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2-11
ISBN:9787108002693
作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页数:743页

书籍目录

目录
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张芝联・中译本代序)
绪论
前言
第一章:数字的份量
世界的人口数字还有待推测
涨潮和落潮:潮汐体系
很少几个数字
如何计算?
中国同欧洲人口相等
世界总人口
有争议的数字
各个世纪间的相互关系
原有解释的缺点
气候的节奏
参考坐标
城市、军队和船队
法国早期的人口过剩
人口密度和文明水准
戈登・W・休斯的地图还说明
了什么
人兽共生的局面
旧的生态体系随同十八世纪一起结束
平衡始终保持
饥荒
流行病
鼠 疫
疾病的周期性历史
一四○○至一八○
○年:长时段的旧生态体系
多数同少数的斗争
同蛮族的斗争
主要的游牧部落在十七世纪前业已消失
征服地域
文化抗拒文明
文明之间的对抗
第二章:一日三餐的面包
小麦
小麦和杂粮
小麦和轮作
产量低下、弥补办法和灾荒袭击
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
小麦的地方贸易和国际贸易
小麦和卡路里
小麦价格和生活水平
富人的面包、穷人的面包和面糊
买面包还是家里做面包?
小麦是食粮之王
稻 米
陆稻和水稻
稻田的奇迹
稻米的责任
玉 米
起源终于弄清
玉米和美洲文明
十八世纪的食物革命
玉米走出美洲
土豆的地位更加重要
适应其他饭食的困难
世界的其他地区?
手持小锄的人们
还有原始人
第三章:奢侈和普通:饮食
饭桌:奢侈菜肴与大众消费
迟到的奢侈
肉食者的欧洲
一五五○年起肉食减少
得天独厚的欧洲
暴饮暴食
怎样摆设餐桌
建立礼仪需很长时间
在基督的餐桌上
日常食物:盐
日常食物:奶品、油脂、蛋
日常食物:海鲜
捕鳕鱼业
一六五○年以后胡椒失势
糖征服世界
饮料和“兴奋剂’

葡萄酒
啤 酒
苹果酒
烧酒在欧洲较晚走运
欧洲以外的烧酒消费
巧克力、茶、咖啡
刺激品:烟草的盛况
第四章:奢侈和普通:住宅、服装与时尚
世界各地的住宅
有钱人的建筑材料:石和砖
其他建筑材料:木 土 织物
欧洲农村住房
城市住宅和住房
城市化的乡村
屋内设施
穷人没有家具
传统文明或不变的屋内设施
中国的双重家具
黑非洲
西方及其品种繁多的家具
地板、墙壁、天花板、门窗
壁 炉
炉 灶
从家具匠说到买主的虚荣心
重要的是整体布置
奢侈和舒适
服装与时尚
假如社会稳定不变
假如只有穷人
欧洲对时装的癖爱
时装是否轻佻浅薄?
关于纺织品的地理分布
广义的时尚和长期的摇摆
该做什么结论?
第五章:技术的传播:能源和冶金
关键问题:能源
人力
兽力
水力发动机和风力发动机
船帆:欧洲船队情况
日常的能源――木柴

作个小结
穷亲戚―――铁
世界(除中国外)最初的冶金技术
施蒂里亚和多菲内在十一至十五世纪期间的进步
集中前的集中
几个数字
其他金属
第六章:技术革命和技术落后
三大技术革新
火药的起源
火炮变得可以移动
船上的火炮
火铳、火枪、击发枪
枪炮生产和财政支出
火炮在世界各地
从纸张到印刷术
活字印刷的发现
印刷业与历史进程
西方的壮举:远洋航行
旧大陆的航海事业
世界的海上航道
大西洋的简单问题
慢吞吞的运输
固定不变的路线
道路变迁说的不可信
内河航运
交通工具的守旧、固定和落后
欧 洲
运输速度和货运量小得可怜
运输业和运输
运输对经济的限制
技术史的重要性
技术和农业
技术本身
第七章:货币
不完善的经济和货币
原始货币
货币经济内部的物物交换
欧洲之外处于童稚时代的经济和金属货币
日本和土耳其帝国
印 度
中 国
货币流通的几条规律
争夺贵金属
流失、积储和积攒
记帐货币
金属储备与货币流通的速度
在市场经济之外
纸币与信贷工具
信贷古已有之
货币与信贷
根据熊彼特的说法:一切都是货币,
都是信贷
货币和信贷是一种语言
第八章:城市
城市本身
从城市人口的最低限额到城市人口的总数
始终下不了定义的劳动分工
城市与新来的以穷人为主的居民
城市的防卫
西方城市与炮兵、车辆的关系
地理与城市的内部联络
城市的等级
从伊斯兰国家看城市和文明的关系
西方城市的特点
自由的世界
城市的现代性
西方的城市形态有没有一个“模式”?
