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志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90/04/01
ISBN:9789575457204
作者:夏目漱石
页数:246頁页

作者简介

“他俩始终在异于常人的亲睦气氛中持续度过每一天,面对面时好像不曾留意到这一点,然而心里都很清楚互相之间的确存在的这一点……他俩曾惶恐地屈服于自然在他们面前布下的可怕报复,同时,也不忘记为承受这包袱而得来的幸福,不忘为这幸福在爱神面前焚香叩谢……他俩在鞭笞之下走向生命的终结,但他俩也领悟到:这鞭笞梢上附有能治愈一切的甘蜜。”
——《门》


 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花了点时间,重新把《门》读完。会想到这么快地开始做重读这种事,完全是因为和荷尔蒙同学在电话里闲聊时下的一个结论,《门》作为爱情三步曲的最终篇,究竟是不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呢?我说,不是的。然而挂掉电话以后,自己也对这个只花了2,3秒思考后做出的结论感到无法信服。因而这样做了。那是从一对平凡夫妻一个普通的周日开始的故事(在没有想到更好的词语以前,这里只好以故事这种粗糙的词汇来代替了)。宗助和阿米的生活就如同往日一样为琐碎的生计和无聊平庸的消磨中度过,因为叔父的促死,弟弟小六的生活和学业造成了这对夫妇在经济上的困扰,也因为这种困扰而牵扯起一点当年家庭变故中的旧事。毫无刻意中,宗助与阿米身上所发生的那段足够改变两人以及所有牵及两人周边所有人的狂澜,逐渐露出了形迹。带着一个较为明确的任务进行小说的阅读,也许并不合适,然而对于重读,这却是有相当帮助的。“为什么自己会认为那不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呢?”我这样想着,并逐渐找到了不久前的自己逻辑的轨迹,那就是:我认为不以“爱情小说”来归结该小说的性质,是对小说的一种褒扬。这个结论代表了两个基本事实:第一,我以为的典型的爱情小说是什么样的。第二,什么样的小说该得到一种“并非爱情小说”的褒扬。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爱情小说,是首先排除那种只描绘了一个动人爱情故事的畅销商品的。在这个基础上定义的爱情小说,我第一时间里会想到的名字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及《挪威的森林》。它们的文学性以及对爱情不满足只编派一个靠复杂纠葛才成立的故事使得它们现在被拿到文学作品而非言情读物中进行讨论。然而,阅读这一类小说本身,我们所产生的思考,往往又很难超过爱情的范畴。比如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谁真正去关心过托马斯、特丽莎以及第一女配角萨宾娜除开感情以外的生活吗?至少我没有做过这种尝试,而且也可以说,即使做了这种尝试,实际上也近于毫无意义与收获。那是因为作者在编制小说人物及他们的生活时,本身就是以感情为基本线索的,托马斯是医生、萨宾娜是画家,而特丽莎在认识托马斯以前是女招待,在嫁人之后逐渐成了个摄影师。如果把小说人物还原到生活中,那么我们至少该认为,他们必然还有除开感情生活以外大堆需要应付的其他事件,比如,工作、其他人际交往、家庭(托马斯与萨宾娜的家庭除外)。然而,我们现在并不会认为因为没有写到这一些,因此《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一部失败的小说,因为,我们可以理解而且赞同作者的创作中心完全是建立在描写男女情感这一基础上的。因为感情的需要,回忆生活才是被需要的,因为感情上的转变,生活的转变也才是可成立及有意义的。昆得拉不会去描写与托马斯、特丽莎两人爱情完全无关的手术和病房巡查,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所出现的那场手术过后,是为了特丽莎意外到来而准备的一个环境和假象,以证明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实际生活的,特丽莎的放弃女招待和突然做了摄影师也完全是因为在两人感情上的新需求和不满足。