前景的是王良和秋眉嫂、李七姑。这里面或许存在一个错位的问题。我要看的是关于苦难历史的讲述,而作者要写的原本就是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爱情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可能有点儿没事儿找事儿。但即使如此,在这本书中除了秋眉嫂这个与王良产生了爱情的女性之外,作者还写到了李七姑对王良赤裸裸的勾引以及一带而过地说到了在王良下放过程中其他两个明确表示过要嫁给他的女性。联系到《人海漂浮散记》中作者还写到了几个对下放的主人公表示出明确好感的农村女性,不禁奇怪,作者何以在如此苦难的日子里,尽拣出些感情的事儿来写呢。这感觉就像当年看《泰坦尼克号》,原本是想看一个升级版的《冰海沉船》,谁知道一船人的生死都成了背景,只有杰克和露丝抢走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管他会死多少人,只要这对恋人不死,其他人死得越离奇越能刺激人的感官。在这饥饿的山村里,王良和秋眉嫂的爱情成了主线,当读者对他们感情的关注胜过对苦难的关注的时候,我觉得小说就有问题了。当然,我并不是要说在苦难的日子里就不应该有爱情,但孰轻孰重,作者应当有个分寸。不喜欢这本《饥饿的山村》,不喜欢这样把苦难当背景。
  •     2010年第十四期 《饥饿的山村》《饥饿的山村》 王智量著当所有的欲望都还原到最本初之时,那种震撼和冲击力并不是苦难两个字可以概括的。甚至可以说,小说甚至说的不是苦难的控诉或者苦难的炫耀,而是让人直面一个个不同的灵魂。假如说平常的花花世界有太多的诱惑,纷繁杂乱的欲望无法抽离出真正的本性;假如说太多了锦衣玉食、道德教化掩饰着人的灵魂,那么当褪去人的掩饰、现出人唯一的欲望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灵魂、最本初的映像。这也正是作者想我们看到的,赤裸裸的人生、赤裸裸的灵魂。小说里的欲望基本就剩下“食”和“色”,所有的原初欲望暴露出来的时候,才是真正触目惊心。有为了活命煮掉到村里借东西的小孩、有挖出刚死去的孩子尸首来给村里唯一的孕妇补生的、有抠妇女骑马带子的凝血来沾腥气的、有一见驴子弯头准备吃草就抢挖来吃的、有忍不住诱惑连吃20个白馒头撑死的,有为让濒死的丈夫吃个馍馍出卖自己身体的……所有的所有都源于山村缺食,但你又很难去指责那片土地,因为土地是最友善、最报答人的,只要你依时照律耕种,到年末总会有丰盛的收获来报答你。那问题究竟出在人那,不是么?但看完书后,你甚至根本无法说得清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那些飞将军李广的后人、那些生来逆来顺受听话听教的村民到底有什么错。错的究竟是什么,就不用解释了。除了“食”,你还会看到李家沟最高领导人薛组长总是变着戏法糟蹋人、神婆李七姑总是用火辣辣的眼光看着你……到处都是赤裸裸的欲望和赤裸裸的灵魂。所谓“色”在这里,被淳朴的民众理解为“传宗接代”,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什么叫做守望相助。村里的娃要不夭折,要不根本就怀不上,于是全村人都盼着盼水这个沟里唯一的孕妇能把娃儿生下来,毕竟这个娃象征着整个沟的未来,于是有雪水的送雪水,有枸杞的送枸杞,有馍馍的送馍馍,但母子俩终归是保不住,引得生性随和的村民也奋起反抗。因为,生命之种夭折了,生存也没希望了。食和色,反映的只是生存、只是命运。一本优秀的作品在乎内心的冲动,苏俄文学专家智量先生除了从苏俄文学中继承了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外,还带来了某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类似“多余人”的自省。书中讲到王良因右派帽子问题到了李家沟改造。这片土地让他爱上了这里的人,还跟房东太太秋眉嫂子互生情愫。后来秋眉被薛组长欺负,他却总是瞻前顾后,最后才下定决心反抗。村里的老师李江玉——那个正直的人——责备他“你为什么不老实告诉人家,你不能留下她,你不敢留下她,你也不肯留下她”、“喜欢一个人,就要处处心里有她嘛,就是不肯牵连自己,也要替人家想得周到些,不能推走了事。”所谓知识分子狠斗私字一闪念,估计莫过于此了。自己是右派身份,为不拖累老婆都要结婚,怎能捎上人家受罪?是为不能;而且捎上她岂不给了把柄组长?是为不敢;再者留下她不让她回去下村,人家说闲话、老公找上门咋办,自己又没能力保护她,何况谁知自己会否控制不住自己?是为不肯。知识分子天生善心、软弱怕事、优柔寡断的特性在自我剖析下表露无遗,没经历此劫的,谁能掰出?在这样的穷沟子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至善至恶,有的只是对大地母亲的崇拜,才有女神化而为奶子峰的传说,才有世世代代辛勤耕种的故事。故事虽然结束了,那个作恶的组长也被赶走了,但那个稍微懂点文化的李江玉也死了,王良呢?小说只是说他离开了。如果说他再也没回过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的话,我猜他可能就已经什么了。落下他和秋眉嫂那段令人梦牵魂绕的哀怨故事了,直让在下深深不爽。《饥饿的山村》 王智量著 漓江出版社 1994年9月一版一印评分:8轻逸:2迅速:2确切:1.5易见:1.5繁复:1http://zhivago.spaces.live.com/blog/cns!6107926D4CB3C458!366.entryhttp://pires043.spaces.live.com/blog/cns!55ED8D73E621CABA!1292.entry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饥饿的山村
  •     故事结束了,悲剧却远远没有落幕的时候……
  •     一个是食,一个是色,没意思。
  •     看完这本书,让我觉得吃馒头都是一种奢侈。
  •     饥饿的人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