不同的演变途径
大城市
责任在谁?国家的责任
大城市起什么作用?
丧失平衡的世界
那不勒斯,从王宫到市场
一七九○年的圣彼得堡
倒数第二个目的地:北京
从伊丽莎白到乔治三世时代的伦敦
城市化宣告新世界的诞生
结 论
注 释
译名对照表
图表目录
画片目录
译后记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如何用“概念”而达至“掌握”是一个长久且富争议的问题。概念相对于精神活动或者经验事实,比较能够产生对彰(对扬)关系的,就是一个好的把握。相反的,概念失于浮泛、语焉未详,就是比较差的把握。首先要指出,Braudel使用概念的方式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我们都知道Braudel对复杂的历史事实有一个极繁复却极清晰的把握,这一看似矛盾的风格对读者产生了直接困扰。我无能力对此进行思想史式的详考,先用描述性的词语概括我的感受:“邃密”和“平允”。“邃密”指的是比较有深度,比较精确地使用概念;“平允”指的是比较公允的,不疾不徐地使用概念(这里的不疾不徐,指的是对于把握本身能够持平缓的意见,不甚追求结果)。乍看起来,允与密,比较相像,其实指的是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就概念和概念所欲名的对象来说的,后者是就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如果思考是比较“邃密”的,那么从最基本的层次来说,作为思考结果的文本至少不会犯逻辑的错误。从比较高的层次来说,作者的“理论体系”的内在理络、指涉关系和层次感都应该是比较清晰的。如果思考是比较“平允”的,意思是说,至少就描述性的层次来说,作者对他所想把握的对象是比较忠实的。概念与理论和其所欲解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等,不是单方向、武断而粗暴的。这两个特征既是分别的,也是合一的,同时也极难同时达到。有的文本,平允是平允的,但是含含糊糊并不深刻;有的文本,有让人兴奋的深刻,但是其理论空间是封闭的,理论之网漏去了许多东西。我想,用“邃密”与“平允”来形容Braudel的风格比较公道。那么Braudel为什么比较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呢?原因有很多,我想从思考(表述)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我的看法。首先,Braudel乃从材料当中直接提取概念,因而他所使用的概念就极具有“具体感”(concreteness)与“分寸感”。或者用回Braudel的说法,他的思考的发展乃由描述(description)而至语法(grammar),是一个统一连续的过程,他所使用的概念(如市场、货币等)就带有这一过程的痕迹。表面上看,这会导致概念指涉的混淆,不过读者并没有如此。这是因为:①Braudel用许多篇幅、材料,就概念的具体感及关系作一个相当详尽的说明。并且,在对这些概念做出富于灼见的规范性定义的同时,保持其所指涉的经验面的复杂性;②分层(hierarcies)对应普遍与特殊的矛盾。通过这种方式,概念如:市场(markets),在头一个层次中表现特殊性,在更上一个的层次中可以表现其普遍性。概念的内涵比较能够以一种复合的方式呈现。具体地说,分层在Braudel的思考中有两个意思。首先指的是历史事实中由于明显的区隔而呈现出的层级,其次指的是与之相对应展露对象的内在关系的观察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分类学或者是范畴的区分,分层的实质是一种理知的洞察力。Derrida曾认为对立(opposition)、分层(hierarchy)、悖论(paradox)是人用语言处理概念的基本能力。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立和悖论都已占据了重要位置,分层通常被认为是过度形上学的,或许有其更为广阔的前景;③这种表述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概念时常常是含糊的、多义的,一般也能正确发挥思考、沟通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关于经济生活的讨论,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部分地属于日常生活的语言。其次,在整体上,Braudel采取一种有机的、流动的表述(思考)方式,这种方式有别于形式化的表述(思考)方式。从反面的例子来说,过度的形式化,常来源于以认识论和知识论为对象的思考。这种思考一般假设只有依循了合理的、可信的认识论,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这在形式上规定了有关认识的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关系。具体化到特定的问题,这种知识内部的层级化或者支配,往往是其本不具有却强加其上的。举例而言,实证论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有时是过度形式化的,以精确概念为基础的富有活力的理知活动因而无法充分展开。另外一种过度形式化的来源,乃是机械论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沉迷于建构基于概念的成体系的组合,将精神活动转化为可被直接经验的精神图式。