从这种意义我们可以推论,如果一场手术不能提高托马斯的情欲,以及这种情欲的提高不成为两人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它当然就毫无必要出现在这本小说中。《挪威的森林》也是一样的。至少我本人从来也没有把阿萤之死同木月之死以及“我”拆分开进行思考。如果被人问起,那么我也许会象征性地说,的确,她的死或许又着除开感情上无法派遣的恐怖和郁闷以外的原因,然而那一定也是很次要的原因了。说到这里,一个结论也就形成的七七八八了。那就是,在这样一类小说中,生活的地位是极其次要的,生活是因为爱情的需要而存在的布景和道具。其次的一个问题是,由此我不得不想到的另外一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毫无疑问,这本小说就故事层面而言,无非是叙述了一对16岁相识,18岁相爱及分开最后又在72岁高龄结合的恋人的经历。马尔克斯从来也没有回避过把爱情事件作为一个主题的事实。然而,在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的生活描述中,在阿里莎与无数个寡妇和有夫之夫的淫乱中,甚至在费尔米娜和阿里莎的感情历程里,我们却看到了不独为他俩爱情而存在的部分。这个部分,我们当然不可能武断地说就是与爱情无关的,它涉及人类情感最根本的挣扎与描述,而爱情既然无庸置疑地在人类情感最深沉处占得一席之地,那么有关一切人性与情感的描述就没有道理特意去回避这宝贵的一块——而是不是只俯仰关照于此,才是整个问题的重要之处。以人之活动的其他情感经验去反照爱情——阿里莎不是在船上因为那个年轻女性的死痛哭流涕了吗?如果以爱情的逻辑去分析18岁时费尔明娜瞬间的悔婚,不是会觉得毫无道理吗?我曾看到过一篇评论中将马尔克斯定为“以爱情向生活致意”的大师。尽管这个结论的单独提出,总会让人在接受上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甘心,然而,我以为那总还是基本正确的。以爱情向生活致意——把这样一种小说从“爱情小说”中划分出来,是因为小说已经具有了远超过描绘爱情以外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以爱情为题材,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一切散漫情感与经验的最矛盾处、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为人熟悉的“事件”,然而以爱情为题材并不等于只以爱情照耀爱情。那么,再反过来看一下《门》。毫无疑问的,尽管在对于过往犹如阴影般的历史的回述中,夏目淑石只是用了短短几千字的篇幅来描写发生在阿米与宗助的过去,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是用来交代他们是如何在“结合”以后承受了失去三个孩子的打击,剩余的另一部分则被用来交代两人相识的经过——直写到阿米、宗助与安井三人最后一次一同游览京都的和煦美满结束。对于从这以后到他们“结合”,惟有的描写仅是极抽象的百来字:“事情是萌发于暮冬初春时节,而结束于樱花凋谢之际,自始至终都是殊死的搏斗,困苦得犹如炙青竹榨油……等到两人站起来时,四周都已被沙土所封,两人看到自身也被沙土所裹,但是两人都不知道自己何时被飓风刮到的。……”抛开《门》与《三四郎》、《其后》的关联性,但只就这一篇独立的小说而言,这样的描述尽管含蓄省略,对于全篇的完整性以及两人爱情的惊心动魄却也并无损害。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极精练的描述,却成为了我或者像我一样的读者得到“并非爱情小说”的结论的最有力依据。在与荷尔蒙讨论那个问题之前,似乎我从来还没有明确过这样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倘若对于一部描述爱情为主的小说,我们都不能武断地得到它就是爱情小说的结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对于一部看似大半不在描写爱情的小说武断地定义其为并非爱情小说呢?思考的结果是,那恐怕是因为评价一部优秀的小说为“并非爱情小说”是一种含混而狡猾的说辞,因为基本的事实是,惟有足够丰富与彻底,小说才有资格被认为是优秀的,而就丰富和彻底性而言,当然不可能是只描述爱情的了。