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的最後探案》书评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19950901
ISBN:9789577083074
作者:艾勒里.昆恩,譯/林淑琴

多重边缘化的设定

『微涉情节』艾勒里•奎恩《哲瑞•雷恩最后一案》读后在地铁上持着手机数着章节数,直到三分之二的篇幅过后才出现了凶案,而开篇的彩色胡须事件和接踵随行的莎翁版本置换给故事蒙上的神秘薄雾似乎无法挑逗起读者撩拨迷蒙的解谜欲望,前者似乎没有关联任何本格谜题,有普通悬疑类型小说之嫌,而后者虽然赫然呈现出了疑问,但莎翁遗作的版本考据对于驱动非欧美裔读者的逻辑进程似乎缺了点后劲。因此,小说的前篇依然继承了奎恩一贯的索然风格。但是阅毕掩卷,虽然故事游走在擦边的界缘之间,去依然觉得不虚一读。————————多重边缘化的设定————————这部作品作为推理小说,传统推理小说的诸多元素似乎都不是进行主流性的处理,而是进行了多重边缘化的设定。——————————侦探主角的边缘化设定——————————似乎比《Z之悲剧》更进一步,我们的舞台剧演员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之中似乎没有被两位奎恩作者授予男一号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经历着具有互补属性又从内在相投相向的青涩爱情的粗犷巡官的彪悍女儿,虽然所有人遇到难题的时候,都时刻牵系着闲居于英式山庄的可以令人艳羡地恣情沉溺于自我的前艺能界人士,但是许多时候,雷恩似乎都置身于解谜的主线之外,包括最后真相的揭晓时(当然,这是小说所采用的布局所无法避免的)。————————案件的边缘化设定————————故事中有凶案,有死者,但是似乎谋杀似乎并不构成故事的核心,虽然故事还是十分依赖于凶手意外性。想起了S•S•范达因的二十来条推理小说的戒条,其中阐明必须要有谋杀,因为只有谋杀才能激起读者脑细胞神经元的重新组合。这似乎被现在主流的影视作品和影像化作品的作者所认同和普遍采用。因此,对于小说中段的案情,读者体内的肾上腺素浓度可能未必会达到一定的阈值。—————————凶手的边缘化设定—————————这种设定小艾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采用了,阿婆也不是没有采用过,因此也不多说了。————————线索的非边缘化————————最然凶手设定边缘化了,但是线索的布置和线索的逻辑导向确是不折不扣的贯彻着奎恩系列一贯的严谨,虽然没有向读者挑战的信,但比起其它某些作品中可有可无或者是故弄玄虚的多次挑战读者,这最后一案不囿于窠臼地依然使读者体味到了与收到明确挑战等价的逻辑乐趣。——————边缘化的道德——————阿加莎的《幕》,没有看过,但是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看过,我体会到的不是对某人的爱,而是对自我的满足和对他人的漠视。而私自的裁决在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范达因、甚至是雷恩系列中都不鲜见,也许个人的洞察力对于个别事件有着更接近于真相的了解,但私自的权衡与裁决却是对整体秩序的破坏,在概率上增加了混乱与龌龊产生和存在的可能,而这个案件中,竟然是一个死去的人和一个活着的人之间所作的让我不是很能接受的选择。

仰望老演员老侦探雷恩先生

波洛略显圆滑,奎因不失轻浮,万斯太过啰嗦,而雷恩先生集优雅、睿智、慈爱、理性……于一身,这个耳聋的莎士比亚老演员和老侦探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连续看了悲剧系列后,我想怎么也得善始善终看他的最后探案此前,我一直拒绝看阿婆的《帷幕》,因为听说阿婆让波洛告别读者,这令人无法接受,毕竟不是所有的侦探都像福尔摩斯一样被强迫复活的但这回看最后探案,事先是一无所知的如果说《Y之悲剧》的结尾让我对奎因的处理颇有微词(之前阿婆在与《Y之悲剧》极其类似的《怪屋》中所作处理就比较能让人接受),但最后探案在经历了五分之四篇幅的平淡如水后,故事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谋杀突然出现,故事走向迷离突然,一道闪光,把我彻底击碎在对这个答案错愕不知所措之时雷恩先生伟大的生命逝去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个耳聋的莎士比亚老演员和老侦探他的死去,与他的这个三重身份是多么的契合,这也决定了他的命运别去管范达因的所谓20戒条,雷恩先生和他的四部小说永远铭刻心中,即使这个角色在推理小说史上的出现原本也是缘于奎因表兄弟双手互搏式的自我炒作