也许与他在历史学训练中形成的规范有关,Braudel比较没有受到这些思考方式的影响。呈现在文本当中,Braudel的理知能力表现得极为活跃。最后,从更为深入而关键的层次来说,Braudel采用了一个很有说明力的分析框架,以及依附其上的一个使人信服、兴奋的社会肖像。这个社会肖像中的人与群的关系比较具有辩证、统一、相互支配、带有历史痕迹的特征,而这一点是Braudel处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核心。从Weber处借来的肖像(portrait)一词在此指的是具意向性的思想型构。我想,以社会为对象的肖像在思想史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但暂无能力对这一概念做一个完整精确的交代。它主要有两个内涵:①以社会为对象的整体性认知,是秩序(order)的来源之一;②政治哲学的规范性概念的基础常常是特定的社会肖像经过创造性的转换而成型的符号体系,人们有时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社会理论。要理解Braudel的社会肖像是怎么回事,首先要理解Braudel的分析框架,及他所谈论的长时段理论作为一种具支配地位的表述方式在文本上的表现为何。我觉得用Bakhtin(1895-1975)的时空型(Chronotope)概念,比较能够说明长时段理论的思考贯穿其间的Braudel文本的特殊性,同时也有助于了解长时段理论和我所想指出存在这样一个社会肖像之间的关系 。【1】长时段理论作为一种时空观念,它的去历史性——即它作为一种观察方法,和它的历史性——即它引人去思考时空观念的历史性发展,有时不免混同。时空型概念有助于越过这种混同,我们因而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同一个问题。不过由于将后者引入带来的复杂性,从目的上说,我将时空型运用到Braduel身上也许并不能使理解变得简单,有时也许不免偏离原意。Bakhtin的理论立基于对文学当中时间和空间如何呈现的描述性语言的讨论。他认为文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一种依存关系,一个时空型既是一个认知概念,同时具备语言的叙事特征。换言之,如果《资本主义》是一个文学文本,Braudel首先再现了时空型(复数),这个时空型反映了他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为语言提供了一个叙事的基本框架。所有历史研究不正总是要与时间打上难分难解的交道吗?如果我们将长时段理论理解是Braudel的时空型,这个时空型就包含几个不同层次中的具体的时空感。从历史意义来说,Bakhtin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学服从于“传记时间”。只有开始和结尾,中间充满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并不具有时间意义,属于超时间空白。希腊小说之所以为这种时空型所支配,与他们的命运观有关。人并不是命运的主角,他的主动性与偶然性相系,人的生命是一段主动的偶然性的历史。Bakhtin认为,这样一种时空型直到17世纪仍然为欧洲的小说以及历史文学提供时空框架,具有周期性的时间观念的文学出现在更为晚近的时期。如果我们对西方思想的理性传统稍有了解,便知道这种“传记时间”在叙事上的支配性并不仅限于文学范畴。Braduel如何看待这种长久且具支配性的思考方式?不妨用简略的方式描绘下Braduel笔下的时空型,至于其他讨论,则按下不表。经济生活的主要层级——长时段理论物质生活——个人能够把握的时空关系是短促的、偶然性、非连续的/地理等时空结构的支配则是长期的市场经济——暂空资本主义——个人开始把握长期的、积累性的、连续的时空型,相应的,改造长期结构的能力大大增强,并且反过来形成支配Braudel一般安排笔下的具体人物在一个短时段的层次中出场,文明则处于较长时段的层次当中。个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为何,集中凸显在如何把握资本主义的性质的问题中:资本主义当然是一种文明,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阶段的文明形态,然而资本主义作为结构,对于零散的个人而言,其支配关系却是暧昧的、双向的。从历史的角度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经济水平的跃升,如上图,有限的个体(大商人、银行家)得以进入进入一个较长时段(时间和空间上)的时空型中。他们掌握了信贷与长程贸易的工具,从而获取了前无古人的支配能力。这里的“个人”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也不是全部的人。结构作为工具,能使一部分人与其他人区隔开来,通过掌握这种工具,一部分人从根本上发展出与其他人的另外一种相当特殊的社会性联系。这种社会性联系就是资本主义。Braudel在《资本主义》书中的社会肖像就依附在这个时空型之上。不从这个关系中去思考,无法深刻把握Braudel的内涵。