然而,在再次阅读《门》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得到了肃清,这肃清使得我重视到之前从未重视过的事实——描写生活本身若是无目的的,这描述至多只是杂乱的堆砌而不成为丰富——而《门》之中,如此众多不厌其烦地对一对平凡夫妇的琐碎生活的描述,其目的究竟又是什么呢?第一时间里,我所能得出的结论大概是这样的:那是为了回述出一对原本做下如此惊天动地事件的男女如何被人生的艰辛所围困,又是如何半自我放逐式地走入这死水一样的生活中的。我觉得这个答案基本上还算体面过人的。然而撇开这个结论中幽微的针对性,实际上,它可以适用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得多。说得再明白些,那就是,撇开这本小说提供的单独事件,我从中得到的体验是可以从其他许多小说中得到的。这实在是一个不让人满意的结果,因为承认于此,无疑也就承认了《门》之于我除了故事、以及夏目的“写法”,它于其他许多小说并无不同。而阅读以及最终的结果如果只是这样一种境况,那当然是很傻气与悲哀的了。那么《门》对正在阅读并因此震惊的那个我,究竟还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呢?简要而言,最后我找到了一个笨拙的说法:那是为了用全部的生活来向爱情致意的小说。被经济的压力与了无新意的困顿围剿和折磨着的两个人,他们是如何在枯燥的生活中度过的呢?夏目在开篇写到宗助懒散地躺在屋下,与阿米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常对话——让人初以为是“完蛋了的”死水,在稍后的篇幅中很快就有了变化:这种变化正是通过那个突然出现的“弟弟小六的问题”而产生的,夫妻两人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的闲扯,阿米所养成的必然要等宗助回来,两人一同吃过晚饭,偶尔也会“晚间一同去逛了附近的庙会,并买了两盆大小合适的盆栽花儿,夫妇俩各拿一盆回到家……把位于崖下的套窗打开,把两盆花儿并排放在庭院里。”是不是存在“小六的问题”还是生活中层出不穷地其他问题,即使出现在两人的对白里,也都是“无关紧要”的闲扯,对阿米和宗助而言,在小说开篇时所触及的那种看似最无聊的对话与生活的场景,才是真正的生活安乐之所在。而这种乐趣,甚至是发生在因为困苦而需要变卖父亲遗产的插曲中,“……夫妇两人还是不卖,阿米逐渐对这种回绝感兴趣起来了。店主第四次光临……最后终于出价三十五圆。这时夫妻两也就站着商量了一下,终于决定:卖掉屏风。”艰难的生活就是在这让人不易察觉的同声共气里有了快乐的气息。而这种快乐的本源则是两个早就化作一体的男女共有的。他们两人与其说是如同世界上平凡恋人(包括那些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故事的恋人)一般,持有对对方的巨大“爱情”,不如说是再也无法分割出彼此的独特情感。这种独特性经由阿米的一场病以及宗助最后因听说安井而产生的变化得到了最恰当的证明:两个人与其说是因为异恋而被生活和社会所放逐,不如说是两人在结合之初就达成了要自我放逐的意向。他们无法失去对方而继续生存于世间,在夏目花费不多笔墨作出总结之前,我们就已经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失去爱情,对于个人而言,无论这爱情的比重有多么重大,仍然是失去这世上的另一部分,而对阿米和宗助而言,失去正是如同砍掉自己身体的一半那样的事件——我们不需要讨论一个人失去身体的一半将会是如何一种情况(当然也未必会死)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答案早有了明确的认知。“他俩始终在异于常人的亲睦气氛中持续度过每一天,面对面时好像不曾留意到这一点,然而心里都很清楚互相之间的确存在的这一点……他俩曾惶恐地屈服于自然在他们面前布下的可怕报复,同时,也不忘记为承受这包袱而得来的幸福,不忘为这幸福在爱神面前焚香叩谢……他俩在鞭笞之下走向生命的终结,但他俩也领悟到:这鞭笞梢上附有能治愈一切的甘蜜。”倘若我们要向世间人证明,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情感:它已经不需要再通过占有与否的惶恐而得到证明,失去了种种恩爱的表象和最为良性的沟通——只因为这种表象的毫无价值,它也不是因为日子枯燥乏味得过且过而形成的僵持,它存在于两个并非血缘的男女之间,并区别于任何一种我们所熟知的情感方式。