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9
ISBN:9787801244765
作者:蒋定生,等
页数:464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绪 论
第一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环境因素
第一章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第一节 地貌类型
第二节 区域地貌特征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土壤结构与颗粒组成
第一节 土壤结构性能
第二节 土壤颗粒组成
第三章 黄土高原土壤入渗特征
第一节 入渗过程的数学描述
第二节 土壤入渗速率水平和垂直变化规律
第三节 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有压入渗试验结果与用流域水文资料推算值的比较
第五节 水土保持措施对强化降水入渗和减沙的影响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
第一节 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
第二节 土壤抗冲性测试方法
第三节 土壤抗冲性评价指标
第四节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的水平变化规律
第五节 土壤抗冲性沿土壤剖面深度方向的垂直变化规律
第六节 提高土壤抗冲性的途径
第五章 黄土高原土壤崩解速率
第一节 测试方法
第二节 土壤崩解速率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影响土壤崩解速率的因素
第六章 黄土高原降雨特征
第一节 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第二节 年不同时段最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黄土高原的暴雨
第四节 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计算与分布
第七章 黄土高原浅层原状土壤抗剪强度
第一节 研究浅层原状土壤抗剪强度的意义
第二节 浅层原状土土壤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因素
第八章 黄土高原植被特征
第一节 植被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第三节 植被营造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篇 综合治理模式
第九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分区
第一节 分区的基本数学原理与数学模型
第二节 划区方法与分区描述
第三节 划区结果分析
第十章 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丘陵生态脆弱带综合治理模式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环境的演变
第二节 晋陕内蒙古接壤区煤田开发的人为侵蚀与防治对策
第三节 “带 网 片”治理模式
第四节 庄园式生态农业治理开发模式
第五节 披沙岩区的治理模式
第六节 缓坡丘陵农田植物篱治理模式
第七节 山�地区洪水泥沙资源利用模式
第八节 水力综合治沙模式
第九节 干旱 半干旱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
第十一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模式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坡面水土流失规律
第三节 降水在坡面上的再分配
第四节 水土保持措施对降水在坡面上再分配的影响
第五节 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模式
第六节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治理模式
第七节 长梁缓坡丘陵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体系的配置
第八节 聚流农业模式
第九节 淤地坝合理利用模式
第十节 陡坡地治理开发模式
第十一节 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第十二节 拍卖“四荒”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模式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配置
第二节 苹果种植业的点一轴式结构开发模式
第三节 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第四节 庭院经济的建设模式
第五节 地埂土地的利用模式
第十三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
第一节 治理方略
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决策系统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定序模式
第五节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模型试验
第十四章 县域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一节 建立县域级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第二节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人工生态系统措施组配模式
第十五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趋势预警
第一节 水土流失预警的概念和方法
第二节 水土流失预警排序因子的选择
第三节 综合排序结果
第十六章 区域治理与开发的动态仿真分析
第一节 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及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发展仿真分析
第二节 晋 陕黄河峡谷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农、林 牧业综合发展仿真分析
第三节 渭北旱塬高原沟壑区农业资源开发与综合治理仿真预测
第三篇 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
第十七章 隔坡梯田的优化设计
第一节 隔坡梯田的优点
第二节 隔坡梯田的优化设计
第十八章 水平梯田的优化设计
第一节 水平梯田的规划布设
第二节 水平梯田断面的优化设计
第三节 水平梯田的道路规划
第四节 梯田的毁坏与管理维修
第五节 新修梯田的增产技术
第十九章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评价
第一节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
第二节 草灌、草粮等高带状间轮作
第三节 水平沟种植效益评价
第二十章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的改良与建设
第一节 天然草地的改良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建设
第二十一章 乔灌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及营造
第一节 乔灌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
第二节 乔灌林木配置模式
第二十二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防蚀道路设计
第一节 道路侵蚀及其危害
第二节 沟坡道路防蚀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节 沟坡防蚀道路网的效益评价
第二十三章 淤地坝及淤地坝系的优化
第一节 单坝
第二节 坝系的优化规划
第二十四章 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一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第二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泥效益数学模型
第三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深入研究与实践的结晶,也是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黄土高原区域治理”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三篇,共24
章。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主要内容包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环境因素(地貌、植被、降雨及土壤入渗、抗冲、崩解等特征);综合治理模式(长城沿
线风沙丘陵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综合治理模式,以及小流域综合开
发治理等);水土保持优化设计(隔坡梯田、水平梯田、淤地坝等规划设计,以及耕作、生
物措施及其效益评价等)。本书可供从事国土整治、水土保持,以及从事农林牧业工作的
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参考应用,亦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参阅。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