Braudel的社会肖像不在单一、抽象、普遍、空灵的时空型内,它以文明的历史性积累作为基础,这一历史积累的过程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时空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以更好的治理为目标的工具性转换。这种转换使人从一个传统的、传记式的时空型,进入到一个现代的、积累性的时空型之中。从一个试图以集体存活为目标的起点,走向一个个体能够凌驾集体之上的终点。在社会的、历史的、科技的、农业的,凝结了全部可能资源的历史性积累的财富之上,存在一个隐形的“反转”使更高层级的秩序能够可能。在交换环节之内,这一“反转”表现为“市场-反市场”。在更大的社会范畴内——市场之所以可能不正是因为社会使之可能吗?——用我自己的话,就是“社会-反社会”的,这样Braudel对于文明进程中的人的活动比较有一个哲学性的把握。反社会不是去社会性或者是未社会化,而是在社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秩序层级。一旦出现了这一层级,对既有社会秩序的颠倒和反转能够以其从容的形式被反复召唤。正是因为这种比较高的秩序层级中的社会性总是以一种暧昧不清的方式显现其自身,才更需要社会学家投以明锐不免复杂的注视。这不是耍文字的花招,而是历史事实本身如此。上述是我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借此机会,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汇报如上。我并不相信从客观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科学看法的这种朴素观点,不过,历史学家沉浸在异常浩繁的材料中的雄心,其中特异者对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的琐碎片段的敏锐,这些天赋与勤勉都无法通过笼统地讨论语言最富分析性的部分而得到还原。既然天才与资料无可替代,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地去讨论注定不免简陋偏歧的方法呢?这首先是希望能够借由搞清楚相似命题的共通性,而愈发深入地进入尚未被“穷尽性”地妥善说明的阙漏部分。研究资本主义的课题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有人说,今日之中国犹如19世纪的普鲁士,我想虽未全中亦有中的。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更高的预期,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对其他社会、艺术、文化范畴的侵扰而戒慎忧惧。一方面对现实政治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又渴望在现实中唤醒精神性、理想性的国家(天下观仍将中国还不成熟的国家意识和世界意识继续扭结在一起)。在历史的交叉口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统摄的支配结构,不还正在其中扮演异常重要的扳道夫的角色吗?【1】同Bakhtin的原意一样,时空型既是理解文本结构的认知概念,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是对时空概念的历史性把握。我想这种多义性并不影响对Braudel的文本的掌握,因为Braduel看起来也进入了这个多义框架。我不很了解Kant,也许以后可以再加讨论
  •     在旧书店里见到了第二卷,o(∩_∩)o...,花了6块买的,老板还送我一本2004年的读者。第一章 交换的工具第二章 市场与经济第三章 生产部门或资本主义在别人家里第四章 资本主义在自己的家里第五章 社会或集合的集合第二卷的。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社会史的经典好书,关于货币、生产关系、生活必读的读物,对于细节的描述勾勒起了三个时段的历史记忆。但是第三本有点扯淡狗尾续貂了,过度的关注细节也让历史变得琐碎,总之是第一代年鉴的经典读物。
  •     本卷布罗代尔以文明统摄15至18世纪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物质生活,这一卷所涉内容放在今日,便是我们日常的吃住用行一类的生活琐事,但是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琐事的集合,而是要通过联接这些琐事来揭示这一段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面貌,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构成了波浪壮阔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在总体上感受本书的宏观统摄与细致入微之外,本书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研究素材,比如西欧洗浴文化、煤的使用、四大发明起源等等。///////////一位朋友在书评中谈到限制与可能,真是开了眼,我怎么就不会去挖掘这种背后的逻辑,终归是学艺不精,只能写如上般味同嚼蜡的评论。
  •     居然看到这样的句子:单调的历史重新开始,计时器的漏斗倒转了过来。人只是在片刻间得到幸福,等他刚刚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太晚了。