也许那将是徒劳无益的。然而一部小说却成为这一切最有力的印证。它让人信服并震惊于此。我现在还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概括这非同一般的情感模式,而且同时我也相信它的确存在于小说以外的世界里,存在于我的父母之间、存在于我所见到的一切外表无论如意与否的伴侣中,我姑且还是就叫它为爱情吧。这是生活中真实存在,非我们为了满足个人情欲消灭无边的寂寞而妄想所得。这是我们所经历以及还将经历下去的最无聊沉闷人生里,足够照耀全部的光热。明白于此,我们也就能彻底区分出,无聊到只剩下恋爱可谈的生活以及看似只有生活的爱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     前不久讀完夏目漱石的《門》,他「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這是我首次讀這位日本文學大師。故事是前兩部《三四郎》和《後來的事》的延續,但讀起來並非不可獨立成章。前兩部分別講青春成長的迷惘和不為社會所容的理想掙扎,到了《門》,主角成了家,和夫人離群索居於東京都一處崖邊不見陽光的小屋裡,打著一份工,生活結据,妻子流了幾次產,亡父的遣產不知何蹤,仍在學的弟弟的讀書費和生活費也沒了著落。起初讀著滿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況味,平鋪直敘著的可謂是小人物面對命運而呼出的一口無奈嘆息。待後來簡略揭露出他倆不為世人所容的因由時,那離經叛道已顯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無非是命運洪流裡的一抹彎道,沒被甩出道人就得繼續活下去。讀到結尾這句「小康的日子就這麼落到了這對與世無爭的夫婦身上來了」才察覺這部不長的小說通篇散發著這麼一種「什麼什麼就這麼落到了這對與世無爭的夫婦身上來了」的感覺。起初還會詰問他們怎麼就這樣逆來順受,也太不爭氣了吧,但漸漸地在讀習慣了單調平穩的文字後,你發現這就是他倆以他們純粹的「愛情」所過的生活。常覺得「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的結尾才是真戲的開始,什麼愛情喝水飽盡是騙人的假象。難的是生活。所以想來我挑了這第三部來看是因為簡介裡寫「遭到社會唾棄的夫妻在大門內以甜蜜的愛情餵養彼此」而掛著半分狐疑一心想窺探這門內生活的真實面貌吧。以下這段輕輕道出了個面貌來:「不一會兒,黃昏降臨。這個地區白天就不大有什麼車子經過,薄暮之後簡直靜極了。夫婦倆照例坐在煤油燈下,心裡感到: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唯有兩人坐著的這塊地盤是光明的。而在這光明的燈影下,宗助只意識到阿米的存在,阿米也只意識到宗助的存在。至於煤油燈光所不能及的陰暗社會,就被丟在腦後了。這夫婦倆每天晚上就是在這樣的生活裡找到他們自己的生命所在的。」原來這是真的。這可謂打破了常說的「愛情不是你眼望我眼而是你我同望著一個前方」的成規—— 這對夫妻就是你望著我我望著你把日子過下去的,與其說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果,毋寧說是因為前方對他們這共同體來說是不可見的。他們在了無希望的人生裡,只有彼此是大家的希望。愛情本自私,但在這故事裏,也有點是外界令他們不得不自私的意味。然而漱石卻對他們憐愛有加,因由陳述在此:「他們的生活寂寞而平穩,而在這種寂寞的平穩中,又有一種甜美的悲哀味。他們與文藝和哲學無緣,只知盡興品嘗這種悲哀味,但他們不具備可以用來為自己的現狀自圓其說的知識,所以比起處在相同境遇而自得其樂的詩人、文仕、騷客來,他們是單純得多。」所以儘管生活於他們多麼不仁以致小兩口的日子顯得無盡淒涼悲哀,他們門內的生活大致還是簡單幸福、安祥平和的。他們不問江湖,相濡以沫,並無求於他人,在剎那間竟讓人平白油生出一絲羨慕來。當然,後來見到宗助為了躲避不速來訪的前好友兼情敵而跑到鐮倉寺裡退醒修行,並對妻子隻字不提,你已經見怪不怪,只覺生活只會日復日繼續,也必須如此繼續下去。在全書稀疏的對話裡,最後兩句傳達了這番意思,也給人留下一抹莞爾:「謝天謝地,春天總算來臨了。」「是啊。不過冬天轉眼又要來的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