一出伟大的谢幕

一出伟大的谢幕以此文献给我钟爱的老者——哲瑞.雷恩先生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位侦探中,有几位是以死去的方式告别读者的。除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有复活的本事。另两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波罗与哲瑞.雷恩都在他们最后的案件后告别了读者,并且再也没有回来。奎因创作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是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雷恩的系列只有四部作品。看完了《最后探案》,雷恩先生的睿智便只能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而不是眼前了。我承认,对于这个一出场便已经垂垂老矣的莎翁剧目的演员,一个谦逊和蔼美德等身的老者,有着莫名的好感。他的话不多,不会像福尔摩斯一样神经质气势逼人;不会像赫丘勒.波罗一样圆滑谁也不得罪;不像菲洛.凡思喜欢卖弄、滔滔不绝;不像艾勒里一样轻浮不定、喋喋不休; 他只是,座下来静静的听,关键处发一个问提一个醒,直到,是的直到最终章的最终解答处,他的理性才会如脱缰野马般爆发。同时,雷恩先生与一般侦探所不同的是,他又是如此一个感情充沛的人,浓厚充沛到有时甚至在解迷之外直接用某些行为影响到了案件最终的走向。一般而言,侦探这一纯粹的犯罪解读者身份使然,使得推理小说中的侦探有不可以越雷池一步的规则在,这个规则甚至底线,是小说写者或者其中的主角侦探不可以触犯的天条。然而,在雷恩身上发生的四个案件中,由于其道德感实在过于强烈,所当我们看到从第二部作品《Y的悲剧》开始,便与一般而言的推理小说的结局大有区别。《Y的悲剧》《哲瑞.雷恩的最后探案》,这两部的结尾十分相像,雷恩作了解答者该做的,更做了解答者该做之外的,甚至可以说,连他自己都不可以说是在法律上的清白之身了。以下红体字有剧泄,未读勿观:《Y的悲剧》还可以说是雷恩设置的一个让凶手自取灭亡的局,并不是主动犯罪,那么《最后探案》呢,那可是出于为保存莎翁遗迹而对损毁者赤裸裸的粗暴砍杀啊。有动机的杀戮毫无疑问是犯罪,在雷恩先生走完人生最后道路之前,他的最后的探案也是一次货真价实的犯罪。而这样的结局,对一雷恩的角色与性格来说,是十分合理的,天知道这个出色的莎翁戏剧演员对于莎翁死亡真相遗迹有多么珍视。于是,我们看到的雷恩虽然老迈,但是有血有肉。而《Z之悲剧》中那个为了解救冤狱而四处奔走求托的雷恩也同样的可敬。说不清楚丹奈兄弟是因为这样一个案件所以不得以让雷恩谢幕,还是因为预定雷恩之死才设定了这样一个案件,这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也许只用作者本人才能解答了。不过他们带给我们这样一半奇特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层遗憾一层惆怅。而由于这部作品结尾雷恩先生必须已经死去(深明读者也不愿意面对雷恩先生被带上警车的心意的作者必然如此设定),就需要一个额外的名侦探来解答谜题,从《Z之悲剧》开始,萨姆巡官的女儿佩辛斯的登场,也许就是为了这最后一案中,由她来陈述整个案件的缘由。就小说推理逻辑而言,本书的线索很多,甚至有点纷繁芜杂,也十分的诡怪:离奇消失的两个人,萨姆巡官接到神秘来客留下的必须由雷恩打开的信,信上暗号型的留言,博物馆被盗的珍贵的1599年的莎翁诗集却被替换成一本更珍贵的1604年的版本;看这本时红鲱鱼好多,很难抓到作者思路,但平心而论,这些离奇线索的解答与出现动机的解释却不算很公平和合乎逻辑,一直到本书后半部分艾尔斯博士大宅的砍杀与囚禁事件,才算找回了独特的奎因味道。而最后关键部分的最终解答是围绕“凶手是谁”,当佩辛斯反复提示闹钟线索时读者可能就恍然大悟了,而这个独特的凶手动机也比先前假设的两人更为合理,同时,一股理解感叹并且哀伤不舍之感无以复加。在悲剧系列中,也许这部不是最好的作品,然而一路读下来,奎因也许用了一部作品最少的系列创造了一个我最喜爱的侦探,并且,我知道,首先,他是一个戏剧演员。


 雷恩的最後探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