  •     很杂很乱,但也很有趣,很猎奇
  •     顾良的翻译真不错!读完这三卷,最显著的是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只不过内容范围太庞大,难以说得上把握
  •     安娜学派很大程度上修正了历史书写方向
  •     据说人在吃肉的时候,连同动物的恐惧愤怒一起吞下,肾上腺素让人变得aggressive。。。所以说,人类饮食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变迁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主题。
  •     不好买
  •     读到彻底过瘾
  •     淹博。
  •     只读了第一卷,有点难读,但是好书
  •     第一次静下心来研读的外国史学名著,第一次发现历史可以这么写,可以如此细致的去做,只能说,布罗代尔真的很了不起。我喜欢这本书
  •     感觉是十四至十八世纪的生活指南,美食、住宅、服装、时尚、货币……无不娓娓道来,鉴于现在吃客、驴友、腐女等人物众多,强烈建议三联书店再版,也可以捎带解决我们“一书难求”的问题。
  •     已购
  •     太好看了,衣食住行的宏伟画卷。布罗代尔的细节考证(特别是非欧洲部分)漏洞百出,但是宏观视角太了不起了。PS:扬子江是“海洋之子”、因为长安街宽阔壮丽,所以用“住在长安”指代住在北京,可以哈哈哈一下 :)
  •     读的是02年的版本
  •     这本书尝试着用新的角度来阐述历史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印象,这固然是好事,也是一种突破。只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觉得作者只是在堆砌数据而已,真正论述的并不多。就如第一章而言,看了半天,我只觉得是一份世界人口古今情况调查报告,看的昏昏欲睡。也许是我功力太浅,看不透作者的真正含义,只是这样过分强调因素而不论述因素何以推动历史,又有谁会说你是在说历史?
  •     第一卷的好处是无论从哪一章开始读都没关系...但看完全书后又可以发现一条作者用来解释何以资本主义会发生在西方的隐蔽的线索。
  •     对历史的日常生活的解读和关注
  •     从外表看这其实是一本故事书,所以很精彩很享受;但是它之所以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而同时是一本杰出的历史著作,原因大概在于布罗代尔在各种故事结尾进行评论时的深刻洞察力。
  •     年鉴学派是可怕的
  •     第一卷看了的,后面两卷在图书馆没看到过,虽然院资料室有一套……
  •     听说是年鉴学派必读书目,自己也读得非常快,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深层结构影响历史进程这一点我算是看到了。
  •     历史年鉴学派 真是迷人~ 希望以后能有几个月的闲暇时光,可以让我慢慢品读。
  •     当年买的时候考虑了好几天 还是去买了一套 因为太贵了 回来发现物有所值
  •     classic/此类日常史,其实对建筑史当颇有启迪。多数建筑不是为了伟大事件建造的,多是某种日常的流程和套路中来了去了。但如Braudel所言,大时段地看,这种来了去了,还是受到诸多物质条件的影响的。单单气候变暖,就改变了某些人的迁徙和定居的地点,生计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长城的战事还不是在粮草的危机时,十年南,十年北。建筑的材料也是如此。英国人当年把自己上好的木头都拿去做了船,房子的木料就只能进口,跨度都受到了限制。。。。这些变化,还真就是Braudel一班人最拿手的东西。
  •     总体史的实践,或许还要再深入思考思考。
  •     为了“西方经济史”的作业,在图书馆样本阅览室啃完了三册。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历史,讲到酒时甚至分了啤酒、葡萄酒、烧酒、苹果酒来讲述。
  •     不能把它单纯看作罗列数据的资料书,它是在试图开拓一种观照和审视人类文明及其命运的新方式。数千年来人类究竟在开拓自由方面前进了多少步?
  •     思路上大开眼界
  •     这本书实在是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读完。 第一卷可以作为妙趣横生的资料读物来读……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此感觉。
  •     年鉴学派经典之作
  •     经典
  •     体系庞大,细致入微,这种考证功夫,却非数十年坐冷板凳不得。
  •     本书的优点已经被讨论得很多了,缺点也很明显,各主题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是单一主题,也觉得论证不足,没有线索,读着就迷糊,读完了更迷糊。
  •     两卷,MK进度
  •     没感觉
  •     强烈要求再版,号召广大读者和作者学习,提高现阶段对商业史、经济类读物的科学和文学标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